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棕榈科植物杀手——红棕象甲的研究进展

棕榈科植物杀手——红棕象甲的研究进展

来源:爱玩科技网
热带赫业20l1年6月第39卷第2期 棕榈科植物杀手 棕象甲的研究进展 陈义群,年晓丽,陈庆 (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南海口57031 1) 摘要:红棕象甲是进境植物捡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扩散能力和危害性非常强大。为遏制该虫继续蔓延、巩固农业、 林业和园林建设成果,确保我国农业、林业与园林建设的生态安全。文章通过介绍了棕榈科植物害虫红棕象甲的生物 学特性、形态特征、危害性和防治措施等,以期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红棕象甲;危害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763.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938.2011.02.007 Research Progress on Killer of Palm Plants—-Red Palm Weevil Chen Yiqun,Nian Xiaoli,Chen Qing (Hainan import and export inspection nd aquarantine bureau,Haikou,Hainan 5703 1 1 China) Ab Red palm weevil is a common import pest in plant quarantine.is highly harmful and has hi gh spreading ability.In order to discourage the spreading of red palm weevil,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 of a— griculture,forestry nd landscapiang,ensure the ecological securiy tof agriculture,forestry and landscaping, this paper describe he tbiologi cal characteristic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harmfulnes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in order to pm ̄de heortetical reference for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K何words:Red Palm Weevil,Harmfulness,Research Progress 红棕象甲R c p 九 丌1 (Olivier) 代发育。目前报道的红棕象甲主要寄主主要为棕榈 科植物,包括椰树(Cocos n ifera)、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加纳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 海枣(Phoenix hamceana t)01"formosana)、银海枣 又称锈色棕榈象、椰子隐喙象、椰子甲虫、亚洲棕榈 象甲、印度红棕象甲等,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 科(Curculionidae),棕榈象属(Rhynchophorus).是一 种世界性的危害棕榈科植物的害虫。