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在家乡陕县,通过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当地农村现状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状况。本文就农业产业化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关键字: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紧缺;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增收;新兴乡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20xx年温暖的春风已经悄然吹过我们的脸庞,过去的20xx年,党和国家继续推行了一系列,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推进了农村经济、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全社会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乘此东风,寒假期间我针对家乡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做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走访农户、乡镇,了解了农村农民的收入、支出结构以及农村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等的状况。通过调查走访,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就发现的一些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访问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最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得出了本报告。
总况
全县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资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资源量为2.16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13.5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主要是西部黄土地区,水资源量为7316万立方米。陕县共有大小河流3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5条。为了探讨旱区小麦高产稳产技术,研究旱地肥水手段之效果,陕县借九七年全国农技总站和省土肥站陕县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之东风,用两年时间进一步丰富了陕县原有的四水 一早旱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了四水一早、五新旱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经两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82年起,陕县人民针对陕县实际,在旱作小麦生产中探讨了一套生产经验,把深翻改土,以土蓄水;合理施肥,以肥调水;选用良种,以种节水;精细管理,以备保水及适期早播培育壮苗称之为四水一早技术,项目实施中,突出了这一技术的应用。
一、改革旱区耕作制度,完善耕作技术
深翻改土,以土蓄水。7-9月份自然降水集中,常因耕层浅,而产生田间经径流。提早深翻平整,加厚活土层则可较多地接纳自然降水,达到伏雨春用目地。为此,我们耕作制度进行调整,采取三项蓄水措施:以合理轮作倒茬,稳定晒早地面积。陕县属豫西黄土丘陵旱作生态区,干旱是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作物的种植制度是以小麦为主的轮作倒茬制,多为二年三熟,亦有一年一熟和一年二熟。经研究,项目区地处旱区,要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稳产、高产,必须改革耕作制度,减少一年二熟和二年三熟制比重,增加夏季休闲的一年一熟耕作面积,保证每年有40-50%的小麦种在晒旱地上,有利于恢复地理,多蓄自然降水,确保丰水年份大增产,欠水年份少减产。20xx亩项目区每年保留700-1000亩的晒旱地。在99年度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项目区仍有76%的麦田属一、二类麦苗就是最好的验证。
1、及早平整深翻,减少径流。在700-1000亩晒旱地麦田,我们坚持伏前早耕翻,伏内遇雨多耙耱的整地方法,即:前茬作物收获后,尽早于6月15日至30日间,深翻一尺左右,结合深耕每亩翻掩麦秸250公斤,此后遇雨即耱。有效地接纳自然降水,建立了一个地下小水库。经大田调查,采取这项措施比不深翻平整的减少径流70%,多蓄水80.3毫米。回茬地采取四早一多耕作法,即:早腾茬、早灭茬、早耕耙、早整地、多耙耱,最大限度保好伏墒,减少水分蒸发。示范区应用面积1000--1300亩,项目区麦田应用面积占40%。经对一米土体土壤含水量测定,每增加10厘米活土层,田间蓄水量可增加4-6毫米,可增产小麦22公斤。晒旱地雨季耙耱次数多,接纳雨水好,比回茬地多蓄水30.8毫米,亩增产小麦79.5公斤。回茬地采取四早一多措施,可多蓄水10-20.5毫米。在项目区内全面推广应用这一技术,是高产稳产的重要内容。
2、平衡施肥,培肥地力,涵养水源,以肥调水。
经研究分析,项目区内,近年中由于出现不合理的轮作,盲目地扩大复种指数,加之重化肥,轻有机肥的不合理施肥现象存在,使部分麦田肥力下降,有机质降低,常造成小麦后期青干而减产。我们也看到粗肥用量充足,配方合理的麦田稳健生长,高产稳产。为此,我们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制定了增粗肥、稳氮磷、补钾微的施肥方案,并且就粗肥用量与涵养水源的关系,施肥方法与施肥量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和探讨。
