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催发数字经济大卿经过疫情的肆虐后,数字经济最大的机遇是人的思维的转变。疫情中数字经济的表现,让
一些被动的,对数字经济有质疑的、观望的人可能提前转变思维,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文/本刊记者杜泽N济为国之本。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扰乱了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秩序, 殳亡更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了近5个月,我国防控虽然
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受全球疫情的影响,疫情最终什么时候过去还未可知。而在 过去近5个月的时间里,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受伤严重”,尤其是传统产业。3
月16 H,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显示,前两个
月我国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30 I 2020.04中国信息界 I Information China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4.5%。其实,“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我国有这个共识。 但“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
上是可控的”。特别是疫情期间,购物、订餐、学习、办公、娱乐等线上活动在保障 社会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催发了数字经济逆势增长。数字经济逆势增长疫情期间,数字经济不降反增,凸显出数字经济的价值和潜力。据工信部运行监 测协调局3月30日发布的《2020年1-2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显示,新冠
肺炎疫情期间,1-2月,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文化娱乐等线上消费升级,带动相关互 联网平台收入和业务量大幅增长,支撑整个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维持正增长态势。互
联网业务收入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回落。同时,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
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311亿元,同比增长4.5%O其中,信息服务收入占比快速上升,游戏、音视频服务收入增势突出。1-2月,
互联网企业共完成信息服务(包括网络音乐和视频、网络游戏、新闻信息、网络阅读等在内)收入966亿元,同比增长4.5%, 占互联网业务收入比重达73.7%,比去年
联网企业完成相关的互联网数据服务收入 17.4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高于整
体互联网业务收入19个百分点。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在线教育、生活
服务平台受疫情影响分化明显,互联网 平台服务收入整体仍较快增长。1-2月,
对于数字经济在互联网和信息服务
业方面取得的不俗表现,参事室
特约研究员徐锭明对《中国信息界》记
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以提供生产服务
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主)实现业务收入232
者表示“虽然,数字经济在疫情防控期
间表现不错,但数字经济的价值并不只 是信息服务业,工业制造业才是数字经 济的'主战场’”。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同比小幅提
高0.2个百分点,占互联网业务收入比重
为17.7%,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
互联网数据服务收入增速领先。各类在线
加快制造业与数字经済深度融合疫情期间,相较于数字经济,工业制2020.04 | 31应用的流量大幅增长,使互联网平台对大
数据和云计算资源需求骤增,1-2月,互封面报道I Cover Story造业差点被“逼疯”。一边是由于各地“封城封
村”而返不了工的工人;另一边是要赶工的订单,
工业制造业很“烦恼”。如何更好的复工复产是当下制造业企业最急
迫的事。2月18 H,工信部下发的《工业和信息化
部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
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提出,运用新一代
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_是针对疫情对企
业造成的停工停产问题,指导企业用好信息技术
互联网企业共完成信息服务(包括网络音乐和视频、网络游戏、新
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增强软件应用能力,创新思
路和方法,用两化融合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助力
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二是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
闻信息、网络阅读等在内)收入966亿元同比增长4.5%占互联网业务收入比重达73.7%比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术企业合作,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工业
APP)、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
应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 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恢复制造业产能; 三是发挥大型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等。对此,北京大兴一家塑料制品厂(公司)负责人于先生表示很无奈。他告诉《中国信息界》记者,
“虽然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复工复产是疫情期间最好的选择,但是,我们没有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 工厂只做到了自动化,万事还是离不开人”。同时,他还表示,“经此一’疫‘,我们会加快数字
化转型”。于先生面临的情况是制造业的普遍现象。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但很多企
业由于成本高等原因积极性不高,以至于到现在,我国制造业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自动化阶段,只有
少部分企业实现数字化。中国信息界研究院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尽管有少数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
能够快速实现产品转型并扩大产能,但多数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不高、关键工序数 控化率严重偏低,工业互联网APP相互,全链条服务能力不足,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复工复产存
在较大难度。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李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倒逼制 造业加速智能化发展。建议制造企业从实际出发,结合所在行业特点以及自身发展水平,稳步推进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对于数字化基础好、具备条件的领先企业,朝着工业4.0和智能化
工厂的方向,推进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集成重构,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互联,探索智能化生
产、个性化定制以及协同化制造等创新模式。对于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讲,可先从生产系统
32 I 2020.04中国信息界 I Information China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入手,加大一些低成本、模块化的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部署应用,
逐步推动业务系统“上云”,对接行业龙头企业或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精益管理和服务水平。数字经济发展要先补齐“短板”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成绩有目共睹。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制约着其发展, 如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数据共享不足、机制创新不足等。对此,中国信息界研究院认为数字经济发展应针对不足,先补齐“短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被广泛关注。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高太山,
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马源共同撰文表示,疫情让很多企
业认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要抓住企业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紧迫性和重要性这一契机, 鼓励企业灵活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发挥行业龙头
企业带头作用,通过试点示范、采购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生产装备的数字
化改造升级。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协同研发、
在线设计、远程采购、线上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安全保障水平,做好
产能共享、物资储备以及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健全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数据共享是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重点、难点。中国信息界研究院表示,
由于数字孤岛,省市之间、地方和地方之间、企业和之间数据共享不足,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治,之前花大力气建设的智慧城市,在疫情
考验面前,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建议,未来重点加
施细则的制定和完善。如《电子商务法》虽然在“零星小额交易活动”的认定、平台向相关部门 提供经营者信息、平台企业公平竞争等多个方面 提出了一般性要求,但是缺乏具体标准或配套实 施细则;另一方面需要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监管创
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组织、跨业务的数 据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政务数据开放国家门户网站,
完訟共数据开放制度,助力姻增发和再使
用。健全政务数据内网共享平台,完善跨部门共享
新,通过开展“互联网+监管”和基于信用的差 异化监管等创新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 建立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改革的容错纠错机制和实
施细则等。使用机制,将“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落到 实处,切实实现数据的依法按需共享。机制创新是数字经济、数字时代发展的
保障,疫情之后应持续推进有助于数字经济发展 其实,经过疫情的肆虐后,数字经济最大的 机遇是人的思维的转变。疫情中数字经济的表现,
的制度创新。国家信息中心于凤霞表示,应站在
顺应新一轮技术引发的产业变革趋势和产业
让一些被动的,对数字经济有质疑的、观望的人
浪潮的战略高度进行引导和制度设计。一方 面要进一步细化和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数字经济发
展相关和制度,尤其要抓紧推进相关配套实可能提前转变思维,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人的
思维转变了,什么都不是问题。未来,数字经济
发展将进入新征程。02020.04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