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

五年级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奇数与偶数的特征。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学的基本内容。教材中首先用除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再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最后进一步了解奇数与偶数的特征。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它们的倍数。 3.学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4.掌握奇数和偶数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概念和结论的认知探究过程,体验推理、分析和总结归纳的

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与奇数的区别. 教法与学法:

1.加强对概念之间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有联系的观点,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

2.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或具体情境,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7课时

第一课时 倍数与因数(1)

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情境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非零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

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

倍数。

过程与方法:

是学生初步感受非零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

主义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因数和倍数之间的联系。 学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法:讲解引导,操作演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220÷4= 18×4= 25×4= 24×3= 150×4= 20×86= (二)学生口算

(三)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二、新课讲授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二)举例概括

1.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2.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布置

教科书第7页第3至5题。 六、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