试验表明:在化肥量使用相当的情况下,亩施4000公斤粗肥,亩产356.6公斤,亩施20xx公斤粗肥的亩产293.2公斤,相差63.4公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和0.9%的田块田间蓄水量相差80.5毫米。当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5时,小麦亩产100公斤左右,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0.26公斤,小麦有机质含量达到0.95时,小麦亩产250公斤左右,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0.7公斤小麦,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4%以上时,小麦亩产可达400公斤,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0.9公斤小麦,可见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也随之提高。
为进一步探讨钾肥在旱地对小麦的增产效应,我们特设计小麦钾肥应用试验,在同等条件下,旱地小麦增施钾肥均有增产效果,当亩增施5公斤氯化钾时,亩增产小麦31.6公斤,亩增施10公斤氯化钾时,亩增产小麦35.4公斤,以亩增施15公斤增产最为显著,亩增产小麦80.5公斤,增产24%。
通过试验分析,我们对项目区按统一标准进行平衡施肥,即:晒旱地于播种前一次亩施粗肥4方,碳铵60公斤,钙磷肥45公斤,钾肥15公斤;回茬地一次亩施粗肥3.5方,碳铵5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钾肥15公斤。我们还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经去年对土壤养分监测化验,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0gkg-1(1.20%),速效磷含量达到22.4mgkg-1(22.4ppm),速效钾含量为120mgkg-1(120 ppm),较项目实施前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0.1gkg-1,6.2mgkg-1。
3、选用抗旱品种,以种节水
旱地小麦选用叶片窄小、直立、株型紧凑,穗下节间长,根系发达,抗蒸腾能力强,茎节弹性好,成熟落黄好的半冬性品种为宜,理想的旱地小麦高产品种应以中小穗型、千粒重中等的品种为主,加之旱地小麦的适期早播技术,易培育越冬壮苗,增穗比较容易,主要靠多穗夺取产量,这是多年来小麦生产的实践总结,在项目区内得以应用。98-99年度项目实施期间,示范区内全部选用了豫麦2号和郑旱1号两个抗旱品种,充分发挥了抗旱品种的节水增产作用。项目区抗旱品种应用也达到96%以上。为了加速旱地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我们设置了旱地小麦品种对比试验,在10个旱地品种中筛选出了豫麦38和晋麦54两个品种为换代品种。
4、加强田间管理,以管保水
小麦生长期间,结合其生育特点和环境条件,以提墒、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中心,以加强病虫害防治为重点进行田间管理,一是在小麦出苗后三叶期及时进行查苗补种,确保全苗;二是越冬期进行小麦秸秆覆盖和土杂肥,提温保墒、促分蘖;三是春季早中耕、早喷肥、早除草、早防治病虫害,促穗大粒多,一般于4月15-4月30日,防治红蜘蛛、蚜虫、白色粉末病等,结合叶面喷肥,壮秆壮苗,防早衰、防倒伏,每亩用麦害净30-50毫升,屎素0.3-0.5斤,磷酸二氢钾0.2-0.3斤混合喷施。5月1日-5月15日,防治麦穗蚜、粘虫、白色粉末病、锈病,防止干热风和倒伏达到增粒、增重的目的。方法是:亩用麦害净30-5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150克混合喷施。据调查,中后期一喷三防可增加穗粒数1.5-3.5粒,千粒重可提高2.4-5.8克,产量可提高8-25%,项目区内应用面积达22万亩次。
5、适期早播,培育越冬壮苗
项目区采取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的播种方法。这样,能充分利用伏雨和底墒,确保一播全苗,即使是无墒干籽寄种,也可利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次好雨(10年7遇)保证正常出苗,相邻地10月5日以后播种的大部分没有出苗。
二、全面应用旱作农业机械,提高保水、节水能力
在示范区和带动区内,我们重点应用四项旱作农业机械,提高了节水保水能力。
1、小麦机械沟播。项目区98年新购进沟播机84台,共组织144台小麦沟播机投入麦播,沟播面积7.2万亩,占总面积的60.1%。据98年大田调查,应用机械沟播亩穗头数29.5万穗,穗粒数31.2粒,千粒重3
5.1克,单产269.5公斤,比平播的26.8万穗、28.3粒、33.2克分别增加1.7万穗、2.9粒、1.9克,增产56公斤。
2、小麦膜侧栽培机械。项目区内小麦膜侧栽培应用面积1820亩,在东凡示范区应用260亩。据98年大田调查,小麦覆膜后保墒效果好。据越冬测定,耕层土壤含水量增加5.2%,据2月4日小麦普遍受旱情况下测量0-10厘米、10-20厘米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分别为12.2%、14.5%、14.9%,比大田同一深度的
8.1%、10.3%、11.2%分别提高4.1、4.2、3.7个百分点,增加保墒效果33-50.6%。冬前及春季单株分蘖增加
1.45-1.6个,次生根增加2.3-4.45条,单株鲜重增加1.53克,叶面积系数增加0.624亩,成穗增加0.9万穗,穗粒数增加3.5粒,千粒重增加1.5克,亩增产57.9公斤,增长19.6%。
3、种子包衣剂应用。项目区内统一供种11.1万亩,占总面积的92.6%,其中包衣种子应用面积7.8万亩,示范区内应用率达100%。种子包衣具有良好的杀虫、杀菌和增产作用,据大田调查包衣的亩成穗35万穗,穗粒32.4个,千粒重34.1克,亩产328.7公斤,比未包衣的31.6万、31.2粒、34.0克、284.5公斤分别增加1.9万穗,1.2粒、0.1克,增产44.2公斤,增长15.5%。
