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王旦的诗词

王旦的诗词

来源:爱玩科技网


王旦主要作品:《禁林讌会之什》《诗一首》《十洲阁》《赠淳于公归养》《十洲阁·山川如幻阁长秋》等。字号:字子明。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大名府莘县。出生时间:957年。去世时间:1017年10月2日。别称:王文正。主要成就:柄用十八载,为相十二年;绘像昭勋阁。

关于王旦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王旦的诗词 点此查看王旦的详细内容

《十洲阁》《赠淳于公归养》《禁林讌会之什》《诗一首》《十洲阁·山川如幻阁长秋》《诗一首·逈与群芳异》

二、史料记载

《文忠集·卷二十二·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东都事略·卷四十》《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一》

三、轶事典故

王旦雅量寇凖几次说王旦的短处,王旦则专门称赞寇凖。真宗对王旦说:“您虽然称赞他的优点,他专门谈您的缺点。”王旦说:“论理本来是这样。臣在宰相的职位上时间长,政事阙失必定多。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更加见其忠心正直,这是臣之所以看重寇准的原因。”真宗因此更加认为王旦有德行。中书省有事送往枢密院,违反诏书式样,寇凖在枢密院,把事情报告真宗。王旦被责斥,只拜谢,朝臣都被处罚。没过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往中书省,也违反诏书式样,朝臣兴奋地呈给王旦,王旦命令送回枢密院。寇凖很惭愧,见王旦说:“我们同科考中,您怎么得到如此大的度量?”王旦没有应答。寇凖罢职枢密使时,托人私下求做使相,王旦惊异地说:“将相的任命,怎么强以求取呢!我不接受私人请托。”寇凖很是怀憾。不久,寇凖获授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凖入朝拜见,感谢说:“不是陛下了解臣,怎么能至此?”真宗详细说出是由于王旦的荐举。寇凖惭愧感叹,认为自己赶不上王旦。寇凖在外郡任职,生日那天,建造山棚大宴,又服饰用度僭越奢侈,被他人所告。真宗生气,对王旦说:“寇凖每件事都想要仿效朕,行吗?”王旦缓缓地回答说:“寇凖确实贤能,对他的呆有什么办法。”真宗心意于是消释,说:“对,这正是呆而已。”于是不过问此事。翰林学士陈彭年呈给科场条目,王旦把它丢到地上说:“内翰得官几天,就想要隔断截留天下进士吗?”陈彭年惶恐而退。当时向敏中同时在中书省,拿出陈彭年所留下的文字,王旦闭上眼睛取纸封住。向敏中请求一看,王旦说:“不过是兴建符瑞图进献罢了。”后来陈彭年与王曾、张知白参预政事,一同对王旦说:“每次奏事,其中有不经过陛下阅览的,您批旨奉行,恐怕人言认为不妥。”王旦只是辞谢而已。一天奏对,王旦退出,王曾等人稍留,真宗惊奇地说:“有什么事不与王旦一起来?”三人都以前事应对。真宗说:“王旦在朕左右多年,朕考察他没有丝毫的私心。自从东去封禅后,朕谕示他小事情独自奉行,你等恭谨奉之。”王曾等人退出后愧谢,王旦说:“正是依仗诸公规益。”对前事毫不介意。惜哉师德谏议大夫张师德两次到王旦家,没能见面,认为是他人所毁谤,把此事告诉向敏中,替他慢慢明察。等到议论知制诰,王旦说:“可惜张师德。”向敏中询问他,王旦说:“我屡次在皇帝面前说张师德是名家子弟,有士人行操,没料到两次到我家。状元及第,荣进已定,只应冷静地守候而已。如果他再为名利而奔走竞争,使没有门径求官的人该当怎么做呢。”向敏中陈述张师德的意思,王旦说:“我这里怎么能够有人敢轻率毁谤他人,只是张师德后进,对待我轻薄而已。”向敏中坚持称:“如果有空阙,希望您不要忘记。”王旦说:“暂且缓一缓,让师德知道,聊以劝戒贪图进用、激励薄俗。”救护性命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荣王宫失火,延烧左藏库、朝元门、崇文阁,王旦急忙进入。真宗说:“这里两朝积累下来的,朕不妄加花费,一朝之间将尽,确实可惜。”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财物丝帛不足忧虑,所忧虑的是政令赏罚的不适当。臣备位宰相,天灾如此,应该罢免臣的职务。”