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7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1、《肖像艺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以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课本中涉及的中外著名的艺术家。

2.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作品,会区分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 3.认识艺术的多样化,培养欣赏多元文化的能力。

4.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例如白求恩),学习人物精神,适时渗透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

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课件播放片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人物作品,找出共同点。 这就是绘画艺术,它不但可以描绘人物,还可以它用传神之笔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肖像艺术》(板书)。 你看出主人公在干什么吗?

(由动画片导入,让学生从最浅显易懂的地方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授课 1、分组学习

(1)选择课本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自愿组成小组进行学习。 学习要求:

1.艺术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2.画面是如何通过人物刻画表现人物神态的? 3.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讲给大家听。 4.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把它写下来我们共同探讨。 教师提示:

曾鲸的《张卿子像图轴》是一幅立轴绢本设色人像的局部。此画高111.4厘米,

1

宽36.2厘米。

张卿子:诗人兼名医,他编辑的《伤寒论》称之为“张卿子伤寒论”。 李焕民的《藏族女孩》的画面构图为近距离肖像特写。从刀法上看,颇具特点。想一想,为什么艺术家在表现女孩时脸部刻画与其他地方不同呢?脸部为最亮的部分,但是又不乏层次感。

潘鹤在雕塑中运用了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 2、学生分组讨论并反馈。

《张卿子像图轴》:用国画的形式表现人物飘逸、洒脱的外形。作品中人物身着浅青色长袍,头戴乌巾,指甲修长,悠然捻须。画家曾鲸将人物刻画得仪表端雅,仪态安详。从画面中看出这是一个内心平静、待人友善的长者。

《藏族女孩》:此画是用版画形式表现的。从她的眼神中看出她对新奇世界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脸部没有刀痕是为了表现女孩细腻的皮肤,长长的眉毛、充满渴望的眼睛及小巧的鼻翼处只留下点点刀痕。衣服上舒展、干脆地刻制出了苍劲有力的粗犷意味,与女孩脸部形成鲜明对比。

《白求恩》:采用浮雕的形式刻画了白求恩大夫。从雕塑中不难看出他紧锁的双眉,好像在为战争带来的灾难而痛心。人物形象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青年女歌手》:画家用油画的形式表现人物。画面以中国山水作为背景。画面构图类似于欧洲古典绘画风格,可谓是中西融合,形成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

三、学生练习

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和大师一起画”。

看书中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根据你对人物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学生把对《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不同感受讲给大家听。(通过练习添加背景,开发、引导学生的另一种欣赏绘画的思路。) 四、评价部分

肖像艺术中 “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因此我们在绘画时就要学会多观察人物特点、性格,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传神的境界。

2

2、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3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三、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四、归纳拓展,审美升华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3、认识抽象画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2.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二、教学重点

4

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 三、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美国一则报道: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五号》(No.5,1948)卖出了1.4亿美元(近10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师:同学们听过抽象画吗?看过吗?你们怎么理解呢? 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康定斯基作画图片及简介

师: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与彼埃·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康定斯基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毫无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蓝骑士”。康定斯基的绘画售价曾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索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康定斯基作品的最大藏家之一。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光之间》,同学们看到什么?(提问个别同学) 2、什么是抽象画呢?

师: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型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3、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欣赏课本作品。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 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以康丁斯基为代表;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欣赏课本作品。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作品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哲理性很强,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 4、大师作品欣赏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引导同学们体会色彩、造型的节奏与

5

旋律。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的主将。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罗德琴科作品,亚历山大·罗德琴科(11—1956),出生于彼得堡,之后,移居伏尔加河畔的喀山。在喀山,少年罗德琴科开始接触到摄影,他先在一家影室当小工,后来,有幸成为喀山艺术学校的一名旁听生。他是后出现的最多才多艺的构成派艺术家之一。 5、学生作业欣赏 (1)儿童画欣赏 (2)抽象画欣赏

三、谈谈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抽象画的进一步认识。

4、学画抽象画

课时:1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的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抽象化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先、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6

教学重点: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

2、提问:这些事物就在你的身边,你注意过它们吗?在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3、学生观察并回答:点、线、面、色彩。

4、谈话: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抽象的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画抽象画. 二、新授:

1、欣赏,一块黑色滴在纸上……你有什么感觉?这块黑色可以是一件美术品吗? 2、红色流下来……你有什么感受?它们可以是艺术品吗? 3、讲解抽象语言。

4、欣赏当代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的抽象图案。 小结:抽象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美。 5、介绍画家波洛克。

(1)从质疑走近波洛克课件出示uanc作品《蓝棒NO。11》提问:这样的巨作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这样创作容易么?

