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棋》 篇5

《学棋》 篇5

来源:爱玩科技网


  课题研究: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棋(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棋”“致”两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个学生在同一个“名师”的指导下,因为学习态度的不一样,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从而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朗读、表演,明白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在理解中进一步指导朗读。

  三、教学准备

  ppt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围棋? 能手? 另一个? 天鹅? 动作

  远近闻名? 专心致志? 拉弓射箭

  2.我们已经学过课文了,谁能说说课文讲了“?????????? 跟???? 学棋的事”。

  (二)教学课文

  1.秋是怎样的人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了解到秋是怎样的人?

  (2)交流。

  “能手”:怎样的人才能称为“能手”?(下棋下得特别好的人。)除了下围棋的能手,你还知道有哪些能手?(评:有这么多能手呀,看来只要你用心,不管做什么都能成为能手。)秋下棋的水平好到了什么程度?(远近闻名)

  “远近闻名”: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秋下棋下得好。(读词,评价。)

  (3)谁再来完整地介绍一下秋?(指名读第一小节)这样一个下棋高手,你佩不佩服?

  2.俗话说“明师出高徒”,秋下棋的本领这么高,他的学生一定也很棒。结果是不是这样,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找找。

  (1)生自由阅读。

  (2)交流、出示:

  出色的棋手:说明这个学生棋下得怎么样?

  没有多大长进:“长进”是什么意思?这里说“另一个学生一直没有多大长进”,要是把“多大”去掉,改成“一直没有长进”,行吗?

  奇怪呀,明明同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另一个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呀,一起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默读:以前我们读课文,都要求读出声音,今天我们换种读法,要求大家光用眼睛看,嘴里不能发出声音,不过嘴唇可以动,这样的读法叫做默读。明白了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用直线画出一个学生学习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另一个学生学习的句子。好,开始。

  (2)出示“一个学生……还要问上几句。”

  师:这里有三个动作非常关键,谁发现了?

  (听、看、问)

  他是先听后看,还是先看后听呢?(是同时的)哦,一边听一边看,是同时做的呀。那谁也能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这个学生在学棋过程中,用上了“耳朵”“眼睛” ,还有“嘴巴”,我们都知道,要想提出问题,就得积极开动脑筋,用“心”思考才行。(板书:聪)

  学习的时候,能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就可以用一个词来说——“专心致志”(指名读词)谁能说几个和它意思差不多的词。(送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谁能把他的认真读出来。(指名读句子)

  说到这里,你们一定知道为什么这个学生能成为出色的棋手了?

  出示:因为????????????????? ,所以他成了出色的棋手。

  (3)另一个学生呢?他又是怎样学习的?

  (出示:另一个学生,……动作。)

  “走了神儿”,用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另一个同学听着听着就怎样了?(开小差。)

  那他想到了什么?

  (好象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正从远处飞来。)指导朗读

  这只天鹅的样子那么清晰、逼真,让他以为是真的天鹅来了。这时,他又想到了什么?(他想:要是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该有多好哇!)指导朗读。

  “想着想着,……动作。”不由得:不由自主。拉弓射箭:(表演)这弓拉得可真有力,可真满呀。谁来读读这话。

  师:老师发现了,提醒他——……又去想别的事了。

  猜猜看,这个学生用会想些什么事呢?(自由回答。)

  这个学生上课总不认真听讲,一会想这,一会想哪,用一个词来说——“走了神儿”“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另一个学生为什么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了吧?

  因为????????????? ,所以他的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4.演一演:同样的老师教,同样的环境学,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另一个学生走了神儿,心不在焉。谁能来演一演呢。(准备围棋)

  5.指名读课文。

  就这样,后来,——(出示最后一段话。)

  6.面对这样一个结果,另一个学生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告诉他呢?那他该怎么做呢?

  (三)教学生字

  过渡:是呀,只有专心学习,才能学有所成;只有专心学习,才能越来越聪明。下面我们来看两个生字,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记住。

  1.棋

  (1)你还知道有什么棋?

  (2)看看棋是怎么写的?

  (3)师讲解写字要领。

  2.致

  (1)谁有办法记住它?

  (2)师讲解写字要领。

  教学悟语:

  《学棋》是篇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课文讲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从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课文极其简单,乍一看似乎都很明白,但如同运用语文的方式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镌刻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学有所得呢?在教学设计中,我紧扣研究课题,让了解学生学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侧重于教给学习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片段一:

  师;谁再来完整地介绍一下秋?

  生1:(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远近闻名”读得很响亮,是在告诉大家秋的名气大呢。谁再来读?

  生2:(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把“下围棋”读得很响亮,是在告诉大家他是下围棋的。……将不同的字读得用力,就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这是关于朗读的教学。这个环节,我想要告诉学生,不同的重音能表达不同的含义。因而在朗读过程中,应有所侧重。也只有将一些关键字词读清晰,才能准确的传情达意。

  片段二:

  师:以前我们读书,都是大声朗读,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另一种读书方式——默写,它需要你们用心读,嘴里不可以发出声音,但嘴唇可以动。明白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一个学生”学棋的句子,用曲线划出“另一个学生“学习的句子。

  应该说,现在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依靠老师的讲解到中高年级自己思考课文的阶段。在默读中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因而在教学中,我着力对学生讲情默读的要求,把要做的事情(读、划)进行投影,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片段三:

  师:(生齐读第三自然)另一个学生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老师教,他的朋友会学得出色,而他的棋艺始终没有多大长进。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他?