4、麦田全方位机械深松。为探讨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从项目区实施的98年麦田整地开始,我们设计了土壤全方位深松试验。据播种前土壤测墒,50厘米深土壤含水量深松的为16.2%,未深松的为13.1%,增加3.1个百分点,从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情况看,应用这项技术,冬前亩群体增加1.6万头,单株次生根增加0.2条,每亩成穗数增加0.8万,穗粒数增加1.4粒,千粒重增加0.6克,亩产增加24.6公斤,增产8.5%,这项技术的应用,为今后的蓄水保墒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关技术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三、旱地小麦综合技术应用效果
1、较好地完成了项目要求指标,98年(属丰水年份)20xx亩示范区内小麦平均亩产333公斤,较96、97两年平均亩产186.6公斤增产146.4公斤,增长78.5%,较98年全县小麦平均单产298.1公斤增产118公斤,增长54.9%。99年度(属特干旱年份)的小麦播种前8月23日至翌年春季3月18日,长达近六个月的罕见干旱使土壤严重缺墒据3月4日测墒,麦田5厘米土壤含水量为2.6%,10厘米为6.8%,15厘米为8.9%,25厘米为11.5%,严重制约小麦正常出苗、分蘖、盘根,返青和拔节。据99年3月份调查,示范区内一类苗700亩,占355,亩群体80万左右,单株头数6.6个,次生根6-7条,二类苗820亩,占41%,亩群体55万左右,单株分蘖4.7个,次生根3-4条;三类苗480亩,占24%,亩群体40万左右,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1-2条。与常年相比项目区小麦苗情普遍低一个档次,且苗小根短根少,但与县东周边邻区旱地的麦田相比,小麦长势明显较好。项目区在大旱的情况下,小麦亩产193.5公斤,较全县旱地小麦单产135.3公斤,增产43.0%,较水浇地、旱地平均单产1.8公斤,增长17.4%。示范区今年毫米降水生产小麦可达0.45公斤,较建设前0.42公斤提高0.03公斤,增长7.1%。
2、自然降水生产率明显提高
据气象资料记载,陕县常年7-9月降水平均312.2毫米,项目实施的97、98年同期降水量分别为330.1毫米、329.9毫米,两年小麦播前降水好于常年。
常年小麦生育期内(10-5月)降水214.2毫米,98年度同期为347.6毫米,比常年多133.4毫米。99年同期为100.7毫米,比常年少113.5毫米。
若以上年7月至翌年5月底小麦收获降水推算每毫米降水生产小麦,则项目区98年小麦单产333公斤,降水677.6毫米,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小麦0.49公斤,98年小麦单产193.5公斤,同期降水430.6毫米,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小麦0.45公斤。98-99两年项目区每毫米降水生产小麦分别比全县同期的0.45公斤和0.38公斤增加0.04公斤和0.07公斤。分别是99年特大旱灾的情况下,项目区内每毫米降水生产小麦比全县平均的0.31公斤,增加0.14公斤,增长45%。若与项目实施前的96、97两年每毫米降水生产0.42公斤小麦相比,也增加0.03公斤,增长7.1%
我县农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样本:平原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乡镇附近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山区村——贫困中的。
根据部门的统计报告以及实际调查了解,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茶叶、食用菌、水果和蔬菜已经成为四个上亿元产值的全县农业主导产业。近几年来茶叶生产的发展尤为迅速,XX年产值达1.45亿。而新建成的浙南茶叶市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种植茶叶则成了平原乡如下面要提到的新兴乡广大农民增收的一个特色产业。
而在中心城镇附近,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出售所得早已不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少农民也赶着浙江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大潮,许多农民转为从事工商等产业,有的甚至开始回过头来投资农业,致力于搞农业产业化,如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他们的收入主要是源于经营性收入、创业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
此外,县内也有一些山区乡镇,其耕地面积少而且土地贫瘠,缺少合适的经济作物,本身工业又不发达,无法满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于是外出务工就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象溪镇就是这样的典型。全乡耕地面积6172亩,而劳动力就有8855人之多,人均耕地只有0.7亩。全乡共有2396人外出打工,有的村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输出。
现状及问题
在实地调查走访的一些农户中,有几位的情况较为典型(调查记录见附)。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思考,发现了一些共同性的问题:
1. 农民对于增收状况普遍不乐观,增收的偶然性、风险性过大。
茶农们由于土地有限,无法扩大规模,增收渠道较窄,而且由于产业规模较小,过度依赖市场,而市场价格的涨跌将对其有致命影响。
而从事二、三产业以及外出务工的农民也由于资金、市场、环境等对于增收前景抱谨慎态度。
