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来源:爱玩科技网
几年来收集的各校的历史考题--与大家共享(待续)

浙江大学1997硕士入学建筑历史试题

目代码:478 科目名称:建筑历史(含中外建设史) 外建史部分(50分)一、下列建筑属何种风格或流派?何人设计?(2分*10=20分)1、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2、莱斯特大学工程馆3、罗伯茨住宅4、流水别墅5、爱因斯坦天文台6、萨伏伊别墅7、朗香教堂8、珊纳特赛罗镇中心9、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10、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二、―花园城市‖理论由何于何时提出?它对二战后的英国城市规划有何影响?(15分)三、简要分析帝国大厦、西尔斯大厦、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三座摩天大楼的形体特征与结构类型(15分)中建史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3分*5=15分)1、升起;2、草架;3、举折;4、千步廊;5、阙二、简要回答(6分*4=24分)1、河南登封嵩岳寺塔2、私家园林中的建筑艺术3、木结构体系及特点4、古代城市中水的形式及作用三、论述题(11分)谈谈《考工记》―营国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 浙江大学1998硕士入学建筑历史试题

科目代码:478 科目名称:建筑历史(含中外建设史) 中建史部分一、名词解释(15分)1、分心斗底槽;2、必脊殿;3、托脚;4、阙;5、计成二、简答题(21分)1、清式彩画的主要类型及适用范围2、明清宫殿建筑的成就3、可北蓟县独乐与特点三、论述题(14分)试论述唐宋及明清木结构建筑在结构构造、外观造型等方面的不同点。外建史部分 一、解释下列概念,并举出代表人物和作品各一个(4分*5=20分)1、表现派2、功能主义3、新陈代谢派4、有机建筑5、形式美主义建筑二、部答题(10分)19世纪末霍华德(E.Howard)提出了何种规划理论?它对二战之后英国大伦敦规划有何影响?三、论述题(20分)试论述二战之后建筑设计中讲求―个性‖与―象征‖倾向的主要表现,及其对现代建筑发展的意义。 浙江大学1999硕士入学建筑历史试题

科目代码:478 科目名称:建筑历史(含中外建设史) 外建史部分(50分)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带形城市2、沙利文3、包豪斯4、理性主义建筑5、卫星城镇二、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末欧美复古思潮中,德国柏林国家剧院是希腊复兴式的,巴黎歌剧字是浪漫主义的,英国国会大厦是折中主义的。2、赖特草原式住宅的特点是在造型上力求新颖,但未摆脱折中主义的常大庆,在布局上还未能与大自然结合。3、1968年格罗皮乌斯设计的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落成,这座新古典主义的伤口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庙堂。4、哈罗新城是由一个大的邻里单位组成,但在邻里内部用宽敞的空地或绿地隔开。5、1931年在纽约建造的帝国州大厦号称102层,102层以上是一个相当于17层的圆塔,在八十年代前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的记录。6、三战之后的建筑思潮中,―讲求技术精美‖的实例有何塞.昆西学校、湖滨公寓等;―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提高‖的实例有伊利诺工学院校园规划、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等。7、密斯设计的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是典雅主义作品,布局上受建筑启发。房屋四周有柱廊,柱廊后面是玻璃幕墙。8、黑川纪章和雅马萨奇同为日本新陈代谢派的成员,黑川纪章设计的山梨文化会馆体现了该学派的学术观点。三、论述题(14分)试论述二战之后高层建筑发展趋势。中建史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需画示意图(每题3分,共15分)1、礓磋;2、*手;3、推山;4、举折;5、采步金二、问答题,需画示意图(7分*3=21分)1、唐长安城的特点是什么?2、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特点是什么?3、魏晋山水诗对园林有何影响?三、论述题(14分)试论述中国宫殿建筑的礼制内含。

华南理工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建筑设计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

企业家商会会馆 一、任务简述

拟在南方某海滨城市公园旁建造一座企业家商会会馆,供企业家联谊、商务交流,企业及产品推广,管理学习之用,用地面积为6000 M2,拟建总建筑面积为3300M2(可在±10﹪内调整)。

二、基本要求

1、总建筑面积3300M2(可在±10﹪内调整); 2、各用房面积要合理设置;

3、要注意配套设置相关的用房和空间; 4、总平面图上要表达场地设计。

三、设计内容

1、客房20间 30 M2/间(标准间面积,已含卫生间) 2、商务小会议室2间 50 M2/间 3、多功能厅1间 200 M2 4、图书阅览及网吧 100 M2

5、展览室(厅) 200 M2(室内可分可合为一室或2-3室) 6、咖啡沙龙、茶餐厅 300 M2(已含厨房面积)

7、休闲娱乐用房 150 M2,含壁球室1间(净空要求为9750X00X5700), 棋牌室、桌球室(桌球台2900 X1600)等 8、小商店 50 M2 9、设备用房 150 M2

10、 管理及后勤用房 150 M2 11、 其它,含门厅、走廊、楼梯等交通空间、公共卫生间、储藏间等 12、 车库 2个车位 13、 室外活动场地,包括网球场2个,室外泳池1个(含配套用房) 14、 室外停车场 10个车位 四、图纸内容及要求

1、总平面图(含环境设计) 1:500 2、各层平面图 1:200 3、立面图1-2个 1:200 4、剖面图1-2个 1:200

5、彩色外观或鸟瞰图一幅,图幅为2#图纸或其一半 6、总建筑面积和简要文字说明 7、图面表现形式自选

8、图纸规格:2#图幅(420X 600mm)

七 营造法

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

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 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 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 “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 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

面的 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5.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15.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 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17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18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仅设一根柱子。 19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

20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21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22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23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

24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与比较隆重的建筑。

25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

内柱间的 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

26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 部件

2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 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28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 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28.1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 标准。 28.2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28.3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28.4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

28.5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 29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 短横木

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 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

29.1 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29.2 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29.3 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 ,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 29.4正心瓜栱(泥道栱)出坐斗左右的 第一层横栱。 29.5 正心万栱:(慢栱)出坐斗左右的 第二层横栱。 30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31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32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33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 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34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 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 35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 那一段。

36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 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 坡度步架距离斗步一样长。

37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 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 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

38月梁: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39*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 木构件 40托脚:支撑平傅的 构件

41*柱造:(上下柱交接)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

42缠柱造:它是下层柱端 增加的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结构

外观稳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

43砌上明造:屋内不用平棊,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则月梁负屋盖之重。

44上昂:在铺作层数多而高,但挑出需要尽量小的 要求下,头低尾高的 上昂可在较短的 出跳距离内取得挑的 更高的 效果,只用于里跳。

45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 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 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 跳台。

46草袱:是在平棊以上,未颈艺术加工的 ,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47乳袱:两椽袱。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斗放在铺作上的。

48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 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 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载。

49明袱: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 梁袱,与草袱相对。 50平梁:一道梁椽袱,是梁架最上一层的 梁。清代称为太平梁 51箚(扎)牵:一般用于乳袱之上,仅长一架,布 承重,固定桁的 位置。

52平坐之制:其铺作减上屋一跳或两跳,宜用重栱及逐跳计心造。 53溜金斗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主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 起结构作用。

5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 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55版门:用于城门或宫殿,衙,署的 大门,一般为两扇。

55.1棋盘版门:先以边梃上下抹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幅若干,后在框的 一面钉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

55.2镜面版门:门扇不用木框,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再用横木联系。

56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分为花心和群版二部。

57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58窗:唐以前以直棂窗为主,固定不能开启。宋代开始,开启窗开始变多。

58.1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 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 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

58.2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 亭,廊,围墙等处。窗孔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等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象的 窗棂。

59平闇(暗):为了部 露出建筑的 梁架,常再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 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60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61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 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屋顶曲线与构造的关系(包括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线)

1) 檐口曲线 升起,唐宋有明显的 檐口曲线,北宋元明清末间至屋角起翘。

2)屋面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反宇为阳”举架举折的 运用。佛光寺大殿。

3)屋脊曲线:脊檩端置垫木。佛光寺大殿。 结构形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屋顶形式:重檐廡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廡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盔顶,盝顶,单坡,平顶,囤顶。 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 ―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 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 ―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 ?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1>城市——―镐京‖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一、东周(前770——前476称为春秋,475——前280称为战国)秦、楚、齐、燕、赵、魏、韩 1.历史文化背景:

?田地私有制——诸侯国战争

?天子失学,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先秦理性精神

?老子将人还给自然,孔子将人还给社会——伦理理性的社会 ?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

3.建筑特征: ?<1>防御性强 ?<2>礼制

?<3>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

(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 二、秦(前221——前207) 1.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 2. 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

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对称

三、汉(前206——公元220年) 1.艺术风格:

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弘庶 2.建筑状况:

?<1>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2>单体建筑: ?明堂辟雍 ?洛阳白马寺

?园林,受术士影响湖中建仙岛——蓬莱三岛模式 ?阙——门通道两边的附属建筑,阙上建楼——―观‖。

3. 技术成熟:

<1>木构形式:穿斗式、抬梁式 <2>屋顶丰富,出现歇山 <3>拱券式、叠涩式艺术风格:

三、三国、晋、南北朝(公元220—5 1. 历史文化背景: ?战争、迁徙、、割据

?士族大夫厌恶战乱、寻求静谧安定 ?―魏晋玄学‖

? 人的自觉——艺术形式表现人本身

2. 建筑状况: ?薄葬

?园林——追求自然、寄情山水,有限表达无限 ?佛教建筑盛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遗存最早的佛塔 石窟,克孜尔——最早的石窟 甘肃麦积山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 洛阳龙门 太原天龙山

一、隋、唐、五代 1.文化背景:

?先秦儒的理性 + 魏晋南北朝道的内在精神 ?文士风度 + 佛教释的影响

?互存互补——―和‖的意境 生机勃勃的人文鼎盛 2.建筑群的发展: ?夯土台——以山为陵

? 加强总体规划——纵轴收放:―三朝五门‖ ?唐长安——严整、有序―万国和 ‖

建筑风格——开朗、朝气蓬勃

材料充分发挥 形式、结构完美结合

3.文化的交流: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朝鲜

?引进胡床——高足家具、建筑体量加高、空间抬高 ?寺庙——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小雁塔

4.建筑技术:

<1> 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李春建造 世界最早的—敞肩券—大跨度—石拱桥 长37米,高7.23米, 高跨比1/5 ? ①四个敞肩券,减少1/5自重

? ②桥洞增加水流量——排洪、减少水压 ? ③铁件加固——连接28道拱 ?④加契子

?⑤28道并列券——券上加伏石、平面上两边大中间小 ? ⑥ 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

<2>木构建筑——大面积、大体量

<3>都料匠——唐代出现一个阶层,使用神墨画图施工。此名延续到元代。 隋代宇文恺发明比例尺、制作模型

五代:完美——停滞——定性化。 <4>砖木混合结构——灵隐寺双石塔(砖) 苏州虎丘塔(砖木)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石) 广东光孝寺铁塔

二、宋、辽、金

历史背景:公元10世纪时(北宋+辽) 12世纪时(金+南宋)

赵匡胤——―艺祖‖ 、军人、喜观看制造舟车 赵佶——喜欢绘画诗文 1.建筑理论:李诫《营造法式》 ?按照斗拱的材模数化、定型化 ?等级制、伦理化 ?成就和局限

成就:制度成熟,节约了用料——经济合理 规范了结构和构造——结构合理

局限:没有分析建筑结构构造内在的关系、作用 僵化——发展 2.群体结合:

?城市——东京汴梁:开敞性、商业性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水城苏州——水网 富庶 军事要地 ―平江图‖ ?宋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强调单体之间的组合 ? 河北正定隆兴寺

3.建筑艺术趣味:

?宋代从唐代的恢宏变得隽永、秀丽、优雅 园林——赏石,重个人趣味,小、秀 ?辽代承唐风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北京天宁寺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

?金代为辽宋之结合,秀美纤细、色彩华丽 山西县崇福寺弥陀殿

山西佛光寺文殊殿

大同上、下华严寺、大同善化寺、净土寺小木作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木构架 建筑设计概论 中国建筑?多元的体系

木构架建筑体系?生土建筑体系?石构建筑体系 第一节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第二节 木构架形式—剖面 第三节 立面构图 第四节 装修和彩画 第一节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一、 单体建筑平面

?(一).单体建筑平面的构成要素-间 1.间的概念: ①四柱之间的空间 ②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多数情况下是指②的说法 2.出廊 :

出廊有等级划分:周围廊等级最高, 不出廊最低。

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 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 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 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

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推测是由早期高台建筑周围的单步廊发展而来。 3.面阔和进深(如图)

4.间的组合 :官式建筑在面阔方向坚持用 ―阳数‖1,3,5,7,9 ―阴数‖2,4,6,8意指阴

宅 民间住宅、寺庙等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5.间的名称: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二)单体建筑的基本形式(两大类) ?正式:长方形

?杂式:除了长方形之外都称杂式 二、 庭院式组群布局 (二)庭院式布局的特点 1.突出内向性的布局 ?空间聚合功能:

适和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 安静、私密性强 ?气候调节功能: 围护墙——遮阳、挡风 内院——采光、绿化 形成小气候 ?防护戒卫功能 :

内部开敞、相互照应——外部封闭,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 ?伦理礼仪所需 :主从、正偏关系 三、庭院式的构成形制和组合方式 (一)构成形制 1 廊院式 2 合院式 (二)组合方式 1.对称式的组合 2.半对称的组合 3.不对称的组合

第二节 木构架形式 ——剖面 一、抬梁式和穿斗式构架 二、斗拱

三、雀替(绰幕枋)

四、对木构架的评析

一、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1 抬梁式:梁柱结构体系 梁是受弯构件 用材较大 空间可做得大 空间相对灵活

2 穿斗式 檩柱结构体系 以小材代替了大材 简化了屋面用材 增加了构造的灵活性 整体刚性好 ?柱 ①角柱 ②檐柱 ③中柱 ④金柱 ⑤山柱 瓜柱

2.梁,承受几个檩子就叫几架梁 n 架梁——n-1 步架

3.檩:与屋脊平行的构件叫檩, 它的取名方式 与柱子名称一致 檐檩 脊檩 上金檩

中金檩 下金檩 挑檐檩

(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1.大式做法 2.小式做法 ①出廊 四种情况均可 无周围廊 5-11开间 ②屋架:5-11檩 ③斗拱 可有可无 构架 有飞檐 有扶脊木 ④细部 有随梁枋 有角背 ⑤屋顶 可用琉璃瓦* 三、斗拱

(一).斗拱的作用 1.增加承托的作用 2.出跳形成悬臂梁 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均匀传递荷载 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减震:吸收震波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8.模数作用 (二)斗拱的组成 1.斗 2.拱 ?卷杀 对木构件 曲线轮廓

间 3-7檩 无斗拱 无飞椽 无扶脊木 无随梁枋 无角背 不能用琉璃瓦 3-5 艺术加工 的方法。 (三)、斗拱的出跳

1.铺作:指一层层的小木块叠加起来,形象地表示斗拱 的层次。 出一跳——四铺作 出二跳——五铺作 出三跳——六铺作 出四跳——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 (四)斗拱的类别

清代 柱头科 ——柱头铺作 宋代 平身科 ——补间铺作 角 科——转角铺作 柱头科:承托梁,受力斗拱 平身科:没有梁架,间接受力

材分八等:

