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1、《留侯论》《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2、《记游定惠院》《记游定惠院》是北宋...
以下为你介绍两篇古代写景散文名篇:《前赤壁赋》:北宋苏轼所作。此文开篇描绘了壬戌年秋,七月十六,作者与客泛舟赤壁之下的情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氛围;随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展现出空灵浩渺之景,让人有遗世之感。文中主客...
苏轼散文风格多样,从史论、政论到小品文,各具特色。小品文如《记承天寺夜游》等,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佳作。他的史论、政论深入浅出,见解独到,如《留侯论》等篇章。记叙体散文如《石钟山记》等,将叙事、抒情、议论巧妙结合,富有感染力。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高成就,继承欧阳修...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
唐宋家《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①》散文名篇鉴赏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②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③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④。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⑤,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
唐宋家《苏轼·超然台记》散文名篇鉴赏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
唐宋家《苏轼·放鹤亭记》散文名篇鉴赏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①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②,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唐宋家《苏轼·答谢民师①书》散文名篇鉴赏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②,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
唐宋家之一的苏轼,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便是其中一篇,其文采与深度,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在这篇文章中,苏轼自谦地表达了自己在讲读职位上的不足。尽管他承认自己在学问与道义上的局限,但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圣明天子——宋哲宗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