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行业

行业

来源:爱玩科技网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005级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大纲汇编

环境与市政工程系

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目 录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1

1 水分析化学................................................................................................................... 1 2 水泵与水泵站 ............................................................................................................... 5 3 水处理微生物学............................................................................................................ 7 4 水力学........................................................................................................................ 10 5 水文学(含供水水文地质) ........................................................................................ 14 6 水工程经济................................................................................................................. 18 7 水工艺设备基础.......................................................................................................... 20 8 城市水工程计算机应用 ............................................................................................... 23 专业必修课程....................................................... 25 9 水质工程学................................................................................................................. 25 10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31 11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 34 12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 .................................................................................................... 38 专业任选课程....................................................... 41 1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 41 14 城市水工程概论 ........................................................................................................ 44 15 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 ................................................................................................. 46 16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 ............................................................................................. 50 18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 ............................................................................................. 53 19 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 ............................................................................................. 55 20 环境质量评价 ........................................................................................................... 57 实践教学课程....................................................... 59 21 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 ............................................................................................. 59 22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 60 23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 62 24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Ⅰ ............................................................................................. 63 25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Ⅱ ............................................................................................. 26 认识实习 .................................................................................................................. 65 27 生产实习 .................................................................................................................. 67 28 施工实习 .................................................................................................................. 69 29 毕业实习 .................................................................................................................. 71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1 水分析化学

课程名称:水分析化学

课程代号:060213407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60(含实验20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参考教材:水分析化学,黄君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2 参 考 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仪器分析,朱明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分析化学的误差及数据处理、四大滴定方法及主要仪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课程内容:

1、绪论。水分析化学的性质和任务;水质指标和标准;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2、分析结果的误差及数据处理。误差的种类,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含义;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可疑值的取舍;有效数字的修约及计算规则。

3、滴定分析法概述。滴定方法分类;标准溶液的选择及配制方法;浓度的表示方法;;两种滴定分析计算方法。

4、酸碱滴定法。质子理论;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在监测中的应用。

5、络合滴定法。稳定常数,络合剂;E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络合滴定的影响因素;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络合滴定在监测中的应用。

6、沉淀滴定法。溶度积原理及分步沉淀;摩尔法滴定基本原理;沉淀滴定法在监测中的应用。

7、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反应方向次序及进行的程度;反应速度;滴定曲线;指示剂;高锰酸钾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重铬酸钾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碘量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 掌握水质指标的分类方法、水质指标的基本概念及用途;

1

2. 掌握水样的预处理、保存方法以及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

3. 掌握化学分析中四种滴定方法(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 了解水质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和方向,具备解决实际水样水质分析的能力; 5. 初步具备水质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的研发能力。 理论授课方案(40学时) 第一章 绪论(7学时)

1、介绍水分析化学的性质和任务及其分类。(2学时) 2、水质指标和标准,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2学时) 3、分析结果的误差、数据处理及物质的量浓度。(3学时)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的方法,误差的种类,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含义,样本及总体的误差和偏差的计算,基准物质的满足条件及标准溶液的配制,各种浓度的转换。

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5学时)

1、酸碱平衡,酸碱平衡中浓度计算及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3学时) 2、酸碱滴定终点误差及碱度、酸度的计算。(2学时)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及水的酸碱度的测定方法。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10学时) 1、配位平衡。(2学时)

2、配位剂及PH对滴定的影响。(2学时)

3、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及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2学时) 4、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2学时) 5、水中硬度的计算。(2学时)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络合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EDTA络合物的结构特征,酸效应系数,络合滴定的影响因素,滴定曲线,滴定曲线及其影响因素,金属指示剂的僵化作用合封闭作用。

第四章、沉淀滴定法(4学时)

1、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2学时) 2、分布滴定及沉淀滴定的基本原理。(2学时)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溶度积原理及分步沉淀的计算,莫尔法滴定原理及条件,氯离子的测定。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4学时) 1、氧化还原平衡。(2学时)

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2学时)

2

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2学时) 4、氧化还原滴定曲线。(2学时)

5、氧化还原指示剂及高锰酸钾法。(2学时) 6、重铬酸钾法及碘量法。(2学时)

7、溴酸钾法及水中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水样中氟离子及总铬的测定原理。(2学时)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位含义,反应方向的影响因素,反应次序及进行的完全程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滴定曲线分析,指示剂种类及选择,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及其应用。

课程实验(20学时)

1、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掌握容量分析仪器的用法和滴定操作技术,并学会滴定终点的判断。

实验要求:通过Na2CO3和HCl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掌握容量分析仪器的用法和滴定操作技术,并学会滴定终点的判断。

2、水中碱度的测定(2学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水中碱度测定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滴定终点的判断。 实验要求:能够使用连续滴定法判断溶液中的碱度,并且准确测量。 3、水中硬度的测定(2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掌握硬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总硬度及钙硬度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4、水中氯离子的测定(2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摩尔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AgNO3溶液的标定方法及摩尔法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5、水中溶解氧的测定(3学时) 实验目的:学会水中DO的固定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碘量法测定水中DO的原理与方法; 6、水样中总铬的测定(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比色和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熟练操作722分光光度计。

实验要求:掌握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熟悉分光光度法基本操作程序,熟悉总铬的测定方法。

7、水样中氟离子的测定(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直接电位分析法原理及离子选择性电极作用机理。

实验要求:掌握电极的使用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原理及离子活度计的操作。 8、综合性试验(3学时)

3

实验目的:掌握水中COD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实验要求:学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原理。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第1章 7 第2章 5 第3章 10 第4章 4 第5章 14 执笔人: 王银叶 审核:卢静芳

4

2 水泵与水泵站

课程名称:水泵与水泵站

课程代号:060113408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28学时 学 分:2.0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春 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水力学、电工学、土建工程基础等

参考教材:水泵与水泵站(第四版),姜乃昌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参 考 书:1、水泵与水泵站,张景成 张立秋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泵站工程,邱传圻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给水排水工程常见水泵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重点掌握离心泵和轴流泵的应用性能以及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对水泵机组的运行维护、节能途径有一定的了解。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给水排水工程常见水泵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以及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掌握离心泵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基本方程式、特性曲线及其测试与应用,掌握离心泵总扬程的计算与离心泵的吸水性能;了解离心泵的等速、调速和换轮运行工况,掌握离心泵的并联与串联运行工况;了解离心泵机组的使用与维护;熟悉轴流泵和混流泵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了解射流泵、气升泵、往复泵和螺旋泵的工作性能和应用;掌握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的工艺设计方法。

理论授课方案(28学时)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介绍水泵与水泵站的作用与地位,水泵的定义与分类,国内外水泵与水泵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叶片式水泵(17学时)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与构造,叶片泵的基本性能参数,离心泵的总扬程、特性曲线;离心泵

等速、调速、换轮、并联与串联运行工况;离心泵的吸水性能;轴流泵与混流泵的性能特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和离心泵的各种运行工况。 难点:水泵的吸水性能与水泵并联运行工况。 第三章 其他水泵(2学时)

射流泵、气升泵、往复泵和螺旋泵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 第四章 给水泵站(6学时)

5

给水泵站的分类与特点,水泵的选择与选型;水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水锤及其防护,泵站噪音及其消除,泵站辅助设施,给水泵站的工艺设计与土建要求。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泵的选择与选型、水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设计、给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第五章 排水泵站(2学时)

污水泵的特点与污水泵选型,污水泵站和雨水泵站的工艺特点与设计。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排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第1章 1 第2章 17 第3章 2 第4章 6 第5章 2 执笔人:王蕾、卢静芳 审核:卢静芳

6

3 水处理微生物学

课程名称:水处理微生物学

课程代号:060113409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48 学时(含实验16学时) 学 分:3.0学分 开课单位:环境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属于专业基础课,要在排水工程之前开设此课

参考教材:水处理微生物学,顾夏声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 参 考 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周群英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形态,掌握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利用及控制微生物的方法,掌握微生物、水生动物等在水体净化和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熟悉水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等。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理特性,细菌的生长和遗传与变异,其它微生物,微生物的生态,水的卫生细菌学,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水生动物及其在水体净化中的作用等内容。

基本要求: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类型和一般特征,熟悉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掌握细菌的生理和生长特性,熟悉细菌的遗传变异;熟悉水中病原细菌的基本知识及其控制方法,掌握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了解水中病毒的特性及其检验方法;掌握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机制,基本掌握典型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途径;熟悉原生动物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在水体净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等,了解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以及生物毒性的生物监测技术;掌握微生物的观察、培养、分离、灭菌、无菌操作等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

理论授课方案(32学时)

一、细菌的形态和结构(2学时)

介绍细菌的形态、大小、细菌的细胞结构、菌落特征。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细菌的细胞结构 二、细菌的生理特性(6学时)

介绍细菌的营养、酶及其作用、细菌的呼吸、环境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酶及其作用、细菌的呼吸 三、细菌的生长和遗传与变异(6学时)

介绍细菌的生长及其特性、细菌计数细菌生长测定方法、细菌的遗传变异。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细菌的生长及其特性、细菌的遗传变异。 四、其它微生物(2学时)

7

介绍放线菌、光合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病毒和噬菌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五、微生物的生态(6学时)

介绍水体中的微生物生态。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其微生物生态学。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体中的微生物生态,微生物群落结构。 六、水的卫生细菌学(4学时)

介绍水中的细菌及其分布、水中的病原细菌、大肠杆菌及其测定方法、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水中的病毒及其检验。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中的病原细菌、大肠杆菌及其测定方法。 七、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4学时)

介绍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典型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途径、无机元素的生物转化、典型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及其微生物特性。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典型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途径、典型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及其微生物特性。

八、微生物的研究方法(2学时)

介绍微生物的观察、培养和纯种分离;微生物的保藏与复壮;微生物的灭菌及无菌操作。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微生物的基本研究方法。 课程实验(16学时)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对微生物一般形态的观察(3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2、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3、通过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藻类、酵母培养液和新鲜活性污泥

中微生物的一般形态

实验二 微生物的计数(酵母菌的显微镜直接计数)(2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2、学会一般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方法 实验三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3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1、加深微生物实际大小的概念

2、掌握测量微生物的大小(长×宽)的技术 实验四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4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

8

实验五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4学时) 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稀释平板法

2、掌握细菌菌落总数的计数方法 学时分配 章节 第1~2章 第3章 学时 8 6 第4章 2 第5章 4 第6章 4 第7章 4 第8章 4 实验 16 执笔人:刘月敏 张春青 审核:程方

9

4 水力学

课程名称:水力学

课程代号:060113410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 学 时: 学时(含实验10学时) 学 分:3.5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 预备知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结构力学等

参考教材:水力学,柯葵,朱立明,李嵘,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5 参 考 书:工程流体力学,禹华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使学生初步具备水力学实验技能及工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水力学绪论、水静力学、水动力学、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路、明渠均匀流与非均匀流、堰流、量纲分析、渗流等内容。

