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分析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分析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4年8月

四川党校学报

Joumal

ofPanyCollege0fSichuaIl

PmvinceCommittee0fCCP

A“导2014

No.3

第3期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分析

孙超英,罗君华

(四川党校,四川成都610072)

[关键词][摘要】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发展差异;市场化改革

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有利于资金向产能高效的部门流动、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推进区域金融市场化

改革。本文主要基于宏观层面分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用因果分析方式分析区域差距的形成原因,探索优化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结构的道路。

[中图分类号]F06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14)03—0053一0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完善,全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有目共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2元上升到2013年的41804.7元,最近十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6%。但地区之间的发展却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和较大的不平衡性,绝大部分金融业基础设施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新性金融工具等资源被分配到已经形成功能齐全投融资环境的东部沿海经济区;…南于中西部地区深处内陆,交通、地理因素成为了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金融发展滞后,缺乏完整的投融资渠道来使金融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边际生产力大于东部地区的产业部门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支持,也不能为金融发展提供市场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提高配置效率;明确划分与市场的职能界线,提高投入产出效益的等重大主张。因此,充分、合理的利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资源,优化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结构,探索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确保我国经济总体协调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老话题了,但是我国目前金融领域的投融资效率仍不乐观。今年6月初,中国

[收稿日期】2014—07一叭

银监会副王兆兴指出,中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普遍存在,很多企业罹患资金“饥渴症”,融资不畅,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同期,项俊波也强调要提高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1可见,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融资问题仍然比较严峻。我国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方面我国信贷规模与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异常,货币投放量超过经济总量的比例高达200%;而实体经济发展却逐渐空心化,储蓄一投资转化率不高,M2/GDP(反应货币供应量超出实际经济增长需求量)指标居高不下,资源配置效率和信贷资金的运用效率不高,“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遍布于各行各业。第二,金融行业内有不少“资金棉虫”投机炒作,导致贷款利率层层加高,在实体经济遭遇融资瓶颈、生产经营步履维艰之时,资金仍然在金融圈内“钱生钱”,其结果导致原本应该作为社会资金主要融出者的银行却自己赚满了腰包。第三,金融机制扭曲,实施受阻,资金往往被国企、项目和房地产等吸引。近几年,从到央行、银监会等各个层面,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难融资等问题,出台过许多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用好增量”和“盘活存量”等,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没能从根本解决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一。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西部)基金项目“金融支持与西部少民族减贫策略研究”(批准号:12xMZ037)部分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超英(1958一)女,四川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罗君华(19一),女,四川党校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53

2014年第3期

四川党校学报

阻碍了金融资源向不同经济层级自由流动的渠道。∞1

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目前中国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只有靠投资效率的提高,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全国总体投融资效率水平的提高,很大一部分要以西部地区金融投融资效率的提升为前提,其目的在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资金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于改善区域生产要素使用情况、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结合金融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两方面来研究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

金融资源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与经济发展相关的货币与货币资本、金融制度、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体现在区域分配过程中,金融资源能否在合理的导向下分配到边际产出最大的地区,比如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是度量金融机构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

(一)金融资源投入要素一般用财税制度、组织机构、信贷资金分配制度等因素来描述。因此,金融资源可以用财政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密度、从业人员密度、商业信贷分配制度等指标来度量。

1.财税因素。财税是指通过动态配置财政资源这种公共品的方式来协调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在协调复杂区域经济的过程中作用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制度基础。

影响金融资源的区域配置效率的主导力量是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经济倾斜。忙。然而,财税的地区性倾斜和在实践过程中过度的干预市场,

表l

东部地区

指标

全国统计

绝对数

51460.932679.142093.1

8.O149.672.853.837.72952.04

57722

集中体现在税收优惠不尽合理、分税不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方面。比如财政投资所需资金融资渠道单一,资金规模较小,使用规范性不强,投资结构不合理且投资效益低下,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不规范的结算补助分配和专项拨款使用监管,不确定性很大。税收方面,地方无权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税收,严重缺乏性和地方积极性,不能及时调整和纠正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税收制度性缺陷,结果导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反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不但使均等分配公共服务能力这一目标失去意义,严重束缚了地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导致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情况进一步恶化。

