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生平:参与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7月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所处时代:近代。出生地:山东蓬莱。去世时间:1939年12月4日。主要作品:《满江红登蓬莱阁》《黄州早春登城》《游绥定凤凰山》《赠刘存基》《失题》等。主要成就:担任直系军阀的首领,官至直鲁豫巡阅使。
关于吴佩孚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吴佩孚的诗词 点此查看吴佩孚的详细内容
《满江红登蓬莱阁》、《游绥定凤凰山》、《赠刘存基》、《失题》、《感怀》、《失题》、《黄州早春登城》、《失题·民人皆紫袍》、《失题·竹阳城外有高台》、《感怀·万山拱极一峰高》、《满江红·登蓬莱阁》。
二、人物评价
个性刚毅正直,以作战勇猛为名,全盛时期曾经是为西北军阀冯玉祥、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领袖,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华人,在直奉战争和中国北伐战争后一蹶不振,时人称为玉帅。吴佩孚做官几十年,有过几省地盘,带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积蓄,也没有田产,相比与同时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董必武评吴佩孚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佩。由于他坚决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拒绝落水做汉奸,因此招致日本人痛恨,招来杀身之祸。
三、被害身亡
拒做傀儡遭谋杀日本侵略者想利用先祖父与蒋介石政权的历史宿怨和在社会上的威望,企图敦劝他出山当傀儡。一时间,每日宅前车水马龙,军警林立,日特首领及形形色色的汉奸说客络绎不绝,门前经常水泄不通。在这种“外有强敌施压,内有群奸游说”的困难境遇下,先祖父始终不肯在强敌面前屈膝就范。他痛骂上门游说的大汉奸江朝宗“老而不死”,齐燮元“死无葬身之地”,还斥责汪精卫是“著名汉奸”“无耻下贱”。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他多次对日特头子拍桌子,掷茶碗,盛气凌人。他提出了日寇不可能接受的“出山条件”:日军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包括东北三省,确保自己的实力、实权和实地。先祖父自知身处险境,谆谆教诲我父亲:不准当汉奸!1939年12月4日,北平大雪。日特头子川本会同大汉奸齐燮元携日本军医前来强行“治疗”。家属欲阻拦而不得,齐燮元说:“大帅是国家的人,一切由国家主持安排,家属无权过问。”我们后来得知,当时是由我父亲扶护头部,母亲也在侧,川本、齐燮元现场监督。日医用手术刀在浮肿的右腮下气管与静脉的部位一刀割下,血流如注,先祖父顿时气绝。当时有人喊了一声:快打强心针!日医在医药包里寻找一番,表示没带强心针,旋即跳到床上“抢救”,进行“人工呼吸”,强压胸腔及心脏。事后想来,这番“抢救”动作,无非是再施手脚,加速死亡。母亲从屋中出来时,痛哭失声,告诉我们:“天塌了!”噩耗一经传出,楼上下、院内外一片大乱,哭声震天。祖母当场昏厥。亲随张劭溥拔出手要打死日医,日医在众多警特掩护下鼠窜而逃。当时的情景,给我们的印象十分深刻,直到如今,还历历在目。去世后举国哀悼先祖父骤然辞世,举世震惊,一时其死因成了街谈巷议之“迷”。日寇利用控制北平媒体的条件,多方散布谣言,企图掩盖事实。但时隔不久,合众社、路透社、社等就作出了相关报道,使大白于天下。如社12月17日电指出:吴佩孚将军之死,经各方面调查,得悉吴非因病致死,确系经威胁利诱,迫其发表新政权宣言,经吴拒绝,乘吴牙疾就医致死。1940年1月21日,国民举办了吴佩孚将军追悼大会,蒋介石致祭并送挽联:“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中国党对其一生反对外来侵略并保持晚节作出了高度评价。董必武当时这样评价先祖父: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他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北平罕见的丧事由于身在沦陷的北平,以上的种种哀荣,我们大多是事后才逐渐知晓的。