2. 教育投资成为一般农民家庭的最大支出。
我县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已于开始全部免除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以及其他大部分的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我县将从XX年起逐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制度。过去,按一般的农民家庭来算,大部分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倘若是上小学或者初中,依赖家里的省吃俭用尚能基本维持,到了高中阶段则不然,在农村地区,一个高中生每年的学费和日常花费需要6000元(调查所得数据)左右。一般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能承担的最多只能是一个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并且倍感拮据;倘若孩子上了大学,便有很多家庭能经不起(在城市人看来并不算什么的)重负,
3. 因病返贫的情况较为普遍,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待加强。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县已经实施一年,一般要求在县乡级以上医院就医方可凭有效证件报销一定数额以上部分金额的一定比例。对于多数农民来说,一般小病就是靠土方或者买些常用药,舍不得上医院。医疗保险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而真正去医院的农民,一般花费一两千的,按照规定只能得到一两百的保险金,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我县财政力量有限,一是保障力度较小,二是以钱定人,农村低保应保未保率高达50%,值得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4.农村信用社金融信贷事业发展滞后。
调查中,70%(调查所得数据)以上的农民认为“去银行信用社借款”麻烦或很麻烦。事实上,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普通商业银行考虑到向农民贷款数额小、难以集中、偿还困难等因素为避免风险根本不向农民个人发放贷款,基本上是“只收存款,不放贷款”的状况,而传统的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落后,没有有效的针对农民的贷款机制,对农民来说也是“贷款难”,虽然近两年国家针对这种状况进行了农村金融改革,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看来收效不大。在农民资金短缺的时候,大部分农民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或“其他门路自筹”。农民由于“借钱难”,家庭产业化经营发展不起来,致富之路随之变得曲折坎坷,这也日渐成为制约农村农民家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新兴乡茶叶产业化情况调查
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医疗及教育体系改革、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及我省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为目标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寒假时间有限,而且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的73.5%,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未来几年我县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因此我把对调查的深入了解的方向定为前面提到的我县第一类农村——平原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走访了我县茶叶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的典型——新兴乡,并访问了有关工作人员。
1.新兴乡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新兴乡经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筛选培育,形成了以茶叶为主的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已有茶叶基地一万多亩,产值0.4亿元,高效茶园亩产值 超万元。全乡90%以上农户均从事茶叶产业,其中有10%左右的农户办起了茶叶加工企业,而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户更是遍地开花。该乡的茶青市场XX年交易量达6900吨,交易额4140万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之一。品牌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规模较大的企业普遍重视品牌建设,努力树立本企业品牌。而在这方面,也给予大力扶持,连续几年投入上百万打造品牌,松阳银猴系列绿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其系列标准经过多次修订后,已开始申报省地方农业标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XX年开始起步,运作还比较松散。通过茶叶产业的经营,该乡农民人均收入较之传统农业有很大提高,达4388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土地问题