(2)在观察中发现播放波洛克创作图片,除了滴、甩、洒,那你还发现了什么?答:没有接触画布

问:如果没有接触画布,它是如何改变画面图案的?

小结:靠自己的肢体的动作和速度影响画面,因此有人称他为“行为画家”。 6、观察:滴出来的点,泼出来的色。

思考:仔细观察旁边的抽象形态,想一想它们与力度、速度有什么关系? 7、哪个画面看上去更有艺术感?为什么? 小结:多样的色彩,多变的形态,丰富的层次。 怎样才能做到色彩层次丰富呢?(一层一层的叠加) 三、审美实践: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小结展示并讲评作品。

7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

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 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8

1、先找到消失点;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6、 美术中的比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

9

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7、偶戏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10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课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

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

11

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

8、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

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

12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 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

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 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10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学准备: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1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色相 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

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色彩的色相 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 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创作一幅色彩画

11色彩的明度

一、 教学目标 :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14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 课前准备: 范画若干幅;

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 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 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五、 教学过程 :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和明度对比的知识。

2、提问:(1) 什么叫明度?(2) 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吗?(3)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

3、明度演示:(1) 让学生观察彩色纸条(红色),当我将纸条拉紧时,学生看到纸条上均匀的彩色。颜色没有深浅变化。(2) 当我将彩色纸条折成弯形状后,再让学生观察,出现纸条的颜色与前次见到的不一样,让学生指导出同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并让他们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3) 让学生上讲台,自己挑选另一种颜色的纸条,按和的操作步骤进行曲演示,并指导该色纸变化的现象。 (4) 屐基同探讨:一种固有色由于受光强弱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明度变化现象,使色彩产生一种节奏美感。

4、提问:(1) 我们从演示中发现色彩明度变化的现象,在绘画时如何反映? (2) 如何使一种颜色出现不同的明度?(通过加白提高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5、演示色彩明度的变化:

15

(1) 先将纸面中间涂上本色,加白调匀后涂在本色左边,再加白调匀后涂在更左边。(2) 用一支干净的笔加黑色小许调匀后涂在本色的右边,再加黑少许调匀后涂在更右边。

6、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明度对比练习。

7、作业 讲评。提倡多练习,并引导学生课外多动手。 8、全课总结。

12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课前准备:(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 (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喷雾画

16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

、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评价标准: 1)形象是否清晰 2)色彩是否协调 3)构图是否合理、饱满 2、选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延伸

1、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13拼贴添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技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17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制作。 教学难点: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学准备: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教学课件:1、示各种纸材。2、据纸材设计拼贴内容3、拼贴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2)学生优秀作品。(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 3、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 (1)提示作业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 (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四、展示作品 六、小结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18

14中国龙

一 教学目标

能表现龙的形态特征,并画出较细致的花纹。在探索中学习中国龙在中国文化的广泛应用。在小组合作中用线条表现龙的动态与花纹。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兴趣。 二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中国龙的文化艺术,让学生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1、能运用线条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三 教学难点:能表现具体的龙的形态特征。 四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小组合作绘画图案

2、较高要求:小组合作有细致纹样的龙图案 3、个性探索:小组合作绘画有整体美的龙图案 五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北京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欣赏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全景环视照片。 2、揭示课题----中国龙

“中国的古代建筑和古代文化都用龙作装饰,为什么中国人民这么重视龙?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新授

1、“同学们经过课前对龙的资料搜集,你知道龙在世界上到底存在吗?”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龙的爪子是老

19

鹰的爪子;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小组讨论:你听过有关龙的故事吗?你了解龙的文化吗? 5、龙文化的广泛运用。

欣赏:a、邮票、雕塑、器皿、玉器等;

b、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四、学生作业

1、“原来龙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 2、听音乐《龙的传人》,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

3、“让我们发扬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小组合作一起描绘我们中华民族的巨龙吧!”

