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7年,刘邦听说陈豨在外任时,拥兵自重,私底下又养了很多门客,因此十分害怕陈豨造反作乱。
恰逢当年,刘邦的老爹驾崩。刘邦便以,让臣子为太上皇吊丧的名义,派人召陈豨前来。
可陈豨想起韩信对他说的那席话,害怕此行是有来无回,便以生病为由拒绝前往,后来更是直接自立为王,公开反叛。
那么韩信到底给陈豨说了什么呢?
其实,刘邦一开始对陈豨还是很信任的,让他总督赵、代两国边境的。陈豨上任前,去拜访了当时已经被贬为“淮阴侯”的韩信。
此时的韩信整日都在为被贬一事忿忿不平,看到陈豨来了,让左右的人全部退下后,拉着陈豨的手在庭院内漫步。
韩信看着陈豨就像见到当年的自己一样,深有感触地对他说:“你现在深受陛下信赖,天下的精兵都在你的统领之下。如果现在有人告诉陛下你要造反,第一次陛下可能不会信,第二次陛下就会起疑心了,到了第三次陛下就会直接带着来攻打你。到时候,我就做你的内应,我们联手,这个天下就唾手可得了。”
陈豨很佩服韩信的眼光和能力,对韩信的遭遇也是看在眼中。
他想着韩信为楚王时,就因为收留了自己的好友钟离昧被人告发,而刘邦也不管韩信此举是不是真的想造反,就设计将韩信擒获,要不是当时刘邦顾及影响,韩信就不只被贬这么简单了。
所以当陈豨察觉到被猜疑后,也是毫不犹豫地就起兵造反了。
陈豨造反的第二年,刘邦就带兵前去平叛了。当时刘邦本来还想带着韩信一同前去,但这时的韩信反心已现,早就跟陈豨商量好了里应外合,哪里还肯跟着刘邦去攻打自己的同伙。
于是,韩信一面装得已经病得下不了床的样子,一面令人秘密联系陈豨叫他见机行事。
刘邦率兵走后,韩信便生龙活虎地从“病床”上爬了起来。他令人伪造诏书,将官府关押的罪犯全部放了出来,就等着刘邦那边跟陈豨一交手,他便带着这群囚徒偷袭皇宫。
就在韩信以为自己的谋划天衣无缝的时候,消息已经传到了吕雉的耳中。吕雉对这些可能对自家王朝造成威胁的功臣向来是绝不手软,当即便找来萧何商量对策。
二人对韩信的能力很是忌惮,认定强攻是下下策,经过一番商讨过后,二人决定故技重施,效仿当初刘邦巡游“云梦泽”,将韩信孤身骗来,然后除掉。
于是,萧何就命人假扮成从前线回来报信的使者,在城中大肆宣扬,刘邦已经打败了陈豨,并且已经将其处死。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纷纷进宫祝贺,唯有此时的韩信的心里五味杂陈。他一是在怀疑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二是在害怕陈豨如果真的被抓了,有没有对刘邦说出当初两人的计划。因此,他一直称病躲在家中,大臣们进宫祝贺,他也绝不参与。
萧何见韩信不上钩,就派人去吓唬韩信说:“你虽然病了,但也应该坚持进宫来祝贺,不然陛下回来后,听到百官都来了,就你不来,陛下就又要怀疑你了。”
此时的韩信心绪已乱,听到萧何这么说,心里只想着撇清和叛军的关系,消除刘邦的猜疑。于是被萧何这么一吓唬过后,就心怀忐忑地来到了宫中。
韩信刚一进宫,还未来得及拱手行礼,埋伏在两侧的武士就冲了出来,将他绑了起来。吕雉也不听韩信的辩解,直接就让人将他押到钟室处死。
韩信望着威严的大钟,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从忍受胯下之辱的无名小卒,到威风凛凛的藩王,一世功名成为过眼云烟。
虽然,如今被杀已成定局,但嘴里还是后悔的大声喊道:“我真后悔当初没听蒯彻的计谋,如今竟然被女人和萧何这小子给骗了!”
《资治通鉴》: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一代名将就这样身死长乐宫,刘邦平息叛乱回来后,听说韩信被杀的消息也是又喜又悲。
可以看出,在刘邦的心里对韩信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非常忌惮韩信,认为韩信这样的大才留在身边随时都可能会是个定时;另一方面,他又不忍心杀韩信,毕竟没有韩信的帮助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打败项羽,登上帝位的,所以他对韩信还是有些愧疚之情。
司马光认为韩信的悲惨结局,很大程度上是韩信咎由自取,他说:“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已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说的是,楚汉争霸时,韩信灭齐后,不上报就自立为王。后面刘邦与韩信相约攻打项羽,然而韩信却按兵不动。韩信用这样的逐利之心,为自己谋求利益,还要别人用君子之心来回报他,是不可能的。
其实,在我看来刘邦怀疑韩信有反心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楚汉争霸的后期,蒯彻劝韩信叛汉自立的时候,韩信回答的是“要考虑一下”。
所以,我认为韩信不是不想反,而是他念及刘邦的知遇之恩,不好意思反。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