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 即42分…45分之间 四、对木构架的评析

(一)、木构架是梁柱框架体系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1.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 (宫殿、亭子都可)

?2.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3.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墙体) ?4.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 可轻巧也可雄厚

第六章 园林建筑 与自然的关系 与人的关系 造园主旨 建筑的角色 游线组织 植物的处理 人的感受

第一节 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利用自然--模拟自然--写仿自然--抽象自然) 1.从利用自然到人造假山 (囿台→巡猎→自然 )

·先秦时期,帝王贵族狩猎苑囿。―囿‖——蓄养野兽供打猎的场所,台——高台,摹拟圣山,以观天象、通天神及登高远眺,

·纣王筑沙丘苑台,西周设―囿人‖管理,林囿内树木繁茂,蓄养大量飞禽走兽,供王打猎。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强大,竟建苑囿。魏有温囿,鲁有部囿、吴有长洲苑、越有乐躬苑。吴王阖闾筑始苏台。夫差作天池。 2.造园大发展(秦、汉)

?统一——国力强盛——造远大发展 ?道教发达——相传有长生不老的地方 《史记》——徐福的故事 秦始皇在上林苑开池,建蓬莱山

汉武帝建太液池,池中建象征仙境的三山 ―蓬莱、瀛州、方丈‖ ―一池三山‖从此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3.私家园林、寺院、郊邑园林兴起 (西晋、南北朝) 4.宫苑竟奢,诗画私园崛起 (隋、唐、园林的全盛期)

?经济强盛——知识分子变避世退隐为积极干政。文化兼容并蓄,艺术气度开廓恢宏,园林昌盛。 ?华清宫 ——秦始皇始建―骊山汤‖。莲化汤为御用,即诗中所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芙蓉池、曲江池 ——公共风景区

?私家园林兴盛。王维―辋川别业‖ 、 杜甫的浣花溪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诗人参与创作——昭示文人园林的萌芽,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进诗情画意,诗、画、园林三种艺术相渗透。志趣盎然,开扩、接

纳的姿态。

5.堆山叠石的艺术高潮(宋、辽、元金)

?宋徽宗―艮岳‖(万岁山)实际上是个大型 园林 辽、金延续

?大量太湖石,徽宗精于书画,艺术素养 极高,―思精志巧、多才可属‖

?宋画中的园林建筑形式也相当丰富, ―舞榭歌台,多情点被雨打风吹去‖(辛 弃疾) ? 沈园——陆游 6.造园高潮 (明、清)

?两个高潮:明中晚期南北两京和江南一带官僚地主园林的繁荣;清中叶帝王苑囿和杨州、江南各地私家园林的兴盛(乾隆下江南)

?理论:计成《园冶》明——第一部系统总结园林艺术和技术的理论著作。文震享《长物志》明。李渔《一家言、 居室器玩部》。沈夏《浮生六记》(清)

?造园高手代表:朱砼中、计成、张涟、张然、仇好石、石涛等 小结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1.主旨:愉悦的环境、精神寄托

?2.手法:摹拟自然→写仿自然→抽象自然

?3.文化的介入:中西方都非常尊重自然,为什么背道而驰?

园林与现实互补。强大——园林精神追求表现为舒发―逸气‖。战乱,城市无规则——希望统一秩序。园林是人们精神安托的场所。满足人格的互补关系。 二、 北方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1.规模宏大,遵循―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2.宫殿部分自成一区;然后划分景区,各个景区 各有特点但相互呼应,并通过游线连成整体。 ?3. 很大一部分用于拜佛、居住、办公。 ?4.平面构图呈几何关系,轴线平行或转折。

?5.立体构成:主体空间——主体建筑通常位于岛上,起统帅作用;重视视觉收放,山面水开阔,背水幽深,丰富的轮廊线,―山之眉目,当在开面之处‖ 。 ―园中园‖——内向、封闭。 园林多层次。 ?6. 建筑外形——色彩庄重,屋角平缓、稳定。

?7. 序列设计——―远近高低各不同‖,由外→内→外,变化、对比强烈,扩张→完整的感觉。 ?8. 造景要素: ① 海岛仙山 ②林泉丘壑 ③ 佛道寺观 ④街市酒肆 ⑤田园村舍 皇家园林比较孤立,私家园林与居住分不开

皇家园林主体起控制作用

皇家园林以观者为中心,布局观象面向外看,外向、离心、发散,私家园林则向心、内聚、给人以亲切感。

例1.北京颐和园(清漪园)

一)历史沿革:1750乾隆—1860英法联军—1886光绪——1888慈禧——1900八国联军——1905部分修复

总面积290公顷,保留较完整 二)地形:清漪园得以建造有三原因: ?1 治水,以利北京城的供水。仿汉武帝昆明池 ?2 乾隆为母亲祝寿献礼

?3 以―三山五园‖为主体全盘考虑,成为―三山五 园‖的中点,一园建成,全局皆活。 静宜园、静明园、清华园、畅春园、勺园 三)宏观特色

?1.湖区用岛式和堤式综合

?①堤式 ②岛式 颐和园水面很大有条件这样做两堤(西堤、支堤)三个湖面(南湖、西湖、西湖又分为二)三个大岛(南湖岛、藻鉴岛、治镜岛)三个小岛(知春亭、凤凰墩、小西泠)在总体上又符合―一池三山‖(山即指岛)

?2.山区。①前山―寺包山‖,后山―山包寺‖ ②多元的景观特点。③两种境界:仙山琼阁——雍容华贵;人间桃园——山林野趣,淡雅幽静 ?四)宫廷区布局: 设离宫,生活办公结合

?1. 东宫门外:牌楼、水湾儿、影壁、一正四厢, 点出皇家园林入口的气派。

2. 仁寿殿:宫廷区的主体,皇帝上朝用。两进 四合院:仁寿殿←仁寿门←东宫门。用了些 端庄的布局,但内容都是园林的。 3.德和园(戏园子) 4. 玉澜堂(皇上居住)

5. 乐寿堂(太后居住)地段最优越,正房豪华 6. 服务用房,占据八个四和院,院子标高下降 五)前山区:高60米,长100米 1.排云殿:进行一些重要的仪式

?2.佛香阁:八角形,四层楼阁,48米高? –①塔瘦高分量不够将会显得孤立、单调、唐突 –②万寿山不高,不宜做太高的建筑 ③没有别的形态呼应

–④塔的高度若超过山的高度,塔尖暴露给后山将破坏 后山轴线和―山包寺‖ 的总格调。 ⑤避免与玉峰塔雷同 七)前湖区布局:

一个主题:―海阔天空‖。三大岛、三小岛 1.南湖岛:十七孔桥、龙王庙、亭 ①丰富地貌 联系湖山

②分割湖面形成两个景区,自身又成一景 自龙王庙北望:华丽的人文景观 自龙王庙南望:自然景观 用―近大远小‖的手法夸张南湖的深 –③尺度对比突出南湖之大,南湖岛为参照物 ④位置适中 2.知春亭

3.小西泠:水网地段仿苏州,景观仿扬州瘦西湖 三、南方私家园林的设计方法

?先立意 :―残粒园‖ ―壶园‖ ―耦园‖ ―相照楼‖

?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个景区一般都有自己的特点 。 ?1.景区有大虚有小实,立意明确,自然形成主从关系。

?2.景区划分的手段:山,水 ,堤桥 ,墙或廊 ,树木 ,建筑与建筑群 ,组合 。

?3.景区空间处理:巧妙处理建筑空间;化有为无,让人感觉不到边界的存在 ;化实为虚;巧于固借 。 三. 多层次依*游线组织起来形成期待感 1.环形观赏路线 2.串联式

3.幅射式 4.组合式 四.要素分析

1.叠石堆山:石山,土石 ,砂石,石峰

2.理水:以聚为主,有主有从,

3.建筑:厅、堂、轩;楼、阁、亭;榭、舫、台;廊、墙 4.树林、花卉

5.室内装修 ;扁额、对联

近代建筑史复习大纲 一. 近代建筑现象

1.复古主义 古典复兴 希腊复兴 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勃兰登堡门 罗马复兴 雄狮凯旋门,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

浪漫主义 哥特复兴 英国国会大厦(国家浪漫主义)曼切斯特市政厅 折衷主义 巴黎歌剧院

哥伦比亚博览会——折衷主义建筑的大检阅,使新建筑思潮受到打击。

贡献:说明现代建筑使 十分必要的,要发展现代建筑必须树立一个 靶子,先推翻复古主义。 2.初期功能主义

1)背景: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 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 进步, 新的 建筑材料,新的 结构技术,新的 设备,新的施工方法的出现。建筑在平面与空 间的设计上能 够比较自由了,因而影响到形式上的变化。它能从功能出发,但是 对功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2)代表作

帕克斯顿 水晶宫 新材料 : 铁,玻璃,木的运用 新方式建造 :模数制(以玻璃的尺寸) 缺点:将铁作成拱,没有 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 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拉布鲁斯特 图书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 : 地面与隔墙全是铁架与玻璃制成,这样既可以解决采光又可以保证防火安全

埃菲尔 埃非尔铁塔(328m) 高架铁结构 突破古代建筑高度 机械馆 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 原理 贡献:主张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让建筑师看到铁,玻璃在建筑中的作用 示范了,提倡了建筑要走工业化道路

展示了建筑的 出发点是功能这一基本原则

二.前现代建筑活动

1.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的 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 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 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 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莫里斯 红屋 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 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 质感。

2. 新艺术运动

2.1 比利时 霍尔塔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新艺术运动的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的 草形状的 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 2.2苏格兰 麦金托什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 强调去除装饰,注重体量组合 2.3德国 青年风格派 奥别列去 和贝伦斯 2.4奥地利 瓦格纳 书——《现代建筑》15

作品——维也纳储蓄银行 内部采用现代造型巴西利卡的 空间类型 教授——培养学生,奥别列去 ―分离派‖ 路斯 ―装饰是罪恶‖ ornament is crime 去掉装饰就 是 现代精神

作品——维也纳斯坦纳住宅(强调建筑物比例,墙面和窗的 关系,成为基本立方体的 组合)

2.5西班牙 戈地 吸取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塑性建筑 米拉公寓

2.6荷兰 贝尔拉格 ―净化‖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2.7芬兰 老沙里宁 赫尔辛基火车站 3 新建筑探索

3.1 美国 芝加哥学派 沙里文 ―形式随从功能‖ 高层办公建筑的 五个原则p46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芝加哥学派贡献 1)提出探索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从功能出发,在有限的地区里建造)

2)以沙里文为代表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 3)总结了高层办公建筑原则,思路,方法

4)探讨了 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建筑艺术反映了 新技术的特点 5)培养了赖特等一批人才 #密斯可以说是芝加哥学派的传人,发展了高层建筑

3.2 贝瑞工作室 贝瑞继承法国的特点,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运用到住宅中,他善于发现新材料的表现力

巴黎富兰克林25号公寓 1903

充分发挥了材料的造型能力,可塑性强的 特点 埃内比克发明了框架节点 贡献:把新的结构钢筋混凝土应用于建筑 发挥了新材料的造型能力

为现代建筑运动培养人才——柯布

3.3 德意志制造联盟 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 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贝伦斯 将钢——玻璃结构,作为―工业建筑‖ 力图寻求艺术表现手法

透平机车间——现代建筑史的 里程碑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1914年 科隆展览会 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 表现了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

目的: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社会需要。 贡献:a,成立了一个组织:建筑师,业务家,,企业家 b.设计了重要的建筑 ——透平机车间

c.造就了伟大的建筑师——贝伦斯。柯布,格罗皮乌斯 d.开创了钢和玻璃的技术及建筑表现 三.现代艺术派 (观点,代表人物,主要作品) 1.德国 表现主义

二十世纪初在 德国奥地利首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

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门德尔松 : 爱因斯坦天文台 ——混沌的流线体形,不规则窗洞,造型奇特,神秘气氛 2.未来主义 意大利

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 桑。伊利亚 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

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彻底批判过去传统,否定的 批判用热血来奉献干 3.构成主义

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 内容,特别是雕刻,很像是工程结构物。 代表作: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充分利用了钢材的 抗拉性能)

思想:用构成来表现,用造型自身的规律,将建筑分解成一些要素,来进行构成 4.风格派 荷兰

由荷兰的 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 艺术就 是基本几何形象的 组合和构图。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或―要素派‖

蒙特里安 用点线面,垂直水平线条,及红黄蓝色块组成绘画

里特维德 荷兰乌德勒支住宅 由简单的 立方体,光光的 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成的 建筑。可以说是蒙特里安绘画的 立体化。

※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 色彩的 构图效果。他们的作品不反映客观事物,而是反现实主义的 。它们所作的试验和 探索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的 造型设计由启发意义。

近代建筑史复习大纲(续)

四.现代建筑运动 1.范畴 1)时间 两战期间 2)地域 以欧洲为代表,局部为美国 3)事件 a,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b,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并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2.背景 1)政治 一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重建 和十月的 出现到后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2)经济 从恢复时期到相对稳定到经济危机的爆发 3)技术 钢和玻璃的技术结合以及混凝土的运用 1)大师 欧洲四位大师 格罗皮乌斯 密斯 柯布 阿尔托 2)名作 萨伏依别墅 德国馆 包豪斯 帕米欧疗养院 3)组织 1928 CIAM 4)纲领 雅典宪章 5)理论 《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建筑师应该向工程师学习,机器美学 6)教育 包豪斯学校的建立 ——将教育,课堂教学和工

厂实践三大构成方式相结合 7)展览 魏森霍夫住宅展 德意志工作联盟在 斯图加特举办 ※所有以上这些构成了现代建筑派。注意答题的 时候不仅要列举大师的作品还要求放到现代建筑派这个背景中来回答。 4.现代建筑风格 艺术,造型,设计风格 1)设计原则 。功能。 现代建筑认为功能是出发点,而古代认为造型是出发点。对建筑来说平面是重点,所以它是一个 从内到外的 设计 。空间。 现代建筑运动最重要的贡献。空间是 建筑的主角,建筑与人息息相关。古人人能为是 造型实体与人密切相关,现代建筑运动是 空间艺术,功能将要转化为空间。这是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 根本区别。柯布等大师各自有自己的 空间,但是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 。空间是 由工业带来的。 。技术。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运用新技术。在农业时代,技术相对落后,而现代工业技术迅猛发展也给建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建筑的 初期是 实用新技术,后来慢慢变为表现新技术,是 由于新的 功能和新的 空间往往需要新技术来表现。 。美学。 以柯布的―机器美学为代表‖。以前―视觉美学‖带给人们的 只是感观上的冲击,而―机器美学‖则开发了感观以外的东西,是一种实用的美学或应用美学,它与手工艺美学用手来完成不同,是依*机械来完成的 。所以机器美学强调高效率,像机器一样简洁。 。经济性。 古代建筑是帝王将相的建筑,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且需要高技术的工人。而在 工业社会,低成本高效率,已经成为趋势,所以不需要高技术的建筑工人 。社会性。A现代建筑派认为建筑具有社会功能(社会效益),社会主义乌托邦认为能解决社会问题。柯布认为能代替,格罗皮乌斯认为应该把包豪斯建为社会大教堂 B.建筑师具有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建筑创作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要人们再住在没有阳光,封闭的房子中。同时建筑师也就具有了社会改良的 责任。而在古代,建筑师是由 宗教的,或是御用建筑师,离开了权势无法开展。 ※答题时候注意运用具体的建筑师作品,理论来阐述观点,但又必须强调出要点。 2)风格定位 A.(造型)国际式:现代建筑风格的代名词,贯穿了现代建筑原则才会出现国际式。它式 工业的产物,式要跨越时间,地域,超越民族,推向全世界的 B.(平面)有人称为功能主义―。体现了功能的重要性,是出发点。所以它也可以称为现代建筑的代名词。沙里文的‖形式随从功能―‖功能决定形式‖决定结构布局空间。 C(哲学)理性主义。功能,技术,经济理性主义,排斥个人观点,意愿,需要,而是一种纯粹的,客观的,典范式的,是一种先验式的 理论(六大原则) D.有机建筑论 由赖特提出,同样是受到工业的 影响其他遵循的 还有阿尔托,夏隆等人。

