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工作分哪几个步骤,关键步骤是 什么?
2.欲了解广州市健康成年女性血红蛋白量(g/L)的平均水平,现从该人群中随机抽取255 例, 求得均数为117.6g/L。试由此说明什么是总体,样本,变异,统计量,参数? 3.统计学中所说的样本是指(
D )。
A.随意抽取的总体中任意部分 B.有意识的选择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C.依照研究者要求选取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D.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D__。 A. 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 B. 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 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 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 E. 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5.某种菌苗通过皮下注射,对20名观察者进行免疫,21天后观察结果,分别采用三种原始形式记录,结果如下表。 请问三种记录各属何种类型的资料。变量类型是可以转换的吗?就此例进行说明
表 某菌苗对20名对象作皮下注射免疫结果 观察 对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抗体滴目测抗免疫效观察抗体滴目测抗免疫效果度 体水平 果分类 对象 度 体水平 分类 1:40 ++ 1:20 + 1:160 ++++ 1:40 ++ 1:320 +++++ 1:80 +++ <1:20 ± <1:20 ± 1:40 ++ 1:40 ++ 有效 无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无效 无效 有效 有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0 +++ 1:160 ++++ 1:160 ++++ 1:80 +++ 1:40 ++ 1:40 ++ 1:20 + 1:80 +++ 1:40 ++ 1:160 ++++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6. 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7.下列资料中属于定量资料的是:D
A. 病人的血型 B. 粪便潜血试验结果(+,++,……) C. 某地乙肝发病情况 D小鼠染毒后细胞转化率分别为20%,75%…… E.临床试验的疗效(治愈,好 转……) 9.某病住院日的分布呈中间高两边低。平均住院日为10天,中位数为5天,请据此说明该病住院日分布的对称性。
如何对下列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并以此说明均数、中位数和几何均数各适用于何种情况?不同的数据类型应采用何种变异指标?(10-12题)
10、某防疫站测得100例农民钩端螺旋体血凝试验抗体滴度资料如下: 抗体滴度 1:100 1:200 1:400 1:800 1:1600 1:3200 例数 1 10 39 35 12 3
11、测得22名非心脏疾患死亡的成年男子的心脏重量(g)如下: 330 270 380 275 240 285 300 205 280 280 290 310 300 280 300 310 310 320 330 351 352 323 12、表 某地2000名儿童贫血情况
年龄分组(月)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贫血人数 540 400 350 160 150 95 75 61 59 50 47 13 13.编制频数表中错误的做法是:B
A. 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极差
B. 写组段时组段可重叠,如“2~4,4~6,……”
C. 用划记法计频数
D. 第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的最小值,最后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的最大值
15.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较好的指标是____D____ A.全距(R) B.标准差(S) C.变异系数(CV)
D.四分位数间距(Q) E.方差(S2) 16.关于变异系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_ __D____
A.变异系数就是标准差与均数的差值
B.变异系数是指均数为标准差的倍数
C.变异系数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相同
D.比较同一人群的身高与体重两项指标的变异度时宜采用变异系数 E.变异系数的数值一般为负数
17.关于正态分布,下列论述正确的是___D____ A.正态曲线的形态由μ唯一确定
B .粗略判断资料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最简单的办法是编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C .正态曲线是关于1完全对称的图形 D .正态曲线下总面积与μ和σ有关
18.正态分布曲线,当μ恒定时,σ越大___C_____ A.曲线沿横轴越向左移动
B.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小,曲线越陡峭 C.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大,曲线越平缓 D.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E.曲线位置和形状不变
19.某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理论上在
范围内的变量值个数占全部例数的____A_ A.95% B.68.27% C.99% D.48.27% E.65% 20.标准正态分布是____A____ A.μ=0,σ=1的正态分布 B.μ=0,σ=0的正态分布 C.μ=0,σ任意的正态分布 D.μ任意,σ=1的正态分布
E.它的曲线位置和形状并不唯一
22.某地调查了新生儿身长均数为58.1cm,标准差为2.2cm;6岁儿童的身高均数为119.5cm,标准差为3.4cm。若对比新生儿与6岁儿童身高的变异程度,宜采用___A___ A.变异系数 B.极差 C.标准差 D.方差 E.四分位数间距 25. 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μ到μ+1.96σ的面积为 A. 95% B. 45% C. 97.5% D. 47.5% 26.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__A__
A. 变异系数(CV) B. 方差(S2 ) C. 极差(R) D. 标准差(S)
D
实习二
一)实习内容:
1、第五章:医学参考值范围; 2、第三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3、第四章:统计表和统计图;
4、第六章:总体均数的抽样分布,抽样误差,参数估计; (二)讨论和练习:
1、比较:、总体标准差差 S、样本标准差
x、总体标准误 Sx;样本标准误
2、比较:医学参考值范围和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3、思考:从正态总体中进行抽样,样本均数服从正态分布;那么,从偏态总体中抽样,样本均数的分布如何?(当N<=5时,与原来偏态分布一样。当N>=30服从正太分布)总体分布的形态和样本含量对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会产生何种影响?
