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xx项目
北面地块高边坡设计方案
(方案三)
xxxx
2015年5月15日
建筑边坡设计方案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市xxxx项目位于xx市北偏西约15公里的平而关村,本工程属xx市xxxx项目的一部分,位于平而河大桥北端国境线东侧,制度建场地为紧靠平而河的自然边坡,场地及其附近地面标高约130-240m,地形自然坡度为20°-40°。建筑场地规划设计红线东西长约260m,南北宽约120m,面积292m2,主体建筑是东西长102m,南北宽60m,高为4层的联检大楼,现已完成口岸通道道路。红线西侧10m为中越1035号界碑。因现有红线范围难以容下拟建的建筑设施,业主要求,北面边坡坡脚从红线起向北切坡,西面边坡坡顶边线距国境线留10m的保护距离,由上往下切坡,切坡尽量少占用红线范围内的场地。本场地的东侧临冲沟以填方为主,西侧及北侧将切出总长约230m,最大切坡高度约53m的建筑边坡。西侧及北侧高边坡开挖支护为本设计范围。
2. 本工程场地整平标高米,建筑边坡坡脚整平标高为米。坡脚处原地面高程为154-188米(未计入放坡增加),坡脚处最大垂直高度约34米。
3.本工程设计采用:下部直立排桩式锚杆挡墙,上部切坡格构式锚杆挡墙,坡顶,坡脚截排水系统。
4.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本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11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7. xx平而关联检楼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8.甲方提供的电子地形图,用地红线图,总平竖向图等相关资料。 二)设计软件及参考资料
1.理正岩土建筑边坡挡土墙设计软件 版本
2. 建筑边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规范征求意见稿 DBJ50—2013 三、周边环境条件
1.本工程设计建筑边坡西侧南端与新建成口岸道路衔接,西侧建筑边坡切坡范围原有边防巡逻道路须偏移重建。
2.本工程设计建筑边坡范围内及周边地下管线:无
3.本工程场地西侧红线距国境线10米,于标高175米处设有1035号界碑。
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主要由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其特征简述如下:
①层全风化泥岩:层厚 ,平均揭露层厚为 ,分布不连续,该覆盖层较薄,工程性能一般。
②层强风化泥岩:分布较连续,揭露厚度为 ,平均揭露层厚。容许承载力[σ
o]=400kPa,工程性能一般。
③层中风化泥岩:该层揭露厚度~,顶面埋深~,层顶标高~,层底标高~,部分钻孔缺失,场地中分布不连续。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工程性能好。
④层中风化钙质泥岩(T2b):该层揭露厚度~,顶面埋深~,层顶标高~,层底标高~,大部分钻孔没有揭露到,场地中分布不连续。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工程性能好。
2.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未发现地下水。
据前人资料,场区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泥岩的构造裂隙中,埋深较大,岩组赋水条件差,加上地形切割较强烈,地下水补给范围不大,径流条件好,大气降雨多形成地表径流迅速排走,补给地下水不多,水量贫乏。
据气象资料,场地年平均降雨量1200~1400mm, 4月~9月为雨季,60%的雨量集中在6月至9月间。
3.本工程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滑坡、崩塌、塌陷、断层、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作用。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5.各地层边坡设计参数(标准值)
(1)强风化泥岩:岩体C=40KPa,φ=25o;岩体重度r=m3;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取:160KPa;基底摩擦系数u=;地基系数m=30000 kN/m4;侧向承载力容许值σ=400 kPa。
(2)中风化泥岩:岩体C=45KPa,φ=30o;岩体重度r=m3;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取:270KPa;基底摩擦系数u=;地基系数m=50000 kN/m4;侧向承载力容许值σ=2000 kPa。
7.中风化泥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
8. 场地土对砼结构和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9.本工程建筑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为可能发生圆弧滑动式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
五、建坡设计方案
1.拟建边坡上部以强风化泥岩为主(顶部有薄层全风化泥岩),工程性能一般,自然状态下边坡稳定,无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发生。拟建边坡下部以中风化
