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借我一生》读后感范文

《借我一生》读后感范文

来源:爱玩科技网

  过年,回到他的老家。闲暇之余在书柜的众多书籍里面看到了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借我一生》。随手翻开,便被他的首卷语所吸引,他是这样写的:“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曾在第十届和第十二届CCTV歌手大奖赛中担任过评委,他那幽默渊博的点评不知打动过全国多少电视观众的心。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借我一生》为我展示一个遥远而又似曾相识的年代,文化大中的磨难委屈,生活的艰辛无奈,让我似乎领略了那个年代,那段岁月的荒唐和恐怖。仅列举文章中的一段就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那个荒唐岁月中人的扭曲的心理:一位中年女子对着另外一为也是中年女子的负责人喊一声“你无耻!”让全场吓了一跳。接下去的愤怒话语是:“你居然当着那么多干部的面公然说,你年轻时翻过那本书!作为一个干部,作为一个领导,作为一个女人,你居然说得出口!广大同志,你们知道她说的是什么书吗?我实在说不出口但今天只能红着脸说出来了:金——瓶——梅!”说完她似乎要立即晕倒在台上,好像猛烈的怒火已经烧干她的精力,好像她说出那三个字已经使她丧失了全部贞操。一位惊慌不已的女学生把她扶了起来。只要上台发过言的人,第二天走在校园里便步履轻松,别人对他们也不敢小觑,总以为他们上台发言一定获得过当权的造反派的批准,至少没有被造反派阻止。这种心理气氛,极大地鼓励了大揭发和大批判,下一次大会也就开得更热烈、也更残酷了。

  结束后,作者对学术的孜孜追求,放弃世俗的名利,实现自我的超越,让我更加认识到什么叫大家风范。尤其是他在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干得很辉煌的时候,却做出了“真正的人生选择”,辞去职务,做了“人文行者”!试问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对生命的理解,那种豁达、超脱物欲的自然心理状态,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做到。

  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能保持冷静详和吗?余秋雨先生,作为当代文学界的名人,也曾听到过不少对他的质疑、不满,猜测甚至诽谤,读完作品后,让我认识到了他的可敬之处,我自己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对事物的包容和理解,因为生活有了容忍才更加灿烂,人生有了容忍才更加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