五.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 1. 格罗皮乌斯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全面的建筑观。》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

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 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 比例。。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 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中。 。包豪斯校舍。

校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米。设计有如下特点:

一. 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 出发点。二,采用灵活的 不规则的 构图手法。 没有特别突出的 中轴线,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 总体效果。三,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 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 效果。是标志着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 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 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2. 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 房屋底层采用支柱;

2. 屋顶花园;3. 自由平面;4. 横向长窗;5. 自由的立面。

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 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萨伏依别墅:建筑理想体现——阳光空气绿地三要素和新建筑五点的完美结合。 提出一套建筑体系——板柱承重体系

社会理想——标准化构件,机器生产,能够承担社会职责。体现了欧洲人心理深处的 抹不去的 古典情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

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拉吐亥修道院等,其中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勒·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他从事了大量城市规划的研究和设计,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朗乡教堂: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主要空间的 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 上部都是 向上拔起的 ―塔‖。伸出于屋顶之外。各个立面的差别很大。以地中海民宅为思想来源,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

它的 建筑形体和空间证明柯布西耶具有非凡的 想象力,也形象的反映出现代西方宗教的特质。 3.密斯。凡德罗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

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流动空间。Flowing space 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 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主要特点是隔墙有玻璃的和大理石两种,位置灵活,形成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和室外互相穿插。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处理。简单明确,干净利索。突出材料的固有颜色,纹理和质感。

。通用空间。Total space。范思沃思住宅。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 玻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的封闭空间,其他地方全部是开敞的,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 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复加的地步。是密斯―少就是多‖的 完美体现。也是他国际主义风格达到一个新高度的 标志。国际主义风格的 另一个 体现——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 布朗楼。黑色玻璃幕墙。

。摩天大楼。与约翰逊在纽约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是国际主义风格的顶峰。1)大楼前宽敞的 广场2)外部金属结构,黑色青铜垂直线条,显得格调高雅,与众不同3)顶层是 设备层,除此以外开间和窗的尺寸均相同,外形简单。

。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最经济的 原则,最简洁的 构造,最简单的结构体系,最简约的 空间形式(通用空间)

。技术精美。密斯在60年代把自己的设计形式提高到精益求精的 高度。比较重要的有芝加哥联邦大楼,联邦德国的 柏林新国家艺术博物馆。整个建筑空旷单一,仅仅是一个 大屋顶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钢铁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 当时世界建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 密斯垄断了世界建筑的 面貌20年之久,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密斯的 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是工业化时代的 必然产物。集中的表现了 工业化的 特征,任何拿后工业化的 价值和审美标准唉批判他的方式,都是毫无意义的。密斯是 他的时代最典型三建筑代表。 4赖特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十年代) 草原式住宅 罗伯茨住宅 威利茨住宅 草原是指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的 意思。

平面常做成十字型,以壁炉为中心,把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壁炉布置,卧室常放在楼上。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割又联成一片,并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净高。体积的 构图形式室层高较低,出檐比较大,室内光线比较 黯淡。体积构图是高低不同的 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三 水平阳台与花台组成的水平线条,以垂直的烟囱统一起来,打破单调的水平线条。外部材料上质地以及深色的 木框架和白色粉墙形成强烈对比。

罗伯茨住宅 建筑片面是 惯用的十字型,大火炉在它的 。室内采用两种不同的层高,天花根据屋顶的自然坡度灵活处理。室内空间丰富。外形上互相穿插的 水平屋檐,衬托出一副生动活泼的 图景。和自然环境结合紧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机建筑论 将美国自己的 理论与沙里文的 有机思想结合

流水别墅 宾夕法尼亚州的 郊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楼板连同边上的栏杆好像一个托盘,支撑在墙和柱墩上。各层的 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能力,向各个方向远远的悬伸出来。用墙和玻璃围合不同空间,或开敞,或封闭。建筑外形上最突出的是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整个建筑在 颜色和质感上均有对比。另外,它最成功的 地方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 紧密结合。体现了建筑的本质。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几何手法抽象 古根汉姆美术馆

体形特殊,上大下小的螺旋型。美术作品沿坡道陈列,观众循着坡道边上边看。在 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 那种待办的 楼层重叠,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 统一。。但这些与美术馆的 功能性质相违背。所以,它是赖特的 纪念碑,而不是成功的博物馆建筑。

※ 有关赖特与现代派国际式的 联系:赖特的 背景是美国,而现代派的背景是整个欧洲。欧洲以法国和英国的 工业为背景,而美国以美国内战为背景。所以他们的 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而且在 服务对象上,欧洲面对的是整个广大民众,而赖特为代表的 美国是面对中产阶级的。

※ 有关密斯的流通空间和赖特的 流通空间:密斯是在空间的隔断上做文章,强调―平面‖上的流通,而赖特强调空间上的流通。

近代建筑史复习大纲(续)2 五,现代建筑多元化阶段

1. 创作倾向(时间,地域或国家,主要观点或设计原则)

1) 讲求技术精美 密斯 讲求技术精美喜欢纪念性,大开间 及对称性

2) 粗野主义 (brutalism) 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中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 经常采用混凝土,把最毛糙的地方暴露出来,及其夸大那些沉重的构件,并把他们冷酷的碰撞在一起。 柯布西耶——―粗糙的混凝土,沉重的 构件和他们的粗鲁组合‖ 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大楼

史密森夫妇 英国 认为结构与材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与密斯的讲求技术精美似乎很密合,但从经济和社会角度上来考虑,两者迥然不同。代表作品:哼斯特顿学校——钢结构。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 国际粗野主义 鲁道夫 丹下健三

3)典雅主义 同粗野主义并进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孑然相反的 倾向。主要流行于美国,致力于运用传统的 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 庄严感。代表人物为美国的 约翰逊,斯东和雅马萨其,又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复古主义。讲究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 精美。代表作谢而顿艺术纪念馆(约翰逊),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斯东)纽约林肯文化中心。

4)地方主义:建筑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地方的 特定的风格。地方主义不 等于地方传统的仿古,复旧,它依然是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在 功能上,构造上都遵循现代的 标准和需求,仅仅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的动机而已。

代表作 香川县厅舍 代代木体育馆 广岛原子弹受害者纪念公园

人情化 阿尔瓦。阿尔托 (强调有机形式,采用自然材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年级学生宿舍

5)个性化 ―多元论‖与―有机论‖建筑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讲求各种―个性‖与―象征‖的 倾向。活跃于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要使每一个房屋和每一场地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标准使要使各样的人一见以后难以忘情。偏重艺术的 建筑观,突出个人的人生观,经济观。 赖特 战后作品 古根汉姆美术馆

伊朗公主的珍珠宫

贝聿铭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夏隆 柏林爱乐音乐厅 柯布西耶 郎乡教堂 路易斯。康 里查医学研究楼 伍重 悉尼歌剧院

小沙里宁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2. 代表人物

1) 小沙里宁 统一中的 变化发展——有机主义功能主将

伊利。沙里宁之子,国际建筑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大师,在国际主义风格盛行的时候,独自突破单调刻板的 密斯传统,开创乐斯堪迪纳维亚设计传统的 有机功能主义风格,丰富了现代建筑的面貌。 代表作:杰斐逊国家纪念碑 方案采用一个巨大的金属圆拱,形成了一个面对密西西比河的 拱门形式。 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候机大楼 奠定他有机功能主义的 里程碑建筑

其部分是总入口和大厅,形式是一只展翅腾飞的鸟的形状,在上扬的 翼下面,又伸出两个弯曲的翼,作为候机大楼的两个购票,候机厅。―大鸟‖的 背后是两个弯曲的走廊,无论是建筑的外部还是内部,基本没有几何形态,完全以有机形式作为设计的构思。同时又保持了现代建筑的 功能化,现代建筑材料和非装饰化的基本特征,是突破了国际主义风格,走出有机形态道路的重要建筑。

杜勒斯国际机场 采用16个巨大的有机形状的 柱子支撑住弧形抛物型的巨大屋顶。巨大的对外落地玻璃幕墙呈曲面状,向下倾斜,能反映周围的环境。是有机形态和理性主义的完美结合。 他的 家具设计也比较突出。马铃薯片椅子

2)斯特林 英国杰出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采用现代主义与古典风格结合,并加以嘲讽式的 处理,严肃中充满勒戏謔和调侃的味道,最典型的例子式德国斯图加特的新国家艺术博物馆。该建筑位于斯图加特的 一个坡地上,一边高一边低。因此设计上充满利用地势的 特点,形成具有强烈罗马特点的建筑群。建筑采用勒花岗石和大理石为建筑 材料 ,局部采用古典主义的细节,如拱券,天井。但整体上的 古典主义又戏謔的局部处理,如扭曲的玻璃幕墙,粉红色的 巨大扶手,莫名其妙的结构细节等。现代主义,波谱风格和古典主义被塞在一起,造成古怪的效果,戏謔,冷嘲热讽的 手段处处可见。

泰特博物馆克罗尔画廊设计,更加注重古典形式的象征性效果。斯特林采用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低矮的 整体,使新建筑在 视觉上超越旧建筑,在 细节上在门口以标准的 古典主义的 轮廓开口,造成一个负形的古典三角门楣。是利用古典符号达到后现代主义形式主张的典型例子。

作品还包括意大利办公设备公司奥里维蒂公司办公大楼,斯图加特国家艺术博物馆的附属国家剧院等。

3)约翰逊 刻板中的优雅

国际主义风格的命名人,和密斯合作西格拉母大厦。在70年代认识到国际主义的 局限性,探索发展的可能性,设计了ATT大楼的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所以他是 国际主义风格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 前期受密斯影响较大,基本是―少就是多‖的集中体现。作品包括西格拉母大厦,约翰逊住宅等。 ATT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 结构是现代的,但在 形式上则一反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风格,采用传统的 材料——石头贴面,采用古典的拱券,顶部采用三角山墙,并采用具有一定游戏成分的在三角山墙中部开一个圆形缺口的方式。因此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 基本全部风格:装饰主义和 现代主义的结合,历史建筑的借鉴,折衷式的混合采用历史风格,游戏性和调侃性地对待装饰风格。

作品还包括洛杉机―水晶大教堂‖,纽约第三大道与53街交界处大楼,芝加哥南拉赛而大街190号大楼。

2008同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 中国建筑史 一.选择

1.《华夏意匠》核心观念参考()一书。 2.中国古代的生起,侧脚主要见于哪个时期() 3.现存清代大式建筑檐下斗拱的轴间距一般为()斗口 4.哪位来自―香山邦‖?

A.鲁班B.张南阳C.蒯祥D.雷发达 5.以下哪部属于古代造园专著?

A.《扬州画舫录》B.《浮生六计》C.《一家言》D.《园冶》 6.《木经》作者?

A。鲁班B。喻浩C。李戒D。蒯祥

7.哪条属于非农耕时代建筑特征?

8.文献上最早记载的卷曲屋顶见于()? 9.斗拱铺作数的本质意义()?

10.中国砖石拱券结构城门大约出现于()时期? 11.犍陀螺佛教艺术属于()—()混合型(填国家)? 12.20世纪前期上海的ART DECO风格受何处影响较大? 13.中国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提出的―中国固有式‖是指()? A.宫殿式B.殿堂式C.厅堂式D.大式

14.中国()时期建筑比较接近TECTONICS含义? 15.中国近代最早设立建筑系的院校是()? 二.填空

1.现知中国古代的砖最早见于()遗址。

2.清代天安门前的御街南门是(),即天安门广场上()的位置。 3.张一调在()大学完成了名为()的博士论文。

4.故宫版本《清明上河图》与其他版本最大的建筑差异表现在()和()两处。 5.18世纪英国的()把中国的写意园林手法带到欧洲。()是其代表作。 6.《娄东园林志》是()朝园林记述,地点在今()?

7.查尔斯.詹可斯曾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空间与中国古典()的趋同,主要指两者空间边界均()的特质。 8.宋代―材分八等‖在清代变为()斗口,斗拱在苏式中称()? 9.高足式家具大约在()传入,但被中国人不变使用已到()时期。 10.剪边是指()做法。实例见于河北正定()殿。

11.佛光寺文殊殿梁架采用了()式结构。这是由对柱网的()做法引起的。

12.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延长()和景物间相互()的手法取得的。 13.上海真如寺构架形制实际上是()式和()式的混合。 14.―冲三翘四‖指()做法。―压七露三‖指()做法。

15.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时期迁往(),()(人)在那里完成了他的《中国建筑史》手稿。 三.绘图

1.以剖面形式绘出唐宋殿堂和清式殿堂的比较简图,并以文字标明二者的关键差异。 2.绘出送带斗拱足材重拱(包括瓜子拱和慢拱)的里面、剖面、轴测。

3.绘出所在城市3幅系列景观(简明,特点突出,文字说明)

西方建筑史 一. 选择题

1.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在哪一节中特别讨论了神庙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A. 神庙的建造B.神庙的朝向C.神庙的平面布置D.神庙的均衡 2.()作品的花园标志法国古典园林风格形成? 3.欧洲19世纪结构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4.穹隆,帆拱使用开始于()时期?

5.()结构形式的使用表明西欧从罗马风建筑开始向哥特建筑转变? 6.文艺复兴时期()(人)设计了罗马坦比哀多教堂?

7.十七世纪法国()(人)兼作科学家与建筑师,并参与卢浮宫东立面的设计。 8.PROPORTION是()建筑传统中的核心概念? A.哥特建筑B.浪漫主义建筑C.古典主义建筑D.罗马风建筑 9.《城市建筑学》的作者是()?

