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 JL-6.3-01-F
类型 (内部/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 市场开发 机遇:某一规格产品市场份额增大 类别 风险和机遇内容 发生频率 风险及机遇的识别 风险及机遇的评估 风险严重度 风险等级 逐步提高产能和质量稳定性,以利用此机遇,获得业务增长。 执行情况 应对方法 应对措施 执行部门 生产分厂 完成时间 12.31 外部因素 市场开发 1、新产品报价和项目确立过程的市场调查判断失误; 2、提供成本和利润指标信息不够。 4 1 C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新产品导入 销售管理 1、新产品导入周期长; 2、产品变更失控。 销售回笼不及时,导致财务及各方面成本增加,影响双方有效合作 1、领导对管理体系不重视,没有履行足够的承诺; 2、未能配置足够的资源。 5 3 4 4 A B 1、市场销售负责新产品报价和项目确立过程的市场调查、内部沟通、信息提交、信息反馈、相降低风险 关商务洽谈和市场风险评估等工作; 2、总经理负责对可行性评审报告的审批。 1、新产品导入测试立项时反复降低风险 论证市场需求; 2、新产品导入变更的策划。 销售部 12.31 设计部门 销售部 最高管理层 企业管理部 12.31 12.31 规避风险 业务员及时催单,确保客户资金到帐。 内部因素 领导作用 4 1 D 1、在管理体系中重点体现总经理的作用,确保总经理能够履行降低风险 承诺; 2、通过对体系的监视和测量,配置足够的资源。 1、定期进行监视和评审; 降低风险 2、采取以对策。 12.31 组织环境及相1、组织环境识别不齐全; 外部因素 关方管理过程 2、相关方要求识别不完整。 4 2 B 12.31
内部因素 订单管理 1、订单管理不规范,将顾客要求错误传递给生产过程; 2、接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产品。 1 4 C 1、在签订单前要求业务员发起合同评审流程。2、不接受未走降低风险 评审的订单。3、与大客户签订合同时将内容先由公司法务部审批。 商务部 12.31 附录A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 JL-6.3-01-F
类型 (内部/外部因素) 类别 风险和机遇内容 发生频率 风险及机遇的识别 风险及机遇的评估 风险严重度 风险等级 应对方法 应对措施 执行情况 执行部门 1、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应识别产品要满足的所有要求,包括客户提出的、隐含的、以及法律法规或行业特定的要求。 2、各项要求的控制措施要经过不断的讨论、改进,最终确定,以确保控制措施的体系规避风险 有效性。 管理3、策划各过程的控制要求必须依照PDCA部 过程发展; 4、针对制定的风险措施追踪结果; 5、建立和运行环境、影响环境物质的管理体系。 1、要求用于数据分析的数据必须保持准各部降低风险 确; 门 2、每季度对公司部门分解目标进行评审; 1、对内审员实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获取内审证书。安排内审员时必须是获得内审体系员资格证书的人员。 降低风险 管理2、对内审开出的不符合项目,责任部门必部 须落实改善对策,审核员持续跟进,直至不符合项目关闭。 完成时间 内部因素 体系策划 1、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遗漏了的要求; 2、策划的控制措施不能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要求的控制。 3、相关方期望识别不全、错误; 5 4、风险识别不全,制定的相应措施无效; 5、重大质量(含有害物质要求)、环境、安全事故。 2 B 12.31 内部因素 分析和评价 数据信息不准确,导致分析的结论不合理。 1、审核人员业务技能不熟悉,导致审核浮于表面; 2、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目未能及时改善和跟进,导致问题长期存在。 5 2 B 12.31 内部因素 内部审核 5 2 B 12.31
1、管理评审计划要反复确认,将每一项输入落实到责任部门; 2、总经理确保每一项输入均得到评审; 3、输出项目需要执行“谁去做?”“怎么降低风险 做?”“什么时候完成?”,以确保管理评审的输出得到有效落实; 4、每年的管理评审务必评审上年度输出的执行情况。 内部因素 管理评审 1、输入资料不全; 2、输出项目未能有效落实。 5 3 A 体系管理部 12.31 附录A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 JL-6.3-01-F
类型 (内部/外部因素) 应对风险和机内部因素 遇过程 1、风险识别不齐全; 2、风险没有制订相应的措施; 3、措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类别 风险和机遇内容 发生频率 5 风险及机遇的识别 风险及机遇的评估 风险严重度 3 执行情况 应对方法 应对措施 执行部门 降低风险 1、制订风险对策。 各部门 风险等级 B 完成时间 12.31 内部因素 改进 1、搜集的数据不准确或者无法利用分析; 2、改善意识不到位; 5 3、人员不具备改善的能力; 4、改善措施有效性不足。 2 B 1、需要遵守的外来文件识别不全,导致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内部因素 文件记录管理 2、失效文件投入使用,导致引发不良后果; 5 3、记录填写错误或填写不清晰; 4、记录存档不符合要求(环境、时间等)。 2 B 1、对出现不良类别进行分类搜集,便于分析和利用; 2、意识培训; 质管降低风险 3、明确改善的流程和方法,并在组织部 内实施培训; 4、由质量负责人或内审员对改善对策进行追踪验证,确保有效。 1、建立外来文件清单,将需要使用的外来文件予以规范管理; 2、失效文件及时回收销毁,如需留档各部降低风险 必须加盖“失效文件,仅供参考”字门 样印章,以对失效文件进行区分; 3、文件定义记录表单保存期限,并在表单中进行标识。 12.31 12.31
