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一类危险源控制

第一类危险源控制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一类危险源控制

工程技术手段是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基本措施。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生产的目的而采取的技术称为生产技术 为了安全的目的而采取的技术称为安全技术。安全技术与生产技术密 不可分,安全技术是生产技术的一部分,许多生产技术本身也具有安 全功能。但是,安全技术又有一些区别于一般生产技术的地方。生产 技术着眼于如何高效率地利用 ( 或产生) 能量或危险物质 ; 安全技术则着 眼于如何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而保护人或物。

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技术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避免或减 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大类。

一、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措施约束、能 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 以下几种。

1. 消除危险源

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但是,系统安 全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人们不可能彻底消除所有的危险源,因为能量 不能被消灭,人们只能有选择地消除几种特定的危险源。一般来说, 当某种危险源的危险性较高时,应首先考虑能否采取措施消除它。

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合理的设计、结构 形式或合适的原材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例如

:

;

;

①用压气或液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防止发生电气事故

②用液压系统代替压气系统,避免压力容器、管路破裂造成冲击 波;

第 1 页 共 7 页

③用不燃性材料代替可燃性材料,防止发生火灾 ④道路立体交叉,防止撞车 ;

;

⑤去除物品的毛刺、尖角或粗糙、破裂的表面,防止刺、割、擦 伤皮肤。

应注意,有时采取措施消除了某种危险源,却又可能带来新的危 险源。例如,用压气系统代替电力系统可以防止电气事故,但是压气 系统却可能发生物理爆炸事故。

2. 能量或危险物质

受实际技术、经济条件的,有些危险源不能被彻底根除,这 时应设法它们拥有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降低其危险性。可以 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类。

①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例如 : 必须使用电力时,采用低电压防止触电 ; 可燃性气体浓度,使其不达到爆炸极限 ; 利用液位控制装置,防止液位过高或过低 ;

控制化学反应速度,防止产生过多的热或过高的压力。 ②防止能量蓄积。能量蓄积会使危险源拥有的能量增加,从而增 加发生事故和造成损失的危险性。采取措施防止能量蓄积可以避免能 量意外地突然释放。例如 :

利用金属喷层或导电涂层防止静电蓄积 ; 控制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③安全地释放能量。在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能量意外释放的场 合,人为地开辟能量泄放渠道,安全地释放能量。例如

:

;

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爆破片等,防止容器内部能量蓄积

第 2 页 共 7 页

在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上设置泄压窗,防止爆炸摧毁建筑物 ;

电气系统设置接地保护 ;

设施、建筑物安装避雷保护装置。 2. 隔离

隔离是一种常用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安全技术措施,既可用 于防止事故发生,也可用于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

预防事故发生的隔离措施有分离和屏蔽两种。前者是指时间上或 空间上的分离,防止一旦相遇则可能产生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物 质相遇; 后者是指利用物理的屏蔽措施局限、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一 般来说,屏蔽较分离更可靠,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隔离措施的主要作用如下。

①把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防止产生新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例如 把燃烧三要素中的任何一种要素与其余的要素分开,防止发生火 灾;

把相互接触或混合后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的物质分开储存。 ②局限、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在某一范围,防止其意外释放。例 如:

在带电体外部加上绝缘物 ; 用坚固的密闭容器盛放危险物质 ;

在放射线设备上安装防护屏,抑制射线辐射。

③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源。通常把这些措施称为安全防护装置。例 如:

利用防护罩、防护栅等把设备的转动部件、高温热源或危险区域 屏蔽起来;

第 3 页 共 7 页

:

道路两侧设置隔离带,防止人员进入机动车道。

为了确保隔离措施发挥作用,有时采用连锁方式。但是,连锁本 身并非隔离措施。连锁主要用于下面两种情况 :

①安全防护装置与设备之间的连锁。如果不利用安全装置,则设 备不能运转而处于最低能量状态,防止事故发生。例如

: 矿井井口的安

全栅、摇台与卷扬机启动电路连锁,可以防止误启动卷扬机。②防止 由于操作错误或设备故障而发生事故。例如 :

防止操作顺序错误而设置连锁 ;