基本要求: 1. 使学生明确水力学研究的对象、特点及其重要性;理解液体的惯性、重力特性与粘滞性;了解压缩性与表面张力特性;了解两类作用力的特点;掌握容重与密度、粘滞性系数与粘滞力之间的关系式。2. 理解静水压强的特性,了解静水压强基本方程的意义;掌握静压的度量与计算,学会画静水压强分布图和压力体图,熟练掌握平面与曲面壁的静水总压力计算,会确定总压力的作用点。3. 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了解流线、微小流束、总流、流量、断面平均流速等重要基本概念;了解各种流动的基本特征及相互联系;熟练掌握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 了解层流与紊流的特点,紊流的产生原因,理解沿程阻力系数在不同流区的变化特点,理解水头损失产生原因;掌握两种流态的判别,沿程阻力系数与Re数、边界条件的关系;熟练掌握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5. 理解管流基本特点,了解水击现象及其防护途径,了解水击分类;熟练掌握短管、长管水力计算,了解枝状管网、环状管网计算原理、掌握管道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绘制;了解水击压强的计算。6. 掌握明渠均匀流产生的条件、特征及其水力计算方法,掌握明渠非均匀流的特征、断面比能、临界水深、临界底坡,熟练掌握明渠三种流态的判别。7.掌握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与渠道设计;了解水跃的水力计算;会进行水力最优断面的判定和棱柱形渠道水面线分析。8.熟悉堰流的基本公式及其运用。9. 掌握三个相似要求及应遵循的相似准则。10. 了解渗流特点及渗流模型建立的条件,掌握达西定律并了解其适用范围和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了解简单井的水力计算、井群的特点、井群取水量及水位的计算,了解流网绘制和应用。

理论授课方案(54学时)

10

一、绪论(2学时)

1.水力学的定义、任务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2.液体基本性质;3.连续介质与理想液体; 4.液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5.牛顿内摩擦定律;6.作用于流体上的力:质量力与表面力。

本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基本内容及学习本课程应注意的问题;难点是流体的流动性,连续介质模型,粘滞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

二、水静力学(8学时)

1.静水压强及其特性;2.重力作用下的静水压强基本方程;3.静水压强方程的几何意义与能量意义;4.静压的度量与量测;5.静水压强分布图; 6.平面壁静水总压力;7. 曲面壁静水总压力。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运用连通器内等压面的原理求解点压强、边壁总压力的计算;要强调压强的度量方法;讲清压强分布图与压力体图的绘制。

三、水动力学(8学时)

1.表示水流运动的要素; 2.水流运动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总流连续方程;4.元流与总流能量方程及其应用;5.总流动量方程及其应用。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灵活运用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求解实际问题;应反复说明、强调能量方程应用的方法、适用条件与范围。并应强调指出,脱离下一章水头损失分析与计算的内容,能量方程不能解决实际水流问题。动量方程应讲清方程的矢量性和影响水体动量变化的作用力,应用时注意控制体的选定与矢量投影关系。

四、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8学时)

1. 水流阻力与水头损失的分类;2.实际流动的两种流态:层流与紊流的特点及判别;3.沿程水头损失的确定: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其确定、沿程水头损失计算的经验公式; 4.局部水头损失的特点及确定。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层流与紊流的概念及其流态计算方法,圆管层流的运动规律,沿程水头损失及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着重强调对不同流态的理解、沿程水头损失的成因和尼古拉兹阻力分区。

五、孔口、管嘴出流与有压管路(8学时)

1. 孔口、管嘴出流;2.简单管路与串并联管路;3.管网计算基础;4. 管流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绘制;5.有压管道的水击。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长管、短管的水力计算和测压管水头线的绘制是本章重点;难点是并联管路系统中各支管与总系统之间的水头损失、流量以及阻抗关系,各支管的流量分配。

六、明渠均匀流(4学时)

1.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与基本公式;2.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的基本问题;3.梯形断面渠

11

道的水力最优断面; 4.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难点是明渠均匀流的水力最优断面、允许流速、临界水深的计算。

七、明渠非均匀流(6学时)

1.断面单位能量;2.临界水深与临界底坡、佛汝德数;急流、缓流、临界流及其判别方法; 3.水跃、跌水;4.明渠非均匀流渐变流水面曲线定性分析;5.变坡渠道水面曲线的连接。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明渠水面线的定性分析为本章重点,难点为水面线的衔接与控制条件。

八、堰流(4学时)

1.堰流及其特征;2.堰流的基本方程;3.不同堰的水力计算。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堰流的水力特征及过流能力的计算。 九、因次分析和模型实验(4学时)

1.因次分析;2.相似基本概念;3.相似准则;4.重力和粘性力同时作用下的相似。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量纲分析法及模型实验的基本内容、原理、基础理论;难点

是量纲的理解,以及明确相似准则模型律。

十、渗流(2学时)

1.渗流现象与渗流模型;2.达西定律与渗透系数;3.裘布衣公式;4.单井、井群及流网。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渗流的基本概念及渗流模型;渗流的达西定律:达西公式,渗透系数;简介渗流流网有关内容。

课程实验(10学时) 1. 流体静力学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用测压管两侧量测流体静压强的技能;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通过对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量方程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掌握流量、流速及压强的基本量测技能;能够解释各种水头变化现象,绘制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 3. 动量定律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验证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的动量方程,掌握动量修正系数的测定;了解活塞式动量定律实验仪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 4. 雷诺数测定实验:(1学时)

实验目的:观察各种流态,测定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了解雷诺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5. 孔口与管嘴出流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孔口管嘴流量系数、流速系数、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技能;能解释孔口管嘴自由出流的水力现象。

12

6. 虹吸原理实验:(1学时)

实验目的:了解虹吸管特征,了解真空度的沿程变化趋势,了解水的动能、位能、压能三者间转换关系。

实验要求:所有定量量测实验均要求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 学时分配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学时 2 8 8 8 8 4 6 4 4 2 执笔人:李文朴、卢静芳 审核: 卢静芳

13

5 水文学(含供水水文地质)

课程名称:水文学(含供水水文地质)

课程代号:060113411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 学 时:48 学时(含供水水文地质24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春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预备知识:水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水分析化学、给排水管道系统等 参考教材:水文学,黄廷林、马学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

供水水文地质,刘兆昌,李广贺,朱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6 参 考 书:水文学,黄锡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水文地质学基础 王大纯;张等,地质出版社,1998.3

教学目的(水文学):给排水工程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掌握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水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解决水文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的(供水水文地质):给排水工程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水文地质知识,地下水的运动基本特点、分布规律、水质评价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解决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水文学):本课程主要介绍: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验、水文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年径流及枯—洪径流、降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城市降雨径流。

课程内容(供水水文地质):本课程主要介绍地质基础、地下水的储存和循环,地下水运动特征的基本理论;系统阐述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手段、方法和要求,以及国内外地下水水量的计算,地下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地下水污染评价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有关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水文学):1.了解水文循环、河川流域及径流等一般概念。2.具有河川水文情势和各种影响因素的知识。3.了解河川水位、流量、泥沙的测验方法和降水资料的观测方法。4.掌握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技能,能进行频率分析和相关分析的计算能力。 5.了解资料充分、资料不充分和资料缺乏等三种情况的分析方法,具有年径流和枯、洪径流的一般知识,具有确定设计洪、枯径流流量和水位的计算能力。6.掌握推求暴雨公式的方法和计算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方法。7.了解:(1)冰凌观测*(2)潮汐河口的设计水位*(3)

14

水库调节与径流关系*(4)其他带有*号的部分。8.了解城市水文过程的特征,以及城市化对城市给排水、防洪工程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本要求(供水水文地质):掌握地下水的储存方式与循环理论,了解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成分及演变;初步掌握地下水的运动规律,能简单运用达西定理、裘布依公式、泰斯公式解决地下水的渗流、稳定流与非稳定流问题;能对不同水质进行水质评价;了解常用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测方法;初步掌握地下水资源评价、污染防护方法以及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理论授课方案(水文学:24学时) 一、绪论(2学时)

重点介绍水文循环的概念、阐述水文现象的特点及水文学研究方法。 二、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验(2学时)

主要讲授:1.河流和流域 2.河川径流极其表示方法 3.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4.流域水量平衡 5.河川水文资料的观测方法 6.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

重点内容:径流形成过程、水量平衡方程式及水位流量曲线。阐明河川流域和径流等基本概念,掌握勾绘流域面积、河沟纵比降计算及延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方法,掌握水文学基本理论: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三、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6学时)

主要讲授:概率和频率、经验频率曲线、统计参数、理论频率曲线、抽样误差、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相关分析。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讲清频率分析和相关分析两个问题。频率分析部分包括基本概念,如:随机现象、随机变量、概率、频率、累积频率和重现期;经验累积频率公式;经验累积频率曲线应重点介绍皮尔逊Ⅲ曲线的应用。相关分析部分:直线回归方程式的缺点确定和应用、相关密切程度的判断。其中,频率分析中的适线法,相关分析法中的直线回归方程式的建立,是水文学的基本技能,需要学生牢固掌握。

四、年径流及洪、枯径流(4学时)

主要讲授:设计年径流量、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设计洪水流量及水位、设计枯水流量及水位。

本章重点内容:设计洪水、枯水流量或水位的计算原理。在设计枯水流量及水位的推算中,重点学习有实测资料条件下的推算方法;在设计洪水流量及水位的推算中,重点学习有特大值时不连续系列的频率分析方法。

五、降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4学时)

主要讲授:降水、降水分布、点雨量资料的整理、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可能最大降水简介;

本章重点:暴雨强度公式及公式的推求。降雨观测只做一般介绍。进行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时,要讲清点雨量资料整理的方法,能用非线形最小二乘法计算城市推求暴雨强度公式,

15

对其它方法和公式、图表只做一般了解。

六、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4学时)

主要讲授: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的特点、暴雨损失、流域汇流、暴雨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地区性经验公式及水文手册的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流时线原理及公式中水科院水文所公式的应用。使学生能利用这些公式、图表推算暴雨洪峰流量,其它经验公式只做一般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介绍水文手册的应用。

七、城市降雨径流(2学时)

主要讲授:城市化与城市水文过程以及城市暴雨径流、城市水文资料的收集、城市设计暴雨、城市降雨径流的水质特性。

本章重点:城市径流中污染物的来源与种类,地表污染物的聚集及去向;城市暴雨径流的特点以及城市降雨径流的水质特性。

理论授课方案(供水水文地质:24学时) 一、地质基础知识(2学时)

主要讲授:地球的构造,矿物与岩石的分类,地质年代表和地质构造等内容。

二、地下水储存与循环(4学时)

主要讲授:地下水的储存与岩石的水理性质,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划分,常见的地下水的类型,以及地下水的循环过程。

本章重点内容:含水层与隔水层,潜水与承压水埋藏特性,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等内容。

三、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2学时)

主要讲授: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性质、分类,以及地下水在运动中的各种作用,不同的水化学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四、地下水的运动(5学时)

主要讲授: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特点,地下水流向取水构筑物稳定流、非稳定流运动,常用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本章重点:达西定理、裘布依公式、泰斯公式的基本内容,以及稳定流、非稳定流理论解决的主要问题;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五、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3学时)

主要讲授:河谷平原区的地下水、山前倾斜平原区的地下水、山区丘陵区的地下水等不同地貌区的分布特征,以及地下热水的形成与开发。

六、供水质评价(2学时)

主要讲授:水质指标与水质分类,饮用水质评价,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工业用水水质评价,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等内容。

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4学时)

16

主要讲授:水文地质勘察具体内容,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地下水资源评价等内容。

本章重点:地下水资源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和储存量的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评价。

八、地下水污染(1学时)

主要讲授:地下水的污染特点、污染途径,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以及地下水的污染防治。

九、地下水资源管理(1学时)

主要讲授: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开采地下水产生的水环境、地质环境灾害与防治,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目的及对补给水质的要求,地下水管理模型及管理方案的制定等内容。