4、研究人员为了解某地居民发汞的基础水平,为汞污染的环境监测积累资料,调查了留住该市一年以上,无明显肝、肾疾病,无汞作业接触史的居民230人的发汞含量如下表所示:
发汞值 (μmo1/kg) 人 数
20
60
60
46
18
16
6
1
0
3
1.5-
3.5-
5.5-
7.5-
9.5-
11.5-
13.5-
15.5-
17.5-
19.5-
据此确定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是 (P2.5,P97.5)。 对于以上结论,你的看法是
A(偏态,单侧) 。
A. 错误,应该计算单侧医学参考值范围< P95 B. 错误,应该计算单侧医学参考值范围> P5 C. 错误,应该计算X1.95S D. 错误,应该计算小于X1.5S E. 正确
5、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C 。
A.麻疹易感人群 B.麻疹患者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6、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D 。
A. 该病男性易得 B. 该病女性易得 C. 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程度相等 D. 尚不能得出结论 E. 根据该资料可计算出男女性的患病率
7. 某地区某种疾病在某年的发病人数为a0,以后历年为a1,a2, …,an,则该疾病发病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nan1D
C n1An B a0a1...ann1a0a1anD
nana0-1 E
nanan1-1
8. 某夏季拉练,发生中暑21例,其中北方籍战士为南方籍战士的2.5倍,则结论为
C 。
A. 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B. 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C. 尚不能得出结论
D. 北方、南方籍战士都容易发生中暑 E. 北方籍战士中暑频率比南方籍战士高 9. 定基比与环比指标是 E 。
A、构成比 B.平均数 C、频率 D.绝对数 E.相对比
10.一项新的治疗方法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但不能治愈该病,则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 。
A.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B.该病的患病率减少 C.该病的发病率增加 D.该病的发病率减少 E.该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减少
11.要比较甲乙两厂某工种工人某种职业病患病率的高低,采取标准化法的原理是
C________。
A.假设甲乙两厂的工人构成比相同 B.假设甲乙两厂患某职业病的工人数相同 C.假设甲乙两厂某工种工人的工龄构成比相同 D.假设甲乙两厂某职业病的患病率相同
E.假设甲乙两厂某职业病的构成相同
12.某人欲计算本地人群某年某病的死亡率,对分母的平均人口数的算法,最好是
A.年初的人口 B.年末的人口数 C.调查时的人口数 D.上年年终的人口数加本年年终的人口数之和除以2 E.普查时登记的人口数 13、某省级市抽样调查了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部分城乡居民脑卒中发病与死亡情况,年平均人口数为1923224人,其中城镇976087人,农村为947137人,在城镇的病例数为1387人,死亡人数941人,农村病例数为816人,死亡人数为712人。 (1)根据该资料,城镇居民脑卒中年发病率为
D
E 。
A.47.37/10万 B.86.15/10万 C.142/10万 D.48.93/10万 E.72.12/10万 (2)据该资料,城镇居民脑卒中的病死率为
B 。
A.87.25% B.67.84% C.96.41/10万 D.48.93/10万 E.85..95/10万 (3)据该资料,农村居民脑卒中的年死亡率为
C 。
A.75.17/10万 B.67.84% C.37.02/10万 D.25.06/10万 E.48.93/10万 (4)据该资料,该市城乡居民脑卒中的年死亡率为
D 。
A.67.84% B.75.03% C.96.41/10万 D.85.95/10万 E. 28.65/10万 14.根据某地6至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__C__。 A.普通线图 B.半对数线图 C.直方图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 15.表达某地两年几种疾病的患病率可用__C______。
A.直方图 B.单式直条图 C.复式直条图 D.线图 E.百分直条图 16. 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___C______。
A.标准差 B.方差 C.均数标准误 D.变异系数 E.样本标准误 17. 要减小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_A___。
A. 适当增加样本例数 B.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C. 严格挑选观察对象 D.增加抽样次数 E. 减小系统误差
18. 关于t分布的图形,下述哪项是错误的_C_________。 ..A. 当趋于时,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
