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论坛
2007年第7期
美国双语教育的历史及其发展
陈
娟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当欧洲殖民者带着自己的语言、文化、信仰和观念意识踏上北美时,这片早已是印地安土著语和土著文化的丰饶之地。15世纪的北美上约有
安寄宿学校大力推行单一英语,这一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印第安办公室”的支持。19世纪90年代则见证了“移盟”的成立,它要求每个移民必须通过基本的识字测试,否则不准进入美国境内。
其次,欧洲的国家主义在这个时期开始影响北美。由于担心外国观念的不断涌入,美国努力将所有的移民都同化融入同一种文化语言模式。例如,1906年的《移民归化法案》规定:要想成为归化的美国公民,每个移民必须会说英语。而当时绝大多数的移民来自南欧、东欧和中欧。为了在语言、文化和观念竞争中取得优势,早期开拓者的后代们不断掌控管理学校的权利。同时,“熔炉说”的国家主义观点也在这时兴起,其实质就是要使不同民族、宗教、种族的群体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同化和整合,以实现美利坚民族的民族认同。
再次,随着在一战中对德宣战,一股强烈的反德情绪推动了美国实施单一语言,大多数学校不再将德语作为一门外语进行教授。从1918年到1920年,美国移民局和教育局联合提出一系列议案,要求联邦对各州提供物资,帮助各州的外国移民和知识程度较低的本土居民学会英语。到1923年,约有34个州的立法机关规定:在所有公立以及私立小学里,只能用英语教学。
整个20世纪上半叶,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美国学校已经普遍实施标准的单语教学,这些因素包括:城市学校的标准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统一的需要以及集中国家收入的需要。在这个时期,许多城市学校都创立了“美国化的班级”,帮助移民尽快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这些班级不断向移民们灌输一种思想:美国的文化模式远远优越于移民们的母文化。为教育属于语言少数民族的学生,美国学校主要采用的是淹没式教育。大多数的教育者和制定者都认为,语言少数民族的学生有必要进行语言、文化和认知上的调整,尽快地同化融入美国社会。每当属于语言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学业上表现不佳时,他们的母文化和母语就会成为指责对象。然而,学校行政人员和老师根本没有尝试创造一种文化和语言兼容的班级。
(三)
复苏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社会首次意识到在外语教学上的不平等。冷战期间,随着语言、数学和科技在国家军事、商业和外交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发挥
250到1000种印第安土著语。如果包括墨西哥和中南
美洲人民使用的语言,15世纪的美洲语言体系将更加
复杂多样。
一、美国双语教育的四个时期
要探究美国的双语教育,笔者认为有必要围绕影响双语教育的因素,对美国双语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进行深入分析。
(一)
认可时期:18世纪初至19世纪末
历史记载表明,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美国社会对当时存在的各种语言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
52
特别是对北欧的一些语言。当不同种族在美国领土扎根繁衍时,一种地理和心理上的开放性孕育生成。在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的驱使之下,新移民们强烈要求将自己的母语用于宗教、文化和教育事业。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Havighurst)
将这个时期称作“防
御性多元主义”。新移民们相信在融入美国社会的同时,仍然可以保留自己先辈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许多州都批准了双语教育。
到19世纪下半叶,一些公立和私立学校都采取了双语或非英语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宾夕法尼亚州、马里兰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斯州、密苏里州、科罗拉多州和俄勒冈州采用英语和德语教学;在密歇根州采用英语和荷兰语教学;在路易斯安那州采用英语和法语教学;在威斯康辛州采用波兰语、意大利语或者英语教学;在德克萨斯州采用捷克语和英语教学,等等。在1900年,有60万儿童(约占当时初等学校学生数的4%)
接受的是全部或部分德语教
学。尽管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放任主义,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19世纪的美国并未积极主动地促进双语教育的发展,反之,当时流行的是语言同化主义,尽管没有采取强制措施。
(二)
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
首先,19世纪80年代是美国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美国步入移民主义时代,这也极大地影响着美国的双语教育。那时一系列的以各种名目出台。其中包括对印第安土著语的,该是“文化灭绝运动”的一部分,旨在使印第安人)“开化”。在这个时期,美国保护协会(APA
在印第
wz-fh.com教育探索与实践
越来越大的作用,外语教学这个问题被提上国家防御有效的英语教育占据所有优先的位置,母语教育再一的议事日程。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次遭到排斥。1994年,美国联邦修改《双语教人造卫星。美国朝野无不震惊愕然,联邦开始致育法》时尚且强调“发展英语能力……有可能的话包力于有关外语、数学和科学的制定,并于1958年括母语能力”,而今天,《英语习得法》只强调提高