学时分配(水文学)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学时

学时分配(供水水文地质)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学时 2 4 2 5 3 2 4 1 1 2 2 6 4 4 4 2 执笔人:汪艳宁、卢静芳 审核: 卢静芳

17

6 水工程经济

课程名称:水工程经济

课程代号:060113414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32学时 学 分: 2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 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城市水工程概论、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和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等

参考教材:水工程经济,张 勤、张建高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参 考 书:工程经济学(第2版).黄渝祥、邢爱芳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和经济评价手册.郭公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第1版).刘长滨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本课程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来研究水工程及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运营和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进行水工程项目概算编制,水工程项目财务分析、敏感度和风险分析以及各投资方案的优选;了解费用—效益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以及水资源利用的经济评价。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水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评价方法,工程项目概算编制,水工程项目财务分析、敏感度和风险分析以及各投资方案的优选, 费用—效益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以及水资源利用的经济评价等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水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具有水工程项目概算编制、水工程项目财务分析、敏感度和风险分析以及各投资方案优选的能力;了解费用—效益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以及水资源利用的经济评价。

理论授课方案

一、绪论(1学时) 介绍工程技术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水工程技术与经济的概念及其相关联系,水工程经济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水工程经济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水工程经济的研究方法。

二、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投资方案评价(7学时)

利息计算;现金流量图;等值计算;投资方案评价的主要判据;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复利计算、现金流量图;等值计算;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三、工程项目财务分析(6学时)

工程项目财务分析的目的、作用及内容;项目投资费用构成、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盈

18

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平衡能力分析。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投资费用构成、资金筹措、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 四、敏感度和风险分析(2学时)

风险因素的分类和传统决策方法,投资项目的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风险因素、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 五、费用—效益分析(4学时)

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参数;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费用效益分析。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三种评价的关系、国民经济评价参数、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费用—效益分析。

六、价值工程(2学时)

价值;价值工程概念;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提高价值的途径;功能分析、整理和评价;改进方案的制定与评价。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价值工程;提高价值的途径;方案创造的方法。 七、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2学时)

基本建设程序;建设项目投资;流动资金计算。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投资构成,流动资金计算,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方法。

八、估算的编制(2学时)

估算定额和使用;工程量计算;估算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估算定额的使用,水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工程量计算原则及方法,估算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九、水工程运营费用分析(2学时)

运营费用组成;运营费用计算;给水排水工程收费预测。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运营费用计算,给水排水工程收费预测。 十、水工程经济评价案例分析(2学时)

供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案例分析;排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案例分析。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各种报表的组成,编制方法,分析、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十一、水资源的经济评价(2学时)

水资源及其在经济评价中的影响;水资源的价值及效益评价;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工业市场与水资源的商品性,水资源价值,水资源效益评价技术,有偿使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1 7 6 2 4 19

2 2 2 2 2 2 执笔人: 穆荣 审核:卢静芳 7 水工艺设备基础

课程名称:水工艺设备基础

课程代号:0601134150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总 学 时:32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第7学期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

预备知识:水力学、水分析化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水泵与水泵站 参考教材:黄廷林. 水工艺设备基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参 考 书:周志安,尹华杰等.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孙桓,陈作模. 机械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吴桓文主编.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邓文英主编. 金属工艺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教学目的:“水工艺设备基础”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与水工艺设备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等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水工艺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艺性能,使学生初步具备水工艺设备开发、设计、选型和运行管理的素质与能力。

课程内容: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性能及特点;水工艺设备与材料的腐蚀防护基本原理与方法;水工艺设备理论基础;水工艺设备分类、容器设备、搅拌及换热设备;分离设备、污泥处置设备及投药设备等。

基本要求:

1. 掌握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的种类,及其物理、化学、力学及机械等方面的基本性能;了解常用材料的适用条件;

2. 掌握水工艺设备及材料的腐蚀防护基本原理与方法;

3. 熟悉与水工艺设备设计制造有关的机械传动与制造工艺、结构力学、传热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了解常用水工艺设备的分类、基本原理、典型构造、工艺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5. 能够为水工艺设备的开发、研制或改进提出工艺、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6. 能够根据工程及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的设备(器材)类型。 理论授课方案(32学时)

1.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性能及特点(2学时) ⑴金属材料 ⑵无机非金属材料

20

⑶高分子材料 ⑷复合材料

本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与特点;难点是如何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和水工艺设备要求,确定不同材料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 水工艺设备与材料的腐蚀防护基本原理与方法(4学时) ⑴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 ⑵设备的保温

本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水工艺设备及常用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而设备、材料的腐蚀原理与方法同时也是该部分的难点。

3. 水工艺设备理论基础(4学时) ⑴容器应力理论 ⑵机械传动理论 ⑶机械制造工艺 ⑷热量传递与交换理论

本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与水工艺设备设计、制造有关的容器应力理论、机械传动方式与特点以及设备制造工艺方法与适用条件。难点是容器应力理论与热量交换理论。

4. 水工艺设备分类、容器设备、搅拌及换热设备(12学时) ⑴设备分类:通用机械设备与专用设备

⑵容器设备:压力容器法兰、管法兰、支座、安全泄放装置、填料及其支承装置、布气(汽)装置

⑶搅拌设备: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机械搅拌设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及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机械搅拌设备

⑷换热设备: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换热器的适用条件和选型以及换热器计算。

本部分重点是介绍水工艺与工程中常用的结构较简单的容器、搅拌及换热设备,学生应结合这些设备的工艺特点(专业课中内容),着重熟悉和掌握设备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适用条件等。难点是如何对上述设备的选型、设计等提出选择材料、结构、传动与加工方式、腐蚀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5. 分离设备、污泥处置设备及投药设备(10学时)

⑴分离设备:分离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气浮分离设备、筛滤设备、砂滤设备以及膜分离设备

⑵污泥处置设备:排泥设备、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 ⑶投药设备:计量设备、投加设备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水工艺与工程中常用的分离设备、污泥处置设备及投药设备,学生

21

应结合这些设备的工艺特点,重点熟悉和掌握设备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适用条件等。难点是如何对上述设备的选型、设计等提出选择材料、结构、传动与加工方式、腐蚀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学时分配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学时 2 4 4 3 3 3 3 3 4 3 执笔人:王少坡 审核:卢静芳

22

8 城市水工程计算机应用

课程名称:城市水工程计算机应用

课程代号:060113416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36 学时(含上机12学时) 学 分:1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 参考教材: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付国伟,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参 考 书:计算机在水土工程中的应用,熊运章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专业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步骤、基本方法以及上机操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便使学生能在毕业设计(论文)中使用计算机,使学生初步具备专业应用程序设计的能力,切实提高在专业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的实际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工作。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给水排水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给水排水专业中常用的数值计算及其程序设计、给水工程中的程序设计及应用、排水工程中的程序设计及应用等内容。

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了解计算机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发专业应用软件奠定必要的基础。初步掌握某些给水排水专业中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程序设计,读懂并能在专业程序设计中应用经典的数值计算子程序,充分理解给水管网平差计算和排水管网水力与高程计算的程序设计使用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与源程序等,初步掌握用计算机来解决本专业的科研、设计与实际工程问题中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与方法等,逐步地自己动手来完成简单的专业程序设计。掌握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程序调试与排错以及运行程序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理论授课方案(24学时)

一、给水排水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4学时) 介绍计算机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领

域中的应用与发展,数值计算的基本知识。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等。

二、给水排水专业中常用的数值计算及其程序设计(6学时)

主要包括函数插值与曲线拟合,非线性方程求解,数值积分,线性代数方程组数值解法与常用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等。上述内容在程序中经常用到,都很重要,但限于时间可结合专业内容重点讲授曲线拟合,非线性方程求解与数值积分等数值计算程序及其应用,其它内容可选修或课外自学。

三、给水工程中的程序设计及应用(8学时)

23

重点讲授给水管网平差计算中解环方程法与解节点方程法的程序设计的全过程,其中包括数学模型,计算方法,算法设计,编码与应用等。其它内容如给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自动投药控制与室内给水枝状管网计算等程序设计的有关章节可作一般性介绍或选修。

四、排水工程中的程序设计及应用(6学时)

重点讲授排水管网水力与高程最优化设计计算程序设计中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确定优化的约束条件,选择优化设计变量与计算方法,以及结构化编码等内容。雨水管网水力与高程计算,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等程序设计的有关章节可用一般性介绍或选修。

上机(12学时)

五、给水排水专业中常用的数值计算及其程序设计(4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给水排水专业中常用的数值计算及其程序设计。

六、给水管网平差计算中解环方程法与解节点方程法的程序设计(4学时) 目的要求:学会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给水管网平差计算。 七、排水工程中的程序设计及应用(4学时)

目的要求:学会排水管网水力与高程最优化设计计算程序设计,并进行程序调试。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第1章 4 第2章 6 第3章 8 第4章 6 执笔人: 逄国林 审核:卢静芳

24

专业必修课程

9 水质工程学

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

课程代号:060114400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116学时(含实验36学时) 学 分:6.0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春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相关知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

泵与水泵站等

参考教材:水质工程学. 李圭白等.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

参 考 书:给水工程(第四版),严煦世,范瑾初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排水工程(下),第四版,张自杰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水的性质、给水和污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基本掌握各种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了解各种新工艺与新技术,为以后的科研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水质与水处理概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水的生物处理理论与应用;水处理工艺系统。

基本要求:(理论授课:80学时,实验课程:36学时,课外自学60学时) 1.了解水的性质、饮用水水质与水质标准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

2.了解水的污染指标、污水特性、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污水处理的目标和我国现行法规对污水处理技术提出的要求。

3.掌握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污染的规律和危害、及其自净过程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等。

4.加深对水处理工艺中反应器概念的理解,全面系统地掌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以及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5.基本掌握城市水质工程和工业企业水质处理工艺技术、方法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具有水质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6.了解城市和工业企业水质工程设计中的方案选择、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水质工程设计特点、原则和设计标准。

7.熟悉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

8.了解一些典型的特种水(如:除铁除锰、放射性废水处理)处理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标准。

25

9.熟悉主要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特点及设计标准。

10.实验部分要求掌握混凝、颗粒自由沉淀、过滤、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定、微污染水源水中NOM去除和膜法水处理演示实验,学会实验设计方法和实验组织实施,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测定、分析与处理,从而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理论授课方案(80学时)

第1篇 水质与水处理概论(8时) 一、水质与水质标准(4学时)

水的自然、社会循环利用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天然水中的杂质种类与性质,污水及污染指标,水体的污染与自净,富营养化,饮用水水质与健康,用水水质标准,污水的排放标准。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污染的规律和危害、及其自净过程;了解水的性质、饮用水水质与水质标准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水的污染指标、污水特性、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等。

二、水的处理方法概论(2时)

反应器的基本概念,主要单元处理方法,饮用水处理流程。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加深对水处理工艺中反应器概念的理解。 第2篇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30学时) 三、凝聚和絮凝(6学时)

胶体的稳定性,混凝机理,混凝剂和助凝剂,混凝动力学,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混凝过程,混凝设施,混凝试验。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胶体的稳定性,混凝机理,混凝控制指标,混凝过程。 四、沉淀(6学时、自学4学时)

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理想沉淀池的特性分析,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澄清池的概念及分类,气浮基本原理及分类。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括沉淀的分类、自由沉淀、干扰沉淀、絮凝沉淀、沉淀试验等);平流沉淀池(理想沉淀池及影响实际沉淀池效率的主要因素,如异重流的影响、紊动的影响等。)