然而当时北平的大规模治丧活动,我们却是耳闻目睹、亲临其盛,很多情节至今记忆犹新。鉴于先祖父之死在朝野引起的强烈反应,日伪当局也不得不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办丧事,以开脱罪行,遮人耳目,蛊惑民心。而久处日寇压迫下的北平各界人士和普通百治丧处由敌伪当权者、生前部下、前朝遗老、朝野名流及亲朋好友等一百八十余人组成。为首的是齐燮元,另有蒋雁行、潘灵皋、张燕卿、劳逊五、付定一、张馥卿、陈幼孳、寇英杰、邹泉荪、冷家骥、池宗墨、王揖唐、张瑞峰、张劭溥、王实坪等。丧事是按照传统方式举办的。先祖父身披道氅,足登云履,以全道装为寿衣(有一幅身着此装的写真油画),用一口尺码宽大的金丝楠棺木。这口棺木是在万益祥木厂找到的,号称北方第一棺,要价1.1万元。老板听说是“吴大帅”用的,仅收了木料原价7500元。匾额挽联等不计其数先祖父治丧期间收到的祭文、挽联、匾额甚多。当时什锦花园住宅的正院、东院以及大门外胡同均高搭席棚,棚中挂满了各界送来的匾额、挽联、花圈、佛幡、万民旗、万民伞、帐料等,不计其数。家人曾专门抄录于册,多年珍藏,惜乎失于“”。只能就记忆所及和手头的一些材料,挂一漏万地补记一些。匾额的题词有:名垂宇宙,武圣,关岳吴,大义先觉,乃圣乃神,至大至刚,乾坤正气等。挽联收受甚多,能找到的只有先祖父青年时的同窗挚友李际春的两幅及附文:第一幅:不爱钱,不蓄妾,不入租界,执简以书,是为真不朽同投军,同就学,同拯国难,扶棺痛哭,岂独念私情。第二幅:是奇男子,是真将军,家国系安危,斯人胡可死?为天下忧,为民众惜,行藏系劫数,天道竞难论![附文]:孚威之丧,举国同戚。况四十年间叨在契未,噩耗传来,能无心痛?前联情犹未尽,再志数语,以志将军之亡,为天下同悲,非一二人之私痛也。时艰未艾,吾与谁谋?天其犹未厌乱欤!悲夫!抗战胜利后隆重公葬先祖父灵柩在拈花寺暂厝历经七年之久,直至1946年12月才安葬于北平西郊玉泉山西麓自家购买的茔地。抗战胜利后不久,邓锡侯(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兼四川省)、杨森(贵州省)等先祖父生前的故交挚友,从四川抗日后方先后飞来,并由他们倡议发起了公葬活动。当时的南京国民发来了明令褒电:“故吴上将军佩孚,于沦陷期间,忠贞不屈,大节凛然,为国殒没。为表彰忠烈,追赠陆军上将衔。”并以“故旧袍泽”及“平市各界”的名义发起公葬。当时杨森主持具体事宜,组成了以行政院长孔祥熙、华北行辕主任李宗仁为主任委员的“蓬莱吴上将军营葬委员会”,登报启事与向全国各省市地方发函并举,募捐公葬费。坟地是自家在玉泉山西麓陆续购买的,约计40亩。选用“玉泉”其地,寓意有三:先祖父生前以“关、岳”自喻,关羽死后曾在“玉泉”显灵,遂以为“圣地”;玉泉之玉,正合其字“子玉”;而清澈洁净的玉泉水象征其洁如白玉的品格永远流传。挽吴子玉将军郭介梅吴印佩孚,蓬莱人。历任巡阅使。大有抗节,不愧英雄。儒将声华薄海崇,安邦浩气落长虹。轻裘缓带同裴度,雅量宏才类孔融。剩有勋名标史册,遑言文字待纱笼。出师未捷身先死,惆怅延陵国士风。摘自郭介梅先生《省馀存稿》(国光印书局,中华二十四年一月再版)北伐战争:1926年,广东国民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四、吴佩孚墓
坟茔现状吴佩孚的坟茔的确切地址现为北京海淀区四季青乡西洪门村,当地人依坟冢之形称之为“大宝顶”。吴佩孚的妻子张佩兰于1949年10月15日病逝,即合葬于此墓内。吴佩孚的儿子吴道时在1951年7月15日去世,葬于墓前,只培了一土坟。吴佩孚的弟弟是吴文孚,1957年秋吴文孚的妻子陈佩秋病逝,与已故二十余载的吴文孚合葬于墓边,培一土坟。经过土地改革,墓地以树木为界,划了十亩为私家坟地。1952年,曾颁发由北京彭真签署的《土地所有权证》。“”中,墓地惨遭破坏。“大宝顶”上面被砸出几个大窟窿,土台没有了,地下墓门露出多半截,墓中棺木亦被毁。墓地上的树木和三祖父母、父亲的土坟都不复存在。我们经数年酝酿,于2002年6月全家集资对墓地做了简单修补。主要是补好幕顶的窟窿,封墓门于台下。同时立了一块简朴的普通石碑,上书:吴佩孚 张佩兰之墓2002年7月27日,修补竣工。孙、曾孙、玄孙三辈子女举行了简单的家祭,并撰祭文曰:时光之飞逝兮,往事其如烟风云之变幻兮,阴晴其相间灾难之袭劫兮,尚存其主垣孙辈之尽心兮,略补其破残修葺之惊扰兮,宽恕其千万今日之告竣兮,奉祖其寝安列祖之圣灵兮,佑孙其平安后世之无忧兮,永眠其玉泉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