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
引言:疾病的相关知识
一、 定义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 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三、 发病机制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1]
1
四、 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1. 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2. 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和伴有高
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
五、 疾病病症
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
〔1〕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
〔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
〔3〕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
2
〔4〕 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病症。
一般资料
1、 病例介绍
1.1主诉:患者廖江生,男,62岁
因“活动后胸闷2年余,再发加重半年〞入院。
1.2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持续20分钟左右,经休息后可缓解。无胸痛,心慌,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下肢浮肿,无晕厥,无咳嗽咳痰。曾去中南医院及协和医院就诊,冠脉造影提示:多支病变,于2021年8月在武汉协和医院行冠脉搭桥手术,术后坚持服用药物,病症明显好转。于半年前反复出现胸部紧缩感,于活动无关,无胸痛,无呼吸困难。3月前出现间断下肢浮肿,以下午浮肿明显。为进一步诊治,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有高血压10年,糖尿病13年,痛风20年,高脂血症多年,慢性肾功能不全10年。
过敏史:对青霉素,磺胺,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外伤史:无,手术史:2021年8月行冠脉搭桥术。
3
1.3专科情况〔体检〕
查体;T;36.5℃ P:62次/分 R:18次/分 BP:135/85mmHg,神智清,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率62次/分,心律齐,心音正常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罗音,腹部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包块,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1.4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2级
诊断依据:1. 因“活动后胸闷2年余,再发加重半年〞入院。
2.查体: BP:135/85mmHg,心率62次/分,心律齐,心音正常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罗音,双下肢无水肿。
3.辅助检查:武汉中南医院冠脉CT:右支桥远端重度狭窄〔约80%〕。
2.护理诊断,目标,方案,实施及评价。
2.1 2012年10月9日 患者入院第一天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于两年前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持续20分钟左右,经休息后可缓解。无胸痛,心慌,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下肢浮肿,无晕厥,无咳嗽咳痰。冠脉造影提示:多支病变,于2021年8月在我院行冠脉搭桥手术,术后坚持服用药物,病症明显好转,现反复出现胸部紧缩感,于活动无关,无胸痛,无呼吸困难。为进一步诊治,需完善相关检查。
4
〔1〕 焦虑:于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有关。
近期目标:运用有效的方法应对病症,减轻心理压力。
远期目标:患者心情舒畅,愉快的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方案:鼓励抚慰病人,告知焦虑情绪对冠心病病程的影响。
实施:①跟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疾病的治愈有很大帮助。
②鼓励患者多于周围人交流,跟护士说出心中的不愉快,努力寻找解决方法,积极配合医生及护士的治疗。
③介绍相关疾病的病人与其认识,互相交流感情,讲解疾病好转的相关病例。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知识缺乏: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不很了解有关。
近期目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能配合治疗。
远期目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完全了解,能积极配合治疗。
方案: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更多。
5
实施:①提供有关冠心病的相关资料,对病人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
②主动为病人讲解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及有关不良表现,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治疗。
③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饮食原那么为低盐 、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评价: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2.2 2012年10月10日 患者入院第二天
陈学林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主诉烦躁心慌。既往史:有高血压10年,糖尿病13年,痛风20年,高脂血症多年,慢性肾功能不全10年。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2级。鉴别诊断: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相鉴别。目前诊断方案;1.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2.给予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心肌,调脂,改善循环支持对症治疗。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及时处理。
(1) 知识缺乏:缺乏控制心绞痛诱发因素及预防性用药知识。
近期目标: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远期目标:患者了解日常生活的一些考前须知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方案:从休息活动饮食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实施:①指导患者保持适当的体力劳动,以不引起心绞痛为度。但应防止竞赛活动和
6
屏气用力活动并防止精神过度紧张和长时间工作。
②告知患者饮食原那么为低盐 、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控制 总热量的摄入,主食粗细搭配,一日三餐要有规律,防止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评价:患者对日常生活考前须知有所了解。
(2) 率失常
潜在并发症:心
近期目标:24小时心电监护,患者心律平稳。
远期目标:患者在住院期间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
