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护理措施及健教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血管以及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合并外周血管病产生过高的压力,破坏足部骨关节和软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足部问题,严重的患者会发生骨髓炎、蜂窝组织炎症等。若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不能治愈下肢出现的临床症状以及并发症,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预防,消除足部隐患,降低疾病对患者的致残率,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标签:糖尿病足;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足,也称为糖尿病性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血管疾病并发症,由于糖尿病引发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血液循环减慢,造成局部缺血、溃疡甚至坏死,久治不愈,升高患者致残率。多见于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多种病症并发的患者,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全面、系统、细致的护理治疗和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治愈糖尿病患者足部坏疽具有促进作用,缓解患者身心的痛苦,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消除脚部隐藏的危险因素,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复发,有效减少截肢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科本年收治的12例糖尿病足经过护理干预的健教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患者,来源于2010~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7~68岁,平均63岁,病程3~8年,平均5.2年,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7例,其中应运胰岛素治疗的10例,口服双胍类、磺脲类降糖药的2例。12例均符合糖尿病足诊断标准。
2 糖尿病足的原因分析
糖尿病足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溃疡;②感染;③Charcot关节病 4.足趾畸形[1]。
3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多样。感觉改变通常呈袜套样,首先从肢体远端开始,向近端发展。轻触觉、本体感觉、温度觉和疼痛感知的共同减弱;然后会出现足部肌肉萎缩,皮肤排汗、温度、血运调节功能丧失 继之出现下肢疼痛和皮肤溃烂。足部溃疡在年轻患者多见于足底,但在老年患者多见于足外侧和足背部。足部溃疡如果同时存在血管病变难以治愈并易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足部坏疽,还可出现溃疡、感染、骨髓炎、Charcot关节病等。
4 糖尿病足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4.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需要面临截
肢的危险以及巨大经济压力,会产生焦虑、恐惧、沮丧、自卑等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所有在健康宣教中,针对心理问题作出护理干预显得特别重要。并且心理护理的对象不局限于患者,还应该包括家属。医务人员应该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告诉他们一旦发生糖尿病将会的终身性的。患者对护理以及治疗产生的依从性,对自我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能够让患者截肢率在以前的基础上降低40%~85%[2]。护士应该对患者的担忧进行充分的掌握,适时疏导,对病情进行详细耐心的讲解,针对糖尿病足形成的原因、治疗时的原则以及预后进行健康宣教,宣教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解糖尿病足预后的缓慢性,应有信心,坚持不懈,不因为短期治疗果不佳而失去治疗的信心甚至放弃治疗或者是频繁进行主管医生的更换。激励患者和家属同时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通过家属的支持和陪伴,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让患者时刻拥有愉悦的心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及护理。针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应向其家属反复进行健康宣教,若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应更换治疗方法尽早做截肢治疗,避免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4.2足部的护理 ①不要光脚走路,穿着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最好能够穿着专门为糖尿病患者制定的”糖尿病足治疗鞋”。鞋内柔软平滑,空间大,鞋底的衬垫能够分散转移压力,防止对局部足部皮肤组织产生过大的压力,预防溃疡的发生。②糖尿病患者应在睡前进行脚底的检查,若脚部发生水肿、皮肤干裂、鸡眼、破溃茧子、皮肤颜色变暗、脚趾甲变形、红肿甚至感丧失,要尽早到医院就诊;不可自行撕掉或者剪除鸡眼周围坏死的皮肤,禁止随意使用足锉、鸡眼水或者是刀片自行处理鸡眼。切忌用电热毯、热水袋、电烫壶取暖,以免烫伤,注意指甲的修剪,要平着剪,不宜剪太短也不宜剪得有角度,避免造成甲沟损伤,引起继发感染。③冬天患者洗脚时,要先用手探试水温后再洗脚,手对温度较敏感,而脚温度敏感性低。穿着吸汗、透气性好的袜子,不穿有丁或者是有破洞的袜子,避免穿后脚受到的压力不均匀,阻碍血循环。穿着系鞋带的鞋,便于调节,若系带发生松动,脚在鞋里易受到损伤。脚踝要进行固定,预防受力不匀的情况发生,造成足部溃疡。
5健康教育
5.1 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积极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指导患者及家属将脚部的护理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加强脚部的护理,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做好脚部卫生。每日进行足部检查,经常使用水温为37~40℃的温水泡脚,觀察脚部皮肤颜色、动脉搏动、感觉功能、局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等。
5.2 适量运动 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坚持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但在糖尿病足患者病灶应减轻压迫,患者应卧床休息,不能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走路时使用拐杖,以减少足部运动。由于过度运动容易增加腿部肿胀,不利于伤口愈合。必要时指导患者做功能锻炼,如在床上屈曲和伸展下肢的运动;提起脚跟,脚踝提转运动,上肢护胸运动。
6 结果
12例患者采用降糖、抗感染和护理相结合等治疗后,7例下肢感觉异常、麻木者症状完全消失,3例轻度感染经2~4w治愈,2例足部溃疡者经4w~4月治疗愈合。
7 讨论
糖尿病患者组织内含糖较高,易于细菌生长且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感染机率增加,伤口愈合困难。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平滑肌增殖,造成血管病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微循环紊乱;局部组织的血流量变缓,阻力降低,伤口形成溃疡导致感染的发生。糖尿病足的治疗应迅速清创,早期使用胰岛素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通过积极的护理为辅,观察局部皮肤并进行饮食护理、皮肤护理、适量运动、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等,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局部护理,整体护理贯穿始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面、系统、细致的护理治疗和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糖尿病足愈合,使糖尿病足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潜在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内科护理学.
[2]李淑媛.北京同仁医院外科足踝中心 《糖尿病足》 .
[3]鲁萍.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769-777.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