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解决方案-基于无线传输的射频识别系统
摘要:当今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离不开数据信息的传输。其中,无线数据传输是区别于传统有线传输的新型传输方式,系统不需要传输线缆且成本低廉。为单片机匹配相应的无线通信接口电路,即可实现单片机之间或单片机与微机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目前常用的无线通信接口电路,是以无线收发芯片为核心的电路。当数据传输时,在软件设计中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和识别措廉,可以有效地避免干扰,达到满意的通信效果。文中以C2051单片机为基础,进行无线通信以
识别非接触式无线识别装置,其应用可以嵌入到电业管理或燃气收费等系统中,也可作为一个读卡器对IC卡进行操
作,配合不同软件可以应用于不同行业。
当今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离不开数据信息的传输。
其中,无线数据传输是区别于传统有线传输的新型传输方式,系统不需要传输线缆且成本低廉。为单片机匹配相应的无线通信接口电路,即可实现单片机之间或单片机与微机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目前常用的无线通信接口电路,是以无线收发芯片为核心的电路。当数据传输时,在软件设计中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和识别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干扰,
达到满意的通信效果。文中以c2051单片机为基础,进行无线通信以识别非接触式无线识别装置,其应用可以嵌入到电业管理或燃气收费等系统中,也可作为一个读卡器对IC卡进行操作,配合不同软件可以应用于不同行业。
1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设计以单片机作为阅读器和应答器的核心、这两部分主要使用LM567。本系统是一个小型的无线识别器件最大操作距离达70nini。系统内部结构分为射频区和接口区:射频区内含调制解调器和电源供电电路,直接与天线连接;接口区
有与单片机相连的端口,还具有与射频区相连的收/发器、可
以用单片机程序存放3套寄存器初始化文件的E2PR0M以及进行3次数据证实防错误机制、防碰撞处理的防碰撞模块和控制单元。这是阅读器跟应答器实现无线通信的核心模块,也是设计的关键。
2硬件电路的设计
无线识别系统装置由阅读器、应答器与耦合线圈(即天线)3部分组成。
2.1阅读器的设计
阅读器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当有应答器靠近阅读器时,阅读器内的天线组成了一个LC并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应答器的发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
路产生共振,从而使高频信号流入阅读器中用于解调的LM567的输入端。输出的解调信号与上述单片机编码信号反
向,最后经过单片机译码输出显示。
LM567具有调制和解调双重功能。其调解出来的信号可直接被单片机识别,并由单片机发送给数码管并显示。
图1阅读器
2.2应答器的设计
应答器工作时,通过c2051单片机进行数据编码,然后送往LM567被调制到高频载波上,与其输出端相连的天线
线圈不断地向外发出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145kHz),当有应答器靠近阅读器时,阅读器识别并显示。应答器硬件电路如图2所示。
电源 | 主控机 |
可扩展 | 调制信号 |
号输出
升压电路 |
|
天线
图2应答器
2.3耦合线圈(即天线)的设计
天线是一种转能器。发射时,把发射机的高频电流转化为空间电磁波;接收时,把从空间截获的电磁波转换为高频电流送入接收机。对于设计一个应用于射频识别系统的小功率、短距离无线收发设备,天线设计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天线系统可以使通信距离达到最佳状态。天线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天线。在小功率、短距离的RFID系统中,需要一个通信可靠、价格低廉的天线系统,耦合线圈环型天线是比较常用的一种。
2.3.1分析环型天线的等效电路
环型天线激励点的电压和电流由环的输入阻抗联系起来,即V=ZI0o为了评估用于天线谐振的电容Z,in,环型天线的输入阻抗必须确定;同样,为了评估天线效率和辐射阻
抗,环型导体内的欧姆损耗和其他欧姆损耗也必须确定。
2.3.2天线设计参数
环型天线输入阻抗Zin可由下式给出:
Zm= (RR+RL+RJ + J2叹(LA+LJ (A)