10.库哈斯关注当代大城市特征,论著()? 二.填空题

1.古希腊时期的一种古典柱式由()组成。

2.20世纪初意大利理性主义(代表人物特拉尼)设计思想与同时带现代派建筑师不同的一点是()? 3.包豪斯校舍与同济大学文远楼建筑形式上的不同处表现在()上。 4.18世纪末被称为具有性创新设计的西方建筑师有()等。 5.勒.柯布希埃提出的新建筑五要点是()。

6.20世纪初卢斯(Adolf Loos)探讨的空间设计(Raumplan)其空间特征是()。 7.巴洛克建筑空间的主要特点是()。

8.1988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解构主义建筑展‖,展出了七位建筑师的作品,这七位建筑师是()。

9.勒.柯布希埃在1940年代第一个比较完整实践他关于模度理论的作品是()。

10.《理想别墅的数学》作者柯林.罗(Colin Rowe)在文中将哪两位建筑师的住宅设计放在一起比较 ()

三.绘图题

1.古希腊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的主立面和伊瑞克先神庙的两个代表性立面,并注明柱式。 2.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设计的维琴察的巴西立卡的平面和广场立面。

3.20世纪风格派的体量与空间的概念图,并以关键词说明其特征(—用轴测图表示)。 4.勒.柯布希埃萨伏依别墅地层和二层平面 5.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剖面

重庆大学2000年建筑历史考研试题

考试科目:建筑历史中国建筑史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20分)1. 中柱2. 举折3. 滴水4. 普拍枋5. 计心造6. 方上7. 广胜下寺8. 分心槽9. 支摘窗10. 燕下都11. 金厢斗底槽12. 歇山13. *手14. 步架15. 寻杖16. 须弥座17. 姜寨18. 梭柱19. 明间20. 乾隆花园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5分)1. 半坡村是商代留下的建筑遗址。 ( )2. 歧山凤雏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四合院实例。 ( )3. 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的南阐寺。 ( )4. 中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塔是西安的小雁塔。 ( )5. 北京的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代。 ( )6. 《营造法式》是唐代留下的一部建筑专著。 ( )7. 大兴城是中国汉代的都城遗址。 ( )8. 河北定县开元寺塔是现存最高的塔。 ( )9. 明代是中国城市发展根本变革的时期。 ( )10. 李春是建筑专著《营造法式》的作者。( ) 三、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5分,每小题5分)1. 简述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2. 写出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名称。3. 写出塔的五种类型名称并各写出实例名称一个。外国建筑史部分(50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 爱琴文化建筑主要指______文化和______文化。2. 罗马万钟庙是______,技术的最高代表,它使用的材料主要是______和______。3. 美国国会大厦是______复兴,英国国会大厦是______复兴。4. 现代高层建筑首先出现在______城,其学派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是______。5. 格罗比乌斯设计的______学校校舍。二、 识图:说出下面二图的名称、建造时代、地点、及其中主要建筑的名称。(每答1分,共16分)三、 说明下图中建筑的建造时代、地点、设计人、主要特征及在西方建筑史中的地位(每图8分,共16分)

天津大学2005年建筑历史试题

中国古代建筑史部分(共75分) 一、名词解释(任选6小题回答,可画简图;每小题4分,共24分;回答6小题以上者,只计6个较高分) 1、白塔 2、碧纱橱 3、采步金 4、赤脚通脊 5、丹墀 6、黄肠题凑 7、解绿装 8、青掍瓦 9、乌头门 二、绘简图(任选2小题回答,每小题6分,共12分;全部回答者,只计2个较高分) 1、巢居发展序列示意图(立面或透视) 2、缠柱造剖面图(柱头铺作即可) 3、三十三间―罗汉堂‖平面示意图 三、简答题(任选3小题简要回答,每小题8分,共24分;全部回答者,只计3个较高分) 1、按功能和等级列举阙的类型 2、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造型与结构特点 3、举例说明河北承德外八庙的体系类型 4、列举清代帝王主要的祭祖场所 四、论述题(任选1小题回答,15分;全部回答者,只计1个较高分) 1、试论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影响。 2、试根据短文《风水:迷信与科学之争》提供的观点,以常见的中国古代建筑现象或实例阐述你对风水的认识。(注意不要重复短文中的内容)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讲课:常青 ps黑字为上课内容,黑粗体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标题,蓝字是我的一点补充说明,红字是我后来能够想起的期末考试选择填空部分。另附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和有一堂课上拍的部分幻灯照片以及最后一堂课的复习笔记(基本上是以前课堂上讲过的,我懒的再输入一边了)和一次讲座笔记。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楚,笔记有点散,老师讲的很快,听不懂的就照着说的记了,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希望笔记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课程大纲(按照我的理解认为重点的,理出的一条线,供你参考)◆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 (第八讲、第九讲) 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建筑保护(第十二讲) 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 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 (《建筑师》36,40),<>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 考试: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期末考试 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 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 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以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

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次提一提,供你参考。 第一讲:概说 ●历史观,历史意识: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 特点:⑴记事本末,事件体 (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⑵―批判的,开放的,无即定规则的,质疑的‖ ⑶方法:―分析‖ ●<>(《建筑学新议程》:二战后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回顾,60年代初开始。30年代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起点是文丘里。介绍现代建筑的各个流派思潮。从新现代,解构主义到后工业时代。)书中的要点:1.对现代主义的批判质疑:起点:文丘里 2.关于意义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建筑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探讨表层与深层,所指与能指的问题。二元并立的逻辑被解构主义否定,解构主义提出:事物的矛盾是起因,结果也是矛盾的) 3.创造与根源:60年代,后现代主义将现代主义推到及至。现代主义讲究有序的形态,表现本能的冲动。后现代主义不是为艺术而是为生活而存在,如表现荒芜瘟疫的城市即将崩溃,逻辑荒唐的文字游戏,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不同于早期现代主义的理性,后现代主义冲动优于理性,充满对新事物的愿望,艺术和生活没有区别。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后结构主义‖):与当代建筑设计有 关,以消解过去的一切结构为创造新事物的起点。 4.传统的问题:对传统的反思,历史主义 5.类型学与转化:代表:阿尔多?;;罗西,克莱尔(英)类型学:告诉了一种方法,依赖不变的东西,生活形态。 6.文脉主义:城市理论。不光是新与旧的关系,还有环境的关系。 7.政治理论(建筑伦理学) 8.现象学(场所精神) 9.技术 10.女权(建筑所反映的性的问题) ps.前6点为重点,我觉得以后的课程基本围绕这六点展开同学复印了整本书,书目录如下供参考:<>1. Postmoderism: Architectural Responses to the crisis within Modernism2. Semiotics and Structuralism: the question of Signification3. Poststructuralism and Deconstruction: the issuses of Originality and Authorship4. Historicism: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5. Typology and Transformation6. Urban theory after Modernism: Contextualism, main street and beyond7. The school of Venice8. Political and Ethical Agendas9. Phenomenology of Meaning and Place10. Architecture, Nature and the Constructed Site11. Critical Regionalism: Local culture VS. Universal Civilization12. Tectonic Expression13. Feminism, gender, and the problem of the body14. Comtemporary Definitions of the Sublime 第二讲(针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基本为第一讲的补充)1.后现代:例子:上海现代建筑发展特点:一开始就排拒了现代主义(理性与效率的),是与现代主义断裂的,直接进入后现代。上海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爆发户式的心态。上海的四个副中心:五角场,徐家汇,花木,真荣2.符号学3.创造与根源:例子:库哈斯的CCTV新总部大楼 混乱与矛盾中发

现问题——库哈斯 建筑的政治,控制势态 解构:不断变化,不断消解的过程4.传统问题5.建筑类型学:类型学与转化,是追求原型,传统中存在的至今仍有用的东西,并非结构的表层,结构的深层即为原型。《城市的建筑》阿尔多?;;罗西解构哲学不反对继承,继承并非接受,是质疑,分析,选择例子:学校的解构:从启蒙到思想 中国新生代建筑师: 新客户派:催恺 夸大言论与死板,将本国文化视为己任 新城市主义:马青运 远离标准,过度的理性主义,反的意义 主流:中国式的思维:张永和,王澍 采取中国精华之际,保持一定距离,以主观态度重新审视,着眼于古今的转变(对于张永和的中国式的思维,着眼于古今的转变这一评论,常青有所质疑) (作业布置:读《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 〈建筑师〉36,40) ps.前两课基本象是在听天书,悬乎,所以听到什么记什么,觉得他是在讲一个建筑史观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书读的不多。虽然听不太懂,但是感兴趣的人很多。其实这方面我也很感兴趣的,只是觉得常青讲的虽多,但不透彻,就拿说到解构主义来说吧,他只是讲概念,―消解一切的结构‖这些概念书上都能看到啊,但是怎么个消解法呢?对于我们现在设计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实例也并不少啊,为什么不举几个例子结合着分析一下呢,就觉得在听到节骨眼上的时候突然转说别的了,真吊人胃口。我想如果以这方面为切入点引入你的主题可能会比较能吸引人。建议你如果讲的话尽量透彻一点,不一定要多,但要透,最好结合设计课程,多举例子,多看图片。 第三讲: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一)现象学中讲到:参与客体的主体体验,从而寻找本质年鉴学派说:本源在民间●建筑史观1.营造 营的概念:围合,匝居从墙顶不分到墙顶分开穴居、巢居、干栏式2.建筑类型学与德昆西 类型学:原型,空间的原型,生活的原型 德昆西:中国的坡屋顶与西方的不同,来自游牧民族,以帐幕为原型 埃及的古代建筑是以洞穴为原型 希腊的古代建筑是来自于农耕,以棚屋为原型ps.讲到这里放了些游牧民族扛着帐幕走的幻灯以及殿堂建筑的结构分解图:他是想说明这是中国大屋顶的原型,屋顶与柱子是铰接关系,屋顶整个落在一圈额枋上(铺作层)可以随时被取走,这种―铰接关系‖在以后的课中反复强调了。3.中国木构体系发展的特征: 地域性超出了时代性 中国木结构体系是延续的,中国文明是延续的 中国文明是向前走的,西方文明是向上走的 S.B Fletcher 《建筑史》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文明没有神权的统治,所以不求永久 中国民族是实用的民族4.时间因素,地域因素: 官式建筑的单调,是因为它是一种―式‖,―式‖是一套制度 古风,丰富的在民间6.亚细亚生产方式:聚族而居,生产方式混杂不清(手工业与农业混杂),导致城与乡的界线模糊7.院、坊、城是同构的:中国——城中城:体现了匝居(营)的特点围合:井田式的 九夫为井(夫:一个状劳力一天耕作的范围)九井为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道路系统:九经九纬,道路围合成坊,每个坊为一城,井田一体,城乡一体罗城——子城——内城——宫城例子:北京城:都城——皇城——宫城 三重 宫城城门是午门按人伦秩序来划分空间秩序及

大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台阶为宫字形,九五比 (宋朝中间连起的称抽心舍)毛纪念堂为当初的大清门(中华门)两侧为衙门天安门广场为T形广场《天朝杀场》澳 例子:五凤楼方土楼 例子:庙、园、市结合——上海特点 例子:《清明上河图》中的生活、文化、技术8.中:择中而居圆:原始,无方位感,向心——中国追求中心择天下之中以为国(国指首都:河南洛阳),择国之中以为宫,择宫之中以为庙周公测影台:登封 1尺5寸以九宫格确定方向: 左青龙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方位 东 西 南 北 中五行 木 金 火 水 土颜色 青 白 红 黑

9.长城与15寸降水线:长城坐落在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分界线上15寸降水线为划分的建筑形式的地域性变化的分界线

第四讲: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二)●建筑意匠1.匝居,营居 《清式营造则例》序论 《华夏意匠》李允禾 Tectonic 意匠 (构造) K?;;Frampton 肯尼斯?;;弗兰姆敦《构造文化》 构造的诗意表达:High Tectonic Architectonic 地脉2.四合院:中国的四合院是关于人的隐喻 是人伦秩序,排列组合,从城市到住宅3.两种空间形式:殿堂、厅堂 厅堂特点:彻上露明,没有明伏(不好意思,没有繁体字的输入)和草伏之分,内柱高于外柱,无吊顶天花,只有檐下有斗拱,承载出檐。 殿堂特点:两套构架:草架、明伏 ,有天花(平萁),内外柱同高,上均有斗拱。 铺作层包括明伏和斗拱 类型:抬梁式,穿斗式(无梁),井干式 柱→额枋→铺作层→屋架4.歇山顶构造:在两山用丁伏(顺扒梁)承山面,承椽枋(采步金)屋顶下部形成一至二椽深的四面斜坡屋顶,屋顶上半为前后两坡,两坡相接处垒正脊,两坡左右各垒垂脊,下半四角垒戗脊。 庑殿顶构造:两山用丁伏做成斜坡屋顶与前后屋面45度相交,上加角梁,隐角梁直抵正脊,屋面四向排水,前后两坡相接处在脊椽上垒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两坡相接处在角梁上顺斜坡垒垂脊。 伸头木造成角部上翘 第五讲: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三)●建筑特点中国木构架类似于今天的桁架,墙倒屋不塌。(桁架吗?我怎么觉得是框架)1.三段式:基座(压栏石、栏杆、须弥座<单重或三重>),屋身(柱),屋顶 ——梁思成平面形式:分心斗底槽、双槽(太和殿)、金厢斗底槽(观音阁,佛光寺,应县木塔)、单槽 三个水平层:柱子组成的柱网+额枋一圈 铺作层:梁、枋、斗拱(梁是斗拱模数的倍数关系)摆在额枋上 屋架层2.贵柔(贵柔守雌):三种柔性 ⑴柔性的结构:每个节点都是铰接关系(榫卯) ⑵柔曲的轮廓:(是一种凹曲)柱子有升起(营造法式:每间升2寸) 枭混(指曲的意思)枭:凹 混:凸 庑殿顶的垂脊是空间曲线,是推山 柱子是凸曲线:梭柱 ⑶柔糜的装饰:用色大胆,装饰性强 (清朝喜好青绿色与大草原有关) 唐宋结构构件与装饰构件是统一的 明清装饰与

结构分离 厚古薄今在今天并非完全正确,当今的多元化是从不同角度来评价的3.量度:⑴一些基本概念: 无横拱的称偷心拱,有横拱的称计心拱 撩檐枋(挑檐枋):昂上的檩条,承托出檐,最多五跳 内柱所在一圈称内槽,檐柱一圈称外槽 梭柱:《营造法式》中记载上1/3收分 轩:檐廊的吊顶,有一枝香轩,鹤颈轩 例子:佛光寺:金厢斗底槽(两圈柱网)外圈为柱廊,门在金柱上,横拱为枋, 双杪双下昂 例子:独乐寺观音阁:是殿堂式,殿阁 外观2层,实际3层 内外层关系:外观=n 内部=n+n+1(如应县木塔明5暗9) 平座层(阳台):暗层 相当于一个钢箍 (公元984年) 上层与暗层轴心受压,暗层与下层为差半个柱径的*柱造,从暗层收分(永定柱造是上下通柱,*柱造是宋辽金最具代表,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 例子:应县木塔:首层柱高=各层层高,第三层的外接圆=塔高 七檩=六椽屋,两檩间为一步架 无收分楼阁非早期 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 中国营造学社 1929(2)斗拱: 材:斗拱所在铺作层的高度,为斗拱的断面高度 足材:高21分,宽10分 单材:高15分 材分八斗,足材高出的为两枋间的空隙=1契(6分) 单材(15分)+契(6分)=足材(21分) 一等材 1分=0.6寸 单材高9寸,宽6寸 梁三材=45分 从栌斗到撑头有五层为五铺作:华拱、假昂、耍头、撑头、撑头端木(蚂叶头) 斗拱间空的为单材,实的为足材 清朝称斗拱踩,五跳为十一踩 宋:普柏枋,清:平板枋 宋:材变化1到3等尺寸为线性变化,4、5等非线性变化,后又为线性变化,共8等 清:斗口(斗拱断面宽度),分11斗口,尺寸为线性变化。清朝大式建筑模数按斗口定,非正式的按檩条定。材高14分,契高6分,足材20分。⑶变化:①屋顶起坡逐渐变陡,早期的高跨比1:5(佛光寺)清:1:2.5 高:脊檩底面到撩檐枋的距离 跨:前檐与后檐撩檐枋间的距离 民间陡缓取决于地域气候 例子:香山帮:江浙一带北京故宫以南京故宫为模本,变化是由于地域的差异造成的 ②铺作从有到无 原先:栌斗到撩檐枋底部与柱高比1:2 ③柱子渐渐修长 ④假昂:接到下金檩下,为溜金斗拱 ⑤从柱子升起到侧脚减弱 ⑥斗拱结构作用与装饰作用分离⑦举折与举架:宋举折:先确定撩檐枋和脊檩,从上而下。第一折为1/10高度,第二折为1/20清举架:从下而上,从檐檩开始上举,先定两檩间距。 ⑧明伏:早期为雕饰,晚期为彩画(故宫推崇青绿彩画与大草原有关) 路易十五式又称中国式,洛可可 (作业布置:《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论文,自立小标题,论文格式可参考《十三点》)

