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国学经典 传华夏文明
外出学习,在有些人看来无非是休闲游乐的借口,我也曾默认过这一点。但是此次的莱西之行——参加首届儒家文化普及教育研讨会,我切身体会到了外出学习的价值,可谓是载获而归。
收获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莱西教体育张为才的《儒家文化普及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系统地介绍了莱西市普及儒家文化的做法,几年下来,上至领导、教师,下至学生、家长,国学已扎根学校、深入民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没有“坚持”二字是做不成的,毋庸置疑,国学启蒙教育受益者是多方面的:学生知书达理,教师心态平和,领导从容管理,教育质量上升,教育形象提升,社会风气好转,我想诵国学经典已成为莱西人的精神名片,张有句话说得很好“学总比不学好,早学总比晚学好,学多总比学少好”,多么富有哲理,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为传承儒家文化做出的努力与坚持。
收获二:陈酒飘香,沁人心脾
两天的学习很是充实,因为可以聆听儒学大师的讲座,让我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有了更清新的认识。
曲师大傅永聚校长对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下价值做了精辟的阐述,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仁者爱人”的人际观和“齐家之和”的家庭观。他对待矛盾的原则是:力争团结、反省自己、学会退让、换位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我想这样的人际观是最和谐的,有时吃亏也是一种福,人不要太张狂,也没有必要勾心斗角,让身心如此疲惫。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但是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伤害了父母呢?对父母说话时,是否经常使小性、不耐烦呢?是否给父母脸色看了呢?也许我们并不是忤逆子,扪心自问,我有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说起孝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践,研究了儒家的忠孝之道及其现代价值,他注重孝道教育,用自己的行动——十多年来精心地侍奉瘫痪的老母亲,直至终老,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儒家伦理与现代人生的关系,师范大学教授赵玲玲给出了精辟的解释,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修身行达,吉凶在外,祸福自招,要懂得生存之道,不要赢得了今天,输了全部,生命的根本在于良心,要活的自在,死的安心,学礼是立身的根本,要学会待人接物,注重别人的观感,忍小辱避大祸,尽量避免引起别人多心、怀疑,这些处事之道,对于我们的人生之道大有裨益。
收获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专家教授的高度我们无法达到,但是他们孜孜不倦的学习研究的态度,是我们可以学得来的。莱西市的两位一线教师的读书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唐忠莲主任学《论语》,李绪坤主任学《学记》,那种求知的欲望,让我自惭形秽。走进莱西市部分学校、幼儿园的每一个教室,学生都能饶有兴味的诵读国学经典,并能开展与之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打造国学校园。生活中,我总是以种种借口与书擦肩而过,总是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虚度光阴的感觉现在更为强烈了。整理好思绪,还是应该走进书香天地,要相信只要学就会有收获,只要用心学就会受益匪浅。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自身做起,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