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
第 一 单元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变化,二是学生培养观察、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 本单元生字。会默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姿势。 (3)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5)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变化,知道课文的大意。 重(难)点: (1)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3篇课文中动词用得准确,生动,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甩、迎、追、披、露”,《我是什么》中的“披、落、打、飘”,《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乘、挂、炸”。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动词说句子。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3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阅读课,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充分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阅读,开拓学生习作视野,丰富学生阅历,积累词语。
课时划分: 1 小蝌蚪找妈妈 2课时 2 我是什么 2课时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2课时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寨子小学二年级 语文 上册备课
单元 课题 备课人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AA 课时 课型 执教人 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学会积累好词好句,诵读儿歌、童谣。 教学 重点 学会积累好词好句,诵读儿歌、童谣。 教学 难点 学会积累好词好句,诵读儿歌、童谣。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第1页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读书交流。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的有关内容。 二、读一读,记一记 板块四:日积月累 诵读古诗《梅花》(课件出示7 梅花): 1、(1)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重点指导读准“凌、墙”的后鼻韵母,读准翘舌音“数”和“枝”。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读读想想 (1)再读词语,想一想这首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2)这首诗中你能读懂哪个词语?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3)结合插图,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梅花》古诗的意思是: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 3.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诗主要是意境来着,要读出梅花的傲寒独自开的高洁和香味。 4.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二)我爱阅读 1.读通顺科学童话《企鹅寄冰》: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确;再把童话读通顺。 2.思考问题:狮子为什么让企鹅给它寄冰? 冰寄到狮子那里变成了水,为什么退回来又变成了冰? 三、快乐读书吧 1.读一读童话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 注意注音的字,读准确;再把故事读通顺。 第2页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 2.读出趣味 一边读一边体会,怎么读出趣味?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两个男孩为什么分别叫“没头脑”和“不高兴”?找出来读一读。 (2)在他们身上分别闹出了什么笑话?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交流拓展 (1)你还会读过哪些有趣的童话故事? (2)相互交流,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朗读乐趣。 (3)学会找书的作者名和书名。 书名:《没头脑和不高兴》 作者名:任溶溶 (4)说说如何爱惜自己的课外读物。 每次读前要把手洗干净,把页脚展平。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的真快啊,又到下课时间了。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认识了古诗,学会了读和讲童话故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好故事。 个性思考 第3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梅花 春景图 企鹅寄冰 《没头脑和不高兴》 教学随笔: 第4页
寨子小学二年级 语文 上册备课
单元 课题 备课人 第一单元 1、小蝌蚪找妈妈 AA 课时 课型 执教人 第一课时 新授 1、知识与能力: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教”。 教学 目标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 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课件 小动物头饰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朗读 第1页|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阅读展示: 暑假里,同学们一定读了很多童话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自己读的故事?也可以把有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指名猜。 2.出示小蝌蚪图片,观察并说小蝌蚪的样子。 3.导入:这群可爱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究竟在干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捧起书本认真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池塘、脑袋、黑灰色,指名认读,强调“脑袋”的“袋”在词语中读轻声。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出示:游哇游、两条、捕食、迎上去、阿姨、哪里、宽嘴巴。 “哪”是鼻音,注意与“那”区别。“教”多音字,在文中读“jiāo”,另一个读音是“jiào”。 (3)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出示:乌龟、头顶、披着,指名读,强调“顶”是后鼻音。 (4)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出示词语 “好孩子”,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本会认字,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聆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结合图片认识“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 4.再次朗读课文,并提出学习要求: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 第2页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 到了什么事? 5.轻声朗读课文,指名交流,教师指导小结。 6.完成课后第二题前半部分(按顺序把下面图片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将句子说得通顺、连贯。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5个生字:两、就、哪、宽、顶。 2.指名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交流后强调“两”从上到下、由外而内,而且最后一笔捺画变为点画,整体写紧凑。“就”右边“尤”,不要写成“龙”;“宽”是上中下结构,各部分均要写得扁一点。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 6.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坐姿,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5个生字,知道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回家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读给妈妈听。 个性思考 第3页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宽 顶 哪 孩 跳 教学随笔: 第4页
