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信州作》晁冲之作者:晁冲之
《临江仙·信州作》作者:晁冲之。年代:宋代。字号:叔用。出生地:济州钜野。主要作品:《临江仙》《汉宫春》《玉蝴蝶》《感皇恩》《感皇恩》等。主要成就:北宋江西派诗人。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临江仙·信州作的详细介绍:
一、《临江仙·信州作》的全文 点此查看《临江仙·信州作》的详细内容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买。
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
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
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二、注解
江城:即信州,因处江边,故称。
残僧:老僧。
幽禽:指杜鹃。
缘底事:为什么。
不如归:杜鹃鸣声悲切,如呼“不如归去”。
三、译文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被贬来到江城买不起房屋,只能与仅存的几个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相依。在松林捣药竹林中挂放长衣,来到水源穷尽处,坐而远眺白云涌起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
四、赏析
赏析: 这首词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这二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但由于将“水穷”“云起”突出到前景位置。因而其艺术效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行到水穷处”是顺写,象征意义不大明显,而“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就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下片仍然描写“野寺”中的所见所闻,但心绪的苍凉、悲苦却借景物的描写较为明显地流露出来。“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这两句词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一句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这“青山无限好”显然由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诗句化出,两句合起来又暗用王粲《登楼赋》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二赋作意。尽管这儿的山水很美,有松林竹林可供盘桓,有水有云可供观赏,但毕竟身在官场如鸟在笼中,终不如退守田园那么自由自在。 这首词以鸟能人言、人鸟共鸣的巧思妙句,外化了词人自身微妙复杂的隐秘心态,可谓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 全词意境凄清幽冷,情感深沉。此词除了极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另一特点是善于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切合词旨,手法成熟。
五、《临江仙·信州作》晁冲之其他诗词
《临江仙》、《感皇恩·寒食不多时》、《汉宫春梅》、《临江仙》、《渔家傲》。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厫》、《送客至灵谷》、《叹屩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爱玩科技网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临江仙·信州作作者简介
《临江仙·信州作》的作者是北宋词人晁补之。以下是关于晁补之的详细介绍:基本信息: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出生于今天的山东省巨野县。仕途生涯:晁补之在元丰年间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考中进士,从而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文学成就:他的作品《钱塘七述》在十七岁时就受到了文坛巨擘苏轼的高度赞赏。他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为“苏门四学
“残僧野寺相依”的出处是哪里
“残僧野寺相依”出自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信州作》。“残僧野寺相依”全诗 《临江仙·信州作》宋代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作者简介(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
临江仙信州作赏析
《临江仙·信州作》是辛弃疾被贬谪至信州(今江西上饶)期间创作的一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在仕途失意后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以“信州作”为题,表明了作者在信州期间的创作背景。信州是辛弃疾被贬谪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词中通过...
一身如寄,弱水三千 《临江仙 信州作》
“一身如寄,弱水三千”出自宋代词人晁补之的《临江仙·信州作》,表达了词人身世飘零、情感纠葛的复杂心境。赏析:一身如寄:此句表达了词人对自己身世飘零、如同寄居他乡的感慨。词人因新旧党争而遭贬谪,来到偏远的信州,无屋可买,只能与残僧野寺相依为命。这种落魄的生活状态,让词人深感自己如同浮萍...
“谪宦江城无屋买”的出处是哪里
“谪宦江城无屋买”出自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信州作》。诗词全文:《临江仙·信州作》中,这句诗的全文为“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作者介绍: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
临江仙·信州作作者简介
张耒、秦观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在文学上形成了深厚的影响。晁补之不仅在散文创作上独树一帜,他的诗词也备受推崇。他的作品风格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他的著作丰富多样,包括《鸡肋集》和《晁氏琴趣外篇》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后人所珍视,是研究北宋文学的重要资料。
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此诗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
晁补之的《临江仙·信州作》确实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托物言志:词中通过描绘谪居异乡的凄凉环境,如“残僧野寺”、“松间药臼竹间衣”等意象,来寄托词人的苦闷心境和对官场的厌弃。这些具体的物象不仅描绘了词人生活的艰苦,也隐含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借鸟抒情:词中的“幽禽”成为词人情感的载体...
“青山无限好”的出处是哪里
“青山无限好”的出处是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信州作》。出处详情:“青山无限好”是《临江仙·信州作》这首词中的一句,全词表达了词人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作者简介: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词句含义:在...
临江仙信州作有哪些内容?
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作者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宋神宗时进士,曾官著作郎,后遭贬谪,回乡隐居,自号归来子。少时曾以...
<临江仙 信州作 >晁补之 的鉴赏
此词是作者贬谪信州期间的作品,表现了他厌弃官场而思归故里的思想感情。全词采用侧面抒写的手法,同时又多处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玉润珠圆,天衣无缝,表现了词人怀归思远的浩茫心事。上片以一种表面上谈泊的意境,表露着自己旁徨苦闷的心情。起首二句说自己谪宦江城,困窘无依,只能与残僧野寺相依...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