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爱玩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廖喜望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探究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施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600例,查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记录每例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疾病类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00例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7%。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占60.7%,革兰阳性菌占25.0%,另外真菌及其他病原菌各占8.6%和5.7%。感染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和疾病类型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年龄>59岁且手术时间超过2 h、术中伴有输血、肿瘤患者的手术创口感染发生率较高(P 【关键词】 胃肠外科手术; 感染风险;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14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5.067

医院感染指的是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进行相关治疗时引起的病菌感染,包括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内由于接触到病原菌导致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两种情况[1]。常规性外科手术引发的感染是手术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感染类型有手术部位或相关脏器感染和手术切口或缝合口感染,发生率约为20%[2]。而在外科手术引发的感染中,消化道手术切口或缝合口的感染位于第一位,严重影响临床手术的疗效和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3]。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医疗常识的增长,医院感染的防治、控制和监察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和临床患者的重视[4]。本次研究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感染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施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600例,其中男380例,女220例,年龄18~70岁,平均(45.7±2.3)岁;其中,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有48例,施行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有37例,施行十二指肠或胃部穿孔修补术患者有57例,施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有415例,施行肠粘连、游离等手术处理患者有4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肠内营养获取方式,经鼻部连接胃管或手术中放置肠内营养管。将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感染情况进行归纳统计,并总结分析其术后感染相关的因素。 1.2 方法

采用整理归纳分析方法,查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并记录每一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疾病类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 1.3 诊断及鉴定标准

本研究中,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原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5]进行诊断;细菌鉴定标准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6]。采用K-B法对细菌进行培养鉴定,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LB型自动细菌鉴定仪,所有相关配套试剂盒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手术感染率情况

本研究调查的600例患者中,手术后发生感染100例,感染率为16.7%。所有感染患者均在手术后3 d内出现体温升高现象,温度高达38 ℃;其中出现创口性感染80例,出现手术部位深部间隙性感染20例。 2.2 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每一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疾病性质等一般性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发生手术创口感染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和疾病类型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年龄>59岁且手术时间超过2 h、术中伴有输血、患有肿瘤的患者的手术创口感染发生率较高(P0.05),详见表1。 2.3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情况

本研究中,100例手术创口感染患者中一共分离培养出140株病原菌,其中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共85株,占60.7%;革兰阳性菌共35株,占25.0%;其中革兰阴性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产气肠杆菌;革兰阳性菌有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另外真菌及其他病原菌共20株,详见表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讨论

医院感染的主要风险来源是外科手术,人体消化道内长期寄生着多种具有致病能力的细菌,尤其是肛肠部位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特点,故胃肠道手术施行术后,创口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8-10]。目前针对医院感染而言,多数临床医生在改善手术操作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进行治疗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该现象的内源性因素,如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疾病性质等[11]。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机体状态如脏器功能、机体防御能力、伤口恢复情况等各相关生理功能较年轻患者明显低下,同时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各类心血管疾病,也大大降低了老年患者对于病原菌的防御能力。在实际手术操作的同时,手术时间的长短会明显增加或降低创口与细菌接触感染的概率,应该予以重视。另外肿瘤患者常伴有机体亚健康,处于负氮平衡状态,白细胞数目较低等情况,这些影响因素均会对患者创口感染的概率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创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充分做好相关性术前准备工作,改善患者机体营养不良状况,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其机体免疫力,为抵抗病原菌感染和手术的施行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工作,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手术中输血。 本研究发现,所选600例患者中有100例发生手术创口感染,感染率为16.7%。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占60.7%;革兰阳性菌占25.0%;其中革兰阴性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气肠杆菌;革兰阳性菌有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上菌种都是人体肠道内的正常寄生菌,说明了手术创口感染有一定的概率性,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控制[12]。另外真菌及其他病原菌各占8.6%和5.7%,提示在施行外科手术时,要注意创口的保护并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降低感染率。本研究也发现发生手术创口感染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和疾病类型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术前评估工作,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避免手术中输血。同时医护人员要提升医院感染类的相关知识,尽可能的减少外科手术中感染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有无输血情况及疾病性质等是胃肠外科手术创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相应的临床措施,降低创口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何春.胃肠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危险因素干预与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3):4562-45.

[2]路忠志,李丽,杨宏伟,等.POSSUM及P-POSSUM对胃肠外科手术风险度的评价[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4):409-410.

[3]毕丹青,周竹,毕丹艳,等.胃肠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病因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84-8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谢春燕,占春媚,王敏.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6171-6173.

[5]赵京,王瑾.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6):763-7.

[6]韩芳,孟塬,龚国杰,等.胃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J].华西医学,2013,28(11):1665-1667.

[7]雷泽华,张道宝,俞慎林.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4):7-791.

[8]马红丽.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l(7):1310-1312.

[9]杨锡瑶,惠锦林,李丹,等.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12):1560-1562.

[10]楼晓莉.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472-4473.

[11]戴江峰,林智宏,胡月明.普外科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03-4504.

[12]杜安平,李社方,陈伟荣.胃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0):4731-4732.

(收稿日期:2015-08-01) (编辑:张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