寨子小学二年级 语文 上册备课
单元 课题 备课人 第一单元 1、小蝌蚪找妈妈 AA 课时 课型 执教人 第二课时 新授 1、知识与能力: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教”。 教学 目标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教学 难点 会用自己的话说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课件 小动物头饰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朗读 第1页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抽读词语,开火车认读。 2.出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图,让学生看图简要说一说过程。 3.导入:小蝌蚪找妈妈发生很多趣事,让我们跟随可爱的小蝌蚪,踏上寻找妈妈的旅程! 二、精读故事,分角色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填空:( )里有一群小蝌蚪,( )的脑袋,( )的身子,甩着( )的尾巴,快活地( )。 (3)出示小蝌蚪在水里游动的图片,学生对照图片,完成填空。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主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2)指名朗读,指名交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阿姨。 (3)出示小蝌蚪和鲤鱼阿姨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语气。 (4)质疑:听了鲤鱼阿姨的话,小蝌蚪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了吗?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交流: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看到了谁? (3)观察插图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妈妈? (4)出示乌龟的话,指名朗读,并说说这一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的。 4.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看到了谁?(2)出示描写青蛙的句子。 (3)配动作朗读体会“蹲、披、露、鼓”动词的表达效果。练习 第2页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 说话,把句子说清楚、通顺。 (4)指名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对话。 (5)(出示插图)小蝌蚪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他们看到青蛙妈妈时,会说些什么?心情怎样? 5.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交流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青蛙捉害虫资料,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要保护青蛙。 6.整体回归,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2)四人小组,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姨、乌龟、青蛙,组内分角色朗读。 (3)展示汇报,师生共评,根据朗读情况提醒分角色朗读时,注意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 三、创设情境,学讲故事 1.创设情境:今天我们学习这么有趣的故事,爸爸妈妈们也想听,让我们来练习讲故事! 2.交流如何讲好故事,小结:要记清故事主要内容,配上恰当的表情和动作,声音要洪亮。 3.学生自主练习,同桌互说。 4.展示汇报:请一名学生上台讲故事,生共同评议。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字:睛、肚、皮、孩、跳。 2.口头组词、加深理解。 3.指名交流如何记住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4.指导“皮”的笔顺横钩、竖撇、竖、横撇、捺,其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书写后描红、仿写。 6.总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小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的、还练习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希望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弟弟妹妹们听,告诉他们要保护青蛙。 第3页
个性思考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教学随笔:
第4页
寨子小学二年级 语文 上册备课
单元 课题 备课人 第一单元 2、我是什么 AA 课时 课型 执教人 第一课时 新授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字。 教学 目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的变化过程,知道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坏处。 教学 重点 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字。 教学 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生字卡片 教学 方法 猜谜语、自主、合作学习 第1页|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谜语:(课件出示2): 一物生得奇,脏了不能洗,越洗越有泥。 学生猜谜,教师板书课题。(板书:2 我是什么) 2.指名读课题。 思考:课题与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课题里出现了疑问句。) 试着读好课题。 3.再读课题。 师引导:“我”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一小节 ①学生自读,边读第一小节,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4): biàn jí piàn bànɡ shài 变 成 极 小 一 片 傍 晚 晒 太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一小节,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鼓励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2-5小节 ①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2-5小节,边读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课件出示6) 第2页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 yuè dī xī bēn yān mò chōnɡ huǐ wū 越升越高 水滴 小溪 奔 跑 淹 没 冲 毁 房 屋 cāi hǎi yánɡ zuò huài dài ɡěi 猜 谜 海 洋 工 作 坏 事 带 给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猜、作”是平舌音,“冲”是翘舌音,“奔、淹”前鼻音,“洋”是后鼻音,“越、屋”为整体认读音节。 另外,读准多音字“没”,“淹没”的“没”是漫过的意思,应该读mò。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越升越高 水滴 小溪 奔跑 淹没 冲毁 房屋 猜谜 海洋 工作 坏事 带给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5小节。 2.书写生字我能行。 重点指导“变、海、傍”。 课件出示这三个字的笔顺(课件出示9一11):“变、海、傍”三个字的笔顺。(可以动画效果一笔一笔展现) 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学生描红,练写。 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巩固练习,评比提高 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chénɡ jí xiǎo yí piàn hǎi yánɡ dài lái ( )( )( )( )( ) 个性思考 第3页
