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虚开票罪单位犯罪

虚开票罪单位犯罪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1种观点: 虚开专用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单位,也包括个人。一般分为三种情况:1.开票者。开票者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2.受票者。受票者也可以称买票者,一般都是一般纳税人,其买票的目的是为了非法抵扣税款从而偷逃。一、虚开专用罪既遂的刑法裁量规定虚开专用罪既遂的刑法裁量规定如下: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2.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3.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4.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二、虚开用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虚开增值专用罪的立案标准是:行为人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情形。

第2种观点: 一、概念和构成虚开专用罪,是指违反国家税收征管和管理规定、为他大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专用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税收管理制度。(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而为他人、为自已、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专用;或者即使有货物购销或提供或接受了应税劳务,但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不实的专用或者进行了实际经营活动,但让他人为自已代开专用的行为。虚开、是指行为人违反有关开具管理的规定、不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开具专用及其他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之行为。如没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却虚构经济活动的项目、数量、单价、收取金额或者有关税率、税额予以填写;或在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开具时,变更经营项目的名称、数最、单价、税额、税率及税额等,从而使不能反映出交易双方进行经营活动以及应纳或已纳税款的填实情况。主要有:(1)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而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2)有货物购销或者提供或接受民应税劳务但为他人、为自已、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不实;(3)进行实际经营活动,但他人为自己代开其余的对不能反映纳税情况的有关内容作虚假填写。虚开专用或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的具体行为方式有以下四种:l、为他人虚开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指合法拥有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的单位或者个人,明知他人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而为其开具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或者即使有货物购销或者提供了应税劳务但为其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不实的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的行为。2、为自已虚开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指合法拥有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的单位和个人,明知他人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的情况下为其开具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或者即使有货物购销或者提供或接受了应税劳务但却为自己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不实的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的行为。3、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专用或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指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合法拥有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的单位或者个人为其开具专用友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或者即使有货物购销或者提供或接受了应税劳务但要求他人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不实的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或者进行了实际经营活动,但让他人为自己代开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的行为。4、介绍他人虚开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指在合法拥有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的单位或者个人与要求虚开专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的单位或者个人之间沟通联系、牵线搭桥的行为。关于犯罪追诉数额,各地规定有差异。(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均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另外,单位也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构成本罪的。(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一般具有牟利的目的。二、本罪认定1、对于无实际的购销活动,虚开的,如何确定虚开数额?在很多情况下,行为人给他人虚开销项后,为了弥补自身的进项不足,有往往为自己虚开或让他人为自己虚开,进项。在此情况下,由于虚开行为人没有实际经营活动,从而不存在向国家交税的义务,计算虚开专用的数额时,只应该计算销项数额,而不能将两个数额相加。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