该虫原产印度, 现分布印度、伊拉克、以色列、沙特、阿联酋、阿曼、利 比亚、叙利亚、伊朗、埃及、西班牙、巴基斯坦、巴林、 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 P(hoenix sylvestris)、西谷椰子(Melroxflon sagu)、桄 榔(Areng pinnata)、油棕(Elaeis guineensis)、糖棕 o s flabellfiormis)、鱼尾葵属的大山鱼尾椰 (Caryota maxima)和鱼尾椰(Caryota cumingii)、槟榔 c4reca catechu)、假槟榔 rchontophoehix alexan— dra)、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lcaulise)、三角椰子 (Neodypsis decaryi)、甘蔗(Saccharlsrn,sinense)、王棕 斯里兰卡、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 内亚、日本、约旦、巴勒斯坦、科威特、文莱、卡塔尔、 老挝、孟加拉、土耳其、希腊、澳大利亚、塞浦路斯、法 国等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云 南、福建、上海、浙江、四川、重庆、江西、贵州、、 枣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几乎所有棕榈科植物都有可 (大王椰子)(Oreodoxa re ̄a)、伞杆顶棕榈(Corypha umbraculfier)、越南蒲葵(Livistona cochinchinensis)、 bellifer)等。 、(墨脱)等地区。主要危害椰子,后成为海 Buri palm(Coryota elata)、扇叶糖棕(Borassus肛 能存在被红棕象甲寄生的危险,但目前该虫更多为 害椰树和海枣。成虫也能取食甘蔗并在其上完成世 毫t-- 麓 毫||红棕象甲首先在印度南部发现,之后迅速贯穿 整个印度,并随寄主植物的外运扩散到新区:1918 0 j 林业科技_ 蠹 TRoPICAL FoRESTRY VOL.39 NO.2 Jun.201 1 年,红棕象甲传入伊拉克: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虫 开始大规模入侵中东,1985年首先在沙特东部登 陆,后逐渐扩散到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同年该虫进 入阿联酋北部,很快在整个阿联酋定殖,并迅速传入 阿曼:1990年,该虫从巴基斯坦传入伊朗:1992年, d,卵孵化率为85.2%~93.9%,平均为89.6%。 幼虫孵出后,即向四周钻洞取食柔软组织的汁液, 并不断向深层部位取食,在树体内形成纵横交错的 隧道,剩下的纤维被咬断后遗留在虫道周围,幼虫 共9龄,幼虫期为30 ̄90 d。成熟幼虫利用木质 该虫又进入埃及,目前已经在埃及定居:1999年, 在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发现该虫危害:在欧洲,红 棕象甲1994年红棕象甲全从埃及传入西班牙南 纤维结成椭圆形茧,结茧需要2~4 d,成茧后进入 预蛹阶段3~7 d,而后脱最后一次皮化蛹,蛹期 8~20 d。成虫羽化后,在茧内停留,直至性成熟才 部,并对德国、希腊、葡萄牙等国产生了威胁:在东 破茧而出。红棕象甲在浙江丽水以成虫在虫茧中越 亚,该虫1975年扩散到日本,之后迅速在日本各地 冬,l1月初在虫茧中就可见越冬成虫。红棕象甲对 蔓延。在我国,目前红棕象甲已传播到广西、广东、 l0年生以下的幼年椰树危害最大,幼虫一旦钻入树 云南、福建、上海、浙江、四川、重庆、江西、贵州、 体,通常在6~8个月内就能造成椰树死亡。在浙江 (墨脱)等地区,并对当地观赏植物进行危害。1998 丽水,10月中下旬受害严重的加拿利海枣树就发生 年开始在海南省文昌市发现该虫严重危害椰子,目 突然坍塌,剖开被害树的树心,可见组织坏死腐烂, 前已扩散到全岛。红棕象甲在海南其危害性丝毫不 并有特殊气味,叶基部有虫茧,其中可见老熟幼虫。 比椰心叶甲低,大多数被红棕象甲危害的椰树及其 棕榈红棕象甲在广西南宁市1年发生3代,以老熟 它棕榈科植物都会死亡。所以,对于红棕象甲进行 幼虫、蛹、成虫在寄主植物组织内越冬。成虫对频振 全面的了解,对于防控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当前,海 式诱虫灯、黄色光灯具有较强的趋性:卵散产,多产 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健康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 于寄主幼嫩叶鞘组织内:室内常温条件下,平均每雌 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因此,作 虫产卵量为(370.6±0.8)粒:在26℃恒温条件 者对红棕象甲的研究进展作一全面综述。 