五、 过滤(8学时)

慢滤池与快滤池,快滤池的构造及其运行,过滤理论,颗粒滤料,滤层的反冲洗,常见滤池。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过滤理论(过滤机理、过滤方程式等),滤层反冲洗(冲洗的方法、反冲洗作用机理、冲洗设施等)。

六、吸附(4学时、自学2学时)

26

吸附概述,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的应用、再生及其水处理中其它吸附剂。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活性炭的吸附及其运用。 七、氧化还原与消毒(2学时、自学:4学时)

氧化工艺与氧化剂,水的消毒,氯氧化和消毒,臭氧氧化和消毒,二氧化氯氧化与消毒,高锰酸钾及其复合盐的氧化,其他氧化和消毒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氯氧化与消毒。介绍臭氧氧化和消毒,二氧化氯氧化等其他氧化和消毒等方法。

八、离子交换(2学时、自学:4学时)

离子交换概述,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装置及运行、操作、应用。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容量、离子交换平衡等)。介绍离子交换交换剂种类、离子交换装置,以及离子交换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九、膜滤技术(2学时、自学:4学时)

膜的分类与性质,微滤法,超滤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及其他膜技术。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渗透与反渗透,电渗析原理,介绍各种膜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十、水的冷却(自学4学时)

水的冷却原理、 冷却的热力学问题、 冷却水的水质与水处理。 十一、腐蚀与结垢(自学4学时)

腐蚀的类型与过程,影响腐蚀的因素与腐蚀形式,水质稳定指数,水质稳定处理。

十二、其他处理方法(自学4学时)

中和,化学沉淀,电解,吹脱、气提,萃取法。

第3篇 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34学时) 十三、活性污泥法(16学时)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活性污泥的概念、组成、性能特征及其评价指标、污泥负荷的概念;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与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机物降解、污泥增长和活性污泥动力学及其应用;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基本流程、主要特点;曝气及氧转移的影响因素,供气量的计算,曝气系统简介;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应用,活性污泥法新工艺。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及组成部分,活性污泥的概念、组成,活性污泥微生物量指标与沉淀指标,莫偌特公式及其应用;曝气基本原理与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

十四、生物膜法(6学时,自学4课时)

生物膜法的基本理论、生物膜的增长及动力学、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及生物流化床等生物膜法等工艺的工作原理、功能及特点;生物膜法的运行管理。

27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生物膜概念、生物膜法的基本流程、净化机理、组成、特征及发展趋势、生物膜的增长及动力学。

十五、厌氧生物处理(6学时,自学4课时)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厌氧微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发展趋势;两级厌氧与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厌氧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接触法、厌氧流化床、厌氧膨胀床、厌氧生物转盘等工艺的工作原理、功能及特点;厌氧生物处理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厌氧生物处理的4阶段理论,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生态因子;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工艺和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的工作原理。

十六、自然生物处理系统(2学时,自学4学时)

稳定塘的基本原理、典型流程和发展趋势;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深度处理塘等工艺的工作原理、功能及特点;土地处理的净化机理、类型与应用。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稳定塘的净化机理、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土地处理的组成部分与净化作用机理。

十七、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4学时,自学4课时)

污泥的分类、性质及污泥量计算;污泥的浓缩理论与应用,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污泥的调理,污泥的干化与脱水,污泥的干燥与焚烧,污泥的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基本方法,污泥量计算,极限固体通量理论和污泥厌氧消化理论和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第4篇 水处理工艺系统

十八、 典型给水工艺处理系统(4学时)

给水厂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的选择,一般地表水处理系统,高浊度水处理系统,低浊度水处理系统,微污染水处理系统,优质饮用水处理系统,水厂污水的回收利用,给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典型给水处理工艺系统,设计举例;水厂的设计(设计步骤与原则,厂址的选择,水厂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的选择,水厂平面和高程的布置。)

十九、特种水源水处理工艺系统(2学时)

地下水除铁除锰处理,软化、除盐与锅炉水处理,水的除臭除味处理,水的除氟除砷处理,水的除藻,水的冷却,高纯水处理,游泳池水处理。

二十、城市污水处理系统(4学时,自学4课时)

处理污水处理工艺系统选择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及设计及污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处理设施如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二十一、工业水处理工业系统(自学10课时)

含油及石油化工废水的处理,造纸废水的处理,食品加工业废水处理,啤酒工业废水的处理,印染废水的处理等。 课程实验(36学时)

28

一、混凝实验(6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水样混凝的最佳投药量确定方法,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效果。 实验要求:学会六联搅拌机、光电式浊度仪的使用,能通过实验确定水样的最佳投药量。 二、颗粒自由沉淀实验(6学时)

实验目的:研究浓度较稀时的单颗粒的沉淀规律,加深对其沉淀特点、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要求: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三、过滤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加深对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及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关系的理解,熟悉普通快滤池过滤与反冲洗的工作过程。

实验要求:学会测定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及滤层膨胀率,能测定滤池工作中的主要技术参数。

四、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定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学习了解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定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曝气充氧机理的认识。 实验要求: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熟悉曝气设备氧总转系数KLa及其他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五、微污染水源水中NOM去除实验(14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法,了解微污染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与氯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关系。

实验要求:能通过实验确定水样中NOM去除的适宜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最佳絮凝剂投药种类、最佳絮凝剂投加量以及最佳反应时间,并能判断上述四种影响因素的主次;学会UV254的测定方法。

六、膜法水处理演示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了解膜法水处理的实验方法,加深对超滤、微滤在水处理中作用的认识。 实验要求:熟悉超滤、微滤等膜滤组件及相应功能,能根据处理要求选择采用何种膜滤方式。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章节 学时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2 自学 自学 自学 第13 16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6 6 2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4 2 6 第4章 第5章 6 8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4 2 2 29

章节 学时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4 4 2 第20章 第21章 4 自学 执笔人:员建、卢静芳、苑宏英 审核:卢静芳 张景丽、温海涛、王少坡

30

10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课程名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课程代号:060114401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总 学 时:40 学时 学 分:2.5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春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土建工程基础、水力学、水泵与水泵站、水处理微生物学、城市水工程概论等

参考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王增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参 考 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高明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建筑给水排水体系中主要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各系统的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管理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热水系统、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特殊用途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和污水局部处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

基本要求:

1.掌握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建筑热水系统、建筑消防主要系统的功能、组成和设计原理;

2.掌握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建筑热水系统、建筑消防主要系统的设计流量计算、管道系统水力计算的理论方法,以及系统中设备和构筑物的功能、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选择方法;

3.熟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4.初步具备进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以及编制工程设计文件的能力;

5.熟悉特殊用途建筑(游泳池、水景、休闲健身设施及洗衣房等)给水排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和污水局部处理系统的基本理论;

6.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竣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法规;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学科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

理论授课方案(40学时)

八、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及计算(12学时) 1.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的任务、分类、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高、低层建筑给水方式及其选择;给水管材、器材;给水管道的布置及敷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1

2.给水系统所需的水量、水压和增压贮水设备

给水系统所需水量和水压的计算方法;给水增压、贮水设备的功能、基本构造、工作原理、选择方法及设置要求。

3.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

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管道水力计算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功能、组成和设计原理;设计流量计算、管道系统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系统中设备和构筑物的功能、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选择方法。

二、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及计算(6学时)

消防给水系统分类、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管材、管道布置与敷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力计算方法及其加压、增压、贮水设备的选择计算;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特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功能、组成和设计原理;消防给水设计流量计算、管道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系统中设备和构筑物的功能、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选择方法。

三、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及计算(8学时) 1.排水系统

卫生器具的类型及构造;排水系统的任务、分类、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高、低层建筑排水系统的特点;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物理现象的分析;排水管材、管道布置与敷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

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管道水力计算要求和方法。 3.污废水提升和局部处理

污废水提升和局部处理构筑物的功能、基本构造、工作原理、设置要求及其选择计算方法。

4.屋面雨水排除

屋面雨水排除系统的任务;雨水排放方式及其选择;各种雨水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物理现象的分析;雨水管材、管道布置及敷设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屋面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管道水力计算要求及方法。

本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理;设计流量计算、管道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四、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及计算(10学时) 1.热水供应系统

热水系统的分类、组成及高、低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供水方式及其选择;热水供应系

32

统对水质、水温的要求;热水管材、附件及热水管道布置、敷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耗热量、热水量、热媒耗量计算;加热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热水供应系统水力计算的方法。

3.饮水供应

饮水供应系统;饮水水质要求及制备方法;饮水供应的水力计算。

本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类型、组成和设计原理;设计流量计算、设备选择计算、管道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五、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及建筑中水工程(2学时) 1.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

居住小区给水水源;供水方式;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居住小区排水;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量及水力计算。

2.建筑中水工程

建筑中水系统的类型与组成;中水水源;中水水质;水量平衡计算;安全防护及处理工艺等。

本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熟悉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设计流量计算、管道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中水系统的类型与组成、水源、水质及水量平衡计算。

六、特殊用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1学时) 1.游泳池给水排水 2.水景给水排水

3.水疗健身设施给水排水 4.洗衣房给水排水

本部分内容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只作简要介绍。 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程序、竣工验收及运行管理(1学时)

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程序;绘图方法;设计文件编制。 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 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运行管理的工作要求。

本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竣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基本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第1章 12 第2章 6 第3章 8 第4章 10 第5章 2 第6章 1 第7章 1 执笔人: 穆荣 审核:卢静芳

33

11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课程代号:060114402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总 学 时:48 学时 学 分:3.0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春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预备知识:水力学

参考教材: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严煦世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参 考 书:排水工程(上册),孙慧修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给水工程,严煦世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工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了解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和从事科研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概论与工程规划,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和数学模型,给水管网水力分析、计算和设计,给水管网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排水管网设计与计算,给水排水管网材料及设备选择和维护管理。

基本要求: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系统结构和规划设计原理,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水量计算和管网系统水力计算理论和方法,熟悉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与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了解管网系统运行管理方法、现代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技术,初步具有解决常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进行管网系统规划和工程设计,编制工程设计文件的能力,了解管网系统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和方向,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授课方案(48学时)

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概论(4学时) ⑴ 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给水排水系统的任务、系统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分类,各组成部分的流量、水质和压力的相互关系。

⑵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组成、类型与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类型与构成。 二、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4学时)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工程规划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工程规划原理、工作程序、管网规划布置、水量规划计算方法和

工程技术经济分析概念。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规划设计概念和原理。

34

三、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4学时)

给水排水管网水流特征分析、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和应用条件、管道的水力等效简化。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四、给水排水管网模型(2学时) 管网拓扑结构和图论基础

管网图形简化,拓扑学基本概念与管网的拓扑关系分析,图论基础概念和管网图形

矩阵模型的建立。

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数学模型

建立管网恒定流基本方程组的方法和矩阵方程。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管网模型的水力特性。 五、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分析(4学时) ⑴ 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分析基础和方法

⑵ 给水排水管网恒定流方程组线性变换和求解方法 ⑶ 给水管网环方程和节点方程的建立 和求解计算方法 ⑷ 给水管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⑸ 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计算和分配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给水管网设计的基本步骤、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的合理计算和分配方法,以及求解环方程和节点方程的基本算法。

六、给水管网工程设计(2学时)

