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断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审批:
名) (时 间)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瓦斯矿长: 机电矿长: 生 产 科: 地 测 科: 调 度 室:
(签
安 监 部:
通 风 部:
机 运 部:
工 程 科:
下组煤一采区轨道下山巷过断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下组煤一采轨道下山巷开口施工至187m~190m时顶板遇断层。根据顶板管理规定,为了正常安全施工,在遇特殊地段时需对顶板加强支护。本巷原为沿15#煤层顶板施工,经矿方决定,因为断层前后落差大于3m,需先14°下山炮掘施工穿过断层,找到15#煤顶板后再按设计沿15#煤顶板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技术措施:
1、施工安排:
从现施工位置处开始14°下山炮掘施工找到15#煤顶,然后继续沿15#煤顶板施工。
2、施工工艺:
炮掘工艺。
3、施工工序:
进入工作面安全确认——按线划轮廓线点眼位——打眼——装药放炮——通风——临时支护——永久支护。
4、临时超前支护:
当掘进完一个循环后,采用前探梁形式临时支护。顶部锚杆安装吊环,吊环内穿入3.5米长,3寸钢管,空顶部分钢管上部采用2根100mm厚、长3.5米的方木作为临时超前支护。过断层及顶板破碎带时需先临时支护,支护形式为前探梁配合戴帽点柱支护,点柱要用Φ180mm优质圆木,柱窝深度200mm,柱顶用木托盘接顶。
5、过断层及顶板破碎带支护:临时支护完后,在掘进断层前5m至过完断层之后再5m范围内加强支护,除巷道原来设计的支护外再用槽钢+锚索联合支护,锚索规格为Φ17.8mm,间距2.5米,排距2米。
巷道规格与支护要求:
掘进断面规格为4500×3500mm,净规格为4300×3400mm,矩形断面;顶锚杆采用φ20×2000mm螺纹钢锚杆,间排距1000×1000mm,每根顶锚杆使用一卷K2360、一卷Z2360锚固,锚杆必须架设进钢带眼里,锚索采用φ17.8×6500mm钢绞线,每根锚索使用两卷K2333树脂药卷,两卷Z2360树脂药卷锚固,间排距1700×2000mm,锚索必须架设进钢带眼里;两帮加挂钢筋梯子梁,钢筋梯子梁采用φ16mm圆钢加工焊接,帮锚杆采用φ16×1800mm圆钢锚杆,间排850×1000mm,使用K2360树脂药卷一卷端锚锚固,锚杆必须架设进钢筋梯子梁眼里;全断面加铺φ6-2500×1200mm金属网,搭接
100mm,每隔200mm用铁丝连牢;最后喷C20砼,喷厚100mm。
支护质量及要求:
1)严格按技术部给定中腰线施工,严禁欠挖,局部超挖≤150mm。
2)锚杆均匀布置,做到竖成排横成线。间排距允许误差±50mm。外露长度30-50mm。锚固力≥50KN。螺纹钢锚杆锚固力≥100 KN;钢筋锚杆锚固力50 KN。
3)托板必须紧贴煤壁,不得松动,接触面达到80%以上。
4)锚杆螺母要拧紧,严禁松动。螺纹钢锚杆扭矩≥120 N.M;圆钢锚杆扭矩≥60 N.M。
5)锚索锚固力不得小于230KN,锚索预紧力不低于130KN,锚索外露长度200~300mm。
6)喷浆要求:喷射砼标号C20,水泥∶石子∶沙子=1∶2∶2,速凝剂的掺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3-4%,有淋水地点可增大到5%,随上料随掺。拌料前要洒水,冲洗石子,坚持潮拌,潮喷。喷混凝土料的潮度以手握成团,松手散开,扬起没有浮游粉尘为宜。喷射前都必须用压力水冲洗受喷面冲净浮尘,保证喷层与岩体接触良好。喷射工作必须按顺序进行,作业区段划分一般为1.5~2.0m,喷射顺序一般先墙后拱。喷墙时应从墙基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巷壁有涌水地点,要先从外围向中间喷射,然后使用导水管将涌水集中导出,确保喷射质量。对开裂片落的喷层要及时补锚补喷,补打锚杆前必须把活碴找净。喷后每班洒水养护2次,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初喷距工作面距离不大于40米。