式中,RR为辐射电阻;RL为环型导体损耗电阻;RX为额外欧姆损耗电阻;LA为环型天线电感;L1为环型导体电
感。
环型导体损耗电阻为:
式中,1为金属环形导体长度,P为环形导体交叉部分的周长,RS为导体表面电阻,uO为4兀X10-7H/m; a为导体电导率;RL的单位为O。额外欧姆损耗电阻主要来自电容CP上的
等效串联电阻:
RR■RL
2.4带有天线的阅读器的等效电路
产生交变磁场所需的导体回路由线圈L1表示,串联电阻R1相当于导体回路L1中线绕电阻的欧姆损耗。为了当阅读器的工作频率为fTX时在导体回路L1中获得最大电流,从而产生最大磁场强度H,经电容器C1串联形成谐振频率fRES=fTX的
串联谐振电路。
图4中,阅读器的发送器出口产生高频电压u2,接收器直
接与天线线圈L1连接。串联谐振电路的总阻抗Z1为各项单阻
抗之和,即:
Z\ =Ri +何1 - | 1 |
2.5天线连接的匹配研究
根据阅读器使用的频率范围,使用不同的方法将天线线
圈连接到阅读器发送器的输出端。通过功率匹配将天线线圈
直接连接功率输出级,或通过同轴电缆馈送到天线线圈。天
线线圈L1在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内表现为阻抗ZL。
为了实现与500系统的功率匹配,必须通过无源的匹配电路将
此阻抗转换为500,然后通过同轴电缆即可几乎无损失且无辐
射地将此功率从阅读器末级传送到匹配电路。
3调试与测试
3.1调试方法
电路在调试时,振荡频率可在0101Hz-500kHz内变化,
必须调整振荡频率使与LM567的载波频率实现最佳匹配,否
则将影响后续电路的解调(例如振荡频率与LM567的载波频
率相差太近时将直接影响后续频率的解调等),而单片机的
振荡频率也将影响输出波形,如果输出不是矩形波则可能影
响单片机对信号的识别,使反应时间变长或编译出错,所以
对电路调试非常重要。LM567要顺利实现相互调制与解调就
必须对其进行调试,如果发射机正在工作,而接收机不能正确译码,则应调节定时电阻R8的阻值,使其符合要求。由于LM567的振荡频率(中心频率)要求精度很高,在调节R8阻值时,应将R8电阻换为10kO多圈精密线绕电阻。此电阻每旋
转一周,电阻值变化几十欧姆,精度较高。如没有此电阻,
也可用普通微调电阻代替但调整时要仔细。若条件许可,可将频率计直接接在发射机的LM567第5脚与地之间,测其振荡中心频率,记下数值,然后再测接收机LM567第5脚频率。如果接收机中心频率(指LM567)与发射机LM567中心频率不同,调节R8电阻值,使两机音频译码器中心频率相等即可。
3.2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时测试了00?FF的全部8位编码(4位则一定没
问题),多次计算并测量了电源供给功率,对于耦合线圈的距离测试了 1?6cm范围内的数据传输,可保障5cm数据传输
稳定。测试数据列表如下。
表1测试数据列表
次数 | 设定值 | 浪小门I |次数 | 设定值 | 显示值 | |
1 | 00 | 08 | 1 | CF | CF |
|
2 | 08 | ? ? ? | ? ? ? | ||
■ | |||||
|
根据上述实验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此系统实现了题目要求的全部基本功能和大部分发挥功能,并有自己的特色发挥功能,性能可靠稳定。
3.3测试结果分析
3.3.3系统波形数据测试
采取自上而下的调试方法,即单独调好每一个模块,然后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再进行总体调试。数据发送和接收信号比较,如图3所示。
H Hh H H | 亠 |
(a)发射编码
AAAAAA/A
(c)接收线圏两端震荡信号波形为图示
(d)发送端天线振荡波形图
图3数据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比较
3.3.2系统本身可能产生的误差
(1)外界干扰因素
采用无线传输有一个十分突出的弊病,即容易受到电磁
干扰及传输效果不佳的问题,由于外界高频信号,金属等很
多器件都可能对电磁波产生干扰,所以电路难免产生错误
(2)距离干扰因素
电磁场在导电介质中传播时,其场量E和H的振幅随距离的增加而按指数规律衰减。从能量的观点看,电磁波在良导体中衰减很快,把由导体表面衰减到表面的1/e(约3618%),即在文中规定距离为5cni的原因就在于此,由距离因素产生的乱码及不可识别码也是产生错误的原因之
4程序流程图
软件编程运用单片机汇编语言,编辑软件是Keil51,给出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程序流程图
5结语
本系统的阅读器可在6cm范围内识别应答器的有无,若有应答器在监测范围内,则给出明确的指示并读取应答器预设的4位编码,然后显示;另外,应答器部分还可以通过开关设置4位编码在阅读器识别范围内送出编码信号。同时阅读器还具有对应答器的编码进行写入的功能,由应答器接收并储存。设计中重点是保证正确率,可以从软件上增加校验码来提高无线传输的可靠率。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