全乡万亩茶叶基地中,除部分由企业主开发的农业基地外,绝大多数是由农户自主开发“一亩三分地”而连接而成的“百衲衣”。农户分散经营,既给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带来了巨大困难,也严重制约了科技推广和机械化生产,增加了劳动成本。如人工一项开支往往占一亩绿茶产值的四分之一,而机械采茶则可以提高功效4-5倍。而且分散经营使大多数农户一户完成产供销,无力影响市场供求和价格,导致产业的高风险。而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为“公司+农户”式运作,还未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经常出现价高时农户自行销售,价低时企业又不愿按协议价格收购的矛盾。这些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亟需解决的问题。
2)产业链问题
全乡目前的茶叶加工企业由于自身基地有限,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产供销、农工贸联结不紧密,导致本身无法扩大规模。其他手工作坊卫生条件差,管理松散,导致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甚至曾为松阳的茶叶品牌抹黑。由于规模的,使得该乡的茶叶加工能力受到了很大,许多农户种植的茶叶均以鲜销为主,结果把加工环节的巨大利润送给了外地的茶叶加工产业。而且大多数加工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仅限于初级加工,缺乏精细加工和深度开发,没有自己的品牌,产业链难以延长。另外,本乡的贩销队伍量少质弱,农产品外销多数依赖外地客商。而这本身也是产业链延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吸收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还能解决土地紧缺农户分散经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品牌问题
打造品牌仅仅依靠是不够的,品牌需要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销售,需要、企业、农户的联手来打造。而我县目前虽有银猴系列品牌,有龙头市场,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实力都不到要求,又缺少一支强大的农民茶叶营销队伍,使得我们的品牌无法很好的统领全县的茶叶产业,形成群龙无首的局面。
三、对策建议
除了使用有限的财政力量加大对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为做好规划引导,为农业发展提供创新上的指导与规范,提高农业产业合作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户提供有效的信息,一方面鼓励农户转向二三产业以解决土地分散经营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投资本县第一产业或提供服务,以实现产业之间的联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劳动力转移以减少农村人口以解决土地不足问题这两大解决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结合起来。
比如可以组织专业培训,鼓励农户外出开办农产品专卖店,并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借助茶道文化、茶博会、农展会等开拓品牌,增强本县农产品的营销力量。还可以与企业携手,建立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生产、价格以及气象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市场要求安排经营生产。
在的有效引导下,农户应尽量加入行业合作组织,通过借鉴周围地区如金华温州等地的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完善,以推进农业基地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和农业的合作化经营,以扩大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只有通过转化和加工才能使农产品增值,创造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而通过加工业以及后续的宣传销售等行业也能吸收一部分转移的劳动力,而这些行业的壮大又能增强我们的品牌实力,真正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的高效益。
农业产业化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科技兴农”、“生态农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比如可以借助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在全县茶叶产量总量扩大的同时进行茶叶产品的深度开发,利用生物科技提取茶叶中的特有成分,制成保健品、化妆品及其他相关产品。还应适时调整茶叶种植规划,实行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推广机械化采摘作业,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四、总结
调查的意义在于过程!调查的第一天,父亲就对我说。
的确,农村的问题非常复杂,而我所了解的仅仅是一些皮毛,而调查的结果对于农村问题本身是毫无意义的,但调查的过程对于我,却是一种社会的历练,人生的展拓!