三、安全措施:
一般规定
1) 施工前每一道工序包括搞料运输等,都要先进行施工前的安全确认,人员相互配合好,作好自保、互保和联保,确保安全,否则不得施工。
2) 施工人员要持证上岗,精神集中,衣帽整齐,袖口束紧,严格遵守安全、操作及作业规程,严格执行措施。
3) 临时支护必须从外向工作面进行,点柱基础要够深,点柱要架设在实底上。
4) 所有施工人员在每道工序前都必须严格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找净顶帮及迎头的活碴(煤)。找顶工作两人配合作业,1人找顶,1人观顶。找顶时要使用长柄工具,站在安全地点,由轻而重,由后向前逐片进行,与找顶无关人员远离找顶现场。
5) 如遇断层错位过大时,严格按技术部给定中腰线掘进穿过断层,再按技术部给定腰线找到15#煤层顶板再继续沿煤层顶板掘进。
6) 如需要破岩顶施工时,在掘进机施工难度大时可采用炮掘工艺施工,炮掘施工只能采取短掘短支方式掘进,循环进度不得大于1m。
7) 严禁空帮空顶作业,所有工序的施工人员都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地点进行施工。巷道施工必须采取一掘一支作业方式,最大控顶距不得超过2m。支护要紧跟迎头,距头不得超过1个排距,不小于200mm。
8) 班长以上管理人员到迎头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对迎头现场甲烷进行的监测,如有报警现象(甲烷报警点为0.8%)必须进行处理。
9)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风筒完好,如有损坏及时联系瓦斯员进行修补。
10) 当班班长负责把携式甲烷报警仪悬挂在距迎头不大于5m范围内无风筒一侧,当出现报警时,现场停止作业并妥善处理。
11) 特殊地质构造地点坚持先支护后出煤的原则,严禁空顶作业。
12) 在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如出现发潮、发汗、流水或滴水、挂红、空气变冷、硫化氢气味加大、水叫、钻孔底发软或出水等现象时,及时汇报值班室及调度室,并按规程、措施或矿规定的避灾路线图将所有作业人员及受水影响地区范围内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区。
13) 施工人员必须熟悉知道避灾线路:下组煤一采区轨道下山巷工作面→15#煤胶带运输巷→主井皮带上山→主井→地面
14) 未尽事宜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规定执行。
放炮安全措施:
1. 放炮员必须持证上岗,坚持好“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2. 瓦斯超限(即≥0.8%)时严禁放炮,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撤至安全的进风巷中,待瓦斯不超限后方可返回进行作业。
3. 放炮前的准备工作由放炮员亲自负责,装配引药只准放炮员一人进行,做引药要在安全地点操作,并要避开电气设备和导体。
4. 放炮前,必须先将设备(传感器等)移到安全地点。
5. 放炮前必须将所有人员撤到距放炮点75米以外的安全地点。然后在所有通路上每处站岗1人警戒。并严格执行回撤哨制度,安排站岗每处去2人,站好岗后,一人回哨。班长及放炮员只有在接到回哨人员确认站岗完毕后方可拉炮。放炮员放炮前,必须大喊三声“放炮啦”,并吹口哨三响后方可拉炮。站岗人员没有得到班长的撤岗命令之前,严禁擅自撤岗。
6. 放炮15分钟,同时等烟雾出净后由瓦斯员、放炮员、班队长三人同时进入放炮地点,并按由外向里的顺序检查通风、支护、瓦斯、煤尘、残爆、瞎炮等情况,并将巷道支护情况检查清楚,确保安全后,方可进入工作地点,严禁空顶作业。
附:加强支护平面图、炮眼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