第六讲: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四)●园林《造园》园林不应该孤立出去和建筑割裂开来(计成)《园冶》最灵魂的部分:兴造论,明朝末年《浮生六记》沈复,主要写扬州《说园》中国三大名著 文人园三分匠,七分主,掇山理水,匠心来自文人而非匠人虚实关系:小中见大,精在体意,巧于因绪,美由人作,宛自天开。《作庭记》日本⒈隐喻的境: 蓬莱三岛:蓬莱:瀛州 南阳:南檀 古代园林最发达在扬州,不在苏州 陈乃栅:资产阶级家庭,房子赋予人的意义2.写意的形: 取山水形式美中提炼后缩小

画论中提到的在园林中用三维的展示出来3.模糊的边界:《后现代建筑语言》查尔斯?;;詹克斯小中见大,造成比实际尺度放大的效果,把握好虚实尺度 消散——园林基本原则,自由空间,拓扑空间 《洛阳名园记》李格非 三分水(虚),二分竹(绿化),一分屋 ps其中第六讲我没有去,笔记是抄别人的(因为上那堂课的时候,我们班正好在和日本学生交流,真遗憾没能去听)。以上四讲我觉得较容易理解,老师基本抛开课本的目录次序而总结特征,从意匠方面讲的较多。但理解这些必须建立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由于时间,老师不可能对基础讲的很细,毕竟这是门理论课嘛。至于你教的是大二,理论根基不深,建议你如果理论与基础结合着讲的话,它们之间的比例权衡关系把握得当与否应该是至关重要

的。 第七讲:中国建筑的演变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是延续的,无断裂的,演变是延续中的变异。(想起一道选择题: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与以下哪个无关:A政治、B朝代C商业经济 D生产技术)上古三代(夏、商、周):萌芽时期秦汉:汉承秦制,成形时期 砖、瓦最早起到防水隔溢作用,瓦可能在周之前就出现了魏晋南北朝:交融变化时期,与上古三代、秦汉合称古风时期 中国绘画发展起来,中外交流频繁,梭柱、琉璃瓦的烧制在国内南北交流诸多唐:豪劲,雄浑宋:醇和、秀丽,与唐合称古典时期明清:羁直(洛可可,巴洛克) 中国传统建筑中没有中断就没有复古。只是向西方趋同。(这里我想指的是中国近代建筑相对于西方建筑中的复古主义,只有传统复兴而没有复古,因为中国传统建筑发展是一个延续的没有断裂的过程,―复古‖是针对断裂而言的,指的是中断后的恢复,中国没有断裂,只能说是―复兴‖。在第十讲中也提到了。) 第八讲:中外建筑的关系(一) (我觉得从这讲开始是承接上一讲,讲演变现象的成因的)1.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各观点):《4!生活世界史论》赵冰 世界文化 ……后科学 / \\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 ……科学 / \\ / \\教 教 大乘佛教 ……宗教/ \\ / \\ / \\尼罗河 两河 恒河 黄河 ……神话 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属于东方文化分支下的大乘佛教,这个有很大争议的 建筑之树 弗莱切 树根:人类共同的因素,地理,宗教,文化等 主干:希腊,罗马的成就 顶端:摩天大楼,巨构,技术文明顶端(主要指美国现代建筑的成就) 这个观点也有争议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研究是从西方开始的: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我国传统文明之所以能延续发展,少受古希腊罗马西方文明影响有其地理上的因素: 塔里木盆地(沙漠),帕米尔高原两大屏障隔开了东西方 丝绸之路的三条线路:北道、中道、南道 三线交汇于敦煌 其中南线为甘肃敦煌阳关出发,经罗布泊、娄兰到达若羌 大希腊时期影响到帕米尔高原:亚历山大东征 例子:巴米昂大佛:佛教石窟 55m,33m 高昌覆土建筑,生土建筑 曼德拉图形:印度的平面布局 莫高窟:敦煌:公元366 梭柱子,莲花柱础,从鸟兽图腾到鱼尾是受希腊印度影响的产物 北齐:定兴石柱(中国做高的梭柱) 中国最早的拱是假

拱,由叠涩而成的,到汉朝为真正的拱券3.长城分隔了农耕与游牧民族,阻隔了胡服骑射(想起一道填空题:胡服骑射改变了汉民族的-------习俗)第九讲:中外建筑的关系(二)●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建筑1.丝路背景 : 主要影响发生在魏晋南北朝的交融期南线、北线、草原线相互汇聚2.希腊-印度影响:四大建筑体系:欧洲:从希腊罗马到美国 :古埃及,古亚细亚,中东,中亚,中国大西北,西班牙,美洲南部 印度:大乘佛教,南亚 中国:日,朝,越,东亚例子:日本建筑:宗教化、仪式化、精致化 《从神道到安藤》希腊-印度对中国的影响:键陀罗(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文化的标志,中国佛教艺术的来源 中国的木构架与希腊的木构架区别:中国的以横架为主:受力:柱→梁→

檩 西方以纵架为主要(见幻灯片) 辽金的减柱造以纵向长梁代替柱子 希腊-印度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中国佛教建筑(中亚) 例子:佛教建筑主要形式: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 印度传来的只有塔(stupa)―桑奇大塔‖

键陀罗的雕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朝衣出水,吴带当风‖中的―朝衣出水‖与此有关 印度塔:标杆、地宫(藏经卷、舍利)、相轮→键陀罗变为搂阁式(希腊罗马式) 印度神庙Sikhaza→中国密檐塔的抛物线收分,叠涩的方法 例子:中国现存最早:北魏,登封,嵩岳寺塔 :12边形→8边形(孤例) ―发地四空,临空八向而圆‖ 法王寺塔:方形密檐塔 要点总结:⑴中国佛教建筑源于印度至中亚间的键陀罗,并非源于印度本土⑵键陀罗是原希腊的殖民地,受希腊罗马影响⑶中国佛塔存在形式为塔院式,而印度的塔只是单独的一座塔⑷塔传入:stupa→楼阁塔(键陀罗)→中国搂阁塔 例子:印度的阿占陀石窟 中国古代辟邪:有翼兽从装饰到建筑小品:狮头有角 南朝的简练,有短翼 有翼兽来自于桑奇大塔的牌楼3.影响例子:河南锢窑发券方式不用支模,类似于发券方式。 *崖窑,地坑院教的邦克搂保留了原来的帆拱敖包:中亚草原上的地标吐鲁番的玛札(陵墓)、清真寺、宣礼塔香妃墓玛札:中心集中式构图,周边为方形,角上有塔柱(宣礼塔),抛物线状建筑中的穹隆为双心圆或四心圆的尖券,而罗马的称之为拱券和卓:政教合一的首领南疆客什:有中国最大的清真寺,巴西利卡式教忌讳偶像崇拜,无人或动物象,只有植物图案回族首府在我国宁夏怀圣寺(广州)凤凰寺(杭州)圣有寺(泉州)仙鹤寺(扬州)泰姬?;;玛哈陵 穹隆为四心圆 第十讲:中外建筑的关系(三)●西风东渐与中国近代建筑此近代非政治意义上(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1.洋风与中式:出现于17-19世纪 西方开始资本积累的时期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变化影响因素:胡、佛中国固吾形式,国故,民族形式洋风:法、英、意对中国的官方来往——传教士:利玛窦 带来了西方文艺复兴的成果,如透视法 《视学》年希尧春秋战国就出现了图纸、模型(汉冥器)中国透视:散点透视中国古代建筑画——界画(界尺+毛笔) 如:宋《营造法式》中的插图样房——古代画建筑的地方,烫样——古代模型,样式雷——清:模型(纸)雷发达清朝的官式建筑渐无曲线(构件)

的艺术加工,装饰构件与结构构件分离(月梁在官式建筑中渐无) 18世纪前期,西方的浪漫主义有新浪漫(复兴中世纪,东方情调),哥特复兴 对西方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园林,18世纪意、英、法热衷于可优秀花园Kew Garden 《中国的建筑》 W?;;Chenbers 威廉?;;潜勃斯 朗士宁对中国画影响之大2.―学院派‖与―中国复兴‖: 学院派出现于18世纪,路易十四时期 Ecole des Beaux-art建筑学院 鲍扎 P?;;Cret 柯布:精神是古典的,语言是现代的 路易?;;康:句法是古典的,词汇是现代的 文?;;丘里:词汇是古典的,句法是现代的 中国近代建筑:句法,词汇都是古的 中国只有复兴(衰败后的复兴),而没有复古(中断后的恢复)3.建筑新旧的矛盾:建筑的伪形:因为文明的衰落而借助其他文明的躯壳 包括中国传统复兴,实质已经改变了 如:近代公共建筑中的宫殿式的大屋顶《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单帖管理

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第十一讲:中外建筑的关系(四)1.accultuaration 涵化 ,文化的移入 ―胡‖―佛‖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以自己的发展威主线,溶入其他外来的文化 例子:西方的梭柱,希腊的曲线,建筑西部图案:卷草纹2.assimilation 趋同3.Art Deco 装饰艺术风格: 西方复古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中间形式 例子:和平饭店、中国银行 外滩:折衷的复古:浦东发展银行、海关大搂 上海Modern时代:北阀以后 20~30年代 浪漫的摩登 西方的萧条:资本流动到上海Art Deco 成为资本流动的象征 浪漫主义:哥特复兴,有收分 ,成了美国占主导地位的装饰艺术风格 而上海受美国的影响较多。装饰主义图案是几何化的,是对过去简化的形式 新艺术主义的图案是植物 1925年巴黎工业及艺术设计博览会中首此出现Art Deco 例子:纽约:沃尔沃斯大厦 收分有利日照 帝国大厦 檐口与墙面明显分开处理,强调竖向构图 资本的象征在过去反映在和神的对话(哥特式)现在是财富的象征(Art Deco) 例子:格雷夫斯 浦东发展银行:中部是古典主义,顶部是罗马复兴 折衷的复古与浪漫摩登的拼贴 例子:大光明电影院 典型的Art Deco 邬达克[匈] 公和洋行 西郊宾馆:怪搂 ps.以上五讲分析了延续过程中的演变的成因,主要抓住了两个关键时段:魏晋南北朝的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以及西风东渐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分析的很透彻,所以容易理解。觉得很吸引人。 第十二讲: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建筑保护conservationPreservation←Restoration←Rehabilitation ↓

Reuse →Regereration ↓

Renewal ↓

TransformationPreservation:建筑保护、保留、保存Restoration:复原(方式)Rehabilitation:重新使用Regereration:以利用为前提的保存再生Transformation:转换,更新authenticity:原真性转换,更新(transformation):用类型学方法将历史的东西变为新的东西例子:动迁,旧区改造 新天地的失败(服务于高消费对象,原先普通居住区的实质已经改变)上海国家级保护建筑100个,市级保护的建筑20个,建筑保护单位登陆保护1398个ICOMOS 国际历史纪念建筑及遗址理事会例子(幻灯):北京协和医院:清式大屋顶 燕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博物院:仿辽 南京中山陵:前堂后寝 毛纪念堂:琉璃包顶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仿古,比例气势不错《威尼斯宪章》19年 第一个关于保护历史建筑的国际宪章例子(幻灯):南禅寺大殿 唐 一种是仿唐的修复,是假的 一种是历代的修复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材料质地的呼应 美国高等与新建建筑:形式上的相似 德国议会大厦:新建穹隆顶:生态建筑 红搂剧场:类似于上海的新天地 ps.其中幻灯还介绍了各个有关应县木塔的补救方案,结合了外国的一些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方案,放了很多幻灯。觉得这部分和现在的设计有关,很感兴趣。 第十三讲:总复习课 (见附)

完 ps。以上是根据常青老师讲的课整理出的笔记以及我的一些想法。这些天整理了笔记,也想了很多。真后悔没能早点在网上碰到你,那样的话,这门课就不会考的那么差了~~伤心~~~。笔记中懂的记的比较顺,不懂的就只能听写了,比较散(第几讲是我按照老师每课讲课内容分的,与专题无关,每课内容长短参差不齐可能与幻灯的多少有关,也可能与个人的兴趣点有关)。关于笔记我只能提供你他讲的内容,也试着理出一条我认为重点的线,很多东西我还是模模糊糊的;想法比较片面。错误之处还望见谅。我不懂如何授课,只能提供你我们需要什么。常青老师的课几乎场场爆满,除了我们应该上课的以外还有研究生以及想考研的人,每次上课都得提前抢位子,不然只怕是连该上课的也没位子坐了,所以就冲着这场面,有些平时从来不上课的同学都会去凑凑热闹。常青老师的课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我觉得除了他的名气外,关键在于他的讲课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不象以前我们上的历史课(老师泛泛而谈,就象在介绍旅游景点,对木构构造提的很少。因为觉得和设计不太搭边,不来上课同样也能通过考试,老师等于无意义,所以只是应付考试,记的快忘的也快,到大四基本还给老师)而常青老师能结合当今的建筑热点,发掘现象背后的成因,总结古今中外建筑的关系。这些都是与当今建筑设计有关的,是我们想知道的。唯一不足的是,常青老师以为我们大一学的历史课还扎实,所以只是总结特点,课本基本不讲,谁知大一的历史课我们早就忘的一干二净了。再加上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时间紧凑,每堂课的内容都满满的,老师讲的又快,来不及消化,所以,程度高的同学很感兴趣,程度较低的同学听的一头雾水而失