下,幼虫共有13龄。上海研究表明:幼虫有很明显 1生物学特性 的互残习性,被害组织内一处仅有1头幼虫,如果2 红棕象甲在热带地区1年大约发生3代,第 头幼虫在虫道内相遇,较弱的幼虫将被蚕食。红棕 1代历期最短,为100.5 d,第3代历期最长,为 象甲为两性生殖,雌虫在交尾次日即可产卵,有时单 127.8 d,从卵到成虫的历期为45 ̄68d。在海南,1 雌也可产卵,但卵均不能孵化。 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该虫属于完全变态昆 2形态特征 虫,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成虫寿命以 (1)卵:乳白色,具光泽,长卵圆形,光滑无刻 性别差异不同,雌成虫寿命约39 ̄72 d,雄成虫约 点,两端略窄。卵期3~4 d。刚产的卵晶莹剔透, 63~109 d:成虫白天不活跃,通常隐藏在叶腋下, 第2天没什么变化,第3天略膨大,两端略透明,后 只有取食和交配时才飞出;成虫一般羽化后即可交 又逐渐缩小至原先水平,孵化前卵前端有一暗红色 尾,交尾可发生多次,每次15 ̄30 S。交尾后当天 斑。平均大小2.36 mm×0.93 mm。 即产卵,有的亦可延至1周以后才产卵:雌虫通常 (2)幼虫:体表柔软,皱褶,无足,气门椭圆形,8 在幼年树上产卵,产卵前,雌成虫用喙在树冠基部幼 对。头部发达,突出,具刚毛。腹部末端扁平略凹陷,周 嫩松软的组织上钻蛀一个小洞,产卵时将长且锐利 缘具刚毛。初龄幼虫体乳白色,比卵略细长。老龄幼 的产卵器深深插入植物组织中,产卵其中,有时亦产 虫体黄白至黄褐色,略透明,可见体内一条黑色线位 卵于叶柄的裂缝、组织暴露部位、伤口及树皮裂缝 于背中线位置。头部坚硬,蜕裂线“Y’’字形,两边分别 中,卵单产,一处1粒,1头雌虫一生可产卵l62~ 具黄色斜纹。体大于头部,纺锤形,可长达50 mill。 350粒,平均为221.40粒,产卵历期平均为 (3)蛹、茧:蛹为离蛹,长20 ̄38 ram,宽9~16 m皿 56.60 d,前7 d产的卵均可孵化,49 d后产的卵 长椭圆形,初为乳白色,后呈褐色。前胸背板中具一 均不能孵化,卵期的致死高温为40 ̄0。卵期2~5 条乳白色纵线,N缘具d, ̄JJA,粗糙。喙长达足胫节, ———————————0 椒岭限 ————————— 母 热带赫业20l1年6月第39卷第2期 触角长达前足腿节,翅长达后足胫节。触角及复眼 足胫节端部外缘不具齿。雌虫各足(尤其是前足)腿 节和胫节腹面鬃毛比雄虫短而稀疏。 突出,小盾片明显。蛹外被一束寄主植物纤维构成 的长椭圆形茧。 (4)成虫:A外形:红棕象甲体长19 ̄34 mill, 宽8~15硼,胸厚5~10咖,喙长6~13ram。一般 3红棕象甲的危害性 红棕象甲是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同时也 是国家林业局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发布 的l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据Kirthising 记载,在20世纪50年代,斯里兰卡由于红棕象甲 危害,有30%~40%的椰子幼树死亡。印度的马拉尔 海岸,每年都有5%的1O年树龄的幼椰树被红棕象 甲危害致死。红棕象甲分布遍及大洋洲、亚洲、非洲、 欧洲(西班牙等)和中东,据报道:当前15%椰树生长 的国家和几乎50%棕榈植物生长的国家都发现此虫 雌虫大于雄虫。身体红褐色,光亮或暗。体壁坚硬。 喙和头部的长度约为体长的1/3。口器咀嚼式,着生 于喙前端。前胸前缘小向后逐渐扩大略呈椭圆形, 前胸背板具两排黑斑,前排2~7个,中间一个较大 ,两侧较小,后排3个均较大,或无斑点。鞘翅短, 边缘(尤其侧缘和基缘)和接缝黑色,有时鞘翅全部 暗黑褐色。身体腹面黑红相间,腹部末端外露;各足 腿节末端和胫节末端黑色,各足跗节黑褐色。触角 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节红褐色。 B前胸背板:前胸前缘小向后缘逐渐宽大,略呈 椭圆形,具两排黑斑,前排3个或5个,中间一个较 大,两侧的较小,后排3个,均较大,有极少数虫体 没有两排黑斑。 