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仪的拼音是:shén yí。
神仪的注音是:ㄕㄣˊ一ˊ。结构是:神(左右结构)仪(左右结构)。词语解释是:1.指遣像;神像。2.神情仪表。3.泛指状貌。神仪[shényí]⒈指遣像;神像。⒉神情仪表。⒊泛指状貌。引证解释是:⒈指遣像;神像。引南朝齐王俭《高帝哀策文》:“感容臺之罢御,哀恭馆之不临,仰神仪而邈絶,视区物而增阴。”⒉神情仪表。引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听茂陵之鐘鼓,抱乔阳之劒舄;虽髣髴於神仪,终缠绵以号擗。”《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及长,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疎眉。”《北史·杨愔传》:“愔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⒊泛指状貌。引金赵秉文《谒北岳》诗:“四大神仪一,羣山太茂尊。”。网络解释是:神仪指遣像;神像。7、综合释义是:指遣像;神像。南朝齐王俭《高帝哀策文》:“感容臺之罢御,哀恭馆之不临,仰神仪而邈絶,视区物而增阴。”神情仪表。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听茂陵之鐘鼓,抱乔阳之劒舄;虽髣髴於神仪,终缠绵以号擗。”《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及长,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疎眉。”《北史·杨愔传》:“愔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泛指状貌。金赵秉文《谒北岳》诗:“四大神仪一,羣山太茂尊。”。8、汉语大词典是:(1).指遣像;神像。南朝齐王俭《高帝哀策文》:“感容台之罢御,哀恭馆之不临,仰神仪而邈绝,视区物而增阴。”(2).神情仪表。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听茂陵之钟鼓,抱乔阳之剑舄;虽髣髴于神仪,终缠绵以号擗。”《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及长,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北史·杨愔传》:“愔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3).泛指状貌。金赵秉文《谒北岳》诗:“四大神仪一,群山太茂尊。”。
神仪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神仪详细内容】
1.指遣像;神像。2.神情仪表。3.泛指状貌。神仪[shényí]⒈指遣像;神像。⒉神情仪表。⒊泛指状貌。
二、基础解释
指遣像;神像。神情仪表。泛指状貌。
三、引证解释
⒈指遣像;神像。引南朝齐王俭《高帝哀策文》:“感容臺之罢御,哀恭馆之不临,仰神仪而邈絶,视区物而增阴。”⒉神情仪表。引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听茂陵之鐘鼓,抱乔阳之劒舄;虽髣髴於神仪,终缠绵以号擗。”《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及长,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疎眉。”《北史·杨愔传》:“愔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⒊泛指状貌。引金赵秉文《谒北岳》诗:“四大神仪一,羣山太茂尊。”
四、汉语大词典
(1).指遣像;神像。南朝齐王俭《高帝哀策文》:“感容台之罢御,哀恭馆之不临,仰神仪而邈绝,视区物而增阴。”(2).神情仪表。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听茂陵之钟鼓,抱乔阳之剑舄;虽髣髴于神仪,终缠绵以号擗。”《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及长,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北史·杨愔传》:“愔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3).泛指状貌。金赵秉文《谒北岳》诗:“四大神仪一,群山太茂尊。”
五、关于神仪的成语
六、关于神仪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