(1)设计用水量、水量调节与设计流量计算 (2)管段管径的确定

(3)泵站扬程和水塔高度设计

(4)消防工况、事故工况、最大转输工况的校核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最高日用水量的计算、管径的确定、泵站扬程和水塔高度的确定以及消防、事故、最大转输工况的校核。 七、给水管网优化设计(4学时) ⑴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管网年费用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构造,数学模型的特性分析。 ⑵ 给水管网设计流量的近似优化分配方法 ⑶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求解计算方法

管段虚流量概念的建立和数学推导,管段虚流量平差计算,经济管径计算和应用条

件分析。

⑷ 输水管线的优化设计和计算

压力输水管和重力输水管的经济管径计算公式。

35

⑸ 给水管网运行管理基本内容和方法

给水管网运行调度的目的和优化调度基本概念,调度系统的基本构成,管网运行的

信息化管理模式和设备(SCADA系统),给水管网水质管理与评价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给水管网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原理和基础理论,会运用经济管径计算公式。

八、给水管网运行调度与水质控制(4学时) (1)给水管网运行调度的任务和组成

(2)SCADA系统的组成、技术基础以及建设程序。 (3)给水管网优化调度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方法 (4)给水管网水质管理和评价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给水管网优化调度数学模型的建立、给水管网水质控制。 九、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8学时) (1) 设计流量计算

污水排水量标准、污水量变化规律和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2)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污水管网的节点与管段、节点设计流量、管段设计流量 (3)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目的和计算公式、污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和设计、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程序和例题。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污水管网设计和计算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 十、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8学时) (1) 雨量分析与暴雨公式

(2) 雨水管网系统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3) 雨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与设计、排洪沟设计与计算 (4) 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 十一、给水排水管道材料和附件(2学时) (1) 给水排水管道材料、设备及附属设施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管道材料的性能要求,管道特性和优缺点对比;给水排水管道的连接、

管配件种类和用途; (2) 附属构筑物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给水排水管网管道材料的性能要求,管道特性和优缺点对比 十二、给水排水管网管理与维护(2学时) (1) 给水排水管网档案管理

36

排水管网管道系统档案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2) 给水管网监测与检测与检漏 (3) 管道防腐蚀和修复 (4) 排水管道养护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给水排水管网运行管理 学时分配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学时 4 4 4 2 4 2 4 4 8 8 2 2 执笔人:丁艳梅 员建 汪艳宁 审核:卢静芳

37

12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工程施工

课程代号:060114403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总 学 时:32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土建工程基础、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参考教材: 水工程施工, 张勤,李俊奇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参 考 书: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手册(第二版),刘灿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第三版),郑达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6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法与技术及施工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工程监理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土石方工程、施工排水、钢筋混凝土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室内外管道工程施工及特殊施工、常用设备及自控系统安装、施工组织计划技术及设计计划技术的编制等内容。

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投资、工程概算等内容纳入“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 基本要求:

1.了解沟槽开挖、土方回填、地基处理的方法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了解现浇混凝土工程、水下浇筑混凝土工程、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有关规定;

3.掌握给水排水构筑物和管道施工的技术; 4.了解所用材料及管材的性能、规格及检验;

5.了解基本建设程序,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组织管理的内容,能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及施工组织总设计,具有初步编制基本建设的程序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 理论授课方案

一、土石方工程(4学时)

主要讲授:土的性质、分类、开槽、支撑、土石回填等内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土的工程性质,确定开挖断面及土方量计算,施工机械的选择等。

二、施工排水(2学时)

主要讲授:明沟排水及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等各种方法等内容。

38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轻型井点的设计与施工,了解明沟排水的布置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各种方法。

三、钢筋混凝土工程(6学时)

主要讲授: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水泥、骨料、外加剂的选用;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和易性指标;配合比设计;预应力水池的施工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方法(混凝土的水下浇筑、冬季施工等)等内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混凝土抗压、抗渗、抗冻指标、配合比设计;了解钢筋(钢丝)的机械性能与加工,预应力水池的施工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方法。 四、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2学时)

主要讲授: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沉井施工,管井施工,江河取水构筑物浮运沉箱法施工等内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池施工中的防漏抗渗、沉井施工。了解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江河取水构筑物浮运沉箱法施工等。 五、室外管道工程施工(3学时)

主要讲授:下管、稳管、管材种类;防腐绝缘;接口材料及型式;管道施工方法及验收等等内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根据压力流或重力流的不同要求,对管材及接口材料的选择,管道施工方法及验收。 六、管道的特殊施工(3学时)

主要讲授:掘进顶管,挤密土顶管,盾构施工,管道牵引敷设的施工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掘进顶管法施工,包括工作坑布置、顶力计算、后座墙设计以及增加顶进长度的措施(如选用中继间、泥浆套等);了解 七、室内管道施工(1学时)

主要讲授:管材及管道连接,阀门及仪表安装,室内给水系统安装,室内排水系统安装,卫生器具的安装,防腐、保温等内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具体的程序和技术要点。 八、常用设备及自控系统安装(1学时)

介绍水泵安装,其它设备安装,自控系统安装,常用容器制作及安装等内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安装工程规范。 九、施工组织管理总述(3学时)

介绍建筑产品的生产特点,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内容,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施工现场的暂设工程等。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内容及施工准备工作。 十、施工组织计划技术(3学时)

39

介绍流水作业法,网络计划技术等内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网络计划技术。 十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2学时)

介绍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等内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 学时分配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学时 4 2 6 2 3 3 1 1 3 3 2 执笔人:张景丽 审核:卢静芳

40

专业任选课程

1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课程名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课程代号:0601154180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程 总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水力学、水文学等

参考教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李广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 参 考 书:给水工程,严煦世、范瑾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水资源形成、评价、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掌握取水工程基本概念、理论、工程技术与设计方法;熟悉现代节水理论、技术与措施,了解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工程措施。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水资源评价与分析、取水构筑物与辅助工程计算与设计的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介绍了水资源的基本含义、特性,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量评价,供水资源水质评价,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取水工程,节水理论与技术,水资源保护的概念、任务、内容和措施等。

基本要求:掌握水资源的基本含义和特性;掌握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掌握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有关内容;掌握饮用水水源水质量评价;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掌握取水构筑物结构类型及构造特点、取水工程设计原理及原则,了解施工与运行管理基本知识;掌握城市节水措施、工业节水措施和农业节水技术和工程措施,熟悉污水回用有关概念,了解污水回用目标及回用水质标准;掌握水体污染的特征,掌握水体污染三要素,熟悉水资源保护措施。

理论授课方案(32学时) 一、绪论(1学时)

水资源的基本含义和特性,水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任务和内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资源的基本含义和特性。 二、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1学时)

地球水量储存与分布,地球上水循环方式和全球水量平衡,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面临问题和开发利用趋势,中国水资源量概况、时空分布特性、开发利用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中国水资源量概况、时空分布特性、开发利用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水资源量评价(3学时)

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类型,水资源的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径流还原计算,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估算。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估算。

四、供水资源水质评价(1学时)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与评价,饮用水水源水质量评价。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饮用水水源水质量评价。 五、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学时)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水资源系统的动态模拟分析,水资源动态模拟的实例分析。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水资源系统的动态模拟分析。 六、取水工程(20学时)

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与水源地选择原则,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设计的一般原则,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类及设置原则,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地下水水源地选择,管井,管井和井群的出水量计算,管井施工,大口井,复合井,辐射井,渗渠。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分类及设置原则,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形式、特征、构造与设计原则,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特性、构造与设计原则,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特性、构造与设计原则,管井的构造,井群系统及其布局,管井和井群出水量的计算及设计要点,大口井、辐射井、渗渠、复合井形式、结构、水力计算及设计要点。

七、节水理论与技术(2学时)

节约用水的涵义、现状,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城市节水措施,工业节水措施,农业节水现状、发展趋势、节水技术和工程措施,污水回用有关概念,污水回用目标及回用水质标准。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城市节水措施,工业节水措施,农业节水现状、发展趋势、节水技术和工程措施。

八、水资源保护(2学时)

水资源保护的概念、任务和内容,水体污染的含义、特征和水体污染的三要素,水资源保护措施。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体污染的特征,水体污染三要素。

42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第1章 1 第2章 1 第3章 3 第4章 1 第5章 2 第6章 20 第7章 2 第8章 2 执笔人: 于静洁,汪艳宁 审核: 卢静芳

43

14 城市水工程概论

课程名称:城市水工程概论

课程代号:0601154190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总 学 时:24学时 学 分:1.5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参考教材:城市水工程概论,李圭白,蒋展鹏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 参考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李广贺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严煦世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水质工程学,李圭白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王增长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科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要了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同时使学生对所选择的城市水工程学科所要求的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等内容有一个宏观了解。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水工程学科与水工业、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及水工艺过程检测和控制、水工程施工与经济、城市水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水资源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初步掌握给排水管道系统任务、布置及主要设计内容;水质分析的相关方法以及水、污废水的处理工艺;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等特点。了解常用水工艺设备及水工艺检测方法;了解水工程施工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保证等。

理论授课方案(24学时)

一、城市水工程学科与水工业(2学时)

介绍水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水工业的产生、发展、组成及主干学科。

重点:掌握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学时)

介绍水资源及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管理。

重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 三、给排水管道系统(4学时)

介绍给排水管道系统的任务、组成,给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设计内容、方法和要求。

重点:掌握给排水管道系统规划与布置;主要设计内容与方法。 四、水质工程(4学时)

介绍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水及污废水的处理工艺接该技术的新发展前景。

44

重点:初步掌握水的各种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水污废水处理工艺的主要过程。 五、建筑给排水工程(4学时)

介绍建筑给水系统工程、建筑排水系统工程,建筑消防系统工程,灵活讲授居住小区给排水系统以及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特点。

重点:建筑给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 六、水工艺设备及水工艺过程检测和控制(4学时)

主要讲授水工艺专用设备、水工艺一体化设备,水工艺过程的常用检测方法,水工艺系统的控制技术等内容。

重点:水工艺设备部分重点讲授:物化处理设备、生化处理设备;水工艺过程检测部分重点讲授:水质检测方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细菌检测)。

七、水工程施工与经济(2学时)

主要讲授;水工程构筑物的施工技术,室外管道施工,室内管道及设备安装施工,水工程施工组织,水工程经济。

重点:水工程施工技术与常用设备的安装;水工程施工预算及项目管理。 八、城市水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学时)

主要讲授:城市水工程学科体系的组成,城市水工程学科与相关技术学科的关系,城市水工程学科与社会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2 2 4 第4章 第5章 4 4 第6章 第7章 4 2 第8章 2 执笔人: 丁艳梅 审核:卢静芳

45

15 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

课程名称: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

课程代号:0601154260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 24学时 学 分:1.5学分 开课单位:环境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第7学期 适用专业: 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物理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质工程学、土建工程基础等

参考教材:《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李国建、赵爱华、张益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

[1]《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赵由才,牛冬杰,柴晓利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芈振明等著,高等教育与理工出版社,1992年版 [3]《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国家环保局污染控制司,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年版

[4]《生活垃圾资源化原理与技术》赵由才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5]《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George Tchobanoglous,etc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蒋建国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具有城市垃圾的处理与处置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城市垃圾的定义、分类、污染危害及特点;城市垃圾的管理;城市垃圾的产生、特性、收集、运输、贮存、压实、破碎、分选、固化;城市垃圾的生物处理(堆肥化和沼气化)、热处理(焚烧技术和热解技术);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城市垃圾的处置等。