的危害,该虫曾在中东和东南亚引起严重的危害,是 中东棕榈植物发生最严重的害虫。近年,红棕象甲传 入中国,特别是海南,该虫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 景观和生态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花费了大量的 防治费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危害 严重性仅次于椰心叶甲,但目前椰心叶甲已在控制 C鞘翅: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每一鞘翅上 之中,而红棕象甲很难控制,一旦为害棕榈科植物, 将会导致其死亡。1998年开始在海南省文昌市发现 该虫严重危害椰子,目前已有海口、琼山、琼海、万 宁、三亚、儋州有大量椰子树遭受危害,发生面积近 i万hm ,已经死亡的椰子树近2万株。据1999年 10月 ̄2000年l0月对海南34个椰子种植点调查 发现,该虫严重发生时,椰树受害株率高达84%,平 均受害株率为14.16%。2005年,钟逸坤在广东惠东 调查发现,该虫对加拿利海枣的平均受害率为 具有6条纵沟,鞘翅边缘(尤其是侧缘和基缘) 和接缝黑色,有时鞘翅全部暗黑褐色。 D喙:成虫头部的延伸部分为喙,喙圆柱形,喙 近基部向端部具一条中纵脊;雄虫喙的表面较 为粗糙,纵脊两侧各有一列瘤,喙的背面近端部起 1/2长外复有一丛短的褐色毛:雌虫喙的表面光滑 无毛,且较细并弯曲。 E触角:锤状触角,生于喙近基两侧。柄节棒状, 直且较长:索节共6节,长为柄节的0.7~O.8倍,第 一24. 最高受害率达52.996。据覃伟权最近调查发 现,海南全省,广东全省,广西南宁、北海、柳州和玉 林,福建厦门和福州、云南昆明和西双版纳、四川攀 枝花等地均发现此虫发生危害,该虫除了严重危害 节倒梨状,长约为宽的1.5倍,第二节倒卵状,长 约为宽的1.1倍,第三、四、五节近等长,扁球状, 第六节甚宽短,长为宽的0.5~0.6倍:棒节为斧 状,长为宽的0.6~O.8倍,基半部光滑,端半部密 布绵毛。 椰子、槟榔等经济作物外,对园林绿化植物大王棕、 假槟榔、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等也产生严重危害, 受植株死亡率高达94.5%。该虫在我国的危害面积 正在迅速加大,其还在浙江、贵州、重庆、上海等地发 现,不但严重影响我国椰子和槟榔产业的发展,对我 国沿海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构成了巨大的威 胁,其潜在经济危害性巨大。 F足:前足基节间距狭,中足基节间距宽,后足 基节间距甚宽:各足腿节短棒状,侧扁,光滑,刻 点细小 腹面密布橙黄色鬃毛:各足胫节近直,侧扁, 光滑,刻点细小,腹面内外两侧均具一列橙黄色鬃 毛,内侧一列尤长,胫节端钩发达,基部下缘两侧各 具一簇长刚毛,前足胫节端部外缘具2枚齿,中、后 4防治对策及措施 目前采取的防治方法包括: I 量 — t TROPICAL FORESTRY VOL.39 NO.2 dun201 1 .4.1加强检疫 7d,连续数次即有效。另外,可以借助听诊器贴近受 害树,如果能听见“沙沙”的蛀食声,就可以大致判断 在棕榈科植物调运尤其是海枣苗木引进前,应 仔细清查茎干,尤其是植株的生长点是否被红棕象 甲蛀食,防止购入有虫植株。实施产地检疫和现场 检疫相结合的方式,一旦发现有红棕象甲为害的植 里面有红棕象甲为害,及时给予防治。 4.7利用雄性不育技术进行防治 Rahalkar利用照射量为1.5kR的X射线和Y 株,一律杜绝引进。 4.2疫情普查 进行棕榈科植物疫情普查,发现该虫入侵,立刻 射线对红棕象甲进行辐射试验,能导致红棕象甲 90%的试验种群雄性不育,不育种群的平均寿命与健 康种群相比没有明显缩短,但其交配率下降了50%, 开展栽培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 主要原因在于辐射使不育种群交配力下降和精子减 治理,密切关注红棕象甲的发生动态,严防该虫疫 少。防治效果还需进一步评价。 情蔓延。 4.8聚集信息素诱杀防治 4.3保护好植株树干 Gunawqrdena等在田间初步应用聚集信息素 由于成虫具有在植株孔穴或伤口产卵的习性, 进行防治。结果表明,聚集信息素对红棕象甲雄虫的 应尽量保护好植株树干不受损伤。