板书设计: 2 我是什么 水滴 小溪 奔 跑 淹 没 冲 毁 屋 教学随笔:
第4页
寨子小学二年级 语文 下册备课
单元 课题 备课人 第一单元 2、我是什么 AA 课时 课型 执教人 第一课时 新授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结合语境理解教学 目标 动词“落、打、飘”,体会用词的准确。 2.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 重点 借助图片、关键词、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教学 难点 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过程。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课件 词语卡片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1页|
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学生展示。 一、检查字词,复习旧知 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词语卡片) 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选一生词说一句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什么?(我是水) 2.“我”会变成什么? 我会变成“云”“雨”“雪”“冰雹”。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导读第1自然段,体会水变成云的过程。 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我”变成了什么?(云)我是怎么变成云的? 太阳一晒,水就变成汽,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云。 2.现在,你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云,在空中飘浮着。有时候,晴空万里,这朵云穿着什么衣服?(白衣服),人们把穿白衣服的云叫什么?(白云)有时候大雨要来了,换成什么衣服?(我换成黑衣服。)人们把穿黑衣服的云叫什么?(乌云)。早晨和傍晚呢?(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把早晨红艳艳的云叫朝霞,把傍晚红彤彤的云叫晚霞。(课件出示14一18)(出示各种颜色的云图片)有时穿白衣服,叫白云;有时穿黑衣服,叫乌云;有时穿红袍,叫彩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练习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水变成云、雨、雹子、雪的过程。 云因冷变成了雨,有时也变成“冰雹”,到了冬天,变成“雪”。 (课件出示19一21)(出示雨、雹子、雪图片)在空中遇到冷风,变成雨、雹子、雪。 (板书:云 雨 雹子 雪) 3.配上动作表演读:“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我变成 第2页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 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4.为什么同样是从天空降落下来,“雨、雪、冰雹”降落时,所用的动词为什么不同? 雨、雪、冰雹给人的感觉重量不同,雪是轻飘飘的,所以用“飘”,冰雹很重,因此是“打”下来,雨是自然落下来的。 (板书:变 飘 落 打 飘) (三)品读第3自然段,体会水在不同的地方的变化。 1.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想一想:“我”在池子里怎么样?在小溪、江河、海洋又怎么样? (课件出示22图片):在池子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的图片。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指导朗读。如睡觉时请其读得轻一点,散步时可读得轻快一点等等。 3.再指名读,集体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读读想想,学习第四小节: 说说我性格温和时做了哪些好事,脾气暴躁时又做了哪些坏事? 好事:灌溉农田,发动机器。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你知道人们是怎样管住我,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修拦河大坝,建设水电站)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1.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水还能变成什么。 2.课外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不同样子,再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或一句话。 学生动手说一说,画一画。 让学生在想、说、画、写的过程中,进上步深化对水的认识。 五、板书小结 ,评价反馈 教师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评价。 用评价的方式总结,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第3页
个性思考
板书设计: 2、我是什么 水 变 云 雨 雹子 雪 飘 落 打 飘 教学随笔:
第4页
寨子小学二年级 语文 上册备课
单元 课题 备课人 第一单元 3、植物妈妈有办法 AA 课时 课型 执教人 第一课时 新授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 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植物传播种子的各种方法。 3、培养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课件 植物的种子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1页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一读《植物妈妈有办法》。 2.植物种子长大了成熟了,就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了。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孩子,传播种子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学习字词,多元认读 1、读一读课文,圈出生字,读谁句子。 2.出示课件:办法、如果、有脚、娃娃、纷纷、知识 、皮毛、植物、旅行、准备、纷纷、离开、粗心、观察、就得、底下、四海为家。 (1)认读词语: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粗、刺”,翘舌音“知、识、植”,前鼻音“纷”,后鼻音“更”。 ②注意读准多音字“为、得”,要在语境中据义定音。“为”在文中以“四海为家”呈现,是“当作、认作”的意思,读“wéi”;“就得”中“得”是“必须、必要”的意思,读“děi”。 ③多读读“就得、准备、带刺、观察”几个词语。 (2)(借助图片了解词语:降落伞、山洼、铠甲) (3)(借助声音和动作了解词语:啪地一声、炸开、乘着、挂住、观察、蹦着跳着) 3.识记生字: (1)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识记生字:氵+去=“法”,女+口=“如”,月+去+卩=“脚”。 (2)运用熟字比较的方法认识“娃”和“她”字。如:蛙一娃,他一她。 (3)用认读字组成词语的方法识字“植物、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准备、纷纷、带刺、底下、炸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得不到”。 