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关系,上颌第一磨牙与下颌 第一磨牙的关系? 上颌磨牙牙冠铰直,牙合面
(二)临床上覆牙合与覆盖如何分类?
牙唇面及后牙颊面的突度均在颈1/3,后牙舌面突度则在中1/3。咀嚼食物时,牙冠的正常突度可使部分咀嚼过的食物擦过牙龈的表面,起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牙龈的健康;若牙冠突度过小或平直,食物可直接撞击牙龈,使牙龈产生创伤性牙龈萎缩;若牙冠突度过大,食物经过该处则不能触及牙龈,长期可造成牙龈废用性萎缩,影响牙龈组织的健康。牙冠颈1/3的突度,还可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
(三)为什么上下颌第一磨牙在建牙合初期形成的偏远中关系在替牙期间能够得到调整?简述之。 牙髓腔的形态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乳牙的髓腔相对较恒牙者大,青少年恒牙的髓腔又比老年者大,其髓室大,髓角高,根尖孔也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髓腔内壁有继发性牙本质沉积,使髓腔的体积逐渐减小,髓角变低,根管变细,根尖孔窄小,有的髓腔部分或全部钙化阻塞。上颌前牙继发性牙本质主要沉积在髓室舌侧壁,其次为髓室顶。磨牙主要沉积在髓室底,其次为髓室顶和侧壁。因此,老年人恒牙髓室底常为凸起形,而年轻人多为扁平状。此外,髓腔病理性变化,如外伤、酸腐、龋病等致牙本质暴露,在受伤处相对的髓腔壁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使髓腔缩小。
(四)替牙期间,xxxx牙冠会偏远中?
下颌第二磨牙牙冠牙合面分为4尖型和5尖型,4尖型有两种类型:
一种牙合面4条发育沟呈“十”字形分布,即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整个牙合面似田字形,为4尖的主要类型,约占50%;另一种发育沟呈“X”形分布,此型约占5%。5尖型约占45%,
1 / 6
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具有5个牙尖。
(五)简述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标志
牙髓腔的髓室大、髓壁薄、髓角高、根管粗、根管方向斜度较大,根尖孔亦大,因此在制备洞形时,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由于乳牙髓腔大,牙髓治疗效果好。
1、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下颌骨的薄弱部位有:1)正中联合2)颏孔3)髁突颈部4)下颌角 2、上颌骨血液供应特点?
上颌骨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具有多源性特点:
接受1)上牙槽动脉2)上牙槽后动脉3)眶下动脉4)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等的血供,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依据。由于上颌骨的血供丰富,故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迅速,当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
1、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的三对支柱? 答:
(1)xx支柱:
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骨。 (2)颧突支柱:
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向外后经颧弓至颅底。
(3)翼突支柱:
2 / 6
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而成。在上述支柱间有横行的连接支架,诸如眶上弓、眶下弓、鼻骨弓等。这些结构使上颌骨及其邻骨能承受相当大的咀嚼压力。
2.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
答:1)颞下颌关节的上、下关节面均覆以纤维软骨组成,不是透明软骨,因而具有耐压、耐磨、耐挤搓的作用。
2)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不完全取决于关节的形态和肌肉的收缩,关节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3)颞下颌关节为人体关节中唯一与牙及牙合有密切关系 3.口颌系统肌链特点? 水平肌链.垂直肌链.姿态肌链 4.简述面神经主干走行? 答:
面神经自茎乳孔穿出时,位于茎突与乳突之间的间隙内。在茎乳孔,面神经位于距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2cm处,面神经向前、外并稍向下经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之间,前行越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然后横过颈外动脉及下颌后静脉的外侧。
5.xx、下颌神经在口腔分布的变异?
6.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的分布特点及损伤症状? 7..xx咀嚼效率?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称为咀嚼效率。
3 / 6
影响因素有
(1)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2)牙周组织 (3)颞下颌关节疾患
(4)全身性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等。 8.咀嚼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有哪些主要影响? 答:
(1)咀嚼能磨耗建牙合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从而达到建立正常的牙合关系。 (2)咀嚼肌大部分附着于上下颌骨,咀嚼时咀嚼肌的收缩,能影响颌骨的解剖结 构,如上颌骨的三对支柱结构。
(3)咀嚼机的功能性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强代谢,使颅、颌、面正常发育。 9.吞咽对口腔,颌,面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答:
(1)使牙弓及颌骨内外侧的生长压力趋于平衡。
(2)吞咽时,提颌肌群及降颌肌群产生的牵引力能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3)吞咽时,口腔、咽腔与鼻腔的交通隔绝,口腔内产生暂时性负压,负压可刺激硬腭下降及向前和侧方增长,有助于鼻腔的发育。
10.唾液有哪些作用?
4 / 6
(1)消化作用 (2)溶媒作用 (3)保护和润滑作用 (4)清洁作用 (5)杀菌和抗菌作用 (6)稀释和缓冲作用 (7)粘附与固位作用 (8)缩短凝血时间 (9)排泄作用 (10)其他作用 11.简述味觉的传导?
舌前2/3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经面神经之鼓索传递;舌后1/3的味觉由舌
咽神经传递;舌后1/3的中部及软腭、咽和会厌由迷走神经传导。味觉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轴突进入脑干后终于孤束核,更换神经元,再经丘脑到达岛盖部的味觉区。
12.口腔器官缺损或畸形对语音有哪些主要影响? (1)牙缺失:
尤其是前牙缺失,对发音影响最大。 (2)唇裂或唇缺损:
5 / 6
发双唇音时常夹杂有S音。 (3)舌缺失或畸形:
发元音和辅音中的舌齿音受影响。 (4)腭裂: 一切语音均混有鼻音 (5)下颌后缩或过小: 难以发双唇音
(6)下颌前突或过大: 影响发齿音和唇音 (7)戴修复体: 影响发音的清晰度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