发现树干受损伤 诱获率为每天每个诱捕器0.12头,雌虫0.11头,两 时,可用沥青涂封植株树干上的伤口或用泥浆涂抹, 者间无显著差异;聚集信息素的田间持效期为60d; 以防成虫产卵。 红棕象甲对聚集信息素的反应期最长为1800~ 4.4清除被害株 2000h,最短为600 ̄800h;在比较试验区,椰树树皮 发现有红棕象甲严重被害的植株,应立即挖除 的蒸馏产物作诱剂的诱虫率为每天每个诱捕器 焚烧,以避免成虫羽化后外出扩散繁殖。 0.06头,而聚集信息素的诱虫率为0.25头,显著优 4.5人工捕捉成虫 于椰树树皮的蒸馏产物。Garhy在埃及东北部进行 利用成虫具有迁飞性、群居性、假死性及常在晨 了聚集信息素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暖季诱捕的虫 间或傍晚出来活动等特性,人工捕捉成虫。也可利 口比冷季多。红棕象甲活动的下限温度为14℃。由 用其假死性,敲击茎干将其振落捕杀。 于全年只有12月和1月的日平均温度低于l4℃, 4.6.药剂防治 因此,这2个月诱捕的虫口极低;4~6月气候暖和, 在4~10月虫害盛发期,定期喷药,杀死虫卵。 诱捕率最高,诱到的雌虫数量是雄虫的2倍。Ra— 药物防治时,先用长铁钩将堵在受害植株虫孔的粪 japakse等认为:桶状诱捕器不仅便宜,而且诱虫效 便或树屑钩出,用氧化乐果等内吸性农药进行整株 果明显优于漏斗状和烟囱状诱捕器;每周的观察表 淋灌,让药液浸透到茎干内杀死害虫(灌药时如有成 明,诱杀使受害椰树数量迅速减少。Hal lett等建 虫或幼虫从虫孔爬出,立即捕捉集中烧毁),每7d 议,使用的聚集信息素的剂量为每24h释放3mg。印 进行一次。然后在其叶鞘和心芽处放置5"--'8个用 度Muralidharan等利用聚集信息素研究红棕象甲 氧化乐果200倍液浸泡的海绵药袋,每15d重新浸 的种群动态、食性和诱杀的效果。结果表明:从1995 泡后再放。也可在棕榈科植物的生长点放置数包装 年到1997年,种群数量最大值从每个诱捕器29.6 有呋喃丹的药物小包,杀灭害虫,防止害虫从生长点 头下降到4.6头,下降了84.4%;聚集信息素加甘蔗 入侵。对于在茎干中危害的成虫,用农药原液从虫 的诱虫效果优于加其它诱饵的效果。沙特阿拉伯的 孔注入,然后用泥密封。平时可结合根部施肥埋入 Feleiro进行了聚集信息素田间持效期测定技术的 呋喃丹,使植株吸收足量的呋喃丹以达到预防作 研究。结果表明:聚集信息素持效期夏天短,冬天长; 用。在成虫集中出现期,可在叶腋间灌施辛硫磷及 置于树荫下持效期比放在阳光直射。沙特阿拉 马拉硫磷等农药。当发现虫孔,可注射80%敌敌畏乳 伯的Viyasagar等在田间设置了2252个信息聚集 油5O倍药液或用300 ̄500倍液喷洒树干,或用棉 信息素诱捕器,成虫种群从1994年每周每个诱捕器 花蘸敌敌畏原药塞人虫孔,并用塑料薄膜密封熏蒸 4.12头降低到1997年的每周每个诱捕器2.02头, ∞t 豫 -∞* t 液_ l热带赫业2ol1年6月第39卷第2期 共诱捕79.5万头红棕象甲。 4.9生物防治 Getul io(1949)在红棕象甲的蛹和成虫体上发 在成虫体上繁殖到每头虫24.2万条,、而在幼虫上 却繁殖很少。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棕象甲的扩散能力和危害性如 此之强。为遏制该虫继续蔓延、巩固农业、林业和园 林建设成果,确保我国农业、林业与园林建设的生态 安全,作为科研工作者应该尽快研究出行之有效的 办法来应对该种害虫的危害。林业和城市园林生态 系统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果从 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利用传统的害虫生物防治方法, 找到红棕象甲卵的寄生蜂或捕食者,可以从源头上 防止其造成危害。如果一开始就用捕食者或寄生蜂 现一种外寄生螨类。其研究表明:这种螨在成虫上的 寄生对成虫生长并无不利影响;但蛹被其寄生后则 不能发育到成虫;该螨不寄生幼虫。Peter发现了 寄生于红棕象甲的3种螨类,其中下盾螨(Hy- poaspis sp.)的数量最多。Kirthisinghe观察到红 棕象甲幼虫被Megaselia scalaris Loew寄生,并 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评估其控制作用。 