基本要求:了解城市垃圾管理体系、运输过程、贮存注意事项;掌握城市垃圾的定义、分类、收集方式、特性、物理处理技术(如压实、破碎、分选)、固化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堆肥化、沼气化)、热处理技术(焚烧、热解)、资源化处理方向、处置技术(填埋)等。

理论授课方案(24学时) 第1章 绪论(2学时)

城市垃圾的定义、分类、特点、危害、管理、处理与处置概述、有关法律法规等,重点掌握城市垃圾的概念及处理与处置原则。

第2章 城市垃圾的成份组成、特性分析、产量预测(2学时) 重点掌握特性分析的目的。

第3章 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1学时)

了解生活垃圾的收集过程、运输、生活垃圾的转运、危险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与贮存,重点掌握城市垃圾的收集方式与危险固体废物的转移联单制度。

第4章 城市垃圾的压实(1学时)

46

掌握城市垃圾的压实概念、目的、原理、压实比、压实机械选择。 第5章 城市垃圾的破碎(1学时)

掌握城市垃圾破碎的目的、原理、分类、 破碎段 、破碎比、破碎方法及破碎工艺、破碎机械选择。

第6章 城市垃圾的分选(2学时)

掌握分选概念、分选目的、原理,了解分选设备类型。重点掌握各分选方法在城市垃圾处理及回收当中的使用,能根据城市垃圾组分,设计分选回收工艺。

第7章 固体废物的固化(2学时)

固化是危险固体废物预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了解固化概念、分类、目的、原理、影响因素、固化方法及应用、固化效果的评价。了解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方向。

第8章 生化法处理城市垃圾(3学时)

掌握堆肥化的分类、原理、对象、作用、好氧堆肥的原理、原料、所用微生物、温度变化过程、基本工艺、影响因素;掌握厌氧发酵的原理、原料、所用微生物、工艺、装置、影响因素、配料及产气量计算。

第9章 焚烧法处理城市垃圾(3学时)

明确焚烧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危险废物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掌握焚烧的基本概念、燃烧产物、燃烧的影响因素及主要控制条件、燃烧产物及其处理处置、燃烧排放所应满足的标准、城市垃圾焚烧系统的组成、焚烧设备设计的一般原则及要点等。

第10章 城市垃圾的热解(2学时)

重点掌握热解概念、原理、方式、产物、设备、与焚烧的区别。了解城市生活垃圾与污泥的热解工艺。

第11章 典型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2学时)

了解典型固体废物如废纸、废橡胶、废汽车、电子废物、废塑料、废电池、建筑垃圾等的资源化处理。

第12章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3学时)

最终处置方法概述;卫生填埋。重点掌握卫生填埋理论。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2 2 1 1 1 2 2 3 3 2 2 3 执笔人:马瑞巧 审核:程方

47

16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

课程名称: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

课程代号:0602154211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总 学 时:32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质工程学、泵与泵站、水处理微生物学 参考教材: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雷乐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王占生,刘文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0 参 考 书: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沈耀良,王宝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6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王凯军,贾立敏,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0

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刘宏远,张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王琳,王宝贞,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水处理工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熟悉现代水处理理论、技术与措施,并从中汲取精华部分,对学生今后的科研、设计工作起到导向作用。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给水及废水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给水处理主要内容:常规工艺的强化,微污染地表水的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技术。废水处理主要内容:AB法、ABR法及 S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氧化沟、曝气生物滤池、废水生物除磷及脱氮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给水、污水处理新工艺的组成及特点,熟悉微污染水源的水质特征及危害,掌握地表微污染水源的预处理、强化处理的机理及主要工艺,掌握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技术方法。掌握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熟悉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工艺,掌握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掌握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特点,熟悉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理论授课方案(32学时)

第一章 给水处理新技术概述(2学时)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河流、湖泊、水库地表水的污染特征,造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及主要污染物。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缺乏的类型。

第二章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6学时)微污染水源的水质特征及危害;目前采用的地表水微污染水源水质净化处理的流程;微污染水源预氧化、活性炭吸附及生物预处理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48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微污染水源的水质特征及危害,微污染水源臭氧预氧化、活性炭吸附及生物预处理技术的特点及机理。

第三章 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强化(4学时)水处理工艺强化的概念及目前采用的各种强化处理工艺的原理、方法;各种强化组合工艺;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发展方向。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强化的概念、强化沉淀处理工艺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 第四章 微污染水体的深度处理技术(3学时)掌握生物活性炭、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了解生物活性炭工作的影响因素及各种工艺的优缺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 膜法深度处理技术(1学时)掌握饮用水处理中常用的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法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种膜处理的操作模型。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微滤、超滤、纳滤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第六章 污水生物脱氮新技术、新工艺(2学时)污水生物脱氮的机理;污水生物脱氮工艺;污水生物脱氮工艺的运行控制要点;污水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要点;污水生物脱氮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实例。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常规污水生物脱氮原理、短程硝化反硝化原理。

第七章 污水生物除磷新技术、新工艺(2学时)污水生物除磷的机理;污水生物除磷工艺;污水生物除磷工艺的运行控制要点;污水生物除磷工艺的设计要点;污水生物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实例。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污水传统生物除磷、反硝化除磷原理。

第八章 SBR污水生物处理工艺(2学时)SBR的工艺流程、操作过程及运行方式;SBR工艺的主要性能特点;SBR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SBR工艺的运行控制要点;SBR工艺的研究和发展。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SBR去除污染物机理及主要变型工艺原理。

第九章 氧化沟污水生物处理艺术(2学时)氧化沟工艺的特征;氧化沟的构造及类型;氧化沟系统中的曝气设备;氧化沟处理工艺的特点;氧化沟的设计及运行要点;氧化沟工艺的研究及应用实例。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氧化沟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特点。

第十章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2学时)曝气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组成;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和冲洗;各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曝气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第十一章 污泥膨胀控制技术(2学时)概述;污泥丝状菌膨胀的成因及相关理论;与污泥膨胀有关的丝状菌;污泥丝状菌膨胀的控制途径;选择器法控制污泥膨胀的机理及特点。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污泥膨胀的起因及控制方法。

49

第十二章 膜分离技术(2学时)膜的工艺类型,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特点。

第十三章 厌氧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及工艺(2学时)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特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性能。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特点。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章节 学时 第1章 2 第8章 2 第2章 6 第3章 4 第4章 3 第5章 1 第6章 2 第7章 2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2 2 2 2 2 执笔人:员建 王少坡 审核:卢静芳

17 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

50

课程代号:0602154221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总 学 时:24学时 学 分:1.5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参考教材: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王季震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参考书: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手册 王灿生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城市水工程建设监理,王季震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给水排水专业的一门任选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建设监理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应用监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的资格及职责、以及工程建设项目监理招投标和工程项目监理系列文件等内容,掌握建设监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给排水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建设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建设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和业务主要内容、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订立和管理、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监理程序和组织、监理规划和各个阶段监理的内容、涉外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简介等内容。

基本要求:了解给排水工程建设监理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了解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和标准化合同,以及依据合同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协调,提高学生运用合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给排水工程建设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的原理、内容、程序、方法等理论知识的程度,以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授课方案:(24学时) 一、绪论(2学时)

介绍建设监理制度、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以及实行建设监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是给水排水建设监理的概念。 二、建设监理工程师(2学时)

介绍了监理工程师与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以及监理工程师的素质结构与培养;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监理工程师的任务、职责和权力;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监理工程师的执业特点、各种监理人员及其职责 三、建设监理单位(2学时)

介绍了建设监理单位与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的定义和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建设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建设监理单位监理业务主要内容和建设监理单位经营基本准则。 本章应重点了解建设监理企业、建设监理企业各阶段监理业务主要内容及其经营基本准则。

51

四、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合同(2学时)

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概述;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的订立及管理;《业主、咨询工程师标被服务协议书》简介 ;

重点掌握的内容:《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示范文本的组成,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的管理。 五、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2学时)

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概述; 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原理和方法和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协调;

本章中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目标动态控制原理与实施;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协调。

六、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程序和组织(2学时)

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程序;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形式 ;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组织的人员结构及其基本职责;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程序。 七、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规划(2学时)

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规划概述;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的内容及编制程序;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的实施;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的内容及编制程序以及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的实施。

八、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阶段监理(2学时)

介绍了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阶段监理的意义和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阶段监理的内容以及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阶段监理的实施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阶段监理的内容和实施。 九、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招标阶段监理(2学时)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招标阶段监理的意义及任务;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招标阶段监理的程序和内容;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的国际招标;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招标阶段监理的程序和内容。 十、给水排水工程施工阶段监理(2学时)

概述了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和给水排水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工作;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给水排水工程施工阶段的工期控制和给水排水工程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给水排水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期控制。 十一、涉外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简介(2学时)

涉外给水排水工程;涉外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

学时分配

52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执笔人:田素凤 员建 审核:卢静芳

18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

课程名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

53

课程代号:0602154241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程 总 学 时:24学时 学 分:1.5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水力学、水泵与水泵站、水处理微生物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参考教材: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孙力平等,科学出版社,2001.5 参 考 书: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册-常用资料,第5册-城镇排水,第9册-

专用机械、第10册-技术经济、第11册-常用设备、第12册-器材与装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张自杰,林荣忱,金儒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相关的基本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为以后从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设计,包括设计资料及其确定,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一级处理,传统活性污泥法、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A1/O)、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A2/O)、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O),AB法工艺、氧化沟工艺(OD)、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等二级处理系统,污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等内容。

基本要求:

1. 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了解设计深度的把握,掌握设计资料内容及其确定。

2. 熟悉污水一级处理的要求和规定,掌握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一级处理的工艺设计,包括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方法。

3. 掌握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计算方法,包括曝气池工艺、曝气系统、二沉池及污泥回流系统等。

4. 掌握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A1/O)、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A2/O)、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2/O)、AB法工艺、氧化沟工艺(OD)、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等系统的工艺设计计算方法,熟悉氧化沟和SBR的各种变型工艺。

5. 熟悉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典型处理流程,掌握污泥量的计算,掌握污泥浓缩池、厌氧消化池、污泥机械脱水的设计计算与设备选型。

6. 熟悉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的要求和规定,掌握平面布置和高程设计的方法。

2

54

理论授课方案(24学时)

一、概论(2学时)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设计资料调查的内容,设计资料确定及工艺选择,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各阶段的要求。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设计资料调查的内容,设计资料确定及工艺选择。

二、污水的一级处理设计基础(2学时) 格栅的工艺原理及设计资料,格栅的设计要点与设计计算;沉砂池的工艺原理及设计运行参数,沉砂池的设计要点与设计计算;沉淀池的工艺原理和设计资料,沉淀池的设计要点与设计计算。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格栅、沉砂池和初沉池的设计要点和设计计算。

三、传统活性污泥法设计基础(4学时)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运行参数,传统活性污泥法设计的主要内容与相关设计资料,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计算(含曝气池工艺及曝气系统设计),二沉池与回流污泥系统设计。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传统活性污泥法设计的主要内容与相关设计资料,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计算(含曝气池工艺及曝气系统设计),二沉池与回流污泥系统设计。

四、污水处理新工艺设计基础(12学时) 本章内容包括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A1/O)、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A2/O)、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2/O)、AB法工艺,氧化沟工艺(OD)、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等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原理、工艺设计要点及设计参数、工艺设计计算。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A1/O)、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A2/O)、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O)、AB法工艺,氧化沟工艺(OD)、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等工艺的设计要点及设计参数、工艺设计计算。