1、标识不清楚,导致非预期的应用; 内部因素 不合格品控制 2、未及时有效的采取改善对策,导致不合格品的持续产生。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 设备和工装故障,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延误生产交期。 检测设备不准确,测量结果失效,导致不合格品流出厂外 5 4 A 1、所有出现的不合格品需要及时张贴不合格品黄标,以避免投入使用; 出现不合格品后,应及时分析原因,降低风险 2、采取对策,以确保不再产生不合格品。检验人员跟踪验证效果。 质管部 生产分厂 计量室 12.31 3 2 4 4 B C 降低风险 制定和实施设备工装保养计划。 降低风险 按周期要求,定期进行校准 12.31 12.31 附录A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 JL-6.3-01-F
类型 (内部/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 工艺控制 外部供方供货不及时,延误交期 外部供方供货质量不合格,导致交期延误、产品质量不合格 供方产品抽样检验不具代表性,误收不合格品 外部供方供货中断,交期延误 工艺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 类别 风险和机遇内容 发生频率 3 4 2 2 3 风险及机遇的识别 风险及机遇的评估 风险严重度 4 3 4 5 4 风险等级 B B C B B 降低风险 交期预警 1、对外部供方提供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降低风险 验;2、对供方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评价;3、与供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执行情况 应对方法 应对措施 执行部门 企业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 采购管理部 技术管理部 完成时间 12.31 12.31 12.31 12.31 12.31 降低风险 对供方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和抽查。 降低风险 降低风险 主要材料和部件外部供方至少有2家以上备选 工艺设计开发过程规定成立项目组,负责编制工艺开发文件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工艺控制 工艺控制 人员能力 人员能力 顾客投诉 加工过程工艺文件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不稳定 加工过程违反工艺要求,产品质量不合格 生产人员技能不足,质量意识淡薄 岗位人员配备不足,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生产延误、质量不稳定,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顾客采购意愿降低 4 2 3 4 3 4 4 4 4 5 A C B B B 降低风险 工艺设计开发过程规定成立项目组,负责编制工艺开发文件 工艺部 生产分厂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 售后服务部 12.31 12.31 12.31 12.31 12.31 降低风险 开展工艺纪律检查 降低风险 按培训计划要求,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并考核。 降低风险 建立储备人力库,对外招聘,引进人才。 降低风险 建立顾客投诉信息管理、分析系统,并定期调查回访,及时处理客户抱怨 附录A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 JL-6.3-01-F
类型 (内部/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产品防护 1、物品放置环境不符合要求,导致影响其质量; 2、标识不清楚,导致用错材料。 类别 风险和机遇内容 发生频率 5 5 5 5 风险及机遇的识别 风险及机遇的评估 风险严重度 2 2 3 2 风险等级 B B B B 应对方法 应对措施 执行情况 执行部门 1、运行环境的先期策划及定期更新; 降低风险 生产部2、库存物资每一项都做好标识。 完成时间 12.31 仓储、门 内部因素 知识产权管理 组织知识不足,对产品及过程设计不足。 1、工程变更未能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 内部因素 工程变更管理 2、工程变更验证不充分,导致变更后出现不符合。 1、生产车间、仓库、物流对产品生产储运内部因素 工作环境管理 的特殊要求(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相关检查维护制度没有建立; 降低风险 可利用的知识的前期收集准备。 技术管12.31 理部门 12.31 12.31 1、所有工程变更需要及时下发《更技术管降低风险 改通知单》至相关部门; 理部门 2、所有变更需要验证。 1、每年至少安排对生产车间、仓库制造管降低风险 及物流车辆工作环境检测一次,以验理部 证工作区域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2、没有对工作环境进行日常的检查维护。 1、公司的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导致罢工、重大经济处罚等后果; 2、特种设备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 5 3、(新、改、扩建项目)环评不能通过,污染治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没有定点收集存放,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1、货物在运输过程损坏;2、运输到错误地址;3、送货不及时引起客户投诉。 2、定期对现场管理等进行稽核。 外部因素 法律法规 1 C 1、建立完善的公司规章制度; 2、由公司法务部对规章制度进行合企业管规避风险 规性评价; 理部、3、充分识别和评价相关环境法规; 各部门 4、组织对法律法规要求培训。 建立固废仓库,按法律规定,委托有规避风险 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及时收集该单位的资质证书复印件。 12.31 固定废弃物、外部因素 危废处理 外部因素 物流发货 5 2 1 5 D B 制造管理部 12.31 降低风险 定期评价和选择优质物流公司;与物流公司签订质量协议;及时索赔。 商务部 12.31 编制: 审核: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