2.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密度因素。金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可以用金融结构内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体系结构来说明。金融体系结构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在各地区的设置比例和各金融机构内部的组织情况,例如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2013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到2013年年末,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个数、金融从业人员、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在全国占比分别为39.5%、44.1%、58.9%;中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银行从业人员数、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在全国占比分别为23.7%、21.2%、15.1%;而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银行从业人员数、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在全国占比只有27.2%、23.9%、19.1%(见表1);其中仅北京、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六省(直辖市)的银行业资产总额合计占全国总数一半以上。

中部地区绝对数

35926.710326.622624.94.771.2818.614..6116277.7532427

2012年按区域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节选)

西部地区绝对数

327.512762.832269.15.681.423.O17.412.5113904.8031357

东北地区绝对数

10973.45309.810201.3

1.935.88.86.54.650477.2546014

占全国比重(%)

38.2053.539.339.544.358.558.258.551.3

占全国比重(%)

26.716.921.123,421.114.91614.920.2

占全国比重(%)

27.020.930.127.724.118.518.819.419.8

占全国比重(%)

8.18.79.59.410.67.17.O7.O8.8

人口(万人)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地方财政支出(亿元)金融机构个数(万个)金融从业人员(万人)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万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万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万亿)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资料来源:根

135404.061078.3107188.320.2337.8124.592.5.45142.138420

《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计算得出

54

2014年第3期四川党校学报

从以上数据展示出来的区域金融结构的规模差异可以看出,金融结构的内部差异、外部宏观金融的影响是造成区域经济增长不均衡的主要因素。¨1合理的区域金融结构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并通过有效配置银行等金融中介的信贷资金来促进经济增长,能够提供大量具有特定功能与特性的金融产品、服务、交易途径或融资渠道,以此提高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同时满足资金需求者的融资需求,还能降低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增强金融体系的资金融通功能,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3.商业信贷发放制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一直存在结构性矛盾,贷款准入门槛和资金成本都相对较高,贷款机制小够灵活。一。不少出现暂时性资金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因为资产担保不足等问题难以及时获得所需的临时性或季节性资金,以至于资金周转不灵,最后只能宣告破产清算;而有不少资产状况、经营情况良好的大型企业,甚至于产能过剩、大而不倒的“僵尸企业”,这类型企业往往有国家信用作担保,常常在不缺乏资金情况下却凭借良好的自身条件,恣意占用银行贷款,甚至用作于个人或企业消费,不用作于生产资本,这样使得投融资效率低下。不利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高效配置,造成大量金融资源的错配和效率低下。

从表1中的数据中我们可以较清楚地看出,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从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金融机构个数和从业人员分布情况、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地区和人均生产总值看出区域对经济发展的参与情况、金融密度、投融资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情况。分别用这些指标的绝对数和占全国比重与各区域人口比重相比,其结果显示出我国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失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尤其是西部地区明显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等状况(见表1)。

(二)经济发展产出指标一般用区域人均GDP、城镇化率、恩格尔系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描述,分别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也可用以评价一个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体的指标评价体系见表2。

(三)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可以运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方法得出。运用投入产出法,将以上金融资源作为投入要素,各种效果描述指标作为产出,对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

55

配置效率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表2区域经济发展产出指标(20121

年份

全国

东部

西部

中部

东北

人均GDP单位:元/人

2012

38420

57722

32427

31357

46014

城镇化水平(率)单位:%

2012

52.57

66.11

“.26

恩格尔系数

47.9858.75

201237.8539.6537.7035.95

农村人均纯收入(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元/人

2012

7917

10817.48

6026.6l

7435.24

8846.49

数据来源:《2Dt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f算得出

m

设定金融资源投入模型:n=>麓■

耳’。

(1)

其中,Ti为i地区金融资源投入要素综合指标;1’ij表示为i地区第j种金融资源的投人指标;6j表示第j种投入指标对综合投入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即权重;m表示投入指标的总个数。

n

产出模型为:既=>:J百:Lc。

(2)