五、教师辅导:1、鼓励学生大胆描绘2、创造出来的龙的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15《造型别致的椅子》

教学目标:

1.了解椅子的历史、制作材料等相关知识。

2.通过欣赏、教师的讲解等,学习椅子的设计方法,并设计出与绘制出众不用的椅子。

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和严谨地治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椅子的结构、别致的造型。 教学难点:椅子的功能型、实用性及审美性。 教具准备:水彩笔、范画、书、课件等 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ppt出示一张造型独特的椅子的图片,引出本节课题:造型别致的椅子

20

引导学生理解“别致的涵义”——小巧精致,别有情趣。 二、新课

1.出示课件:展示一组不同年代、造型极具特色的椅子的图片。 介绍:

①《红蓝椅》作者:里特维特,风格派的椅子。 引导学生分析椅子的结构:椅背、面、腿、扶手

②中国明式木椅: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 ③18世纪欧美风潮:设计重点在靠背的装饰,变化多,椅腿很少有装饰。 ④布劳耶创造了一系列影响极大的钢管椅,开辟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 ⑤波普风格(Pop)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2.pp展示造型别致的椅子图片

(吉他变形的椅子、字母变形的椅子、衣领造型的椅子、剪纸式的椅子等)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椅子的造型设计?为什吗?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学生发言。

3.展示教师示范作品,请学生观察分析。 问:椅子是以什么为原形设计的? ①水杯 企鹅 4.教师演示

以一本书的造型为例,进行椅子的造型设计。 三、学生实践

1.作业内容:根据你的创意,设计一把造型美观而且实用的椅子。 2.作业要求:(1)设计一把造型美观而又实用的椅子。 四、教师辅导

1.注意事项:(1)椅子要美观、实用且具有一定的创意。

2. 辅导重点:①表扬勇于动笔创作的同学②表扬造型准确、美术语言丰富、构图饱满的同学;③鼓励胆子较小的同学进行艺术实践 五、作品展示:展示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进行展示 六、作品讲评

21

1.评价形式:(1)自评:学生进行自评(2)互评:同学进行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针对不同同学的能力特点进行激励性评价

2.评价要点:(1)造型新颖。(2)功能独特(3)耐心、细心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

七、课堂小结:1、你有哪些收获?2、思考:你设计的椅子用于什么环境?使用什么材料?

16、立体贺卡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贺卡。

(2)教会学生剪、刻、折、插等基本操作,内折线、外折线等符号的认识。 (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剪、刻、折、插等基本操作,内折线、外折线等符号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在剪、刻、折、插等基本操作的灵活运用,及贺卡的设计。 课前准备:1、废纸盒,旧挂历等。2、剪刀,竖刀,铅笔,橡皮。3、教学课件,贺卡样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生日邀请函(在这里给同学们创设一个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板书课题《立体贺卡》 二、讲授新课

1、出事贺卡样品,学生观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制作立体贺卡? 2、讨论交流:A、小组讨论交流。B、小组选派代表发言。C、教师总结 3、课件出示立体贺卡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学习其中的优点。 (学生经过观察各种贺卡图片,对自己设计有很大帮助) 4、技法点拨:A、内折线、外折线等符号 V向里折向外折

22

B、剪、刻、折、插等技法的运用

(在这里传授学生各种技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设计出各种新颖独特贺卡) 三、做一做

1、把下图画在你找到的废旧材料上,剪下来

2、按下图所指示折好插牢,画好自己喜欢的图案,写上祝福的话语。 注意事项

1、小刀、剪刀要注意安全

2、注意内折线、外折线的区别,插孔、插舌大小要一

(在这里我提倡学生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贺卡,有能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并且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使用剪刀等危险物品,我还特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免发生事故。) 四、作品展平

1、小组选出组内最好的作品,上台来展示。

2、请下面的同学点评一下台上的作品,评价时要全面。

(学生在小组内公平竞争,能够提高学生的上进心。在点评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全面的点评作品,说出优点和缺点,不要片面的评价。在教师评价是我更是多鼓励,少批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议一议

通过今天的废旧材料制作立体贺卡,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师根据本课情况进行总结。

17校园合影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摄影中主题立意取景构图的知识,掌握基本拍摄技巧;将绘画领域中的构图、比例、透视等相关技能应用到摄影中,掌握两种以上的构图方法拍摄校园合影;通过学习摄影中构图、取景和拍摄的技巧与方法,能够拍摄出具有中心思想的摄影作品;培养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教师的