五、污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2学时) 污泥量的确定与计算,污泥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污泥浓缩、厌氧消化和机械脱水的设计要点与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污泥量的确定与计算,污泥浓缩、厌氧消化和机械脱水的设计要点与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六、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2学时)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污水处理厂的高程设计

本章应掌握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第1章 第2章 2 2 第3章 第4章 4 12 第5章 第6章 2 2 2

执笔人:马华继、汪艳宁 审核:卢静芳

19 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

课程名称: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

55

课程代号:0602154270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总 学 时:24学时 学 分: 1.5学分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 秋季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网系统、水分析化学、水力学、水泵与水泵站 参考教材: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

参 考 书: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1)给水处理, 严煦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给水工程(第四版),严煦世,范瑾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以士君,李亚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已学习的给水处理理论和工艺基础知识应用于 设计;熟悉各种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方法;掌握给水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的选用及各种给水处理构筑的设计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给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混合,絮凝,沉淀,澄清,过滤构筑

物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及实例。

基本要求:了解给水工程设计程序;熟悉给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的原则;掌握混凝系统 的运行及设施的设计计算;掌握沉淀池、澄清池的类型构造及设计计算方法;掌握各种过滤池的运行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初步具有进行城市给水处理工艺设计的能力。

理论授课方案(24学时)

第一章 水处理工程设计程序(2学时)介绍工程建设程序,水处理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各设计阶段的要求。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各设计阶段的要求。

第二章 给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及供水方案(1学时)设计水质的要求,用水量的计算,城市供水方案的布置形式及给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章应掌握的的重点内容:设计用水量计算及给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第三章 混凝处理(4学时)各种混凝剂的种类、优缺点及投加方法,各种混合、絮凝构筑物的结构、适用条件,设计要点及设计计算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的重点内容:混合、絮凝的设计要点及设计计算。

第四章 沉淀(6学时)预沉池的池型及适用条件;目前在给水处理中常用的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及斜板(管)沉淀池)及各种澄清池的结构、适用条件、设计参数的选用、设计要点及设计计算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的重点内容:沉淀池、澄清池的设计要点,平流式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设计参数选用及设计计算方法。

第五章 滤池(6学时)各种滤池的结构特点、运行过程,普通快滤池和虹吸滤池的设计参

56

数选用、设计要点及设计计算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的重点内容:普通快滤池的结构、设计要点及设计计算。 第六章 消毒(2学时)各种消毒方法的使用及优缺点,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 的药量计算、设计要求及加氯间设计。

第七章 清水池设计(1学时)清水池的容积计算方法、结构、各种管道的位置及管径 确定。

本章应掌握的的重点内容:清水池的容积计算、管经确定。

第八章 水厂总体设计(2学时)水厂布置应包括的内容,水厂布置的原则及平面、 高程布置的类型、要求。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水厂布置的原则及平面、高程布置的类型。

学时分配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学时 2 1 4 6 6 2 1 2 执笔人: 员 建 审核:卢静芳

20 环境质量评价

课程名称:环境质量评价

57

课程代号:0602134090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总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单位:环境工程教研室 开课时间:秋季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预备知识:水分析化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环境监测、化工原理等 参考教材:环境评价学,张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参 考 书:环境质量评价,赵毅,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11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水、固体废物、声环境质量现状和影响评价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能初步应用环境评价的概念、原则、程序和方法;理解评价报告表和报告书的编写要点。了解其它环境要素的评价要点,以及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与方法、各要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以及建设项目和规划环境影响的识别、预测和评价。

基本要求:掌握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关系;掌握环境评价标准体系及常用环境标准,能够熟练运用标准。理解环境质量预测基本数学模型和熟悉环境评价方法,能够运用评价方法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掌握污染源评价和工程分析方法;掌握环境要素影响预测和评价技术,理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编制。

理论授课方案(32学时)

一、绪论(2学时) 介绍环境与环境系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关系;环境评价的发展概况。

二、环境评价标准(2学时) 介绍环境基准及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我国环境标准制度;介绍我国常用的环境评价标准。本章应掌握环境评价标准体系及常用环境标准。

三、环境质量预测模型及评价方法(2学时) 介绍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扩散基本微分方程;环境评价方法。应掌握环境评价指数法的基本形式和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作用,理解功能评价法、专家判断法等环境评价方法。

四、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学时) 介绍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评价因子的筛选及指数法的应用。介绍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及噪声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况。本章要求掌握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各种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评价。

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学分) 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要求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六、污染源评价及工程分析(2学时) 介绍污染源调查、分类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污染源评价方法;介绍工程分析的方法及主要内容。本章要求掌握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工程分析的方法。

58

七、单项环境影响预测技术(6学时) 介绍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大气污染源排放预测模型,大气污染污染物扩散基本计算模式,参数选择及计算;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常用水质预测模型;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噪声环境影响预测技术。本章要求掌握常用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

八、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6学时) 介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工作程序及主要内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工作程序及主要内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固体废物、噪声评价技术。本章要求掌握大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工作程序和内容。

九、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学时) 介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及意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技术。

十、生态影响评价(2学时) 介绍生态影响评价概述,生态承载力理论,生态影响识别,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及评价程序,评价方法。重点掌握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及评价程序。

十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学时) 介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理解规划环境影响的目的与原则,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

十二、其他类型环境影响评价(2学时) 介绍环境风险及其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的类型及程序,清洁生产评价及室内环境质量评价。要求理解环境风险评价、累计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评价,环境危害评价及室内环境质量评价。

学时分配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学时 2 2 2 2 2 2 6 6 2 2 2 2 执笔人:赵建海 审核:程方

实践教学课程

21 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0601134081

59

设计时间:1周 学 分:1学分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的质量等)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设计使学生掌握典型水泵站的设计方法与计算,学会使用专业规范、标准、手册等资料。 课程设计的内容:泵站工艺设计 基本要求:

1、设计内容:完成泵站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水泵的选择,动力设备的配置,泵站内机组及管道设备的布置,吸水管路及压水管路的设计,水泵安装高度的计算,泵站平面尺寸及高程的确定,泵站内附属设备的选择。

2、 说明书内容:说明书8-10页之间,文字应简练扼要,字迹清晰,尽量用图表说明

问题。

3、 图纸要求:绘制一张1号图纸,内容为泵站平、立剖面图,图纸上应附有设备材料

表。

执笔人:王蕾、卢静芳 审核:卢静芳

22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代号:0601144021 设计时间:2周 学 分:2学分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的质量等)

60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对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初步具备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的规划、设计能力,熟悉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

课程设计的内容:给水管网设计1周、排水管网设计1周 基本要求:(包括计算的主要内容、说明书内容、图纸要求等) 一、给水管网系统的设计 1.设计内容

⑴ 全城用水量分析及总用水量计算 ⑵ 给水系统的规划,管网布置及定线

⑶ 给水系统工作情况的确定,水塔水池容积的确定 ⑷ 管网的水力计算及平差

⑸ 管网总水头损失,水塔高度,二泵站各种工况扬程的计算 ⑹ 绘制等自由水压线图

2.设计成果应包括上述内容的简单说明书及详细计算书(附件算图)及城市管网总平面图一张(或附节点图) 二、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

1.根据城市总平面图,选定污水厂位置,确定排水和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2.污水管网的布置与水力计算(计算一条干管及主干管)。 3.雨水管网的布置及水力计算(计算一条干管)。 4.图纸要求:

(1)城市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总平面图(直接手绘于蓝图上)。 (2)污水干管或主干管纵剖面图1张,A2图幅,手绘。

5.设计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手写。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下列各项: (1)目录;

(2)概述设计任务和依据,简要分析设计资料的特点; (3)排水量的计算,排水方案的选择; (4)排水管道系统的布置说明;

(5)泵站及污水厂、出水口位置的确定; (6)管道水力计算。

执笔人:丁艳梅、员建、汪艳宁 审核:卢静芳

61

23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0601144041 设计时间:1周 学 分:1学分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的质量等)

62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建筑内部给水、排水等系统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训练运算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内容:多层建筑给水、排水等系统的设计计算 基本要求:

1.设计多层建筑及其所在室外部分的给水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等。

2.说明计算书内容包括:给水系统供水方式的选择、系统的组成、管线布置的简要理由及敷设要求等;排水系统的组成、管线布置的简要理由和敷设要求等。室外管线布置及敷设要求。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计算书。

3.图纸要求:1号图1张(不包括平面布置图)绘出各系统的系统图及室外管线布置图。

执笔人: 穆荣 审核:卢静芳

24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Ⅰ

课程设计名称: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Ⅰ 课程代号:0601154231 设计时间:1周 学 分:1学分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的质量等)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设计掌握净水厂设计工作的一般步骤、内容、方法,并提高设

63

计、计算及制图的能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2. 通过设计熟悉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设计、工程图和参考资料的引用。

课程设计的内容:城市净水厂的设计。

基本要求:(包括计算的主要内容、说明书内容、图纸要求等) 城市净水厂的设计要求: 1、 处理流程的确定;

2、 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及流量的确定;

3、 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数量、结构尺寸及管道布置; 4、 水厂总平面及高程布置;

5、 设计成果: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包括以上所作全部内容,应说明设计的理

计算过程及结果。)一号图1张。(水厂总平面及高程布置图)

执笔人:卢静芳、员建 审核:卢静芳

25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Ⅱ

课程设计名称: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Ⅱ大纲 课程代码:0602154231 设计时间:1周 学 分:1学分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的质量等) 开课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课程设计的目的:1.掌握城市污水厂的计算和设计,复习和消化课程讲授的内容; 2.掌握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技能;3. 了解并掌握城市污水厂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具备初步的设计能力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内容: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基本要求:(包括计算的主要内容、说明书内容、图纸要求等)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要求: 一、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下列各项:

(1)、目录;

(2)、概述设计任务和设计依据,简要分析设计资料的特点; (3)、污水、污泥处理流程选拟的各种因素分析和依据说明;

(4)、各处理构筑物及辅助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及其工作特点的说明; (5)、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水力计算及其高程设计; (6)、处理构筑物总体布置的特点和依据说明。

二、设计设计成果:

说明书一份、绘制设计图纸1张(厂区总平面图1张)。

执笔人:马华继 审核:卢静芳

26 认识实习

实习名称:认识实习 课程代码:0605134794 实习时间:1周 学 分:1学分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指导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实习目的:

65

给水排水工程的认识实习,就是要通过对给水厂、污水厂、泵站、建筑物室内给水排水等系统及构筑物的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的概况及我国目前给水排水专业的水平,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与热爱,树立学好本专业的信心,拓宽专业知识面。

专业认识参观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取得感性认识。通过实习,了解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对工作严谨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实习内容:

1.观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厂区平面布置,了解生产构筑物形式、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2.观水厂的生产辅助构筑物的形式,了解其功能作用; 3.观泵站、污水处理厂建筑物室内给水排水设施;

4.解水资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 5.参观水处理厂的生产工艺、规模及进出水质情况; 6.学习先进的处理技术及管理经验;

7.学习中(或返校后)对参观的水处理厂的生产过程、处理工艺、水质、水量等记录整理,加深理解;

8.其他。 基本要求: 1.实习要求

因为要参观的水处理厂均属关系国民生产、生活的要害部门,学生要严格遵守纪律,做到: (1)按指定时间、地点集合不得迟到;

(2)遵守各水处理厂的有关规定,按指定路线参观,不乱扔杂物、不乱动设备(包括阀门、按钮等);