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其中9亿农民,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必然的,“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也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共同的努力。我坚信,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在全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促农业发展的环境中,虽然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五、 参考文献
XX年、XX年新兴乡农村经济年报
XX年、XX年象溪镇农村经济年报
XX年松阳县工作报告
一、调查时间:
11月22日
二、地点:
滕州市
三、人物:
我的爸爸
四、话题:
滕州市地理位置
五、过程: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齐鲁孔孟圣地曲阜邹城,南邻苏淮平原、枣庄新城,东连沂蒙山,西接微山湖,地处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四省交界处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南北交通要地和枢纽,非常出名。滕州有中国第一大县之称,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65万人,市区人口超过40万,城市规模甚至超过了某些地级市。
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境内有被命名为“北辛文化”的73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岗上遗址,有商周时期的滕国、薛国遗址等景观。是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的故里。
滕州水资源充裕,是我国北方盛名的富水区,总量为6.55亿立方米。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煤蕴藏量近60亿吨,被煤炭部和国家计委列为全国重点煤炭开发基地,素有“鲁南煤田”之称。西部滨湖区水产资源丰富,东部山区丘陵的药材品种齐全,有野生药材150余种。滕州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是鲁南地区著名的商品集散地。交通发达,境内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南北,沿湖有通往京杭大运河的滕州、岗头、向阳等港口,年吞叶量300余万吨,开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济蓬勃发展,市场繁荣兴旺。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有323个品种,动物有145个品种。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工业拥有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37个门类,是“中国建筑之乡”,是鲁班的故里。商业网众多,已建成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170余处,其中副食品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十大批发市场之一,年市场成为交额达70亿元以上。已成为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鲁南经济中心。
附故乡滕州序
仰观牛斗,玉月流辉。神驰星汉,云袅袅而游弋。阔别故土,数十载光阴;常念乡音,几千回梦呓。漫游桑梓,心雀跃而飞扬;历数变迁,城壮观而靓丽。顾盼洋溢乡土情怀,流连品尝滕州风味;畅聊兰室,少女奉茶献歌;契阔良朋,骚人举酒赋诗。知交零落,先父驭鹤做古;懿范传承,后人秉德增谊。聆听乡音,恰值岁寒天晓;辗转楼台,翘首龙泉塔立。清风漫步,微山湖水行舟;遥岑远目,天光云影迷离。
古韵滕州,美似画图。南邻苏淮,北依曲阜;东连沂蒙,西接微湖。环微山湖,湖光掠影;临抱犊崮,崮峰突兀。舟楫借运河通达,天堑凭沂蒙险阻。北辛文化悠久,陶纹藻饰;历史人物众多,汗青诠注。微子视周,爱戴黎庶以铭碑;毛遂自荐,合纵歃血而联楚。三国五邑之地,滕并薛倪立户;文化昌明之邦,科圣墨子结庐。平民圣人,论述“兼爱、非攻”;木工始祖,研究钻锯凿斧。演绎《营造法式》,辉煌东方建筑。奇思巧作,奚仲造车受封;凿壁借光,匡衡读书有路。孟尝君逃难,鸡鸣狗盗;冯谖士买义,狡兔三窟。罢黜百家,半部《论语》治世;创建儒派,双圣孔孟游说。孙叔通审时度势,汉家儒宗;贺敬之写诗编戏,歌剧先驱。忆古思今,痛定思痛;战争烽火,血肉横飞。滕州保卫战,同仇敌忾;铁道游击队,巧击日伪。
滕文公法先王善行仁政,名声远播;孟轲君倡王道以德行仁,君子性善。齐家修身,平等博爱传世经;武略文韬,出将入相河海晏。滕州誉为“善国”,民风淳朴;微湖称作水乡,鱼米香甜。王家祠堂,常盛茂林修竹;千山盛景,摩崖石刻洞天。一步两井,墨子开凿化瘿沟;电闪列缺,蛟龙窜入黑龙潭。龙泉塔,九极高标凌云雾;目夷亭,六角重檐啄青天。古皇城,滕薛星移斗转;熊耳山,群岭雄伟壮关。
微湖湿地,红荷旅游。远山翠黛,近水清幽。碧天飞鸟,红莲醉秋。滕州妙景,美不胜收。拙序初成,明石作酬;故土情怀,永志存留。谨记,诗云:
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畔沐霞晖。
龙泉塔映千重影,熊耳山悬万壑堆。
足踏滕州双圣土,心藏儒墨两修为。
梧桐栖凤邀宾友,壮志携同彩翼飞。
丙戌岁末洪州万蒂拜揖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国,无论国力还是人们生活基础都在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我国经济又如何?
众所周知美国GTP世界第一,还是有金钱不够用的情况。我国虽然总收入世界第六,但人平均收入不过1000美元,看了下边的调查,相信你会大吃一惊的。
调查地点:家里,计算机上。
时间:2x年1月31日
据美国劳工部统计,一百个美国人中,只有三个人能在六十五岁时,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无忧无虑。每一百个美国人,九十七个人一定要依赖社会保险支票!
