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 2017年第4期(总第453期) ・ 45 ・ 关于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付晓晨,李宁,施春亮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150038) 摘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党的明确提 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城镇化建设作为 促进内需,保持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黑龙江垦区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垦区留住 和吸引人才,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保障垦区的生产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黑龙江垦区城镇化进行研究, 为黑龙江垦区城镇化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问题探讨 1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黑龙江垦区素有“北大仓”美誉,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丘陵漫岗地带,总面积 5.76万km ,地跨54个市县。2013年末,垦区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572个管理区,1569个工、 商、运、建、服企业,现有人口170多万。当前,为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等系列精神,垦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强工、兴城、优农”战略,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支撑下,全面推进垦区城镇化 建设水平,在各级努力下,垦区农场城镇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成就。合理的城镇建设,使得城镇化水平不 断提升,成为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地区。垦区现有小城镇绝大多数功能布局结构合理,实现了六 通(道路、上水、下水、电、电话、煤气),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等各种设施配套齐全,成为农村社区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 2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例如产业结构矛盾突 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管理薄弱,城镇化建设筹集资金不畅等。另外,黑龙江垦区在建设过程中,各 管理局在新农村建设上显示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使各农场保持较快的发展速 度,拉动落后管理局的城镇化建设,成为黑龙江垦区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1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比重大、农村范围广的农业大省。要实现经济起飞,第一产业的比重必须大幅度下 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必须大幅度上升。只有当第二产业充分发展,才能对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所涉及领域不断 扩宽,但农业的主导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垦区第二、三产业产值虽然每年都有所增长,但是其占三大产业产 值比例没有太大变化。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会影响到垦区城镇化发展速度与水平。 2.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垦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先天不足、建设成本高、社会化程度低三个方面。 由于国有农场公益性事业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公共财政配套资金支持,垦区城 镇化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项目,除争取公共财政投资外,主要是靠国有农场经营收入投资建设发展起来 的。城镇的水暖电、文教卫生等单靠农场经营收入支撑城镇化建设、维护和管理,阻碍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2.3管理薄弱 黑龙江垦区有其的管理机构与体系,但垦区将行政执法权授予相应地方及其所属部门管 理。垦区农场实行场长负责制。多重管理机构和多种管理并行,使垦区管理复杂化,降低了管理效率, 影响垦区城镇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源自和的障碍阻力明显,黑龙江垦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面I临 收稿日期:2016—12—10 ・ 46 ・ 现代化农业 2O17年第4期(总第453期) 的问题与其特殊直接相关。其管理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计划财务管理以部为主,党政工 作以省为主。按照立法授权,依法派出农垦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的原则,农垦总局、管理局、农 场比照市、县、乡级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北大荒集团与农垦总局实行两套机构、两块牌子,政企分开,双轨 运行。垦区属于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特殊社会区域,是以工业生产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的 经济实体。建设用地的规划、使用和财税制度问题是制约垦区小城镇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 2.4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渠道不畅 垦区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是影响垦区城镇化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目前,垦区小城镇建设不属于国 家建镇制,没有相应的财税职能,缺失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而且尚不能享受国家和省有关建镇制的各项 优惠,小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费返还等财税尚未落实到位。在建设资金问题上,垦区小城镇只能采取 靠农垦总局和镇内效益好的企业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投资机制,一旦企业效益出了问题,城镇建设往往也随 之滑坡,这将严重制约垦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3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做好垦区指引,健全城镇化制度 由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以及对于农民的相关扶持还没有得 到全面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城镇的建设。因此,要做好垦区的引导工作以及垦区相关城镇化制度和 的完善,推动垦区新型城镇的建设。 3.2调整产业结构,支撑新型城镇发展 加大产业开发的投融资力度发展垦区小城镇,也应当遵循“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在积极争取国 家、省、所在市的支持下,采取多种办法,全方位、多元化的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垦区发展小城镇的最大优 势就是土地资源优势,在资源换产业、存量换增量方面发挥土地的价值,成立土地储备中心,发挥储备中心在 促进土地保值增值方面的作用。垦区产业结构属于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形式,产业 发展主要依赖于土地以及劳动力的发展,大部分生产要素集中在第一产业,制约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 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黑龙江垦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比较薄弱,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可 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促使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可以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 3.3推进绿色低碳城镇体系建设 走新型城镇发展道路生态资源环境是垦区建设新型城镇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资源、环境才能享受其带来 的有用价值,推进新型城镇的建设。因此,垦区要推进绿色低碳城镇体系建设,要以高效用、低消耗、低排放 为特征,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田园诗般”的梦想,建立社会、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发展道路, 使新型城镇建设符合低碳、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同时垦区要加大力度做好低碳生活方 式的倡导,使居民有自觉意识去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利用等。 3.4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传承弘扬垦区精神 提升垦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模式,意识到城镇化发展带给居民的有效成果。尽管垦 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高于全国受教育平均水平,但垦区仍需要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提升居民文化素质, 增强内在凝聚力,以文化为引导提高垦区居民的思想觉悟,挖掘垦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弘 扬北大荒精神,加强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并不断传承下去,发展垦区具有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 4参考文献 [1]徐学阳.坚定信念科学发展开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新局面[J].现代化农业,2014(1):I-5. [2]谢振华.众志成“城”北大荒——黑龙江垦区推进城镇化建设纪实(上篇)[J].中国农垦,2010(6):30 33. [3]谭鸿雁.浅析加快发展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1(5):39—40. [4]付加锋,宋玉祥,盛科荣.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性因素分析——以黑龙江垦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2(5):52—55. [5]刘洪彬.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加速黑龙江垦区城镇化进程EJ].农场经济管理,2005(5):28—30. (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