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民族交融和国家的开发。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六课,而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内容包括隋唐盛世出现前提、隋唐盛世的具体表现及盛世走向,经济是基础,这节课的学习将为隋唐的制度创新、文化发展繁荣及中外交流等内容的讲解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学习对于理解后面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材内容
教材以史纲的形式表述隋唐盛世出现的前提、盛世的表现及走向的史实,线索和思路清晰,但内容含量大,史料内容需要提炼和整合,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并探究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提供的不同形式的史料,从中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进而开拓思维,达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层次
虽然初中开设了历史学科,但由于考试形式和分值的比例,导致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和学习方法欠缺,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要通过直观的历史史料先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潜移默化中给他们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历史学科能力
经过高一前一个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史料解读的历史学习方法,且进入高中以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使多角度、深层次探究隋唐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成为可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隋唐盛世出现的条件的学习中,其中国家由走向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巩固统治更需要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然而隋朝短命而亡中对隋炀帝的评价让学生学会甄别史料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课本中的图文内容展现了隋唐盛世是吏治清明、制度创新、经济繁荣、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综合作用的成果。
3、通过探究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使学生明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从而让学体会到历史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从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隋唐盛世的表现 (二)难点 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四、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讲解法、史料教学法、情景探究法 (二)学法
史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以“隋唐盛世”为核心,以“盛世之源”、“盛世之光”、“盛世之衰”为教学主线构建本课的认知体系,并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史料让学生探究盛世出现的原因并进一步体会隋唐盛世让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全盛时期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 导入 教师行为 1.展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照片。 2.设问:请问这些历史人物所在的历史时期有什么相同点?(意图在引出本课的要点——隋唐盛世出现的时期。) 图片展示: 演示: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基本情况 设问:你从图片中能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教学技能要素 学生预设 教师行为 设计意图 回答:学生会考虑到能在公元7世纪修如此规模的大运河应具备的条件。 过渡:是的,能在早于西方几百年上千年时间里修筑如此规模的人工运河最起码需要相应的财力、技术和劳动力,从而得出隋朝我国就远远走在世界前列并进入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那么我们一起步入隋唐来领略它的宏伟盛世。 凝神点题:以直观的历史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盛世下的国家,不仅快速导入本课核心内容,民族自豪和自信油然而生,并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报国,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一、盛世之源——隋唐的统一 1.隋朝的统一及概况 教师行为 1.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地图》和《隋朝统一地图》 2.提问学生:封建盛世出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教学技能要素 通过对地图的直观演示我们会看到王朝全盛到来的条件: 1、国家的统一和政局的稳定。 2、统治者个人的治国理念和合理的。 3、老百姓的辛勤劳作 4、生产工具的改进。 …… 过渡:隋唐盛世的出现隋朝的统治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隋文帝和隋炀帝功不可没,依据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评隋炀帝? 演示材料:一、毒杀亲父,逆子可恨 二、荒淫无道,罔顾人伦 三、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四、奢侈铺张,豪居美宅 五、苛捐杂税,搜刮民膏 六、耽于巡游,劳役百姓 七、大肆征战,劳民伤财 八、忠言逆耳,冤杀贤良 九、卖官鬻爵,奸佞当道 十、言而无信,立功无赏 ——《旧唐书李密传》 设计意图 1、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王朝全盛最最重要的前提是国家统一和政局的稳定,从而提高学生掌握史料的核心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使学生学会甄别材料并学会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通过评价使继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更加励精图治。 二、盛世之光——隋唐盛世的表现 教师行为 1、教师展示材料(曲辕犁图、唐都长安图,唐三彩图、职贡图和唐朝前期边疆各族形式图) 2、让学生思考,以下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组图片体现了隋唐盛世的表现: 1、封建盛世频频出现:“贞观之治”、 武则天时经济持续增长、“开元盛世” 2、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3、对外开放 4、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发展 教学技能要素 思考: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依据课本并结合所学,学生思考讨论) 归纳: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②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④制度建设; ⑤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⑥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设计意图 通过选择以上课本图片使学生直观的体会隋唐盛世的全貌,并能更好的领会课本不同形式的史料的作用,引领学生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 三、盛世之衰——安史之乱、黄巢五代十国 教师行为 1、过渡:随着唐朝疆域的拓展,统治者实行制度创新,在边远地区设立节度使,随着节度使权利的扩大,野心逐渐膨胀,结果爆发了“安史之乱”,虽然叛乱被下去,但其危害并未根除。 学生预设 教学技能要素 2、引导学生看书归纳唐朝还出现了哪些现象使这个宏伟的朝代受到重创从而走向衰落? 阅读课本39-40页,归纳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及表现。 设计回归教材,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归纳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养成自意图 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与习惯。 巩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