泥岩为主(局部为中风化钙质泥岩),工程性能较好,但开挖暴露后易崩解,工程性能逐渐变差。
2.拟建边坡勘察范围内无地下水位,强、中风化泥岩为弱透水和弱含水层,水量贫乏,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降雨对边坡的影响主要为表面冲刷。
3.本工程场地西侧红线距国境线仅为10米,拟建边坡失稳将造成不良国际影响;拟建边坡高度超过30米,场地内拟建主要建筑物为联检大楼,边坡失稳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4.根据场地边坡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结合场地环境及要求,拟建建筑边坡设计采用下部直立排桩式锚杆挡墙,上部切坡格构式锚杆挡墙(其中北侧边坡全部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坡顶,坡脚截排水系统。
本工程采用动态设计方法,应根据建坡挡土墙施工反馈的信息进行修改和完善。
5.设计参数
(1)边坡类别:上部强风化泥岩为岩质Ⅳ类边坡,下部中风化泥岩为岩质Ⅲ类边坡。
(2)边坡重要性系数为(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3)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强风化泥岩:γ=m3;c=40KPa,φ=25o。地基系数m=30000 kN/m4。
(5)中风化泥岩:γ=m3;c=45KPa,φ=30o。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地基系数m=60000 kN/m4。
(6)边坡岩体破裂角取,等效内摩擦角取 o。
(7)M30水泥(砂)浆与岩石之间粘结强度:270 KPa。
(8)M30水泥(砂)浆与钢筋之间粘结强度: MPa,与钢绞线之间粘结强度: MPa。
(9)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RB400及HRB335. 6.排桩式锚杆挡墙
(1)排桩设计数据:嵌固点以上高10米,嵌入深度8米,截面形状为圆形,直径米,中心距米。砼强度等级C30,纵筋级别HRB400,箍筋级别HRB335,排桩纵筋直径25mm,钢筋保护层厚度35mm。排桩间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
(2)锚杆(索)设计数据:锚杆(索)道数为两道,竖向间距米,入射角20度,自由段长度米,锚固段长度米,锚固体直径200mm。
(3)排桩式锚杆挡墙设计计算:采用理正岩土建筑边坡挡土墙设计软件计算,设计计算简图、相关设计参数,设计计算结果见软件设计书。
(4)排桩式锚杆挡墙结构参数详见方案设计图纸。 7.格构式锚杆挡墙
(1)格构梁设计数据:垂直高度50米,坡度1:1;竖梁每幅3道,间距米,截面宽米,截面高米;平梁18道,截面宽米,截面高米,左悬长度米,右悬长度米;梁砼等级C30,梁纵筋级别HRB400,梁箍筋级别
HRB335,梁箍筋直径22mm。格构梁间无挡土板,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
(2) 锚杆设计数据:竖向间距米,入射角20度,自由段长度米,锚固段长度米,锚固体直径200mm。
(3) 格构式锚杆挡墙设计计算:采用理正岩土建筑边坡挡土墙设计软件计算,设计计算简图、相关设计参数,设计计算结果见软件设计书。
(4) 格构式锚杆挡墙结构参数详见方案设计图纸。
六、绿化与排水
1.本工程因边坡岩土体易风化崩解而采用锚喷坡面防护,边坡绿化选用主根浅、适应性广泛、吸附攀爬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覆盖效果好的木质藤本植物爬山虎为主,辅以三角梅进行绿化。
2.边坡工程施工范围处地下水位之上,地下水对护坡工程影响不大,故不考虑地下排水措施。护坡工程按规范要求设置泄水孔。
3.本工程场地雨季降水强度较大,边坡工程须设置完善的坡面排水系统,采用截水沟、急流槽、消力池、排水沟等防止降雨对边坡工程的危害。 七、监控方案
1.本工程必须对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地表裂缝、支护构筑物变形、支护结构应力进行监测。
2.边坡工程监测应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有关规定。
3.监测方案应由监测单位按设计要求编制,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
八、设计主要工程量
详见附表:《主要设计工程量表》
主要设计工程量表
序号 1 2 3 4 5 6 工作内容 修坡工程 土方工程量 坡面修整 排桩式锚索挡墙 排桩机械成孔φ米 桩身混凝土C30 桩身钢筋笼制安(φ10以上) 锚索 顶部连梁混凝土C30 顶部连梁钢筋制安(φ10以上) 护面喷射混凝土C25 护面钢筋网 格构式锚索挡墙 格构梁混凝土C30 格构梁钢筋制安(φ10以上) 模板制安 锚索 锚索 护面喷射混凝土C25 护面钢筋网 锚喷坡面防护 锚杆成孔制作安装Φ20 护面喷射混凝土C25 护面钢筋网 护面加强筋 排水工程 截水沟 急流槽 排水沟 泄水管 绿化及其它 坡面绿化 沥青麻筋填缝宽20 巡护便道 坡面硬化 栏杆 预埋声波检测管 单位 m3 m2 m3 m3 t m m3 t m2 t m3 t m2 m m m2 t m3 m m3 t t m m m 个 m2 m m m2 m m 数量 综合单价 合计 备注 边坡边线范围内154m以上 斜坡面积 桩径米,墙高10米 软岩,φ条桩 孔径200mm 厚80mm φ8单面双向200*200 厚80mm φ8单面双向200*200 厚80mm φ8单面双向200*200 水平向2φ16 坡顶与截水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