接着上表待罪,真宗于是降诏罪责自己,允许中外群臣奏事谈论利弊得失。后来有人说是荣王宫的火所蔓延,不是天灾,请求设置狱案,应被牵连而死的有一百多人。王旦独自请求说:“开始发生火灾时,陛下已经责怪自己诏令天下,臣等都上奏待罪。现在反而归咎于人,怎么能表示信用?”于是一百多人都得以获免。一次,占候占筮的人上书谈论皇宫中的事情,被杀。抄他的家时,得到朝廷士人所与他往来占问吉凶的书信。真宗发怒,打算交付给御史询问情状。王旦说:“这是人之常情,而且言语没有涉及朝廷,不足罪责。”真宗怒气未消,王旦因而自动取出曾经所占问的书信进献说:“臣年轻低贱的时候,不免也做这样的事。如果一定要以之为罪,希望把臣一起交付牢狱。”真宗说:“这事已经揭发,怎么可以免除呢?”王旦说:“臣身为宰相执行国家的法令,怎么可以自己为之,侥幸于没有被揭露而以罪人。”真宗的心意消释。王旦到中书省,全部焚烧所得的书信。不久又后悔,急忙去取,但已经焚烧了。由于这样都得以免罪。为相正直仁宗为皇太子时,太子谕德见到王旦,称赞太子学习书法有章法。王旦说:“谕德的职责,只是这样吗?”张士逊又称许太子的书法,王旦说:“太子不在应试科举,挑选学士不在学习书法。”真宗打算以王钦若为相,王旦不同意,真宗于是停止了以王钦若为相的想法。王旦罢相后,王钦若才被拜相,告诉他人说:“因为王公让我推迟十年当宰相。”王钦若与陈尧叟、马知节同在枢密院任职,因为奏事忿恨争执。真宗把王旦召来,王钦若还是喧闹不停,马知节流涕说:“希望与王钦若一起下御史府受审查。”王旦叱责王钦若让他退下。真宗大怒,命令交付狱案。王旦从容地说:“王钦若等依恃陛下的优厚照顾,陛下烦于谴责呵斥,应实行朝廷刑典。希望暂且回到宫内,明天取旨。”第二天,真宗召王旦前去询问,王旦说:“王钦若等应该黜退,不知因什么罪?”真宗说:“因忿恨争执无礼。”王旦说:“陛下拥有天下,假使大臣因忿恨争执无礼的罪状,或许被外国听说,恐怕不能威慑边远之地。”真宗说:“您的意见是什么?”王旦说:“希望到中书省,召王钦若等人宣示陛下宽容的意见,而且警告他们。等一段时间,罢免他们还不晚。”真宗说:“不是您的话,朕必难以忍住。”此后一个多月,王钦若等人都被罢免。真宗曾经出示枢密院、中书门下二府以御作《喜雨诗》,王旦纳入袖内回去说:“陛下的诗有一字误写,不知是不是进献时更改了?”王钦若说:“这也没有害处。”但秘密上奏此事。真宗不高兴,对王旦说:“昨天诗有误字,为什么不来上奏?”王旦说:“臣得到诗没有时间再阅,有失上陈。”惶恐再次跪拜,众臣都跪拜,只有枢密使马知节不跪拜,按实际情况全部上奏,并且说:“王旦疏略不辨明错误,真是宰相之才。”真宗看看王旦而笑。当时,天下发生大蝗灾,朝廷派人在荒野得到死蝗虫,皇帝把它给群臣看。第二天,执政大臣就把死蝗纳入袖内进献说:“蝗虫确实死了,请在朝廷展示,率领百官庆贺。”只有王旦坚决不同意,众人便作罢。几天后朝廷正奏事时,飞蝗遮蔽天空,真宗看着王旦说:“假使百官刚刚庆贺,而蝗灾如此,岂不被天下笑话吗?”王旦为兖州景灵宫朝修使时,宦官周怀政陪同出行,有时趁机会请见,王旦一定等待随从都到,戴上帽子系上腰带出来在大厅会见,报告事情后退出。后来周怀政因事败露,才知王旦长远的考虑。宦官刘承规因忠心谨慎得到宠爱,得病快要死了,请求为节度使。真宗告诉王旦说:“刘承规等待节度使任命以瞑目。”王旦坚持不同意,说:“以后将有人请求为枢密使,怎么办?”于是停止了这一做法。从此宦官官职不超过留后。品评丁谓王旦曾经与杨亿评品人物,杨亿说:“丁谓以后当会怎么样?”王旦说:“有才能是有才能,说治道就未必。将来他在高位,让有德行的人帮助他,可能得以终身吉祥;如果他独揽大权,必定被自身牵累。”后来丁谓果然像王旦所说的那样。家门有礼王旦侍奉寡嫂有礼节,与弟弟王旭友爱甚笃。婚姻不求门第。被子衣服质朴,家人打算用丝绵装饰毡席,王旦不同意。有人卖玉制的腰带,弟弟认为很好,呈给王旦,王旦命弟弟系上,说:“还见得好不好?”王旭说:“系着它怎么能自己看见?”王旦说:“自己负重而让观看的人称赞好,这不是劳烦吗!”王旭赶快归还玉带。因此王旦所系的止于赐给的带子。家人从没有见他生气,饮食不干净,只是不吃而已。曾试着以少许埃墨投放肉汤中,王旦只吃饭,问他为什么不吃肉汤,就说:“我偶尔不喜欢吃肉。”后来又把墨放到饭中,就说:“我今天不想吃饭,可以另外备办稀饭。”王旦不购置田产住宅,说:“子孙应各念自立,何况田地第宅,仅仅是让他们争夺财产为不义而已。”真宗认为王旦所居的房子简陋,想要修治,王旦以先人的旧舍为借口辞谢,才停止。住宅门坏了,负责的人把门彻底更新,暂时在走廊下开侧门出入。王旦到侧门,凭依马鞍俯身经过,宅门修成又由宅门进去,都不过问。