  生1:因为他听课的时候走了神儿,所以就学不好棋了。要是他能专心听讲,也能成功的。

  生2。因为他上课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所以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这是本课的主旨所在,是需要学生领会懂得,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运用的:不管做什么,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但作为一堂语文课,这样的道理只需领会,无需明言。学生能做这样的回答,就表明了他们已经心有所悟。同样,这也是我们课题组所研究的一个宗旨。

  以上是觉得本课处理较好的环节,另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存在。

  1、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导致了“演一演”没能进行。原本打算在学生学完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让他们扮演一下学棋的过程,想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惜,由于时间没能把握到位,此环节没能进行。

  2、上课语速过快,使得学生语速也加快,这就不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对文字的理解。

  单老师的几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注重朗读的自读自悟和朗读形式的多样化。

  听单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单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关键词语该怎么读,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反复的引导让学生自悟朗读方法,如分析第一段时,单老师抓住“能手”“远近闻名”这两个词语突出秋的棋艺高超,先让学生谈谈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秋的棋艺高超,让学生读读“远近闻名”,一开始并不响亮而且语速很快,师说教室里的人都知道了,再让学生读,这一次整个学校的人都知道了,再读,这回锦丰镇的人都听到了,一次次幽默的导语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读好这个词语必须慢一点、响亮一点。

  再如:单老师让学生完整地介绍一下秋,也就是朗读第一段,她对不同学生的读法给予不同的评价,有的学生侧重“下围棋”,师评价:你告诉了我们他是哪方面的能手?有的学生侧重“能手”,师评价:你告诉了我们他的围棋下得很好。有的学生侧重“秋”,师评价:原来你想告诉我们这位能手叫什么名字啊!……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听起来让人感觉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隐性的鼓励。

  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有词语的领读、个别读、表演动作读、齐读等形式,先引导学生读好关键词语,再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连词成句,连句成段,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情感投放。

  2.注重语言能力的熏陶和培养。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事,单老师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亲切的鼓励使学生乐说,通过恰当的评论引导学生善说。如:“一边……一边……”,请学生说说相关的句子,明白这要表示两个同时发生的动作。再如:介绍完两个学生是怎么学棋的,分别用“因为????????????????? ,所以他成了出色的棋手。”和“因为????????????? ,所以他的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进行说话练习,把学生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我认为也很到位。

  3.利用“聪”字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师说:这个学生在学棋过程中,用上了“耳朵”、“眼睛” ,还有“嘴巴”,我们都知道,要想提出问题,就得积极开动脑筋,用“心”思考才行。相机板书“聪”,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真切地感受到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才能越来越聪明。

  提一点小建议,理解“能手”一词时,师问:除了下围棋的能手,你还知道有哪些能手?学生交流后,师评价:有这么多能手呀,看来只要你用心,不管做什么都能成为能手。如果问这些人是怎样才能成为能手的呢?这个问题留到最后再来讨论。然后到最后总结:只有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用心学习、训练,才能成为真正的能手。让学生自己悟出用心的关键作用。

  一、重视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这堂课,单老师做得比较好。不管是理解内容,还是体验情感,单老师都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如教学第一段课文,单老师紧紧抓住“能手”、“远近闻名”重点词语,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秋”高超的棋艺,由此产生敬佩之情。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中,单老师及时、适当、又带有鼓励性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随之加深了。

  二、扎实生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环节中,单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字之间的联系,利用经验自主识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如教学“棋”,学生识记的方法很多,有结构分析法,有用声旁和形旁的记忆,也有用“期”换偏旁来记。学生能主动参与,在相互交流中掌握识、写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提高说话能力。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堂上,单老师先让学生默读,划出两个学生学棋的不同态度。再让学生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老师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读带讲,以读促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人学棋的不同经过导致不同结果,感悟语言,加强了语感训练。课文中“一边听一边看……”这个句式表示“听”和“看”这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单老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说话训练,把所学的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然后带领学生朗读,体会一个学生的认真、专心。教学课文的第三段时,单老师抓住“出色”和“一直没有多大长进”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明辨是非。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理解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这样的练习,既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更好地使学生懂得学习要专心的道理。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规范。但在学生朗读时,老师多处打断。我认为有时老师也应该做个好听众,听学生用情用心读完后再进行指导。

  单老师执教的《学棋》这课,优点主要是:

  一、在对比中教育人.

  学习态度的对比。教学中,她首先让学生让学生思考“秋”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用“名师出高徒”巧妙启迪,但结果怎样?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读一读。学习“第一个学生”抓住“专心致志”,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专心致志”,通过重点词语“听、看、问”来体会他学习时专心致志,然后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读出他“专心致志”的样子;学习“另一个学生”的表现时,让学生看看他在做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心不在焉、三心二意”等词语。

  二、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

  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我们祖国的语言是极其丰富的,往往一字之差,就相距千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用词要准确。例如她在教学结果这一部分“另一个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就把它换成“另一个学生棋艺一直没有长进”。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体会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出“没有长进”是说一点儿进步都没有,“没有多大长进”是说有点儿进步,但进步很小。从中体会出用词的准确。

  商榷处:

  1.在理解“专心致志”时,还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他听什么?看什么?问什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专心致志时应是什么样子。不要过于强调“走神儿”,特别是“拉弓射箭”这个动作。不由自主时做的动作是无意识的,我觉得不要那么用力.还有想像“走神儿”会想些什么,也没有多大意思,难道要学生学习怎么胡思乱想吗?我们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2.在总结部分,感觉老师的话比较罗嗦、重复。师先说了两个学生不同的表现,学生齐读了第三自然段,然后问:哪个聪明的学生告诉他,为什么不如对方?第三步才让学生说说;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我觉得不如以“名师出高徒”设疑,要成为高徒,除了有名师教,还要怎么样?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这样直截了当,而且前后呼应。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