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题库 单项选择

题库 单项选择

来源:爱玩科技网
1.哲学是……。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

3.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看,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B.一般和个

4.第一次明确指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C.恩格斯

5.哲学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

6.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7.唯物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物质

8.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9.世界是统一的,所以一元论是正确的。这种看法是……的 C.不确切

10.在哲学上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是……的观点。 D.不可知论

11.“心外无物”,这是……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

12.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的观点。 D.朴素唯物论

13.中国古代佛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应该说,这是属于……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 B.直观性

15.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得到的实物,这是……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古代朴素

16.把个人的感觉、观念当作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这是……的哲学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

17.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代表人物是…D.德谟克利特

18.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是一种……的观点。 A.朴素唯物主义

19.……把“原子”看作是万物的本原。 D.德谟克利特

20.“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体现了 ……

的观点。 D.朴素辩证法

21.“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种说法体现了……的观点。 C.相对主义

22.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 D.以偏概全的

23.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指其……。 C.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24.作为一种哲学学说,所谓“客观唯心主义”,就是它认为心灵或精神的原则是第一性的

25.下列四条哲学命题均为唯心主义观点,但其中……的说法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理在先、气在后。” (朱 熹 语)

26.将外部世界看作是“绝对理念”的产物,这是一种 ……的哲学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27.哲学上关于“理”的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C.朱熹

28.哲学上关于“理念”的范畴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B.柏拉图

29.“理在事先”的说法,是一种……的观点。 D.唯心主义

30.“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的。 B.形而上学

3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客观实在性

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3.作为中国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 A.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以及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德国古典哲学

3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C.实事求是

3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的关系。 D.一般和特殊

3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D.实践性

38.从根本上说,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的需求。A.适应时代

39.判断一种哲学是不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4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理论基础

41.物质的根本特性就在于它的……。 B.客观实在性

4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同物理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A.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具有特殊性

4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像的特性”,这是的观点。 C.辨证唯物主义

44.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这是…… 的观点。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5.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关于……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

46.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句话是指……。D.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即在于其客观实在性

47.夸大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是……的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

4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0.“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说法体现了……的观点。 C.相对主义

5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体现了……的观点。 (C).相对主义

52.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特性”这一哲学结论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C.狭义相对论

53.所谓时间具有一维性的特征,就是指时间……。 D.具有不可逆性

54.时间和空间是……。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5.时间和空间相对于物质而言,……。 C.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内容

56.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的特点。 D.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

57.所谓静止,就是指它是……。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58.在漫长的演化和进化过程中,最终使精神意识得以产生出来的一个决定性环节就

是…… D.类人猿学会了劳动 60.意识是人脑的……。 B.机能

61.“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属于……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

62.意识的本质就在于它……。 C.是反映物质世界的人脑的机能

63.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主观

.“神”、“妖魔鬼怪”等等观念是人脑……。 (D).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65.所谓“意识的能动性”或曰“主观能动性”,就是指……。D.意识对于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指导作用

66.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就是……。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67.广大农民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

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就是……B.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68.“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这是……观点。 D.夸大人的精神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

69.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关于……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

70.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哲学论断的含义是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72.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73.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意义在于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7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5.“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应该是……。 (D)

D.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某一些其他的事物相联系

7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发生的 D.在一定条件下

7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的观点。 B.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

7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的观点。 A.辩证法

79.“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这是一种……的观点。B.形而上学

8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思维方式的特点。 B.形而上学

81.“此亦是彼,彼亦是此”的观点是……。 D.相对主义

82.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就是指……。 D.事物内部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83.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D.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共同作用

84.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

85.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C.主要矛盾

8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指的是的转化向自己对立面

87.我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反对“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是它忽略了事物内部矛盾的……。 D.特殊性

8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说法体现了矛盾的……。 D.特殊性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采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这样做在哲学

上所依据的是关于 …… 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因和外因

90.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它割裂的关系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9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种思想方法在理论上依据的是关于矛盾……的原理。 D.特殊性

92.“质”与“属性”的区别就在于,质是……的。 C.内在的,属性是外在

93.“质”和“量”的区别就在于,质是……的。 C.内在的,量是外在

94.中国古人所讲的“防微杜渐”的道理,今天从哲学上看,其理论根据就是关于 …… 规律的原理。 B.质量互变

9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也就是说:……的。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

9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9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说明了……的道理。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98.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99.从哲学上看,事物变化的状态只有……种。 C.二

100.质量互变规律中的质变形式分为“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就

属于“非爆发式飞跃”的一种。 D.人猿揖别

10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最后达到的目标”,这体现了……的哲学原理。 A.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102.辩证的否定,是……否定。 A.事物内在的自我

103.作为辩证否定的“扬弃”是……。 C.既克服又保留

104.“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在第三个阶段上重复第一个阶段上的某些特征,这就形成了……的发展道路。 C.螺旋式上升

10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特点,体现了……规律的力量和作用。C.否定之否定

107.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它……。 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108.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的。 A.前进上升

109.下列现象体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C.生产—消费—再生产

110.下列过程不属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D.麦种—植株—麦种

111.对于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这样做从理论上讲是符合关于……规律的原理的。 C.否定之否定

112.辩证法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论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D.对人类的历史文

化遗产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11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C).摩擦生热

114.白天黑夜先后相继的现象属于……的联系。 A.必然性

115.和“现象”不同,所谓事物的“本质”,就是指……。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116.所谓“假象”,就是指那些……。 D.以歪曲的方式去表征事物本质的现象

117.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 D.可能性

118.偶然性对于事物的发展过程……。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119.一切都是必然的,世界上没有偶然性,这种观点是……C.机械决定论

12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

12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22.在认识论上,唯心主义归根结底都是……。 C.先验论

123.人类的任何认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主观

12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的观点。 D.实践

125.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的品格。 B.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

126.客体是指……。 D.主体实践的对象

127.所谓认识的“客体”,就是指……。 A.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128.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涵义,……。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2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这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A.所有

13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的统一。 A.摹写和创造

131.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不懂得……。C.由于实践的关系从而使得意识具有能动性

132.就总体而言,人类的认识来源于……。 C.社会实践

133.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实践高于理论,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质,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13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135.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标志是……。 ( D.概念

136.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途径是……。 C.抽象

137.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

138.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实现的是认识的……。 C.本质

139.在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要的“飞跃”,是指从……的飞跃 D.理性认识到实践

14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总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D.人们在感性认识过程中要受到理性的支配和制约

141.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不断地向前发展,这主要地是由于……所使然。 B.社会实践的需要

142.人类认识世界的终极目的,乃是为了……。 C.改造现实的客观世界

143.在认识论上提倡“跟着感觉走”,这是的表现。 D.否认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44.在哲学上要想驳倒“不可知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D.在认识论中引入实践的观点

145.真理就是……。 D.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46.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 B.唯物主义

147.客观真理是……承认的真理。 A.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都

148.所谓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指的就是……。 D.在一定条件之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14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

15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B.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