B. 当逐渐增大,t分布逐渐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C. 越小,则t分布的尾部越高
D. t分布是一条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曲线
E. t分布是一簇曲线,故临界值因自由度的不同而不同
19. 用上述第2题的样本,估计该地8岁正常男孩的平均收缩压的95%置信区间为_C__ (S=9.8 N=20 均数=90)。
A.113.0t0.05/2,199.8 B 90.01.969.8 C.90.0t0.05/2,199.8/E.90.0t0.05/2,199.8
20、为了解某城市女婴出生体重的情况,随机得到该市区120名新生女婴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10kg,标准差为0.50kg;其中有10名新生女婴的出生体重低于2.5 kg。用算式3.10±1.960.50/120计算得到的区间,可以解释为_E_________。 A. 该市95%的女婴出生体重在此范围内 B. 该市95%的女婴平均出生体重在此范围内 C. 该市女婴出生体重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D. 95%的可能性认为此范围包含了该市女婴的出生体重 E. 此范围包含该市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但可信的程度为95%
(三)课后习题:
第三章:案例3-3、3-4;
第四章:案例4-1、4-2,思考与练习 1、2、3;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 7;
第六章:案例讨论6-1,思考与练习 1、3、4、5、7;
20 D 90.01.969.8/20
实习三
一、内容: 1、第七章:(1)假设检验总论;(2)定量资料的t检验和Z检验; 2、第八章:(1)方差分析基本思想和步骤;(2)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二、讨论习题:
1、假设检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t检验的应用条件是什么?假设检验中P值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恰当地应用单侧与双侧检验?
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总离均差平方和以及总自由度怎样计算?
3、思考:两样本t检验与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有何关系?配对样本t检验与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又有何关系?
4、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越有理由认为: E A.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大 B.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C.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D. 两样本均数不同 E. 两总体均数不同
5、在比较两个样本资料的总体均数时,进行t检验的前提条件是: D
A. 两总体均数不等 B. 两总体均数相等 C. 两总体方差不等 D. 两总体方差相等 E. 以上都不对
6.以往的经验:某高原地区健康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不低于一般健康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
某医师在某高原地区随机抽取调查了10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与一般健康成年
男子的红细胞数进行t检验后,得到P=0.1785,故按照=0.05的水准,结论为:C A.该地区健康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高于一般 B.该地区健康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等于一般
C.尚不能认为该地区健康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高于一般 D.尚不能认为该地区健康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等于一般 E.无法下结论,因为可能犯Ⅱ型错误 7.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为:
E
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
B. 误差均方必然小于组间均方
C. 组间方差显著大于组内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
D. 组内方差显著大于组间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 E. 总离均差平方和及其自由度按设计可以分解成几种不同的来源 8.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的变异分解为:
A. SS总SS组间SS组内 B. C.
MS总MS组间MS组内 SS组间SS组内
A
D. MS组间MS组内 E. 组间组内
9.经ANOVA,若P≤,则结论是: D A. 各样本均数全相等 B. 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C. 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 D. 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 E. 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10.对k个处理组,b个随机区组资料的方差分析,其误差的自由度为: D A. kb–k–b B. kb–k–b–1 C. kb–k–b–2 D. kb–k–b+1 E. kb–k–b+2
11.某医师用A、B、C三种方案分别治疗7例、6例和8例婴幼儿贫血患者。治疗1月后,记录Hb的增加量(g/L),求得其均数为26.0、18.0和6.0。若用ANOVA分析推断3种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贫血的治疗效果是否不同,其检验假设H0为: C A. 3个样本均数不同 B. 3个样本均数全相同 C. 3个总体均数全相同 D. 3个总体方差全相同 E. 3个总体方差不全相同
12.只大鼠被随机地均分到4种不同的饲料组中去,饲养一段时间后,观测每只鼠的肝重比值(即肝重/体重),希望评价4种饲料对肝重比值的影响大小。如果资料满足正态的前提条件,正确的统计方法应当是:
A. 进行6次t检验
B. 进行6次Z检验
C. 先作方差分析后作t检验 D. 先作方差分析后作Dunnett-t检验 E. 先作方差分析后作SNK-q检验
E
实习四
一、内容
1、样本率的抽样误差; 2、总体率的参数估计; 3、总体率的卡方检验。 二、课后案例和课后作业
三、讨论
1、从文献中得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四格表资料,其检验结果为:甲文
220.01(1),乙文
20.05(1)2,可认为 B
A.两文结果有矛盾 B.两文结果基本一致 C.甲文结果更可信 D.乙文结果更可信 E.甲文说明总体间的差别更大
2、某卫生防疫站在中小学观察三种矫治近视眼措施的效果,近期疗效数据如下。结论为“近期疗效要以夏天无眼药水为最好,保健操为次,新医疗法最差”。试对此说作分析评价。
表2 三种措施的近期有效率
矫治方法 观察列数 近期有效率(%) 夏天无眼药水 135 37.78 新医疗法 32 18.75
眼保健操 18 27.78
3、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某病小儿患者120名。甲法的检出率为60%,乙法的检出率为50%,甲、乙两法一致的检出率为35%。试问两种方法何者为优?
4、R×C表中多个样本率比较的检验,若P<0.01,说明: E 。 A、每两个样本率之间不相等 B、每两个总体率之间不相等 C、多个样本率之间不等或不全相等 D、一定有两个总体率之间相等 E、多个总体率之间不等或不全相等
5、四格表中,如果有一个实际数为0 ,_______E_________。 A . 根本不能检验 B. 就不能作 D. 就必须用校正
222检验 C. 仍然能够作
22检验
检验 E . 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以作检验
6、某医师用某药治疗不同病情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疗效见下表:
分 组 单纯型
单纯型合并肺气肿
控制 65 42 显效 18 6 有效 30 23 近控 13 11 欲比较该药对两种病型的疗效,宜采用 D 。 n(ARCnRnC2A.=
u21) B. =
2(|AT|0.5)T2
Tn0(N1)/2112n1n2(N1)H12N(NC. D.
1)Ri2ni3(N1)
E.根本不能检验
7、某医生用两种疗法治疗肺癌,出院后随访24个月。甲疗法治疗46例,乙疗法治疗58例,结果见下表,问两种疗法治疗肺癌病人的两年生存率是否相同?