四、历史评价

王祐:此儿当至公相。钱若水:① 真宰相器也。② 王君凌霄耸壑,栋梁之材,贵不可涯,非吾所及。③ 旦有德望,堪任大事。赵恒: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李德明:朝廷有人。薛奎:真宰相之言也。张咏:吾榜中得人最多,慎重有雅望,无如李文靖(李沆)。深沈有德,镇服天下,无如王公(王旦)。面折廷争,素有风采,无如寇公(寇凖)。利瓦伊:践历台枢,将二十载,赞弭兵之论,兴旷世之仪。纪律用张,方夏咸乂。蔼然令德,洽于民瞻。王禹偁:以雄文直气扬其父风,以儒学吏才张为国器。魏野:太平宰相年年出,君在中书十二秋。王素:先公相国文正魏公会遇二宗,践两禁,为元弼将三十年,丰功大业,宏材硕学,上辅真宗,格于皇天,于今天下称太平宰相,勋书王府。鲁宗道:王文正先朝重德,固非他人可企。赵祯:惟汝父旦,事我文考真宗,协德一心,克终厥位,有始有卒,其可谓全德元老矣。范仲淹:王文正公旦为相二十年,人莫见其爱恶之迹,天下谓之大雅。欧阳修:① 景德、祥符之际盛矣。观公之所以相,而先帝之所以用公者,可谓至哉!是以君明臣贤,德显名尊,生而俱享其荣,殁而长配于庙,可谓有始有卒,如明诏所褒。② 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真庙翼翼,魏公配食。公相真宗,不言以躬。时有大事,事有大疑。匪卜匪筮,公为蓍龟。公在相位,终日如默。问其夷狄,包裹兵革。问其卿士,百工以职。问其庶民,耕织衣食。相有赏罚,功当罪明,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孰不事君,胡能必信?孰不为相,其谁有终?公薨于位,太尉之崇。天子孝思,来荐清庙。侑我圣考,惟时元老。天子念功,报公之隆。春秋从享,万祀无穷。作为诗歌,以念庙工。苏轼: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王祐),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王伦: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辅相两朝,天下所知。王称:李沆、王旦相继相章圣(宋真宗),君臣俱欲无为,上则阴阳和风雨时,下则水土平草木茂,外则便鄙不耸,内则比屋可封,真得宰相之职矣,而沆犹日奏水旱盗贼之事,以防人主侈心,其先识远虑盖如此。以旦之贤,谏行言听,而于此有愧于沆焉,此春秋之法所以责备于贤者也。李焘:玉清昭应宫之役,子明不能强谏,奉天书行事,每有愧色。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凖。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叶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②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洪迈:祥符以后,凡天书礼文、宫观典册、祭祀巡幸、祥瑞颂声之事,王文正公旦实为参政宰相,无一不预。官自侍郎至太保,公心知得罪于清议,而固恋患失,不能决去。及其临终,乃欲削发僧服以敛,何所补哉?魏野赠诗,所谓‘西祀东封今已了,好来相伴赤松游’,可谓君子爱人以德,其箴戒之意深矣。欧阳公神道碑,悉隐而不书,盖不可书也。虽持身公清,无一可议,然特张禹、孔光、胡广之流云。吕中:① 盖自李文靖(李沆)、王文正(王旦)当国,抑浮华而尚质实,奖恬退而黜奔竞,是以同列有向敏中之清谨,有王曾之重厚,台谏有鲁宗道之质直,相与养成浑厚朴实之风,以为天圣、景祐不尽之用。