其中,ci为i地区的产出综合效果指标,cij表示为i地区的第j种产出效果指标;撕表示第j种产出指标对该地区总体产出影响的重要程度,也即权重;n表示产出指标的总个数。

把以上表格1、2的数据代入公式(1)(2)计算,可以分别得出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产出和金融资源投入要素综合指标,进而得出各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的产出比率:Ei=ci/Ti,即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模型。比较各地区Ei值,就可以得出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情况,Ei值越大,表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越高。结果表明,东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金融资源效率配置的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起正向促进作用。

三、建议

根据以上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主成因分析,得出以下几点旨在提高金融资源在区域间配置效率的对策:

(一)应针对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特征制定差别化的

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地

应针对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

具体到某一行业、部门,提高的有效性,加强金融

2014年第3期四川党校学报

市场的监管和力度。例如,可以考虑建立性贷款税收反补贷款损失的机制,或者通过财政进行补充担保、开展统贷模式等,以弥补市场机制缺损。另一方面,做好保险、担保等金融补偿配套工作,补充地方担保公司实力、完善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等措施增强担保能力,以保证还款能力,维持金融持续发展。再有,对于那些信用等级良好的贷款申请机构或个人,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对于次级信用等级,但能较大程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可适当引入担保,对其进行贷款支持;而对于信用等级差又缺乏担保物的项目,但未来可能获得较大收益,尽管风险较大,可采用引入风投的方式,弥补资金缺口。。1驯

(二)完善国家宏观税收,进一步明确界定

职能

直接的信贷融资供给渠道。协调区域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关系,优化资源在各金融主体之间的配置,升级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和金融结构体系相辅相成的作用。

(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结构创新改善中西部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进行制度创新,完善金融机构运营环境,扩大市场化定价的金融产品规模,从根本上打破区域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机制障碍,加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产权调整力度,为发展区域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引比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县域支行应有一定的信贷审批权,根据每个产业的发展状况区别考虑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比率,向财政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逐步放宽对小微企业的金融管制,将民间金融纳入到正规金融市场中,积极参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规范运行建设,使区域经济发展能够获得更多的民营资本支持,充分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永智,于海慧.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相关性分析[J].经济论坛,2012(2):25—27,44.

[2]王兆兴.企业融资难反映金融体系效率不高问题[N].新华网,2014—6—6.

[3]项俊波.推动“监管三支柱”建设更加成熟[N].中国证券报,2014—6—7,

[4]张雪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剖析与对策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8):1.

[5]李岚.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度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6]王松奇.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与问题[N].银行家,2014—

2—17.

首先是要解决财政和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加大力度规惹、透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各地区横向均衡为首要目标,平衡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扩大财政初次分配时财政所占比重,才能保证对地方有足够的转移支持力度,逐步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缩小与发达经济地区的差距。此外,还要高度重视优化地方税收制度设计,重新划分和地方的税收责任,增强地方的区域税收调节能力,建立统一规范的、以地区产业优势为导向的税收优惠体系,吸引区域外投资资金,增加区域资本积累。

(三)完善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

规划商业银行的重点支持领域,合理引导资金流向,打通金融血脉,发挥资本市场在推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银行系统各部门应分工合作,形成互为补充的基层银行机构服务机制,构筑多层次的金融结构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使性金融部门的先锋、领导作用与商业银行发挥的金融补位功能相结合,重点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扶持经营良好、前景可观的产业或企业发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地方股份制银行、农信社和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参与金融市场建一体化建设,利用其贴近人民生活和快速灵活等特点,做好小微贷款服务。

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工具生产性融资的功能,例如可以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各经济金融中心建立专门的交易场所,放松信贷,为中西部地区处在发展中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即简化

[7]何德旭.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M].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一11—22.

[8]徐波.浅谈当前银行业如何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J].中国商贸,2014(4):136一137.

[9]李万超.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3):55—58.

[10]王允贵.深化市场配置金融资源改革[J].中国外汇,2014

(3):14—17.

[11]张俊,伍庆,李雪松.我国银行金融中介资源配置效应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4):59—80.

[12]马丹.新时期关于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析[J].现代商业,

2013(7):108.

(责任编辑:周建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