23

关爱之情、同学之间的同窗之情,以及对学校的感恩之情。

重点:了解在摄影中如何表现主题创意,并掌握两种以上的拍摄构图方法。 难点:抓住人物的瞬间表情,拍摄出有主题思想的校园合影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摄影师什么呢?播放短片《摄影的自白》

教师:就让我们带着对摄影的憧憬与热爱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吧。板书:校园合影。 讲授新课:

1、 如何选景。(1)播放校园不同位置的图片。(2)你会选择哪里拍摄校园合影?为什么? 小结:选景要有目的性,应选择校园中标志性的建筑物或景物为背景。 2、 如何用光。(1)出示各种光源的不同角度,例如:太阳在前面——正面光。太阳在旁边——侧面光。太阳在后面——逆光。 提问:太阳直射过来会怎样?太阳在后面又会怎样? (2)逆光造成脸部较暗的话,有什么好办法来调整吗? (3)逆光拍摄时相机进光,你觉得可以怎么办?

小结:逆光拍摄时如果方法得当,是可以拍出非常好的合影的。 3、 如何构图。拍摄时该怎样构图才能让画面达到最佳效果呢?

(1) 常见构图。教师:构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人物排列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效果,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合影照片,体会不同的构图给人带来怎样不同的心理感受。播放课件:校园合影欣赏。 4、 主题创意。

(1) 分析欣赏过的照片,哪一张创意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欣赏、分析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喜欢哪一张照片的构图和创意。为什么?

作业设置:教师分组,每组约七八个同学。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校园里拍摄小组的合影。可以邀请老师配合。

拓展延伸:拍摄室内合影,播放四张合影照片,左侧是两张曝光不足的,右侧是两张曝光正常的。

提问:左边的照片和右边的照片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仔细观察脸黑的照片背景是什么?

24

小结:拍摄室内合影,在自然光的情况下,人物最好面对光源,这样,人物会拍的清晰漂亮,反之,人物的脸部会藏在一片黑暗之中。

18.防灾减灾

【教学目标】

1、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2、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 3、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 【教学重点】 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几号?

三年前的5月12日天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的大事? 你知道5.12被定为什么日子吗? 为什么要这么定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1、经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 损失。 3、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自然灾害?

答: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

25

地震、滑坡等。

问:遇到地震,你知道怎么逃生吗?

答:遇地震,先躲避,桌边床边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 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问:发生火灾时,如何防护?

答: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弯腰 快步离险境,不乘电梯走楼梯,盲目跳楼会伤身。 问:洪水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问:我们在雷雨天需要注意什么?

答:雷雨时,强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远离,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断电闸,避免雷火屋里窜。 问:暴雪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暴雪天,怒风吼,最好别往外面走,室外受冻无知觉,千万 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手和背,慢慢温暖才见好。 三、小结

1、交流上述避险知识 2、你还有哪些好主意避险?

四、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 1、课余学习安全知识。 2、谈谈珍爱生命的理解。

19、玉米皮巧制作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玉米皮的特点及用处的基础上,学习剪贴、粘贴、编织等方法。 2、能够运用玉米皮和自己掌握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在活动中培

26

养学生挑选、整理、设计、编织、剪贴、粘贴、缝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技能。 3、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赏实物、尝试制作,激发学生对玉米皮巧用的兴趣,从而确定活动主题。

三、教学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选择研究的问题并制作动活动计划。 四、教学准备:课件、有关玉米皮工艺品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学生们顺着老师手指的方向去观察窗外的景象,发现玉米秆及玉米皮,想想玉米皮都有哪些用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在农村,大部分玉米皮用于烧火做饭或直接扔掉,但其实玉米皮有许多特殊的功能,比如可以用他制作精美的工艺品,下面请大家观看大屏幕,说说你们看到了哪些工艺品?(播放课件重点介绍匈牙利老人用玉米皮做玩偶、衡水农妇巧用玉米皮) 生:花篮、小动物、蒲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自然、亲切。通过播放课件,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生活化,并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2、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课件,你们喜欢这些工艺品吗?生:喜欢。师:你们知道吗?这些都是由玉米皮编制成的。你们有兴趣自己亲手做一件玉米皮工艺品吗? 3、点击问号:你想用玉米皮制作一个什么样的作品?怎样做呢? 4、学习小知识:玉米皮制作前的准备和编制的一般方法。 5、学习制作制作方法;

6、组织学生完成“思考与讨论”。 7、练一练; 8、评价学生作品 9、教师小结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