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实施:①急性期必须对患者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率和心律的变化。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
②如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通知医生,准备急救药物及急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
评价:患者住院期间心电图观察,窦性心律,律齐,无心率失常发生。
2.3 2012年10月11日 患者入院第三天
7
张秀娥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今日查房患者诉胸部有紧缩感,长时间行走后双下肢酸软,无力,有排便困难。查体:BP 120/86mmHg,双肺呼吸音清,为闻及罗音,心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检查结果示:大便常规+OB:隐血〔+〕,肌酐142.9umol/L,尿酸514.0umol/L,其他各项指标正常。给予别嘌呤醇降尿酸,其他治疗占不变,继续观察患者病情。
(1) 疼痛:胸痛 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近期目标:患者胸痛逐渐缓解。
远期目标:患者精神状况佳,胸痛得以缓解。
方案:给予相应的止疼药物,保证饮食和休息。
实施:①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疼痛缓解后可适当活动,以不疲劳为限。
② 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如含服甘油片
或消心痛,必要时适当给予镇静剂。
③ 整氧流量。
给予吸氧,一般采取用鼻导管或双腔氧气管法,根据血氧饱和 度监测调
评价:患者胸痛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2) 活动无耐力:与心脏功能减退,氧的供养失调有关。
8
近期目标:患者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求的到满足。
远期目标:逐渐调高患者的机体耐力,生活自理能力根本恢复。
方案:指导活动,给予氧气吸入。
实施:①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满足生活需要,减轻心脏负担。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活动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②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严格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③持续吸氧2-4 L/min,增加心肌供氧。
评价:患者自理能力根本恢复。
〔3〕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的生活方式有关。
近期目标:保证病人进食与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远期目标:预防病人便秘的发生,保持大便通畅。
方案:教会病人预防便秘的方法。
实施:①指导病人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或服用蜂蜜水,以保持大便的通畅。
9
②鼓励患者可以适当在病房走廊上活动,精神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公园走走,有利于心情舒畅。
③每日行腹部环形按摩,促进排便。
评价:病人保持排便通畅,不发生便秘。
2.4 2012年10月15日 患者入院第七天
陈学林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未诉胸部紧缩感。查体BP 114/70mm
双肺呼吸音清,为闻及罗音,HR 66bpm,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其他治疗不变。
2.5 2012年10月18日 患者今日出院
出院指导
1.运动指导 指导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有规那么的运动,根据运动中的
反响,掌握运动强度,防止剧烈运动。
2.生活指导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防止过饱。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受凉。
10
3.防止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控制危险因素。保持情绪稳定,防止精神紧张冲动,防止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4.用药指导 坚持按医嘱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
3.健康教育
(1) 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
(2) 生活要有规律,防止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
(3) 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食盐,每日五克以下,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多吃鱼、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糖类食品应适当控制,不多饮浓茶及咖啡等,果,饮食不宜过饱,提倡少食多餐;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
(4)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播送操等。
(5) 肥胖者要逐步减轻体重。
(6)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
(7) 不吸烟,不酗酒。
(8) 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如甘油片,以便应急服用。假设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11
4.体会
在护理冠心病的病人时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等变化和药物作用的不良影响。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为病人提供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防止刺激等对于病人的影响,满足其生活所需,向患者讲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消极恐慌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取得病人的信任,让其能够准确清楚的表达内心的感受,得到及时的指导。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病情恶化是相当重要的。心梗患者死亡率高,在做好常规护理的根底上,更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5.参考文献
[1] 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2- 151.
[2] 杨省利,惠昭岚,等.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与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07,26(2):208-210.
[3] 陈灏珠.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06-216.
[4] 蔡雄鑫.护理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1- 2.
[5] 赵孝英,何多芬,等.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24h两种体位的比照[J].中华医学杂志,2003,18〔3〕:183-194.
12
[6] 张华,崔里峪.PTCA术对冠心病患者病症及心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1,24(17):80-84.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