去兴趣。那么,从我们大一的历史课和大四的历史理论课来看,我想问题应该是出在―脱节了‖,甚至我想原本就应当是一门课的。你看,历史课在大一只罗列事实却不告诉我们学它为何,在大四理论狂轰乱炸却不允许我们有消化的时间。这样,理论如同空中楼阁而事实也缺乏了证明、帮助理解理论的意义了。还有一点,在听常青老师的课时,觉得他讲的很多,听课时很难理出头绪,笔记难免遗漏许多,在现在整理完笔记的时候才稍稍摸着个头,(唉,象这样有时间能静下来整理笔记写写想法的也只有寒暑假了)可能是我的理解力有限吧,难怪有些人会反复去听。建议你讲课的时候最好有清晰的板书,(但板书切记太细,因为学生好象比较瞧不起字多话少的老师,呵呵)这样即使课堂上听不懂的也能回去查资料,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你在网上曾问过我建筑历史作为专门一门学科与建筑结构,构造,力学等等的其他学科对于设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我想结构,构造,力学是设计的米饭,虽说乏味吧,至少能填饱肚子(虽然这些学科现在看来也濒临危险,因为完全与设计课脱节,又枯燥,要不是为了要通过考试,我想满座率肯定会下降好几成,迟早会要改革的。不过有一例外的就是刘昭如的构造课了,不知道你认不认识她,呵呵,既modern又lovely的―老太太‖上课有说有笑,不但自己做powerpoint还会flash。我是想说一个性格开朗风趣又多才多艺的老师再乏味的课到了他手上也会活灵活现的。嗨,扯远了。);历史理论课就如同设计的菜肴,它不乏味,但这道菜受不受欢迎就看你怎么做了,好手艺的厨师能做出既有营养又美味还能填饱肚子的点心。说白了建筑历史课的课本给哪个不是学建筑的大学生都能看懂的,又何况是学建筑的。那历史课老师的存在与否就完全取决于那个老师本身的学术魅力和独到的建筑史观了。你何尝不可以尝试着将基础与理论结合起来把历史课和理论课变成一门课讲呢,蛋炒饭虽然普通,但即可口又能填饱肚子呀。我觉得上历史课的关键要在第一堂课就让学生明白这门课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明白了学它的意义就有兴趣学下去了。恐怕你不会记得,你曾经在网上和我聊的时候有一句话一下子点通了我,那就是:―你想表达什么?‖从此我每做一个设计就不仅仅是一次对一种类型的建筑手法的学习,更是一次对建筑所面临的问题、社会现象甚至是对人生的一次思考。不仅如此,我所选的每门课甚至我的每个兴趣爱好我都能找到与建筑的关系,可以变着角度理解建筑,很有意思。于是学习变成了兴趣,阅读变成了能量补充,所有知识结构就如同罗马拱券,而建筑就是其中那块券心石。(唉,至于这门课为什么考的这么差,可能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吧)所以,我想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更多的迷茫应该是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而历史理论课确实是应当回答这个问题的。有些东西需要用一辈子来理解,而有些东西早些理解了就能决定今后几年学习建筑的命运。(呵呵,我觉得我很幸运,居然在大二就鬼使神差的碰到了你,在和你聊天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说来还真要感谢迈耶,嗨,又扯远了。)如果说结构、构造、力学课甚至是设计课是教你如何去当个称职的建筑师,那么历史理论课应当是教你如何去当一个有灵魂的建筑师。所以历史理论课上的好可以促进设计,甚至是带来所有的相关学科的学习动力;上的不好的话就如同胡椒粉:

可加可不加,加多了还呛鼻。我想这就是历史理论课在所有专业课中的地位吧。至于你教的是刚入门的新生,常青的课可能有点深了,但是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这一课题,我想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都是迫切想知道的吧。如果你能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建筑意匠,建筑史观结合的完美的话,我想常青的课的内容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也是容易接受的,并且还能促进建筑设计。至于你不了解每个学生的程度,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写论文了,懂的多的学生自然乐意写,而程度较差的就只是应付而已了,相信你这个明眼人一看就能摸到底了。(不过千万不要在一开课就写,那样的老师是最讨人厌的了)。我班有一奇人,被尊为―大师‖,平时少言寡语,只在老师讲到解构,类型什么的时候才蹦出几句冷门,和他交谈从来只能看到眼皮,眼睛只在上理论课的时候炯炯发光,原版哲学书是他的随身物,还能自学德语,写出的论文连常青也为之惊叹。我是想说,这等奇人在每个学校都会有的,对于这种―大师级‖的学生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提供书目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自身嘛。生命力旺盛的种子就是扔在石头缝里也能生根找水源的,一块朽木就算你用药酒泡也不肯发芽的。至于那么多书要读没有时间这个问题嘛,我想时间不是问题,就怕有时间也不会去读。要读的学生就算学期中没时间读,利用寒暑假也会去读的。你能做的也就是尽量提供有价值的书目了。我想学习就象在织一张网,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就取决于这张网织的大不大,牢不牢了。特别是学建筑的,是要学的既博又专的,但时间是有限的,那么这博与专之间的权衡关系就要*你老师来把握了。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这是事实,特别是建筑系里的学生就更是五花八门了,我想一个好老师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优奕的成绩,而是能将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到及至。记得我的一个老师曾说过:―我们这里不是培养工程师的地方,是培养大师的地方。‖当初听听觉得那个老师很狂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的确说到建筑学教学的点子上了:每个建筑系学生的个性是最可贵的。那么历史理论课的任务并不只是告诉学生一个观点,一种思潮,而是能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潮。还有关于中建与外建史,较之于中国建筑历史,我们普遍都对外国的现代建筑历史感兴趣。(记得我们大一的建筑概论课主要介绍外国的现代建筑思潮及大师,虽然老师也是泛泛而谈啦,可是也场场爆满,还有回头客的,虽然听的晕乎但也有味道)我想,可能是因为外国的建筑理论比较完备,以及有一大批引领时代建筑潮流的建筑师可以崇拜,和我们现在的建筑设计比较贴近吧,而在中国这方面就欠缺了。所以建议你能够抛开课本目录的授课次序,或可以参考当前热门的建筑杂志中的别人的建筑史观以及当今中国新建筑和青年建筑师来给学生分析总结你自己的独到的建筑史观。最好每堂课都能以专题的形式,这样既体现了授课的重点也保持了课的新鲜感,因为据我看来,我们好象普遍热衷于讲座胜于上课。有些课还可以请著名的建筑师来讲,采取讨论的方式,据说常青老师以后可能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对了,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学校做的比较成功的是讲座很多,很吸引人,特别是上学期办的《青年建筑师讲座》,每两周一次,讲座人都是我们学校的一些年纪较轻教建筑设计的老师,持续了大概大半学期吧,真的很棒。不知道你们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就觉得这次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源还真是用到位了。我想我们爱听讲座胜过上课是因为讲座内容很新,形式比较自由的缘故吧。说到这里,记起来了:有一次讲座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发展》的,我也去听了,不错,一会儿整理一下也发给你参考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还有一点我不得不提的就是古建测绘实习的问题了,那次大三暑假的测绘李桢可把我们整惨啦,大一的基础早就一穷二白啦,大四的理论还没上,等于是领着一帮子尼姑和尚进教堂呢。指着檩条喊大梁,看着轩叫卷棚,直觉着那长耳朵的斗拱好是新鲜啊(其实是枫拱啦)还好那些管理员不懂,看着我们是来测绘的还景仰三分,真是瞎子吃馄饨心理有数。李桢以为我们什么都懂,画平面立面的还好,依样描葫芦就是了,可惨了那些画剖面的,上面又黑,爬的满身是灰不算还在李桢那里碰一鼻子灰。因为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更别提结构啦。最后一天硬是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一早连洗刷也顾不得,交了图狼狈不堪的回到上海。最惨的是李桢还不放过我们,反工率70%,气的他吹胡子又瞪眼,我们是哑巴吃黄连再苦也得肚里咽。我想说的是,这样的测绘实习还有意义吗,整一个弄死人不尝命的。我不知道你带不带测绘实习的,但是要带的话最好紧跟着历史课趁热打铁,要是能将历史课与测绘相互穿透着上,那就更是事半功倍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想到哪就说到哪了,看了和你的聊天记录:你担忧不知道学生的热点,担忧学生的接受程度,担忧学生没时间读书。很感动!因为象这样能体察民情的老师现在不多了。本来想说一两句的,没想到牢骚还发不完了,只是想告诉你,学习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有些事你不必担忧(比如时间问题),而有些事确实老师应当思索的(比如热点和接受程度)。本来你就是从学生走来的,你当学生的时候喜欢学到什么,喜欢什么老师相信你比我明白的多,现在只是摇身一变成了老师,习惯从老师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我只是提醒一下:在困惑的时候不妨从学生的立场想一想。(嗨,我怎么教育起老师啦,打耳光)我姑妄言之,你也姑妄听之吧。最后一点,(嗨,是不是很罗嗦啊。)课堂上会出现冷场的通常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年纪轻无知名度,刚刚上任的老师(一般在设计课上,实习的研究生总是很没面子的被撂在一边,而资深的老师则被围的水泄不通。),另一种是罗哩八嗦抱着课本报流水帐唱催眠曲的老师。(一种情况例外:除非老师长的特别帅,学建筑的嘛,见到美的总是趋之若骛的)。课堂上热爆的通常也有两种:一种是声名远扬,资深而有独到见解的老师。另一种就是以点名相威胁,动不动就扣分的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据说教我们的老师中有两个分别被尊称为圣人和圣女的,他们的课从来不点名,通过率是100%,其中那个圣人就是常青啦。不过声明哦,这可是道听途说,没有考证过的,可不要瞎传哦。我是想说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这一招也是老师的秘技啊!^_^)相信你是从学生走过来的,应该也很了解这些吧。期待着你能成为后者的第一种啦。 xxw整理于

06年华中科大

考试科目:建筑历史 代码:318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试题解答,考核考生: 1.对于中国建筑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状况; 2.对于外国建筑历史基本知识掌握情状况; 3.对于中外建筑发展进程中一些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本科目为闭卷考试。题型一般包括:填空、名词解释、作图分析、简答和论述题等。考题总体上由基本知识和分析研讨两部分构成。考试内容范围: ——中国建筑史: 1.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 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3.聚落与民宅; 4.宫殿、陵墓; 5.宗教礼制建筑; 6.中国古典园林; 7.中国古建营造技术。 ——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历史线索 ·外国建筑重要历史事件 1.古典建筑; 2.中世纪建筑; 3.文艺复兴建筑; 4.近代建筑现象; 5.前现代建筑活动; 6.现代艺术派(观点、代表人物、主要作品); 7.现代建筑运动; 8.现代建筑多元化阶段; 9.后现代建筑思潮。 考试时间:3小时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陈志华。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选择题:

1)宋氏叫法,天花以上的 梁称为草伏。 2)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 3)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吕彦直。

4)《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城市规划学成书于战国时期。 5)北京颐和园始建于清朝,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 6)雀替在宋代称为绰幕枋。

7)木构建筑屋顶最高等级形式是庑殿顶。 8)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朝。 9)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

10)北京故宫太和殿屋顶形式是重檐庑殿顶。 11)我国现存砖筑长城是明代遗物。

12)宋代的斗拱中出挑的挑头上不置横拱的构造做法成为偷心造。 13)甘肃敦煌石窟始建于东晋。 14)北京天坛是祭祀建筑。

15)《工程做法》成书于清代。

16)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屋顶形式是单檐庑殿顶。 17)斗拱在《营造法式》中叫铺作。 18)北京天安门屋顶形式是重檐歇山顶。 解释题:

1) 面阔——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的水平距离。 2) 进深——我国木构建筑前后檐柱间水平距离。

3) 藻井——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形式 有方形,矩形,八角形,圆形,斗四和斗八形等。

4) 构架——是以天然杆件,如竹,木等为构件,组成构架,用以承担建筑的上部荷载。 5) 雀替——失之于是置于粱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粱枋的净跨距离。 6) 墀头——是硬山房山墙腿子的总称。

7) 副阶周匝——在建筑主题之外另加一圈回廊的形式。 8) 彻上明造——指不用天花梁架均暴露在外的做法。

9) 间架——间,是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四根柱子之间的空间,或是指两榀梁架之间的空 间。架是建筑物断(剖)面上的衡量单位,以每檩为一架。间架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衡量单位。 10) 举架——(清),宋称举折。中国木构建筑屋顶坡度或凹曲线的处理方法。 11) 举高——整个屋架及各檩往上抬的高度,举高有总举高度,有各项的举高。

12) 小木作——(宋),清称装修。并把面向室外的称为外檐装修,在室内的称为内檐装修。 13) 大木作——是我国木构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檩等 组成。同时又是木 构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简答题:

一、中国古代建筑有哪几种体系? 构架体系 砌筑体系 开挖体系 张拉体系 二、中国传统装修包括那些方面? 可分为内檐装修和外檐装修。

前者在室外,如走廊的栏杆、檐下的挂落和对外的门窗等。 后者在室内,如各种隔断、罩、天花、卷棚、藻井等。 三、庙可以分为哪几类?

祭祀自然神的庙 祭祀祖先的庙 奉祀先贤的庙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有哪些?

佛寺,如洛阳永宁寺(北魏) 佛塔,如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北魏) 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园林

五、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朝代? 河南偃师二里头尸沟乡,商代

六、唐代建筑风格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七、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有哪些? 庑殿顶 歇山顶 悬山顶 硬山顶 八、中国建筑平面―间‖的三个不同名称? 明间 次间 梢间

九、宋代城市格局有何根本变化?

唐以前实行禁夜和里坊制度,宋代实行开放的街市制。 十、园林按隶属关系分为几种类型? 皇家园林:专供帝王休息娱乐的园林。

私家园林: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息的园林。 寺观园林:是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 论述题:

一、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特点 优点:

1/承重结构与维护分隔部分分工明确 ·平面都是用柱子形成矩形或方形的柱网 ·柱与柱之间可布置墙体,门,窗等

·墙体不承担屋顶和楼面的重量,使维护分隔部分的形成和布置方式变的灵活 2/具有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的可能性 ·木材具有弹性

·木构架节点所用斗拱和隼卯都具有一定的伸缩余地 ·用一定抵抗水平推力的能力

3/采用某种程度的预装配 ·产生了营造模数制度 ·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营造速度 4/取材方便,易于加工,适应性强 ·木材便于采伐,加工和运输

·在社会适应性方面,木构架体系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家族,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十分契合 缺点:

1) 防火,防潮,仿腐蚀性差

2) 大量使用木材——森林毁坏——生态环境恶化 3) 木构架——简支结构体系——空间跨度受 二、唐代建筑的主要成就 1) 建造规模宏大 2) 建筑群心理愈趋成熟

3) 木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经定型化 4)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 砖石建筑有进一步的发展 6)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三、北京故宫建筑的主要建筑成就 1) 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群基本采用沿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 ·故宫中轴与城市中轴重合,地位更加突出 2) 院的变化与空间变化

·以建筑物组成一个院——一个闭合空间,作为单元,若干单元组成建筑群 3) 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

·故宫的各主要建筑的尺度较大,次要建筑按台阶按级降低 ·从形体上主要按屋顶形式来区分尊卑等级 4) 富丽的色彩和装饰

·以黄为尊,其次依次为赤、绿、青、黑、灰

5) 完美的技术设施 四、明式家具的主要特点 1)功能合理

·家具的品种齐全,类别,样式多种多样 ·设计注重人体尺度 2)结构科学

·模仿木构架做法,采用木构架结构

·构件之间全凭隼卯连接,家具的全套隼卯以臻至善 3)工艺精良

·采用纹理优美,色泽光润,质地纯净,手感细腻,坚固致密的木材 ·严谨准确,一丝不苟的工艺

1油漆轻妆淡抹(保持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 2雕刻技法精湛,繁简相宜 4)装饰得体

·素雅精当,局部刻画以强化衬托整体造型 ·装饰手法多样(雕,镂,嵌,描等为所用) 5)格调高雅

·造型简洁,体态苗条,比例潇洒,线条洗练

·王世襄曾将其格调概括为―十六品‖——简练,纯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秾华。 或解: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

·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秀丽之势。刚柔并济,线条挺而不僵,柔二不弱,表现出简练,典雅,大方之美。

2)结构严谨,做工细致 ·明代家具的连接采用隼卯结构 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

·装饰手法多种多样,雕,镂,嵌,描都为所用

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

·充分利用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

第1次 名词解释:

1.马斯塔巴:公元前四世纪,除了宽大的地下墓室外,还有地上用砖造了祭祀的厅堂,仿照上古埃及比较流行的住宅,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入口。这种墓叫做马斯塔巴。

2.巴西里卡:是长方形的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成几条空间,的比较宽,是中厅,两则的窄一些,是侧廊。

3.罗马五柱式:继承和发展了希腊的柱式,创造了塔斯干柱式和复合柱式。

4.券柱式:为解决柱式和券拱结构的矛盾,产生了券柱式,柱子称为单纯的装饰品,柱子不承重。

5.建筑十书:维特鲁维所著,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德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 简答题:

一。古萨金字塔群主要是由哪些内容所组成?他的艺术特色?