4.词语送进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下面我们来练读课文。 三、练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2页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自由读文 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要多读几次。 2.展示交流,评价指导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①指生朗读。(指导读好“旅行、植物”) 老师范写“脚”字,如何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板书:脚) (2)课件出示第二小节。 师范写“娃”。(左右结构,第二、四笔横要让一让。)学生描红、范写。 ③(课件出示11): “它”的笔顺 自主观察,学习“它”字。 (3)课件出示第三小节。 出示:铠甲、带刺、挂住、山洼、苍耳 课件出示第五小节,读好词语“观察、知识、粗心”等词语。注意:“察、知、识”为翘舌音,“粗”为平舌音“cū”。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的传播方式。) 四、总结全文,实践提高。 学习了这课书,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当中的知识很多很多,你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个性思考 第3页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娃 洼 挂 为 得 教学随笔: 第4页
寨子小学二年级 语文 上册备课
单元 课题 备课人 第一单元 3、植物妈妈有办法 AA 课时 课型 执教人 第二课时 新授 1.引导学生了解“四海为家”“降落伞”“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以及动词“乘着、挂住、炸开”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感受语言的趣味,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感受语言的趣味,了解植物传播种子教学 目标 的方法。 2.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 重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说清楚课文介绍了那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教学 难点 1.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愿望。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课件 植物的种子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1页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读书交流展示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哪些植物的传播方式? 二、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学习第一节,学习“四海为家、旅行”词语。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孩子为什么要告别妈妈?理解“四海为家”的意思。 你们知道植物的家在哪里吗? 引导学生说出田野、草原、山间、海边等地方,感受“四海为家”。 (2)远行前,跟妈妈告别前,会跟妈妈说些什么? (妈妈,我长大了,想去外边闯闯,看看外边的世界有多精彩。我还会回来看您的。您多多保重啊!) (3)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呢?快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什么是“旅行”,你去哪儿旅行过吗?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旅行的经历。 2.学习第二小节,联系生活,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联系生活,感受蒲公英种子像降落伞。 ①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②蒲公英身上的小绒毛,随着我们轻轻一吹,缓缓飘散、降落,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它就像什么呢?快去读一读这一节。 学生读课文,找到“降落伞”。 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蒲公英缓缓地飘落,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 (2)结合生活,感受风传播蒲公英种子的方法,学习词语“纷纷出发”。 怎样才叫“纷纷”呢? (课件出示蒲公英种子四散飘落的图片)“纷纷”就是接二连三的意思。 (3)总结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尝试背诵。 3.学习第三小节,借助实物,了解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读 第2页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 出感受。 (1)出示实物苍耳:请学生摸一摸,感受“带刺的铠甲”。 出示苍耳。你们都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感受带刺、硬硬的。 课文里又是怎么描绘苍耳的呢?“带刺的铠甲”。 ②苍耳是怎么挂在动物皮毛上的呢? 学生尝试苍耳挂在有纤维的衣服上、头发上,感受神奇和有趣。 ③仔细观察观察手里的苍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苍耳小刺的顶端带有倒钩。就是这些小钩,会挂在我们的衣服上,也会挂在动物的皮毛中。 (2)总结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尝试背诵。 学习第四小节,观看视频,了解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豌豆荚经过太阳的暴晒,失去了水分,炸开后跳出了豌豆宝宝。想不想一起看看这神奇的景象?(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啪、炸”快读,而且声音要响亮。 学习第五小节。 读了这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① 自然界的植物不计其数,传播种子的方法难以一一列举。 ② 要注意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三、课堂小结、拓展提高 1.大自然还有很多有趣和神奇的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 引导学生依据课外知识去发现。 2.出示图片:柳树和柳絮、松树和松果。(课件出示25、26)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编儿歌。 3.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读吧。老师读课题,女生读第一小节,男生读最后一小节,全班一起读植物妈妈们的办法。 个性思考 第3页
板书设计: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降落伞 风 苍耳 铠甲 动物 豌豆 炸开 阳光 教学随笔:
第4页
寨子小学二年级 语文 上册备课
