龙门石窟的相关词语是:龙门石窟、窟窟、龙窟。
龙门石窟的拼音是:lóng mén shí kū。注音是:ㄌㄨㄥˊㄇㄣˊㄕˊㄎㄨ。词性是:名词。
龙门石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龙门石窟详细内容】
⒈中国著名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分布在河南洛阳城南伊水入口处两岸的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后,至唐代,历时四百馀年。以唐代开元(公元713年-741年)以前的最多。现存石窟1,352个,龛785个,造像97,000馀尊,题记3,860种。雕刻刀法圆纯精致,佛像表情生动。后因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破坏,较小佛像十之都失去了头部,著名的两块《帝后礼佛图》浮雕也被盗走。后设立龙门保管所,进行修整和保管。也称伊阙石窟。
二、网络解释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三、辞典修订版
我国闻名的石窟之一。分布于河南省洛阳城南伊水入口处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凿,延至唐代,历时四百多年。雕刻刀法圆熟细腻,佛像表情自然生动。也称为「伊阙石窟」。
四、其他释义
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
五、关于龙门石窟的成语
六、关于龙门石窟的诗词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