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2鳞状上皮的化生:
3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称为肠上皮化生
4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的低下。
5气球样变:病变初期,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变得肿胀,形成光镜下细胞内的红染细颗粒状物。若水钠进一步积聚,则细胞肿大明显,细胞高度疏松成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形消失,其极期称为气球样变,如病毒性肝炎。6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
7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虎斑心。8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
9脂褐素:是细胞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碎片残体,镜下为黄褐色微细颗粒状,其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的混合物,源于自由基催化细胞膜相结构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作用。(萎缩的心肌细胞,肝细胞可见)
10营养不良性钙化:若钙盐沉积于坏死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此时钙磷代谢正常。
11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称病理性钙化
12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称为转移性钙化。
13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成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凝固性坏死。
14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
15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16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17凋亡:是活体细胞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坏死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量增加,称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
2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凝固或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3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液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第四章炎症
1. 炎症(inflammation):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
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2.炎症介质(inflammatorymediator):参与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
症介质。
3.炎性息肉:慢性炎症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常伴有瘢痕形成,可造成管道性脏器的狭窄,在
黏膜可形成炎性息肉,如鼻息肉和子宫颈息肉
4.炎性假瘤:慢性炎症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常伴有瘢痕形成,可造成管道性脏器的狭窄,
在肺或其他脏器可形成炎性假瘤。炎性假瘤本质上是炎症,有肉芽组织、增生的实质细胞
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为境界清楚的瘤样病变。
第五章肿瘤
1.肿瘤:是集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肿块〉
肿瘤的形成,是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
2.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的差异,称肿瘤的异型
性,包括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型性。
3.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肉瘤,这些肿瘤表现出向某种间叶组织分化的特点。间叶组
织包括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血管,淋巴管,骨和软骨组织等。
4.膨胀性生长:良性肿瘤或深部肿瘤的生长方式,均匀膨胀,如气球般推挤,包膜完整,
生长缓慢,压迫、阻塞,不破坏。
5.浸润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方式,无包膜,如树根长入泥土,破坏周围组织,活动性
差,手术切除扩大范围。
6.外生性生长:良、恶性均可,发生于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腔面。恶性肿瘤时伴随
浸润性生长方式和恶性溃疡。
7.癌脐:位于器官表面转移性肿瘤,由于瘤结节出血、坏死而下陷,形成所谓癌脐。
8.Krukenberg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转移性肿瘤,在卵巢可表现为双侧卵巢长大,镜
下可见富于黏液的印戒细胞癌弥漫浸润。
9.腺瘤:是腺上皮的良性肿瘤,如肠道,乳腺,甲状腺等器官发生的腺瘤。黏膜的腺瘤多
呈息肉状;腺器官内的腺瘤多呈结节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常有被膜。
10.10印戒细胞:有时黏液聚积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癌细胞呈印戒状,称印戒细
胞。
11.11癌前病变:某些疾病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潜能,患者发生相
应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这些疾病或病变称为癌前病变。
12.12原位癌: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常累及上皮的全层,
但没有突破基底膜上下浸润有时也称为上皮内癌。
13.13异型增生:上皮性癌前病变的特殊形态学改变,增生的上皮细胞(如鳞状上皮,腺上
皮)形态结构表现一定程度异型性,不足以诊断为癌。
14.14CIN: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
和/或器质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脏病。绝大多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
2.心绞痛(anginapectoris):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种常见
的临床综合征。
3.心肌梗死(MI):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
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可并发心律失
常、休克、心衰。多发于中老年人。
4.透壁性心肌梗死:是典型的MI类型,也称区域性MI,梗死部位与冠状动脉供血区一致,累及心室壁全层,或内侧2/3以上。其中以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多见。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1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散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
2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细菌引起,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又称为支气管肺炎。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其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气肿等疾病。
4肺气肿:是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含气量过多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通气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因为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而导致以右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甚或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1、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内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的肝细胞。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2、食管的早期癌:临床无明显症状。病变局限,多为原位癌或黏膜内癌,未侵犯肌层,
无淋巴结转移。
3、早期胃癌:指癌细胞浸润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4、早期肝癌(小肝癌):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常表现为明显的血尿,轻度至中度蛋白尿,常有水肿和高血压。严重者出
现氮质血症。主要由急性你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
2、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中蛋白蛋白含量达到或超过3.5g/d;明显水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和脂尿主要由膜性肾小球病,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病
3、慢性肾炎综合症: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见于各类肾炎
的终末阶段。
肾小球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症、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慢
性肾炎综合征
第十五章神经系统疾病
1.卫星现象:在灰质中1到2个少突胶质细胞常分布于单个神经元周围,如果一个神经元由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则称为卫星现象。
噬神经细胞现象:是指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吞噬,例如乙型脑炎时,大脑皮质神经元被吞噬,这是小胶质细胞对坏死的神经元的一种反应。
第十六章传染病
1.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
影。
2冷脓肿:干酪样坏死型可见明显干酪样坏死和死骨形成,病变常累及周围软组织,引起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坏死物液化后在骨旁形成结核性脓肿,由于局部并无红,热,痛,故称冷脓肿。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