甲乙两种疗法治疗肺癌的2年生存率比较 A
处理 甲疗法 乙疗法 合 计
生 存 22 35 57
死 亡 24 23 47
2合 计 46 58 104
(|AT|0.5)T222生存率(%) 47.83 60.34 54.81
A. =
2(AT)T B. =
2
X1XX1X22X1 C . u=
X1X D. u=
n1Xn2 E . 以上都不对
8、下列不能用2检验的是 A 。
A. 多个均数比较 B. 多个率比较 C. 多个构成比比较 D. 单样本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E. 两个频率分布的比较
229、三个样本频率比较,χχ0.01, 。 2,可以认为 AA.各总体频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B.各总体频率均不相等
C.各样本频率均不相等 D.各样本频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E.各总体频率相等
实习五
一、理论课内容:
1、秩和检验:概念、适用资料、优缺点,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 2、直线相关与回归(秩相关和两变量关联分析还没讲) 二、补充习题
1.在作等级资料的比较时,宜用
C 。
A.t检验 B.2检验 C.秩和检验 D.F检验 E.方差分析
2.在作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已知n1、n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呈极度偏峰的资料宜
用
E 。
A.t/检验 B.t检验 C.Z检验 D.秩和检验 E.t/检验与秩和检验均可 3、在统计检验中是否选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A.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征作决定
B.可在算出几个统计量和得出初步结论后进行选择 C.要看哪个统计结论符合专业理论
D.要看哪个P值更小 E.只看研究目的
4、某医师要对甲、乙两疗法的疗效作比较,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两种方法治疗,得如下结果:
表 甲、乙两疗法的疗效比较
治疗结果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合计
甲疗法 25 17 13 5 60
乙疗法 5 13 17 25 60
合计 30 30 30 30 120
A 。
欲研究两疗法疗效的优劣,宜用:
A
A.秩和检验 B.4行×2列的χ2检验 C.3行×4列的χ2检验 D.成组t检验 E.配对t检验 5、上题中,欲研究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构成有否差别,可用【
B 】
A.秩和检验 B.行×列表资料χ2检验 C.标准化法 D.t检验 E.方差分析 6、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是___C____。
rlxylxxlyyrlxxlxxlyylxylxxlyyrlxylxxlyyA.
r B.
r C.
lyylxxlyyD. E.
7.在下列变量关系研究中,下列可用直线相关分析研究两变量数量变化关系的是__C___ A.性别与体重 B.性别与血型 C.体重与体表面积 D.母亲职业与儿童智商 E.工龄与患病率
8.在直线回归分析中,得到回归系数为0.30,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说明____E___ A.Y增加一个单位,X平均减少30% B.X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减少30% C.X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减少0.30个单位 D.Y增加一个单位,X平均减少0.30个单位 E.X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增加0.30个单位
9. 对变量X和Y同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一定是____C_____ A. r>0,b<0 B. r<0,b>0 C. rb≥0 D. r=b
E. r与b的符号无关
10.如果相关系数|r|近似等于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以下正确的一项是___B___ A.回归系数b近似等于1 B.有充分理由否定β=0 C.有充分理由否定β<0 D.有充分理由否定β>0 E.回归直线与横轴近似成45°
11.直线相关分析中,若总体相关系数ρ>0,则从该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相关系数___D___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可能大于0,小于0或等于0 E.等于1 12.已知n对变量值的相关系数r>0,则回归系数____A___
A.b>0 B.b<0 C.b=0 D.-1<b<1 E.不能确定b>0还是b<0
13.关于回归系数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C____ A.β>0,表示回归直线与y轴交点在原点上方 B.β=0,表示回归直线一定与x轴平行 C.|β|越大,则回归直线越陡 D.β一般没有正负方向
E.β<0,表示回归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
14.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中,某人求得决定系数为0.0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A____ A.散点图中所有的实测点都排列在一条回归线上 B.决定系数即是r2
C.Y的总变异中有4%可以由X的变化来解释 D.相关系数|r|=0.2 E.回归贡献相对较小
15. 利用最小二乘原则确定回归方程的要求是:使得各数据点____A_____ A. 距回归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B. 距回归直线横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 距回归直线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 距回归直线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E. 距回归直线平行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16. 线性回归分析中,当_____E______时,回归方程拟合的效果越佳。 A. 截距越大 B. 斜率越大 C. 回归系数越大 D. 相关系数越大 E. 决定系数越大
17. 如果对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是没能拒绝H0,这就意味着____E___。 A. 该模型有应用价值 C. 该模型求解错误
B. 该模型无应用价值 D. X与Y之间无关系
E. 尚无充分证据说明X与Y之间有线性关系
18.下面是一分调查问卷的一部分。讨论可以作什么样的统计分析?
三、相应课后习题和案例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