推出《国防教育法》。该法案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英语能力。一时间似乎又回到了19世纪下半叶唯英
美国的外语教育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的研语教育盛行的时代。
究资金用于奖励有希望的外语教师。
二、捍卫双语教育,迎接挑战
其次,20世纪60年代,随着民权运动的发展和
要想说服决策者和公众,使他们相信双语教育不1964年《民权法案》的颁布,单一英语教学的局面有
仅适合语言少数民族的学生,也同样适用于语言多数所改善。多语教学逐渐取代了单一英语教学。例如,
民族的学生,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965年的《移民法案》废除了1906年的《移民归化法
既然众多事实都证明双语教育是必要的,为什么案》,并终止了1924年的国别配额制度。这样,大量
对双语教育的反对之声越来越高呢?笔者认为,对双的亚洲人和拉美人涌入美国,美国学校不得不实施双语教育的反感,特别是对强式双语教育的反感主要根语教学。
植于“大熔炉”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异族”妖魔化。再次,1968年,联邦颁布了《双语教育法案》因为双语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也是对社会的(也称为《中小学教育法案》的第七款)。这个法案也一个刺激因素,涉及到社会阶级地位、文化身份和语是约翰逊总统“对贫困宣战”战略的一个衍生物,它言。语言多样性究竟是不是一个问题,它是否是的目标就是帮助那些属于语言少数民族的学生,特别一种资源,这是决定双语教育命运的关键之所在。
是拉美裔学生。但不幸的是,该法案对目标的界定并除了这些权力因素,人们对双语教育的认识也存不明确。在法案实施的初期,法案并没有对强势和弱在许多误区。
势双语教育清晰定位。尽管如此,
《双语教育法案》
误区一:双语教育的原则似乎与怎样学习新语言的仍然标志着美国在改变淹没式教育模式进程中迈出了普遍看法背道而驰。人们直觉上认为,一个人要想学习重要一步。在美国的教育界中,“双语教育”成为热一种新的语言就必须经常使用这种语言,尽量少用母门话题,那些获得联邦资助的学校不得不按照《双语语。然而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是为了交流和运用的,学习教育法案》为学生提供双语教育。
过程的质量同样很重要。如果一个学生并不理解课堂内总而言之,在这个时期,通过联邦立法、法庭裁容,将再多的时间花在学习新语言上,效果也未必理决和社区基层努力,双语教育获得了很大发展,也保想。由此可见,一个充分的认知发展氛围对于第二语言证了语言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权。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经学习至关重要。调查研究说明,9到25岁的双语学习验的丰富,制定者和教育者们制定了强有力的语者,由于他们在母语语境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和学习言,而各学区也制定了种类多样的双语和第二语能力,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方面是最有效率的。
言课程。
误区二:双语教育造成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影(四)
轻视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响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我们知道是否维持一种语言,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里根和布什政语境起了很大作用。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不会简单的府实施的语言教育政治为反双语教育的种子生根发芽由于校方强调而提高。反之,下列变因在外语学习中提供了土壤。1981年,里根总统发表演说:“实施双必须重视:
语教育完全是错误的,保留母语就意味着不能熟练掌第一,当学生意识到需要学习一种目标语时,他握英语,
这将阻碍他们找寻工作,
阻碍他们融入社
们便有学习的动力。
会。”里根时期的教育威廉·贝内特取消了《双语第二,目标语的使用者了解学习这种语言的方法,教育法案》中对单一英语教学学校的拨款,根据
能为学习者提供帮助。
1988年的立法决定,单一英语课程能够获得A类学校第三,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使目标语使用者和课程拨款的25%,而在1984年时,这些课程最多只能学习者能够直接接触,相互学习。
获得4%的拨款。这一调整反映了美国越来越反对
就如著名的语言家赫南德兹所说:“剥夺一个民通过母语来教育儿童。
族的母语使用权就是否认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因此2002年1月8日,小布什总统签署了一项文件,教育研究者、制定者、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和家将2001年通过两院的《不让孩子落后法》(亦称
长们都应该投入足够的激情,为所有儿童创造最好的《英语习得法》)
正式确定为美国联邦的法律,
教育环境。这就需要他们延续过去几十年来对双语教这一法律使蹒跚走过34个年头的《双语教育法》寿育的研究,澄清对双语教育本质的种种误解,最为重终正寝,为《英语习得法》所替代。从此,“双语”要的是要克服异族文化威胁英语霸权地位的思想。只这一词汇从联邦关于语言的法律中被删除了出有采取了这些措施,美国的双语教育才可能走出受轻去。原来以《双语教育法》为名义拨给双语教育项目视的时代,步入明朗时期。
的基金现在转到了鼓励唯英语教育的项目门下。迅速
(责任编辑:何艳云)
wz-fh.com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