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载体,以提升教师素质为基础,以强化农村小学(教学点)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以构建基于进步指数的评价体系为抓手,开展基于学生学的“历城好学堂”研究,打造全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优质均衡新常态。
一、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整个学校课程的灵魂,学校要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
1.提高三级课程实施质量。认真落实《历城区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 (试行)》,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确保开齐开全课程,每校每学科至少有一名学科专职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本学期一年级要实施科学课程、包括书法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都需要整体规划实施。
2.规划学校课程体系。各单位要积极落实《历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学课程改革的意见》,科学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构建多样化、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使学校课程建设由碎片思维走向顶层设计。
各所学校都应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规划本单位的学校课程体系,处理好学校课程加、减法的关系。
各学科要积极通过研讨、课例展示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以及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核心理念,指导创建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校课程。
3.全面推广实施主题课程的成果和改革经验。本学期,进行主题课程改革的现场展示和研讨,让广大教师、校长理解和掌握主题课程改革的意义价值、技术方法等。在实验学校逐层落实,展开实施。
4.提高自主选课日实施质量。本学期,教研中心将对每个单位选课日进行专项视导,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备课、评价等领域进行督导。各单位要在开学初对学校选课日设置根据出台的实施意见进行科学分析,要在规范性、科学性上下功夫,更好的促进选课日扎实有效的开展,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二、加强评价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
1.积极构建历城区小学教育教学进步指数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充
分利用好督导室督导的教学相关指标,进一步修订《济南市历城区小学教学工作基本规程》,在现有基础上,每所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提出进步指标,避免评价的单一性,不均衡性。加强过程性,专题性的监测,本学期教研中心将结合济南市教科院开展质量监测在9月份进行专项模拟监测,期末进行全区质量监测。
用数据加实证的方式更好的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指导。
2. 认真研究市教研院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设置9项指标:品德水平、学业水平、身心发展水平、艺术素养、劳动技能素养、学校课程管理、教学水平、课业负担水平和家校合作水平。)及时了解相关的要求与导向。
3.加强命题研究,将命题设计与使用作为校(镇)本教研的重要内容,转变命题培训方式,加强开放题的设计与研究,各单位要在期中左右结合上学期的部分单位的期末检测情况,有针对性地至少组织1次命题培训。各学科要组建试题库,教研中心将组织优秀试题的评选。
4.进一步优化无分数评价方案,各单位要加强学科测验无分数评价研究。积极尝试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评价方式。
三、落实教学基本规范,建立健全教学常规
1.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本学期重点进行深化教学环节研究和教学过程改造,关注“基于教学目标的备课—上课—作业”一体化研究,增强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的实效性。本学期将迎接济南市对于《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专项视导,各单位要积极排查,做好充分准备。(附件,填写自查报告)
2.加强教学管理。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好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师评价委员会两委会的作用。要进一步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教学督查视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教育教学公开制度,健全教师业务档案。要求校长参与听课、研讨等日常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听课40节、业务校长每学期至少听课50节、教导主任每学期至少听课60节。要求听课后必有评课,听课内容要涉及所有学科。
3.科学实施教学,构建“历城好学堂”
①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扎实推进课堂实施,开展德育一体化研究。在上学期基础上结合学科德育渗透点,开展小学学科德育模式研究。
②转变备课方式,提高教学设计水平。要求教师备课各环节中加强对目标的设计,并优化当堂测试环节。对工作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要求手写备课,校内听课、集体备课、区级及以上优质课等活动采用手写备课。不管是手写备课,还是电子备课,都要充分加强二次备课实效性研究,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这也是视导重点关注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向教育教学设计转变,要遵循各学段特点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不断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标准引领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方向。建议各单位推行每日优质课展评活
动。
③改造“互动”常态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关系的根本调整。从“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改善教与学的关系”三个纬度进行改造和完善。并结合新教师培训,以模式来规范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④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的研究,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认真检查和评改学生的书面作业。真正研究和思考”备课——上课——作业一体化”,让孩子的学习真正提升。
⑤进一步强化资源意识,利用教育局网络教研平台,及时进行电子集体备课并按时按要求上传,各学科要及早规划优秀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以确保向上级单位提供优秀课程资源。开学前提交至少一周的备课。各单位领导尤其是业务领导要进一步关注电子集体备课,建议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4. 关注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本学期将对街镇学校进行主题式视导。另外,将积极组织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送教、送课活动,推动区域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