(3)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实习纪律,遵守厂矿规章制度,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程和交通秩序。注意人身安全,不靠近正在运转的设备。

(4)违反有关规定,将依据情节给予处理,因为个人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由个人负责。

2.成果要求

实习和参观结束后,每名学生应提交书面实习报告一篇,字数不少于5000字,统一用A4纸张,手写,书写整齐。内容包括实习参观、讲座的内容及在思想认识与专业认识上的收获、感想、心得体会及合理化建议。报告可穿插图表。实习报告采用统一封面,按照以下格式顺序编写:封面;目录;前言;实习报告正文;体会和收获。

在前言部分阐述对认识实习的必要性的认识理解,实习的进程安排及实习效果的整体概

66

括。在报告正文部分要求分阶段详细阐述实习所见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把现场观察到的和书本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更加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也可以就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正文之后要求有对实习的体会和收获的总结,阐述此次实习所学所得。

实习结束,综合评定实习成绩依据《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习教学管理条例》第六章(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有关规定执行。 五级记分制参考标准:

优:出勤率100%、实习过程中认真多问、积极思考,与现场工人融洽、实习效果显著、实习日记内容丰富、工整齐全,实习报告总结系统全面、对实习内容认识清楚。

良:出勤率100%、实习过程中认真、与现场工人融洽、实习效果较好、实习日记齐全、实习报告总结比较全面、对实习问题认识较清楚。

中:出勤率95%以上、实习过程中比较认真、与现场工人较融洽、实习效果较好、实习日记较齐全、有实习报告总结、对实习问题认识较清楚。

及格:出勤率85%以上、实习态度较认真、实习效果一般、有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总结、对实习问题有一定认识。

不及格:出勤率不足75%、实习效果较差、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总结不齐全、对实习问题无清楚认识。

执笔人:姜远光 审核:卢静芳

27 生产实习

实习名称:生产实习 课程代号:0601134270 实习时间:2周

学 分:2学分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指导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实习目的:生产实习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完成后和部分专业课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

67

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机会,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生产实际知识,通过生产实习,可达到验证、巩固、深化和完善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基础理论,认识实际生产过程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调研工作、实际生产环节的训练,磨砺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实习内容:

1.参观学习已建成运行的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和高层建筑,学习其企业概况、工艺(进水出水水质水量、工艺流程、各单元工艺参数)、设备、构筑物等;

2.学习企业生产知识和管理知识,包括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设备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制度、消耗与成本核算、报表等内容;

3.现场感受净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的效果,结合实际处理构筑物,理解该构筑物各部分功能、形式和运行效果;

4.并以所参观净水厂、污水厂等为案例,分析其工艺的优缺点;结合其水量、水质状况,学习设计单位在设计技术参数确定方面的经验;学习已建工程的图纸,学习图纸表达方式和表达深度等;

5.学习企业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施工、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及消防管道工程施工。

基本要求:

1.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实习纪律,遵守厂矿规章制度,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程和交通秩序,服从指导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领导,不得穿高跟鞋进入现场,严禁打闹、嬉戏,注意防滑防摔、天气较冷时注意多穿衣服。

2.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对没有弄懂的问题虚心向现场工程师或工人师傅请教,每天实习后对一天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小结完成当天的实习日记。

3.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团结互助,以礼待人,虚心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 4.按时完成和提交实习报告,报告要求:实习报告统一采用统一封面,按照以下格式顺序编写:封面;目录;前言;实习报告正文;体会和收获。

(1)内容符合实习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明显遗漏和原则性错误; (2)绘图清晰正确;

(3)深入进行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和建议; (4)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5)字数不少于5000字,A4纸张,手写(签字笔或钢笔、黑色字迹),书写整齐。 实习组织

实习可采用专题讲座、阅读有关资料,现场参观学习,总结讨论等形式,分别以净水厂、污水厂和高层建筑为主,重点解剖,使学生对生产工艺,设备及构筑物构造进行深入了解,

68

或直接参与班组运行,熟悉运行操作并做一些观测工作。全部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实习结束,综合评定实习成绩依据《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习教学管理条例》第六章(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有关规定执行。 五级记分制参考标准:

优:实习认真并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日记丰富齐全,实习报告内容符合实习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明显遗漏和原则性错误;绘图清晰正确;选取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和建议,字数满足要求。

良:实习认真并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日记齐全,实习报告内容符合实习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明显遗漏和原则性错误;绘图清晰正确;字数满足要求。

中:实习认真并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日记较齐全实习报告内容符合实习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明显遗漏和原则性错误;字数满足要求。

及格: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有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基本正确,字数满足要求。

不及格:实习不认真,出勤率低,不能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不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日记不齐全,实习报告有原则性错误。

实习注意事项及其他

确保安全第一,严格遵守所在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准时出勤,不迟到早退,特殊情况需请假者,需提前写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交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违反实习纪律、校纪校规及相关制度的学生,参照学校的有关处罚规定执行。

执笔人:马华继、员建 审核:卢静芳

丁艳梅、穆荣

28 施工实习

实习名称:施工实习

课程代号:0602144281 实习时间:1周 学 分:1学分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指导单位:给排水教工程研室

实习目的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施工实习是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69

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实习中,学生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过的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并对一些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深入了解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通过施工实习,让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生产工艺、施工及其管理知识,了解施工的过程,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了解并熟悉本专业的现代施工技术和组织现场施工方法,为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内容:

(1)给水处理厂施工; (2)污水处理厂施工;

(3)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4)建筑给水、排水及消防管道工程施工; (5)专题报告。 实习要求:

(1)服从指导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领导。实习期间,注意安全,不得穿高跟鞋进入现场,严禁打闹、嬉戏,杜绝一切事故。

(2)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认真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 要求每天记实习日记。 (3)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特殊情况需请假者,需提前写出书面申请,经班主任批准后交指导教师。

(4)实习时,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无故缺勤取消本次认识实习成绩。 (5)尊重专业技术人员及指导教师,虚心求教,搞好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关系。 (6)在实习期间违反实习纪律、校纪校规及相关制度的学生,按照学校的有关处罚规定执行。

实习的组织方式和时间安排:

实习场地:正在进行施工的现场;

实习方式:由指导教师(不少于2名)带队,并请现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讲解和带领实习;

学生分组情况: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与施工单位商定;

每项实习内容的时间安排:半天到一天,根据施工复杂程度定。 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实习结束,综合评定实习成绩依据《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习教学管理条例》第六章(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有关规定执行。 五级记分制参考标准:

优:全部完成实习大纲中所规定的要求,实习记录全面、具体,实习日记丰富齐全,作业完成认真,实习报告有丰富的实际材料,并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能运用

70

所学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有某些独到见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

良:达到实习计划中所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记录、实习实习日记齐全,作业和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完成良好,实习总结能对实习内容进行较全面的概括;实习中无违纪行为。 中:达到实习计划中所规定的主要要求,实习报告有主要的实习材料,内容比较完整、系统,实习日记较齐全,无重大错误,完成实习记录、实习作业、实习总结内容较为完整系统;实习中无违纪行为。

及格:达到实习计划中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有主要的实习材料,内容基本正确,较为完整,有实习日记,完成实习记录、实习作业、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的写作,实习总结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实习中有违纪行为,经教育能够改正。

不及格: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以不及格论 (1)未达到实习计划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2)实习记录不够认真,达不到基本要求或无实习记录;

(3)未按时提交实习报告、实习作业,实习作业完成不认真,敷衍了事; (4)实习总结混乱或有明显错误; (5)实习中有严重违纪现象;

(6)请假时间超过全部实习时间超过三分之一以上者。 参考教材:

水工程施工, 张勤,李俊奇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手册(第二版),刘灿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第三版),郑达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6 成果要求:

提交施工实习总结报告一篇,不少于3000字,要求使用A4复印纸,手写,左侧装订,字迹清楚。

执笔人:张景丽 审核:卢静芳

29 毕业实习

实习名称:毕业实习 课程代码:0601134230 实习时间:2周 学 分:2学分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指导单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阶段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水厂、污水处理厂设

71

计维护运行、高层建筑等方面的内容。学生根据毕业设计的任务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调研及收集有关资料,一方面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提高专业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另外,通过现场的运行操作和参观等,提高对专业知识感性认识与实践能力,为深入做好毕业设计提供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实习内容:

(一)水厂、污水厂运行维护实习

1、熟悉水厂、污水厂总体布置,了解水厂、污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和各构筑物(设施)的类型、构造特点、运行情况和维护管理方式。

2、了解生产工艺各部分参数,考察运行效果和问题。 3、参与运行操作,培养运行管理能力。

4、进行实际观测,结合阅读设计图纸,提高对设计工艺选择及设计参数选取的能力。 5、了解并掌握水厂、污水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6、根据毕业设计任务和设计方案,对不同工艺流程、不同规模的水厂、污水厂进行深入参观和收集资料;去有关专业设计院听有经验工程师作的专题报告,并收集有关资料。 (二)、高层建筑的参观及资料收集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和设计方案,对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高层建筑内的给排水系统进行深入参观和收集资料;去有关专业设计院听有经验工程师作的专题报告,并收集有关资料。

基本要求:

1.毕业实习应与学生毕业设计方向结合在一起,应有所侧重。实习结束后,每名学生应提出书面实习报告,报告除全面概要写出毕业实习内容及特点外,还要根据毕业设计专业方向实习报告内容要求以某个水厂、污水厂或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为主,重点解剖,使学生对生产工艺,设备及构筑物构造进行深入了解,直接参与班组运行,熟悉运行操作并做一些观测工作,实习中,辅以设计与管理人员的专题报告,并阅读有关的图纸和资料。

2. 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实习纪律,遵守厂矿规章制度,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程和交通秩序,服从指导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领导,不得穿高跟鞋进入现场,严禁打闹、嬉戏,注意防滑防摔、天气较冷时注意多穿衣服。

3.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对没有弄懂的问题虚心向现场工程师或工人师傅请教,每天实习后对一天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小结完成当天的实习日记。

4. 实习报告内容不少于5000字,统一用A4纸张,手写,书写整齐。实习报告采用统一封面,按照《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习管理条例》要求实施。

实习组织:实习可采用专题讲座、阅读有关资料,现场参观学习,总结讨论等形式,分别以净水厂、污水厂和高层建筑为主,重点解剖,使学生对生产工艺,设备及构筑物构造进行深入了解,或直接参与班组运行,熟悉运行操作并做一些观测工作。

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72

实习结束,综合评定实习成绩依据《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习教学管理条例》第六章(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有关规定执行。 五级记分制参考标准:

优:实习认真并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日记丰富齐全,实习报告内容符合实习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明显遗漏和原则性错误;绘图清晰正确;选取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和建议,字数满足要求。

良:实习认真并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日记齐全,实习报告内容符合实习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明显遗漏和原则性错误;绘图清晰正确;字数满足要求。

中:实习认真并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日记较齐全实习报告内容符合实习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明显遗漏和原则性错误;字数满足要求。

及格: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有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基本正确,字数满足要求。

不及格:实习不认真,出勤率低,不能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不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日记不齐全,实习报告有原则性错误。

实习注意事项及其他:确保安全第一,严格遵守所在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准时出勤,不迟到早退,特殊情况需请假者,需提前写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交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违反实习纪律、校纪校规及相关制度的学生,参照学校的有关处罚规定执行。

执笔人:卢静芳、马华继 、员建 审核: 卢静芳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