每一百个从事高薪职业——如律师、医生——的美国人中,只有五个人活到六十五时,不用依赖社会保险金!这五人中又有四人是百万富翁。你不禁要问:“Where is the money?”每当询问这些人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他们红着脸说:“花掉了。”
几乎每人都存在一种幻想,幻想他们的生命是永垂不朽的,他们浪费金钱、时间及心力,从事所谓“消除紧张情绪”的活动。大多数人每周辛勤工作,赚够了前,然后周末把他们全部花掉。难怪一点钱都没有。
这是人平均收入30000美元的国度,比较而言人平均收入只为十分之一的中国呢?我出生在长沙对长沙的感慨最深。长沙的夜生活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长沙并不富裕,在全国三十多个省中,进不了前十,这就反应:支出的多,收入就少。难怪湖南富不起来,就是这个原因。网上说在广州,一道菜叫什么“满汉全席”?00多道菜,开价100000美元!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人会去吃!钱放哪里不好,硬要花掉。100000美金是有的村10年的收入!一位老农感慨道:“100000美元,是我家20多口10辈子的劳动呀!竟抵不上别人的一顿饭。”
其实存款也有好处。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刚出道的日本人,工作时间不到6年,他6年间不断地存款。一天,他去一位银行家那里,希望能得到60万美元的帮助,这位银行家开始不同意,后来他听从这人的意见,到一家小银行询问日本人存款的记录。受理小姐深有感触地说:“着上这是我看见的最有毅力的年轻人,他每月定期来我这存钱,风雨无阻。”银行家深受感动,马上借钱。
可见节俭多么重要。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5日至20xx年7月31日
调查地点:
江苏南黄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橡胶厂财务科
实践调查对象:
简单的会计基础实践
调查目的:
检验前期知识综合技能的学习情况,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一次生动的实践锻炼,分析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欠缺,并加以弥补,在实训的基础上去强化理论知识。深刻解析学习的存在问题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实践让我更加深刻,生动、具体地进行一次专业知识实践的学习。
调查内容:
首先,在前3天时间里,我对公司业务流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在接下来10天的时间里,我认真、仔细学习了日常财务操作的全过程。跟出纳人员学会了如何开支票等票据、如何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登记现金、银行日记帐、每月月底如何根据银行对帐单与帐户进行核对,及时编制调节表,向主管计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分析。
最后,在2天的时间里,我学习和了解了公司的有关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岗位主要职责有了具体认识。
(一):期初建账及余额的录入
会计是对一个会计主体在一段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的反应,监督、预策、决策等。首先得从建账开始,建账就是要根据公司有可能发生的经济内容做一个初步的规划,除了企业必须有的科目之外,还应该从实际的经济业务中来开设相应的会计科目。因为会计科目是反应企业经济业务记录核算的基础,根据企业的起初账务情况,建好总账和明细账,然后就是期初余额的录入,如实地将企业前期余额反映在所建的总账和明细账上。
(二):填制会计凭证,并对凭证进行审核
在设置好会计科目和建好总账明细账的情况下,就是要按照时间顺序对公司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依据原始凭证进行填制记账凭证,在填制记账凭证的时候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要求,依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真实地填制记账凭证。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用的是双金额式的记账凭证,有时候不小心就会将金额的方向填错,在记账凭证上还要如实的记录原始凭证的张数,在记账凭证的背面还要粘贴好原始凭证,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内容,做好记账凭证以后交给主管签字审核,之后就可以登记总账和明细账了。
(三):会计帐簿的登记与结帐
记账凭证通过审核签字后就可以进行登记账簿工作,登记总账就是把已经签字了的记账凭证做为依据,逐笔将经济业务记录在总帐和明细账中,以便期末对经济业务的汇总核算,如实的反映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会计期末时依据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成本的核算和利润的分配,登记总帐和明细账一定要细心,不能出现金额的错误,或者方向的错误,因为记录错误的总帐和明细账是不能如实的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会导致期末科目汇总时的数据不真实,试算不平衡等等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不能结帐,而且在反查账务的时候工作复杂力度加大了。给会计工作的时间上造成了推移,不能及时的反映经济情况,所以,早登记总帐和明细账的过程中主要把握好谨慎性原则,才能如实的不记账凭证完整的登记入账。
(四):会计报表的填制
记账完后要做的就是填制会计报表,很多以前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很好运用,也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很高的强化,接受了更多的新知识,强化了我们在会计报表的填制上应该注意的细节。调查总结:经历了半个月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虽然过了半个月了,但是实践的那几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大学生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是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紧密地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大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提高素质、奉献社会,而且对于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认识保持党员先进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与方法
主体
二、调查结果
1. 样本分布及特征
2. 受教育情况
3. 工作情况
4. 学习需求
5.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建议
四、参考文献
五、调查感受
内容提要
农民工,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基层。因为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特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了解农民工朋友的受教育情况、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业情况、工资状况、等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四名调查对象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 ,学习文化知识, 掌握先进技能, 学有所用, 以技致富 ,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农民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