组成:由胡夫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和大斯芬克斯金字塔组成。

艺术特色:1)它们都是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极为单纯;2)它们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不再模仿木柱和芦苇的建筑形象,采用了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的几何形,方正垂直,交接简洁,同金字塔本身的风格完全统一。纪念建筑物的典型风格形成了,艺术形式与材料,技术之间的矛盾也同时克服了石建筑,终于抛弃了木建筑模仿而有了自己的形式和风格。

二。阶级式金字塔的名称?

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

三。古埃及建筑的成就和艺术特点? 1)形象逼真;

2)掌握突出建筑性的建筑构图原则:1巩膜宏大,气势雄伟;2形象简单;3明确的轴线,对称处理;4纵深构图;5严肃永恒,压抑和神秘;

3)利用大自然来加以强调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4)大量应用雕刻;

5)明确了建筑作为统治和的精神力量; 6)柱式的雏形

四。古西亚的建筑成就?

1)创造了以土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手法;2)拱的发明:叠拱,就是两排砖的水平逐渐出挑,到最后两者相交。直拱:是一段弧线,构成直拱的砖的粘合线,不像叠拱那样是平行线,而是放射线。

五。概述古希腊柱式?

柱式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组成. 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粗糙石灰石,没有柱基直接立在台基上,台基一般是三层台阶,柱身比例粗壮无花纹,简朴. 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竹子高度为底部直径的4-6倍.柱头是倒置的圆锥台.柱中刻20个尖角凹槽,槽背成棱角.檐部与柱高度比例为1:3.柱间距约为柱径的1.2至1.5倍,通常是被认为是男性的象征.

爱奥尼柱式:精细大理石.有柱础,是三层或多层圆盘,台基一般是一层台阶.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高为底部直径的9-10倍.柱头为涡卷装饰.柱中刻24个凹圆槽,槽背成圆角.檐部与柱高高度的比为1:4.柱间距约为柱径的2倍.通常象征女性.

科林斯柱式:柱头有忍冬草的叶片组成,其余部分用爱奥尼柱式的构造.

六。试述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1)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古希腊柱式2)应用了视觉矫正手段A)水平线凸起B)柱子有侧角(三角形稳定,柱子上空集中在一起)C)空间尽量小D)角柱加粗E)柱子有收分,券杀3)单体平面简单,多朝东4)墙体不用砂浆5)装饰线脚十分精细6)外部空间丰富,内部空间不发达7)把建筑作为雕刻处理8)石构的梁构体系成熟。

七。比较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

平面形式 柱式 艺术趣味 材料 结构 规模

古希腊 简单对称,朝向东 三柱式 注重精神生活,物质简单 石材 梁柱 小而精 古罗马 复杂组合,朝向广场 五柱式 注重物质生活 混凝土 拱券 大而粗 功能 层数 细部处理 风格 空间 艺术处理

古希腊 简单单一 单层 自由,根据环境不同变化 典雅,更像雕塑 外为主,内不发达 实体为主

古罗马 复杂多功能 多层 程式化 趋向华丽,纯粹建筑 内部空间完美 实体与空间并用

八。比较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异同:

共和时期:公众的公共活动中心(罗曼努姆广场)特点:广场没有中心,陆续建筑,无规则

帝国时期:成为帝王崇拜的场所(图拉真广场) 帝国初期中心开始出现,以庙宇为中心,有统一规划,轴线对称,后期布局严谨对称,规模大,主体建筑一般是神庙 2.圣索非亚大教堂的主要成就: (1)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2)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 (3)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 3.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点:

(1)继承了古西亚砖石拱券和古罗马穹顶建筑 (2)继承了古罗马柱式,柱头有变化 (3)继承了古罗马的宏伟规模

(4)小砖厚灰缝的砌筑方式使建筑形式灵活多样 (5)创立帆拱技术 (6)发展了集中式构图

(7)内部装饰:玻璃马赛克和粉画石雕

九。雅典卫城建筑群的空间序列和布局特点?

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

继承了优秀文化传统,达到了圣地建筑群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希腊艺术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精神,她是人类建筑史上的骄傲。

社会、政治原因:产生了工商奴隶主、建立了民主制度、自耕农经济和手工业是经济基础

文化、地理原因:民主政治和经济文化达到高峰、继承文化传统熔两种文化为一体、位于地中海航道交*口

建设目的:

1)庆祝战争胜利 2)装饰、歌颂雅典 3)繁荣经济

组成: 卫城山门 雅典娜铜像 胜利神庙 帕提农神庙 伊瑞克提翁神庙 1)山门 第一个在多立克建筑物内使用爱奥尼柱式的建筑 ,东西向断开。

2)帕特农神庙:体现了明朗愉快的性格。充满节日气氛。这与埃及神庙压抑、神秘气氛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代表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也是希腊最大的多立克柱式庙宇。 特点:1 位置最高 2 形制最隆重 3 最大的多立克庙宇 4最华丽的建筑 神庙平面形式:列柱围廊式

3) 胜利神庙:前后廊端柱式在其前与后的门廊上各有四根爱奥尼克柱 4) 伊瑞克提翁神庙 :最后完成的重要建筑。形体复杂、精致完美

雅典卫城的总体特点:1利用地形,高低错落。 2照顾各个观赏角度。 3按祭祀路线组织空间 4建筑和雕刻交替成为构图中心 5两种柱式混用 6主次分明,对比和谐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时空观。 第2次 名词解释:

1拉丁十字面:教堂平面为十字形,竖道比横道长的多,从上面俯视,更下岗一个平放的十字架,因此,叫做拉丁十字式.

2.未突破承重墙的,便于开窗,在方形的平面的四个叫李四个支柱,然后在其上覆盖两个十字交*的椅形拱,从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承重墙,使建筑内部空间解决.

3。希腊十字平面:为平衡帆拱四周的侧推力,对着帆拱的四个券砌椅形拱支撑在下面两侧的发券上,内侧落在支撑帆拱的柱墩上,这种穹顶和它四面的筒行共组成等臂的十字形平面,就叫做希腊十字式.

4。壁:哥特式建筑使用骨架券作为承重结构,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为解决其侧推力问题,用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的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的四角的起脚抵住他的侧推力.这种飞券就

叫飞扶壁. 名词解释:

5寝殿造:他总体的基本形制是:正屋(寝殿),两侧有配屋(东对,西对),其间连以游廊。更复杂一些的,再配屋外侧又向前伸出廊府(中郎),到池沼边沿从亭阁结束,在中廊的中断有一个―四角门‖(东中门,西中门),左右大致对称。

6草庵风茶室:茶是一般很小,以当时流行的地席来说,以四席半居多,有的甚至只有两席。

茶室多与野趣庭院结合,内外都避免对称,小而求变。除了一般的木柱,草顶,泥壁,纸门之外,还常有不佳斧凿的毛石作踏步或架茶炉,用圆竹做窗棂或悬挂隔板,用粗糙的为习作障壁等。柱梁,檩,橼往往是带皮的树干,不求修直,茶室也有床和棚。

7枯山: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只点缀少量的灌木和苔藓,薇蕨,常和禅系在一起,运用隐语与顿悟对空与有,虚与实作出心灵的关照。

一.分别从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一个哥特教堂为例建树其各自特点:

法国:巴黎圣母院.平面是拉丁十字形,恒以突出很少,西面是正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缓浪,许多小礼拜是呈放射状排列.内部高耸,有大片细高彩色玻璃窗.其外观上特点是有许多尖塔和尖顶,平面十字交*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个大圆窗,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英国:索尔兹伯勒主教堂.

(1)往往位于乡村环境中,比较低矮,沿水平方向伸展。不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

(2)中厅较低较深,两次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教堂的正面也是西边,东头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

(3)在平面十字交*处的尖塔很高,成为构图中心,西面的钟塔退居次要地位飞扶壁显著。 (4)后期的哥特建筑装饰华美,多从曲线,火焰线条装饰。 德国:科隆教堂

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即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侧厅外墙瘦嵩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 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堂

地方特色强,艺术水平高,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

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

二.简述中世纪哥特教堂的结构及内外部空间特征,并绘简图说明 结构特征:(1)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 (2)是用的飞扶壁

(3)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外部立面:典型的两立面构图是一对尖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的分成3部分,向上的动势很强,轻灵的垂直线条统治着全身,扶壁,强恒和塔都是越往上划分越细,装饰越多,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券及所有建筑局部和细节端都是尖尖的

内部空间:有很强的向上和向前的动势拱券尖尖,骨架券从柱头上散射出来有很强的升券动势,垂直线统治着所有部位,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构,窗子占满了支柱间的整个面积,除彩色玻璃外,几乎没有雕刻,壁画等装饰。

三.欧洲中世纪教堂的三种平面形式(集中式,希腊十字式,拉丁十字式)的简图,并说明特点。 在一个正方形的平面上戴一个穹顶,形成集中式形制,拜占庭集中形制的做法不仅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同时,把荷载集中到四角的支柱上,完全不需要的连续的承重墙,使穹顶上的空间更加自由了。

的穹顶和他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

十字形平面,纵横两个中厅高出,竖道比横道长得多,从上面俯视更像一个平方的十字架。

四。泰姬—马哈尔陵的主要成就

(1)建筑群体的完美布局。布局很单纯,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破例居于中轴线的的末端,视角良好。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

(2)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明朗的建筑形象。构图稳重而又舒展,体形洗练,比例和谐,主次分明。 (3)熟练的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的构图规律。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统一的。4个小穹顶同大穹顶在相似之外也包含对比。细高的塔同陵墓本身形成最强的对比。凹龛伊旺与平直的墙面之间同样也有明确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 第3次

名词解释

1。银匠式风格: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主要在世俗建筑中,阿拉伯的建筑装饰手法遗风还很胜,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西班牙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它们像金银细工那样精巧繁密,做工精密繁巧,朴素与繁密对比,厚重与轻灵对比,沉着中见奔放,浑朴中见细密。

2。都绎风格:室外:红砖立面,白石细部,形体起伏,柱式自由,方额窗口,四圆心券。室内:贴深色木板,浅灰色摸灰,曲直线格子相交,且钟乳状装饰。这种建筑风格是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渡时期的风格。

一、文艺复兴各时期的代表建筑师及其著作作品

1)早期文艺复兴的先锋,代表建筑师是伯鲁乃列斯基,出身于行会工匠,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工艺家和学者,在透视和数学方面都有过建树.作品: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育婴院和巴齐礼拜堂.

2)早期文艺复兴理论家:阿尔伯蒂,著作<论建筑>,书中有建筑材料,施工.结构,构造,经济,规划等章节,也专门研究过园林和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作品:圣弗朗采斯教堂.

3)中晚期文艺复兴代表建筑师:A,米开朗基罗:倾向于把建筑当作雕刻看待,利用强有力的体积和光影对比,赋予建筑,刚健挺拔的精神,强调体积感。代表作: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B伯拉孟特:早期风格平和秀丽,后追求庄严宏伟,刚健有力。代表作:坦比哀多,梵蒂冈的重建。C拉斐尔:画面秀丽典雅,宁静和谐建筑物比较温柔雅透,体积起伏小,强调水平划分。代表作:佛罗伦萨德潘道非尼府邸。罗马近郊的玛丹别墅。维道尼卡发瑞里府邸。

4)晚期文艺复兴主要建筑师:A帕拉蒂奥:著作《建筑四书》,作品: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帕拉蒂奥母题,圆厅别墅,奥林匹克剧场。B维尼奥拓:著作《无柱式规范》,作品:罗马近郊的教皇尤利亚三世别墅,圣彼得大教堂的四角小穹顶。 二、巴洛克建筑的特征

1)追求动态效果A平面:曲线的动态B空间:有强烈的动感C:外形:断开山花,柱子排列疏密相间,有起伏变化,富有运动感。

2)光的利用:利用光作为建筑的表现手法,产生虚幻效果。 3)艺术与建筑结合 4)非理性不顾结构逻辑 5)细部装饰丰富 6)柱式变化应用

7)建筑内部家具与建筑相配,和谐统一 8)选用透视原理

9)西方的城市规划的历史从巴洛克开始 10)趋向于自然,自然植物装饰,促进园林发展 三、圣马可广场的空间特色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包括大广场和小广场两部分。大广场从东到西,位置偏北。小广场南北向,连结大广场和大运河口。

1)大广场东端是圣马可教堂,北侧是旧市政大厦,它决定了广场的长度,其南侧是由珊索维诺整顿造成,向南加宽,斯卡莫齐设计了新市政大厦,广场西侧本是圣席密尼阿诺教堂,后以一个两层建筑物代之,把新旧两个市政大厦连结起来,此建筑采用圣马可图书馆的样子,上面加了一段女儿墙,装饰着雕像 2)大广场是梯形的,长175米,东边宽90米,西边宽56米,面积1.28公顷。

3)同大广场相垂直的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之间的小广场,总督府紧挨着圣马可主教堂。图书馆连结市政大厦。小广场的中线大致圣马可教堂的主立面

4)小广场与大广场相交的地方,图书馆和新市政厅之间的拐角上,斜对着主教堂有一座方形的红砖砌成的高塔,是广场的垂直轴线,外部的标志。

5)圣马可广场的空间变化丰富,城市各处须经过曲折的,幽暗的小街附卷才能来到广场 6)教堂和钟塔即是两个广场的分隔者,又是它们的联系者,是他们之间的穿心轴。 四、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特点及其代表建筑

1)法国早期古典主义:颂扬至高尚的君主,成了越来越突出的主题,采用定型设计完整的建造城市广场和街道,红色的砖,白色的墙角,屋顶高耸深色,风格质朴明快。注重理性,讲究节制,结构清晰,脉络严谨的精神。代表建筑:布鲁阿府邸中奥尔良大众新建的一翼,麦松府邸。 2)以为美是有规律的,强烈的对比关系,崇尚柱式,要求柱式,要求柱式必须恪守古典规范反对混乱。

3)标榜―合理性‖―逻辑性‖,反对柱式同拱券同券拱的结合,不学习古罗马帝国的券柱式构图。主张柱式只能有粱柱结构的形式。

4)倡导理性。主张建筑的真实,反对表现感情和情绪。

5)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构图中的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究配称。 五。洛可可装饰风格的特点?