利用限位开关防止设备运转超出现定的范围 ;

当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进入危险区域时,连锁装置使设备停止运 转。

连锁装置的类型非常多。在电气设备上最容易实现连锁,因而电 气连锁最为常见。

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意外释放的 能量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其对人或物的作用。事故后如果不能迅速 控制局面,则事故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甚至引起二次事故而释放 出更多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在事故发生前就应考虑到采取避免或减少 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

常用的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有隔离、个体防护、薄弱 环节、避难与援救等。

1. 隔离

第 4 页 共 7 页

作为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其作用在于把被保护的人或物 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隔离措施有远离、封闭和缓冲三 种。

(1) 远离

把可能发生事故而释放出大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工艺、设备或工 厂等布置在远离人群或被保护物的地方。例如,把爆破材料的加工制 造、储存设施安排在远离居民区和建筑物的地方 企业远离市区等。

(2) 封闭

利用封闭措施可以控制事故造成的危险局面,事故的影响。 其作用有:

①控制事故造成的危险局面。例如,森林火灾时利用防火带封闭 火区,防止火势扩大。

②事故影响,避免伤害和破坏。例如,防火密闭可以防止有 毒、有害气体蔓延 ;

高速公路两侧的围栏可以防止失控的汽车冲到两侧的沟内。 ③为人员提供保护。把某一区域封闭起来作为安全区保护人员。 例如,矿井里设置的避难峒室。

④为物质、设备提供保护。 (3) 缓冲

缓冲可以吸收能量,减轻能量的破坏作用。例如,安全帽可以吸 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头部受伤。

2. 个体防护

; 一些危险性高的化工

第 5 页 共 7 页

实际上,个体防护也是一种隔离措施,它把人体与意外释放的能 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开。

个体防护用品主要用于下述三种场合。

①有危险的作业。在危险源不能消除、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及人 身安全的情况下必须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但是,应避免用个体防护用 品代替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其他措施。

②为调查和消除危险而进入危险区域。 ③事故发生的应急情况。 3. 薄弱环节

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事故能量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防止 能量作用于被保护的人或物。一般地,设计的薄弱部分即使破坏了, 却以较小的损失避免了大的损失。因此,这种安全技术又称接受微小 损失。常见的薄弱环节的例子如下。

①汽车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防冻塞。当气缸水套中冻冰时体积膨 胀,把防冻塞顶开而保护气缸。

②锅炉上的易熔塞。当锅炉里的水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易熔塞温 度升高并熔化,锅炉内的蒸汽泄放而防止锅炉爆炸。

③在有爆炸危险的厂房上设置泄压窗。当厂房内发生意外爆炸 时,泄压窗泄压而保护

厂房不被破坏。

④电路中的熔断器、驱动设备上的安全连接棒等。 4. 避难与援救

事故发生后应努力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但是,当判明事态 已经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时则应迅速避难,撤离危险区。

第 6 页 共 7 页

按事故发生与伤害发生之间的时间关系,伤亡事故可分为两种情 况:

①事故发生的瞬间人员即受到了伤害,甚至受伤害者尚不知发生 了什么就遭受了伤害。例如,在爆炸事故发生瞬间处于事故现场的人 员受到伤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员没有时间采取措施避免伤害。 为了防止伤害,必须全力以赴地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事故发 生。

②事故发生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经过一段相对长的时间 间隔才达及人体,人员有时间躲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作用。例如,发 生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的场合,远离事故现场的人们可以恰 当地采取避难、撤退等行动,避免遭受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行 为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他们的生死存亡。

对于后一种情况,避难与援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事 故发生时的应急需要,在厂区布置、建筑物设计和交通设施的设计 中,要充分考虑一旦发生事故时的人员避难和援救问题。具体地,要 考虑如下问题 :

①采取隔离措施保护人员,如设置避难空间等 ;

②使人员能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如规定撤退路线、设置安全出口 和应急输送等 ;

③如果危险区域里的人员无法逃脱的话,能够被援救人员搭救。 为了在一旦发生事故时人员能够迅速地脱离危险区域,事前应做 好应急计划,并且平时应进行避难、援救演习。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