单元 课题 备课人 第一单元 有趣的动物 AA 课时 课型 执教人 一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学 重点 1.能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有趣的地方。 2.吐字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做到互相交流,学会认真倾听和大胆交流。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课件 喜欢的动物卡片 教学 方法 引导交流 第1页|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阅读交流展示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1.放映动物图片:鹦鹉会学人说话,萤火虫能发出亮光,松鼠的尾巴像好像降落伞。动物真有趣,说说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就把自己认为有趣的动物介绍给大家听。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范例引导,明确交际要求 1、你喜欢那种小动物?它有趣在哪里,先想好要讲的内容,再说给小组同学听,听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 2.再次出示动物图片,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从动物“有趣”的角度来介绍,可以是:特殊的外形(如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特殊的习性(鹦鹉会说话)、独特的功能(萤火虫能发出亮光)等。 3.口语交际要求: (1)说话者吐字要清楚。 (2)听讲者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4.打开思路,准备动物“有趣”素材。 三、示范介绍,礼貌提问或补充。 过渡: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年一度“有趣的动物”大会,可是,有一位朋友临时有事不能赶来,他寄来一段录音,想不想听?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长着一对长触角,尖尖的小脑袋,小黑珍珠般的眼睛嵌在脑袋两边。头后面有一个橙色而透明的“小窗”。可别误会,那可不是发光的“小窗”!发光的地方在屁股那儿呢。我最喜欢在夏天夜晚繁星点点的环境下工作。大家给我的绰号是“鬼灯笼”,说我的光是“鬼火”。那么猜猜我是谁?) 1.你们猜这是那种小动物?(萤火虫)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教师出示补充材料:(课件出示4:补充材料) 出示材料:萤火虫六条长腿的末端长着锋利的“小刀”——其实是六个小钩。这小钩可以“倒立”!还可以充当武器,来刺伤 第2页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 对方。这些“小刀”,等同于它的牙齿。上面有一些小“手”,当萤火虫攀爬者时,这些小“手”就会张开带它去想去的地方。 3.自己练说:如果让你接受萤火虫,你打算介绍它的哪些特点,先说什么,自己练一练。 4.展示交流: 萤火虫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萤火虫。我长着一对长触角,尖尖的小脑袋,小黑珍珠般的眼睛嵌在脑袋两边。我会发光,发光的地方在屁股那儿呢。我有六条长腿,末端长着锋利的“小刀”——其实是六个小钩。这小钩可是我的宝贝呢:可以“倒立”!不过,我可不喜欢这样。它还可以充当武器,来刺伤对方。有了这些“小刀”,我是吃嘛嘛香,因为它等同于我的牙齿。上面有一些小“手”,当我变成攀爬者时,这些小“手”就会张开带我去想去的地方。 思考:萤火虫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生点评,师板书 四、人人参与,自主评价 1.小组合作介绍。 可在4人小组内进行交际练习,鼓励学生做到吐字清楚,不啰嗦,倾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点,礼貌性地提问或补充。 (1)(课件出示5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鸭子的外形、叫声、动作。 (2)(课件出示6出示图2)引导学生说鸭子的本领和习性。 (3)结合两幅图,学生试着连成一段话。 2.小组推荐介绍。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表扬一下自己。其他的小朋友还没有看过我们的表演,我们回去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好吗?听音乐退场…… 个性思考 第3页
板书设计: 有趣的动物 名字、样子、特点、习性 教学随笔:
第4页
寨子小学二年级 语文 上册备课
单元 课题 备课人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AA 课时 课型 执教人 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 目标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2.写铅笔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写好左窄右宽的字和左宽右窄的字。 教学 重点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2.写铅笔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写好左窄右宽的字和左宽右窄的字。 教学 难点 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写好左窄右宽的字和左宽右窄的字。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教学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 方法 第1页|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读书交流。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课件出示2) 手套 帽子 登山鞋 运动裤 地图 水壶 望远镜 指南针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互相读。 2.看一看:看旁边的提示,了解这些词语是哪一类的。我们能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有关去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 3.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 4.去户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为什么准备这些? 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与去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课件出示3)如:背包 帐篷 睡袋 手机 打火石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课件出示4): 体会每组加点词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 迎上去 .追上去 .穿衣裳 .披红袍 .甩甩头 ..摇摇头 ..个性思考 提示:这些加点的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1)自由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4)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5)拓展运用: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冲过去 跑过来 奔过来 走过来 滴下来 打下来 落下来 飘下来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课件出示5):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第2页
教学过程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用法(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句的“有时候……有时候……”是说一种事物的两种相反的情况;第二句“在……在……在……在……”是说一种事物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动作。 (3)结合加点词语说说句子的意思。 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温和一暴躁”,写出了“我”的性格复杂和多变。 第二句话,“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这些拟人化的词,使学生了解这是讲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4)造一造:联系自己是生活实际,分别用这两组词语造句。 例:有时候……有时候…… 在……在……在……在…… 板块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6) (1)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如“作、法”,有的左宽右窄,如“都 别”。 2.写一写 (1)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野外生存必备物品,认识了几个动词,学会了写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则,同学们都表现的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 个性思考 第3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 动作的词 左右结构 教学随笔: 第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