虽缙绅之议论,台谏之风采,道学之术,科举之文,非若庆历以来炳炳可观,而纪纲法度皆整然不紊,兵不骄,财不匮,官不冗,士不浮,虽庆历之盛,亦有所不及也。② 而宋朝之指目为小人者,自钦若(王钦若)、丁谓始...故当时知二子之奸者,王旦、李沆而已。朱熹:通一代所谓名臣,必求粹自无疵,自汉唐不过二三,数宋君子,李、韩、范、马外,赵普、王旦,咸不免讥,矧其余者。脱脱:王旦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谤不校,荐贤而不市恩,救罪辄宥而不费辞。澶渊之役,请于真宗曰:‘十日不捷,何以处之?’真宗答之曰:‘立太子。’契丹逾岁给而借币,西夏告民饥而假粮,皆一语定之,伟哉宰相才也。惟受王钦若之说,以遂天书之妄,斯则不及李沆尔。叶盛:王子明、寇平仲(寇凖)皆伟然一代人豪,然天书之谬,一以不能正其始,一以不能正其终。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李贽:人多以受珠一事求全文正,殊不知设身处此,更不知何如也。但观其所全者多,此等处略之可也。王夫之:王旦受美珠之赐,而俯仰以从真宗之伪妄,以为荧于货而丧其守,非知旦者,不足以服旦也。人主欲有所为,而厚贿其臣以求遂,则事必无中止之势,不得,则必不能安于其位。及身之退,而小人益肆,国益危。旦居元辅之位,系国之安危,而王钦若、丁谓、陈彭年之徒,侧目其去,以执宋之魁柄。则其迟回隐忍而导谀者,固有不得已于斯者矣...虽然,旦之处此也,自有道焉。旦皆失之,则彷徨而出于苟且之涂,弗能自拔,其必然矣。澶州受盟纳贿之耻,微钦若言,君与大臣岂能无愧于心?...旦之登庸,以寇凖之罢相也。钦若不能与同朝,则旦亦不可与钦若并用。乃钦若告旦以祥瑞之说,旦无以处之,而钦若早料其宜无不可。则旦自信以能持钦若,而早已为钦若所持。夫其为钦若持,而料其不能为异者,何也?相位故也。使旦于命相之日,力争寇凖之去,而不肯代其位,则钦若之奸不摧而自折,真宗之惑不辨而自释,亦奚至孤立群奸之上,上下交胁以阿从哉?进退之际,道之枉直存焉,旦于此一失,而欲挽之于终,难矣!《历代群英歌》:王旦裁抑奔竞,继隆(李继隆)不附权臣。毕沅:旦为宰相,务遵法守度,重改作,善于论奏,言简理顺。其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居家宾客满座,必察其可言及素知名者,别召与语,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献之,密籍其名以荐,人未尝知。汤鹏:① 王旦傅会天书,称大礼使,此真宗所以夸其淫祀也;解缙、黄淮不念旧君,铺陈文学,从容密勿,此燕王棣(朱棣)所以文其逆举也。故曰乡原为不君之利也。② 所谓交际参差而生榛梗者,周瑜年少,则为程普所陵;王旦老成,则为寇凖所短是也。恽毓鼎:宋代宫闱之事,大臣皆得与闻。如王文正、吕正惠(吕端)、吕文靖(吕夷简),遇大事极能匡正。蔡东藩:① 钦若小人,不足深责。王旦名为正直,乃以钦若一言,美珠一樽,竟箝其口,后且力请封禅,冒称众意,利令智昏,固如此哉!读毕为之三叹!② 本回为王旦、寇凖合传,两人皆称名相,而旦失之和,和则流;凖失之刚,刚则褊;要之皆非全才,而患得患失之心,则旦与准皆不免。旦之所以同流合污者在此,准之所以屡进屡退者,亦何尝不在此?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旦与准若知此道,则和可也,刚亦可也,何致事后自悔,遗令披缁,阿旨求荣,坐罪迭贬耶?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王旦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