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FZ△- ̄ ̄=i" I-/=:I 厶zH()N xUE JIAOXUE c 0 以情感人 以史育人 江西瑞金第二中学(342500)许件林 教书育人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但育人又有共同 的原则。笔者根据培养目标、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态, 借鉴前人的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出教书育人的整体原 则: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 般情况下,教学中说理不宜太长,或画龙点睛,一语破 的;或三言两语,言简意赅;或启发学生,自作结论。当 然,必须多说几句才能解决问题的,也不能不说。只要确 实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一行。 一、注之以爱 热爱学生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校胜过爱家庭,爱学生胜过爱子女,这是我的行为 准则,也是我能够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对学生深厚的爱,首先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倾注 在教育事业上,千方百计地备好课、教好课,最大限度地 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其次,对学生要诚挚和蔼,苦口 婆心。课余时间,常和学生一起活动,了解他们的个性、 爱好,倾听他们的心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学习上、 思想上、生活上对学生全面关心,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 就会更加喜欢听课,更加容易接受所宣扬的观点和所称 道的人物,思想教育就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师爱,打 开了教书育人的通途大路。 二、启之以智 没有高层次高质量的智育,便没有高层次高质量的 德育,德育必须寓于智育之中。历史教学要寓思想教育 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而不能作空洞的说教。注重历 史知识的传授,是启之以智的含义之一。智育不仅包括 传授知识,还应包括发展学生智力,这是启之以智的含 义之二。 历史知识本身非常丰富,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传 授很多知识。教师在考虑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 时,要遵循两项原则。一是依据教材的原则。不能海阔天 空,漫无边际地乱扯一气,而是认真发掘教材的思想性。 二是针对性原则,思想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应当全面 进行,不可偏废。但思想教育又要解决实际思想问题,特 别是要针对某些社会不良倾向和学生们中间存在的问 题,有的放矢,对教材的某些部分加以强调或作适当的 延伸和补充,使之收到实效,而不能平均用力。 在“寓教于史”中,教师必须有鲜明的立场,爱什么, 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三、晓之以理 我们反对空洞的说教,主要是反对“空洞”,并是不 笼统地反对“说教”。中学生不仅具有感性认识能力,而 且具有理性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已有较高的发展。 单纯的具体形象已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常 常进行哲理的探索,进行人生价值的探索,等等,但他们 并非一讲道理就不爱听或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对 于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不但要说理,而且要透彻说理。在 四、动之以情 人有社会的属性,是有感情的物类。人们在社会活 动中,感情色彩是十分深厚的。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社 会心态:“士为知己者死。”我们固然不能无原则地赞同 它的内涵,但这毕竟是千百年来人们交往中经常出现的 事实。在教育活动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我深切 体会到,情之感人有时往往超过理之化人。 动之以情,并不要求教师如何善于表演,“言为心 声”,“诚于中而形于外”,首先要求教师是一个忠诚的爱 国者,是一个为人师表的灵魂工程师,只要做到这一点, 自然会产生以情感人的魅力。 五、导之以行 导之以行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实 践,二是要老师以身作则,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我们提倡爱国主义,就要使学生懂得,爱国主义不 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日常行动的指南和个人品德的试金 石。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把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和 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结合起来,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使学生有较高的追求让学 生选定他们所崇拜的人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 帮助学生看看他们的传记、事迹介绍或他们的著述,抄 写他们的名言,了解人们对他们评价,有条件的还可以 参观他们的遗迹,做些调查访问,使杰出人物活在他们 的心里,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我还常常和学生交流学 习杰出人物的体会,现身说法。这样,杰出人物就成为其 前进的动力。 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每个学生都要认真遵守。我 在担任班主任时,对守则和规范非常重视,认真作好宣 传解释,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系统,对学生严格要求。在 导之以行中,教师以身作则十分重要。学生对教师,每时 每刻都在听其言且观其行,所以言传和身教应该并重,而 且身教还要重于言传。 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 行,五者是教书育人的整体原则。注之以爱是联结师生 关系的纽带,启之以智是通向成才之路的桥梁,晓之以 理是规范行为和建立信仰的基石,动之以情是激发内部 变化动因的酵母,导之以行是攀登事业高峰的阶梯。五 者互相渗透,共同作用,就能保证因势利导的德育机制 发挥最大的功能。 (责任编辑袁妮) 107 E-maihzxwkjy@163.com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