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大汉皇叔”,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以成就王霸之业为毕生追求,荆州也早就在诸葛亮“隆中对”的谋划之中。
那么,刘备为何宁愿逃跑,也不愿意趁机攻占荆州呢?
这还要从刘表的两个儿子争夺荆州的继承权说起。
刘表临终前,大儿子刘琦从江夏赶回看望,但蔡瑁、张允害怕两父子相见后,勾起刘表当初父慈子孝的回忆,让刘琦成为新的荆州之主。因此蔡、张二人百般阻拦刘家父子相见,让刘琦到父亲下葬时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刘琦就这样莫名其妙地退出了继承人的行列。
其实,这件事刘备集团的代表人物诸葛亮也参与其中。
外戚干政的问题,从刘邦开汉之初,一直延续到汉朝灭亡。作为大汉宗室的刘表家自然也不能例外。
刘表有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刘表让小儿子刘琮娶了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为妻。因此,刘琮与后母这一派的关系就变得十分亲密,当时蔡氏的弟弟蔡瑁和侄子张允都在刘表那里很受宠幸,蔡氏一族在荆州也可以称得上权势滔天。
蔡氏一族为了扶保刘琮能够顺利接掌荆州,时常造谣诽谤刘琦,这些谣言也让刘表对刘琦开始有了些厌恶之心。
为此,刘琦很是害怕。无奈之下,只得向诸葛亮请教如何自保。经过多次求助后,诸葛亮才暗示他,学习晋文公重耳,将自己从权利争斗的中心抽离出来,躲到外面去,等待时机再回来争夺继承权。
刘琦恍然大悟,趁着黄祖病逝,向刘表请命驻守江夏。
《资治通鉴》:琦不自宁,与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会黄祖死,琦求代其任,表乃以琦为江夏太守。
只是,诸葛亮此法,虽然能让刘琦自保,但荆州远没有晋文公继位前的晋国那样强大。当时的荆州外有孙权、曹操虎视眈眈,内有蔡氏一族大权在握,刘备又没有秦穆公那样能扶保晋文公回国继位的能力。
以至于,到后来刘琦想回家见一眼病危的父亲都成了奢望,再加上刘琮继位不久,就投降了曹操,刘琦连跟弟弟争一争的机会都没有了。
虽然,这事儿明面上,是两兄弟争财产的家事,但这件事对刘备夺取荆州影响重大。
就算刘备不念及同宗间的感情,铁了心要从刘琮手中夺下荆州。
但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刘琮的投降,让刘备的处境十分尴尬。原本刘备对抗曹操还有荆州作为后援,刘琮这偷偷的一投降让刘备的周围都变成了敌人,以刘备当时的实力对付曹操都是难事,若还想攻取荆州,曹操和刘琮两方人马联手一夹击,刘备还是得逃。
据史载:荆州刘琮手下自愿跟随刘备的虽然有10多万人,但能披甲打仗的人很少,以至于曹操5000轻骑奔袭一日一夜,在长坂坡追上刘备时,刘备也只得丢下妻儿,带着诸葛亮等人仓皇逃命。
就算刘备侥幸拿下荆州,面对曹操的强敌压境,刘备根本就没有时间和能力来清理荆州内部想要投降的人。到时候内忧外患,他可能再想逃,都逃不掉了。
因此,我认为刘备不攻占荆州的原因除了“不忍心”之外,也是因为,他没有实力在当时的环境中在荆州站稳脚跟。而摆在他面前的也就只剩下一条路了,跑。“携民渡江”也成了流传后世的一段经典故事。
东晋著名的史学家习凿齿,对刘备“携民渡江”的评价很高,说他是“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即是说他越是危急时刻越注重信义,这也刘备每到一处就能收获大批人心的原因。
如果让刘备能早些找到立足之地,如果能早些让刘备找到贤才辅佐,说不定三国的结局还真能让他改写。
只可惜,虽然刘备每到一处都是人心所向,但终究是实力不济,只能怀揣雄心壮志四处漂泊。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