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班级目标管理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最主要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要使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思考自己的命运,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毫无用处的。”为此,我每带一个班级,都开展“我是××班的一员”、“我为××班做了什么”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班级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面对新的学生,我让每位同学上讲台作三分钟自我介绍,在介绍中要重点突出最让自己引以自豪的优点。同学们登台亮相后,有人能较流利地展现自我,但有的同学竟想不出令自己引以自豪的优点。于是,我又注意给他们体现自尊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体验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从而为自己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一起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国家、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然后对照要求,借鉴自己原先班级的优劣,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经过广泛的讨论,最后确定了“自信、守纪、成材”的班级目标。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不仅是对自己过去学生生涯的回顾总结,而且是确定新的起点状态的开始;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自尊需要,而且极大地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发现了自我价值;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
“自信、守纪、成材”这一目标既是班级工作的起点,也是班级工作的归宿。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提出了“你是重要的”口号,即量化目标你是重要的,实施量化目标你是重要的,参与班级管理你是重要的。
我和同学们将自信、守纪、成材这一目标量化成30条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制定“班级目标量化评比细则”,要求每个同学严守细则,并规定两个同学负责管理其中一条,尽量做到不兼管。这样,学生不但要履行遵守细则的义务,而且享有细则规定的各项权利。教室里形成了人人都是细则执行者,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监督循环系统,而且每个人的活动直接指向目标,学生在这种自我管理与管理他人的有机结合中进一步发展了自我意识。
面对细则,有的同学能管住自己,但却缺乏管理别人的才能;有的同学虽具备管理别人的能力,但却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甚至有个别同学想管却既管不住别人也管不住自己。据此,除了让同学们明白目标管理的意义,还要对条例执行者加强责任感、使命感的教育和具体操作能力的培养。我告诉学生:你们虽不是天才,却拥有成材的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的求实拼搏精神;你们虽不是圣人,但却能扬长避短,实现自己人格的完善;你们虽不是斗士,但却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迎接人生的一次次挑战。如今,每个人的手中都有“正义之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使用好这把剑,把握一个机会,培养一种能力,对得起老师的培养、同学的信任。
为了更好地发展同学们的自我意识和增强班级责任感,我还注重让学生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悟自尊、感悟自我。例如:在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上,小摄影师们拍摄了一组组精彩的镜头,同学给每一张照片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于是“终点之美”、“掷出了希望”、“超越”、“王者风采”、“渴望”、“越过第一你便是第一”等富有鼓励性的语言镶嵌在照片边上,张贴与教室前方,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有一位平时不很出众的女孩在日记中写道:“人生历史上的第一个第一竟如此让我感动,让我自豪。我想:只要努力,我的人生将会涌现出更多的第一。”
各种活动的自我组织和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成功和同伴的成功中体验到了奋斗的乐趣,享受着中学生活的多姿多彩,感悟着人生的真谛,发展了自我、完善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