Gopinadhan等在印度首次发现对红棕象甲有较大 侵染潜力的病毒一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这种病毒可以侵染包括成虫在 内的各个虫态。老熟幼虫感染后将发育成畸形的成 虫,能迅速压低虫口。Banerjee等报道了假单胞菌 对付卵的话,就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然后不断对天 敌进行人工增殖与释放,最终达到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秦伟权,李朝绪,等.红棕象甲在中国的风险J陡分析.江西农 业学报,2009,21(9):79 ̄82  -’ 属的Pseudomonas o.erugino¥a是红棕象甲的一种兼 性病原体,将该病原体注射到幼虫及预蛹的血腔中, 杀虫效果较好,半致死剂量LD50为每虫9×i0 ~ [2]hap://www.reapalmweevil.com]newlook/intoaURFW.htm 2x 1O。个细菌,优于胃毒毒力(每虫1×10 ~4X 10 个细菌)和触杀毒力(每虫1×10 ~2×1O 细菌)。 [3】李伟丰,姚卫民.红棕象甲在中国的扩散风险分析.热带作 物学报,2006,27(4):108 ̄1 12 每虫3×103个细菌的注射剂量能杀死69%的幼虫。 注射低龄幼虫的半致死时间为6d,而胃毒和触杀作 用的半致死时间为8d。沙雷氏菌属的Serratia rn ̄cescena侵入不会影响P.aeruginosa的致病 [4】吴广超,罗小艳,等.入侵害虫红棕象甲的风险分析.林业 科技开发,2007,21(2):44 ̄46 。。 [5】鞠瑞亭,李跃忠,等.警惕外来危险害虫缸棕象甲的扩散.c 昆虫知识,2006,43(2):159 ̄163 性,反而能使幼虫的半致死时间缩短为3d。Dangar 从红棕象甲的血淋巴中分离出一种酵母,并测定了 这种酵母的致病力。试验表明,这种酵母自由生活在 [6]王风,鞠瑞亭,等刑用甘蔗饲养红棕象甲的技术。昆虫知 识,2009,46(6):967,,.969 c7l王连生,陈志生,等.浙江省象甲科新纪录一红棕象甲的发 生与防治.浙江林业科技,2008,28(4):56"59 [8】欧善生,谢彦洁,等.棕榈红棕象甲生物学特性研究.安徽农 红棕象甲的血淋巴中,在血腔中接种量达到每虫 8×10 酵母时,能导致试虫死亡。半致死剂量LDSO 为每虫8×1Os个酵母,半致死时间为4d。这种酵母 的种名待定。Hanounik应用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 防治红棕象甲幼虫,在室内死亡率为95%100%,田 间死亡率达50%。Abbas等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斯 氏线虫 (Steinernema riobravae)、小卷蛾斯氏线虫 carpocapsae)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sp.) 业科学,2009,37(33):16424" ̄16426 . f9】王凤,鞠瑞亭,等.红棕象甲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观察. 昆虫知识,2009,46《4):556~560 [10l魏娟,覃伟权,等.红棕象甲危害现状和主要防治措施研 究进展.广东农业科技,2009,(6):110~112 [11】黄山春,覃伟权,等.红棕象甲外形态特征及生殖器官结 构观察.西南农业学报,2oo9。22(5}:1345—1348 等3种病原线虫对红棕象甲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 这3种病原线虫对红棕象甲的幼虫和成虫都具有较 强的致病能力,对成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每 【12】泰建美,罗宏果.高危检疫害虫・一防治植物医生,2007,20(2):34"-'35 红棕象甲的识别和 头虫900 1l00,1416条;对幼虫更为有效,半致死 浓度分别为每头虫6l、61和56.7条。这3种线虫 【l3]刘奎,彭正强.红棕象甲研究进展.热带农业科学,2002,22 (2):70"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