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的笔画是什么:3
之的笔顺是点、横撇。
之字的笔顺图解
共三画
之
1
2
3
之字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之的拼音为zhī,部首为丶,结构为独体结构,注音为ㄓ,笔顺编号为454。
之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本解释 点此查看之的详细内容
[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二、详细解释
动词(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2) 同本义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之,适也。——《广雅》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代词(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4) 又蹇叔哭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助词(1) 的(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开火者,军中发之号也。(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性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形容词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三、百科解释
《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止而切。”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四、康熙字典
之【子集上】【丿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又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又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又《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下面介绍下之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关于【之】字的组词有:
鲍邈之、晁补之、祖冲之、之罘、之箇、之卦、乌之逛、之後、王之涣、倪焕之、肓之原、贺敬之、久之、顾恺之、谜之声、袁牧之、奈之何、裴松之、
关于【之】字的诗词有:
《行之金部既获奉祠之请归赴大阮之约诗以高之》、《走作复之哀辞将寄诸宾之旋闻宾之下世道中哀痛之剧》、《扬州慢·丛碧得杜牧之书张好好诗卷,征题,牧之不以书名,此卷点画之工,裁成之妙》、《黄岩张之望之立来访与游梅潭诗以送之》、《二张守金陵,时人之所呵君子之所予也,诗以纪之》、《与啸麓谈鄮山阿育王寺之胜啸麓为之神往有诗余更和之》、《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扫花游·谢敬之同年约今秋揽浣花草堂之胜,沮乱不来,寄此调之》、《李待制寄僧诗有歇定之语兼闻有岷峨之游因作诗以寄之》、《已巳元宵前,范之、铸秋先后约为春酒之会,予偶患腹疾,均未赴,乃两君酒后赋诗见嘲,次韵和之》、
关于【之】字的成语有: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簸之扬之,穅粃在前、差之毫牦,失之千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容膝之安,一肉之味、顺之者兴,逆之者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听之任之、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关于【之】字的英语有:
than、sniff、percent、except、quarter、among、beyond、commodity、
关于【之】字的书法图有: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