洛可可装饰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不排斥古典主义的严肃的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取所代之的是更柔媚,更温软,更细腻,更琐碎纤巧的风格。

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体,过去用壁柱的地方,该用镶板或镜子,四周用细巧复杂的边框围起来,凹圆线脚和柔软的涡卷代替了过去的檐口和小山花,墙面大多用木版,漆白色,后来又多用本色木材,打蜡。室内追求优雅,别致,轻松的格调。

装饰材料有自然主义的倾向,爱用千变万化的舒卷看,纠缠着的草叶,完全模仿植物的自然形态,追求构图的完全不对称。

爱用娇艳的颜色,闪烁的光泽,装饰尽量避免用水平的直线,而用多变的曲线,常常被装饰打断,也尽量避免方角,在各种转角上,总是用涡卷,花草或者缨络等来软化和掩盖,洛可可风格更加自然化,生活化,亲切温雅,更宜于日常起居,所以影响相当久远 六。圣保罗大教堂建于那个年代?有何和特点? 建于17世纪下半叶英国

特点:1〉拉丁十字式平面,哥特式立面。带有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起初,克里斯道弗。伦的设计平面为八角形,四个斜边作为内凹的圆弧,十大穹顶通体简单的几何形组成,后来,前面又添加了巴西里卡的大厅,后面添加了歌坛和圣坛,被教会篡改为拉丁十字,为了和穹顶取得构图上的均衡,在西立面加了一对塔形成哥特式的立面。

2〉出色的结构 穹顶分3层, 里面一层直径30.8 m,砖砌45.7m厚,最外一层,有木构覆以柏皮,顶端850的采光亭有内外两层穹顶之间的砖砌圆锥形筒支撑。穹顶坐落于鼓座之上,鼓座又通过帆拱坐落于8个墩上。鼓座分离外两层,里层直接支撑穹顶,下径34.2m,上径30.8m,落落的倾斜能更好的低档穹顶的水平推力,外层鼓座是柱廊以飞腾跨过来分担穹顶的水平推力 3〉富有纪念性的外观造型

外形为33.7m高的长方形,水平分化强而且交圈,开间一致,单纯简洁。两侧外墙上的女儿墙遮挡了巴西里卡中厅高预侧廊的部分

鼓座和穹顶完全采用坦比哀多的构图气势雄伟,到十字架顶点 七。古典复兴建筑发生于哪些国家?有何特征?代表作有哪些?

古典复兴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的一些欧美国家中,建筑主要为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为新古典主义建筑.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也是批判的理性,但这些理性已经不是古典主义者标榜的先前的几何学的比例以及清晰性,明确性等等。建筑的理性是功能,是真实,是自然.建筑物上的一切都要辩明它存在的理由,不管它是希腊人还是罗马人用过的.在建筑中,只有那些产生于严格的需要而有确定的功能的东西才可以表现出来.

法国,美国以复兴罗马共和时期的建筑为主,而英国,德国则以复兴古希腊建筑为主

代表作:(1)巴黎万神庙(2)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3)英国国会大厦(4)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5)德国的慕尼黑城门

八。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有哪些?有何特点? 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特点:渴望个性自由,追求有感情,有灵性的建筑物,风格倾向于中世纪时期的歌特建筑的风格 九。折中主义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代表作有哪些?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 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维也纳议会大厦

特点: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几乎没有新的创意 第4次

一。博展会建筑产生于哪个年代?代表作有那些?

世博会建筑 1851年 英国博展会的水晶宫标志着新建筑的开始 18年法国巴黎国际博展会的艾菲尔铁塔

二。城市规划方面的探索有那些?简单介绍其做法和代表人物?

为解决城市人口膨胀,提出了一些探索:巴黎改建,协和新村,花园城市,工园城市,美国的方格形城市等

1巴黎改建自1853年起法国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执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的城市建筑在巴黎市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程,以解决城市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对帝国首都进行装点,强迫无产阶级从市中心搬离,改善巴黎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居住条件,拓宽道路疏导城市交通,巴黎宏伟的干道规划为十字形如环形路,一爱丽舍田园大道为东西主轴布置广场和雕塑,公园,对两侧建筑比例坡屋顶高度,立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改建重点以卢浮宫凯旋门为主,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壮丽的市中心之一,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在当时是首创,对以后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作用。 2协和新村,十九世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指出,居住人口500---1500人,有公园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场,为了做到自给自足,必须品由本村生产,集中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

3花园城市:1988年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其著作中《明日的花园城市》提出了花园城市的设想方案,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是一个花园,沿公园也可建公共建筑物,公园外围是商店,商品展览馆,在外围是住宅,在外是林荫道,大道中间为学校,儿童游戏及教堂,大道另一面是一圈住宅。

4工业城市:法国青年建筑师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出发,设想了工业城市,明确功能分区,市中心,居住区,工业区,交通枢纽。

5带形城市:十九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伊?马泰提出,他认为城市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的形态已过时,这将使城市拥挤,卫生恶化,提出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呈带 状延伸,使城市既接近交通,又接近自然。

6方格城市:矩形格网结构,一种矩形的道路网划分成若干个街区。缺点:缺少视觉焦点,缺少对角线道路,使交通不便捷。

三。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何年代?主要代表作和建筑风格是什么?

工艺美术运动发生于18年左右(19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代表作:莫里斯的住宅―红屋‖ 建筑风格:(1)以功能为中心,不受任何既定设计原则所限定,不遵循对称的原则 (2)强调使用当地材料(3)强调采用当地的建筑方法。

(4)对风格有所强调,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所侧重的是―哥特风格‖ 。美国的侧重的则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5)控制装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在使用历史装饰时,特别注重装饰,风格与建筑所处的环境相统一。

四。 新艺术运动发生与何年代?各国特点?代表作有那些?主要代表人物?提出过什么口号? 答:新艺术运动发生于19世纪80年代

① 比利时特点:完全放弃传统风格,完全走向自然,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完全的平面,在建筑中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用铁来装饰 代表人物 凡?德?费尔德 代表建筑:布鲁塞儿都灵路12号住宅

② 西班牙特点:塑性艺术渗透到建筑的三度空间内,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 代表任务:高迪 代表建筑:圣家族教堂 米拉公寓 古埃尔公园 ③ 德国 特点:建筑应当真实,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反对装饰 代表人物:贝伦斯 代表建筑:路德维希展览馆

④奥地利维也纳学派: 代表人物:瓦格纳 代表建筑:维也纳地铁站 分离派特点:同传统决裂同,与学院派分离。 代表人物:奥别列?霍夫曼 路斯 建筑特点:建筑以实用为主,以自身形式美为美, 口号―装饰就是罪恶‖ 代表建筑:维也纳斯坦纳住宅

五。芝加哥学派的风格特点?主要人物?代表作品?提出的口号?

答:风格特点:(1)采用金属框架结构 (2)外观简洁 (3)创造3段式处理高层金属框架和箱型基础的技术 (4)强调功能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沙里文 代表作品:马歇尔?菲尔塔百货批发商店 马奎特大厦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口号―形式追随功能,这是规律‖

六。战后探新建筑运动住要有那些?简单阐述

1)表现主义派: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代表建筑师:德国建筑师门德尔松,代表作品:爱因斯坦天文台。

2).未来主义: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文学艺术流派,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3)风格派:1917年出现在荷兰,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是法国立体派艺术的分支和变种。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代表作品:里特弗尔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住宅

4)构成主义派:战后部分青年艺术家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像工程结构物,这一派被称为构成主义派。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等。作品: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

七。现代建筑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特点:①设计原则 1功能是建筑的出发点 2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3强调运用新技术 4以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为代表 5提高建筑的经济性 6建筑具有社会效益,建筑师具有社会责任

②风格定位:造型:国际式。 平面:功能主义。 哲学: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赖特,柯布西耶。作品:法古斯工厂,包豪斯校舍,萨伏伊别墅,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

十字拱 公元一世纪开始使用的一种拱券形式,即相交的筒形拱。覆盖在方形的间上,只需四角有柱子,不必要连续的承重墙,内部空间;便于开侧窗,利于大型建筑物采光。它是拱券技术的极有意义的重大进步。拱顶体系 各种拱的结合使用,形成拱顶体系以实现拱顶平衡。摆脱了承重墙,架在4个支柱之上,方法:一列十字拱串连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它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这样就形成了拱顶组合成体系,这是古罗马又一个极有意义的创造。肋架拱 古罗马4世纪后,基本原理把拱顶分为承重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

券柱式: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

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一致,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等保持原有比例,但开间放大,柱子凸出墙面的3/4个柱径。

连续券:把券脚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只适用于很轻的结构。

叠柱式:底层用塔斯干或罗马多立克。二层用爱奥尼,三层用科斯林柱式,若有第四层则用科斯林的壁柱,新法则是上层柱子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显得稳定。

巨柱式: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能突破水平分划的,同叠柱式可用,能突出重点,但尺度失真。 巴西利卡通常是一座大型长方形建筑,里面有一开放式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

罗马风建筑风格:建筑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上施工上粗糙,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的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建筑多有扶壁,肋骨与束柱等。 举一个例子:比萨主教堂是拉丁十字式的,有四个侧廊,4排柱子。中厅用木桁架,侧廊用十字拱。正立面暴露山墙两坡,有4层空券廊作装饰,是意大利罗马风的典型手法。教堂属巴西利卡式平面,十字交*处上有一椭圆形穹窿

哥特式12-15,这时期的建筑以教堂为主,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而是以尖券(来自东方)、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花空棂等为其特点。以法国为中心。 骨架券 哥特式建筑中的拱顶承重构件,拱顶分为承重部分和填充部分,减轻拱顶重量,节省材料,减小侧推力。

尖拱(尖券) 尖拱由相交两圆构成,两圆共有一条半径,被哥特式教堂广泛采用。

飞扶壁 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的侧推力。 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末从意大利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该时期主要历史进程为: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人文主义运动,因以复兴古典文化为重要方式,被称为―‖。

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展开了建立新的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斗争,新思想核心是肯定人性,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全面发展,被后人称为―‖。 帕拉第奥母题:是一种券柱式,在两个柱子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颗的小柱子上。小柱距大柱1m多,上面架着额枋。于是,在每个大开间里有3个小开间,在小额枋之上,券的两侧各开了一个圆洞。

古典主义17世纪,与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同时。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绝对君权时期的宫廷建筑潮流,它体现着注重理性、讲究节制、结构清晰、脉络严谨的精神。它的哲学基础是反映自然科学初期的重大成就的唯

理论;它的政治任务是颂扬古罗马帝国之后最强大的法国的政体。

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文艺复兴的变形,醉心与表现自我感觉,讲求视觉效果,善于运用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建筑部分断折,不完整等。

洛可可建筑风格:装饰追求柔娟细腻的情调,题材为蚌壳,涡郑,水草及其他植物等曲线花纹局部点缀似人物,色彩常为粉红、粉绿、嫩黄,建筑外观简洁,除阳台上的铁栏杆外与一些古典主义建筑相同。 都铎风格:爱用红砖建造,砌体灰缝很厚,腰线、券脚、过梁、压顶、窗台等则用灰白色石头,简洁,柱式自由随意。室内爱用深色木材做护墙板,板上做浅浮雕,顶棚用浅色抹灰,做曲线和直线结合的格子,格心垂一个钟乳状的装饰。这种建筑风格,是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渡时期的风格,因当时正是英国都铎王朝。

建筑五种券:撒拉逊式尖券 马蹄形券 弓形券 三叶形券 复叶形券

伊旺:11世纪后,强调一个正面,且形成中亚和伊朗纪念性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正面中段檐口升高,正中设一个通高的大凹龛,上面是拱顶,凹龛底上之深处是门洞,这龛叫伊旺。 窣堵波:是半球形的建筑物和世界各地许多早期坟墓形制一样,脱胎于住宅

例:桑契大窣堵波半球体直径32m,高12.8m,立在4.3m高的圆形台基上,台基的直径是36m,半球用砖砌成,表面贴一层红色砂石,桑契大窣堵波四周围石栏杆朝向正方位。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小禅室,模仿民居的三合院布局。

毗诃罗:公元前3世纪大造窣堵波的时候,在火山岩地带,僧徒们依山凿窟,建了很多石窟僧院,名为毗诃罗,他们大抵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小禅室,模仿民居三合院布局。 支提窟:毗诃罗的旁边通常有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窟,多为瘦长的马蹄形,也有一圈柱子,里端,半圆部分的是一个就凿出来的窣堵波。

银匠式: 阿拉伯的建筑装饰手法遗风还很盛,和意大利文艺复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西班牙独特建筑装饰风格。

超级巴洛克:西班牙是耶稣教团的老巢,天主教堂建筑中流行巴洛克式,而且怪诞堆砌到了荒唐的地步。 坚鱼木:古代日本神社正殿的正脊上横向安置着的一排圆木。 千木:脊的两端各有一对方木,顺屋面两侧高高挑起,形成交*,

神明造:木梯小而陡,朝圣者需用足尖小心翼翼往上走,增加了崇敬庄严的气氛,这种本宫形制叫 鸟居:净盆前为正道,入口处有一座牌坊,一对柱子上架一根横木,也有的在横木下再加一根枋子。 寝殿造基本形制:正屋(寝殿),两侧有配屋子(东对、西对),其间连以游廊(渡殿、透渡殿)。更复杂一些的,在配屋外侧又向前伸出郎庑(中廊),到池沼边沿以亭阁(钓殿、泉殿)结束。

寝殿造:本殿里沿前后金柱设板壁,前方辟门,外面相形成一圈回廊。它的基本形制:正屋(寝殿),两侧有配屋子(东对、西对),其间连以游廊(渡殿、透渡殿)。更复杂一些的,在配屋外侧又向前伸出郎庑(中廊),到池沼边沿以亭阁(钓殿、泉殿)结束。

书院造 凡具备这样一间上段或一之间的房子,就叫做―书院造‖。特点:一幢房子的若干房间里,有一间是最主要的(上段、一之间)这间房间的正面墙壁划分为两个龛,做侧的宽一点,叫床(押板)右面是一个博古架,叫棚(违棚)。作侧墙上,紧*着床有一个龛,叫副书院。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帐台构),分四大扇,两扇可推拉,两侧是死扇。

古典复兴 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巴黎万神庙)。

浪漫主义:即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有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用中世纪手工业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工艺品并以前者来和古典艺术抗衡

先浪漫主义:中世纪场景(寨堡)的风格模仿,对自然的欣赏―风景画境‖,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哥特复兴:‖民族主义思想‖的萌发,哥特的有机性解决技术与艺术的矛盾(英国国会大厦)

折衷主义:(集仿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也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巴黎歌剧院-加尼耶)奢华、雕琢--------绝对崇高理想的消失,各种风格作为一种―实用‖的资源。新结构、材料、声音设计的积极探索

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和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工艺品代替工业品)代表作—魏布—红屋。

新艺术运动---真正开始变革建筑形式的信号: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 布鲁塞尔——乔治·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

主张及影响:反对复古2)反对学院派对历史学习的方式3)寻找全新的艺术——摆脱历史束缚。目的是试图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反历史式样,反对折中主义,创新形式、简化装饰适合工业时代。外形简洁,主要装饰在室内,主题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木形状的曲线,大量应用铁构件,脱掉了折中主义的外衣。局限于艺术处理与装饰手法的改革,在形式上反传统未有全面解决新建筑的形式与内容问题,难与新技术的结合,

德国:—青年风格派 —慕尼黑。奥太: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早期包豪斯,特点:没有装饰细节,功能主义,理性主义 法国 巴黎 南锡市:桂玛,巴黎地铁入口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麦金托什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

奥地利1、维也纳学派—瓦格纳— ―净化‖------简洁的形式;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2、维也纳分离派—奥别列去—达姆斯塔特,路德维希展览馆,分离派展览馆;霍夫曼—斯托克莱特宫;主张造型简洁,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只有局部集中装饰。路斯 ―装饰就是罪恶 斯坦纳住宅

西班牙:高迪 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吸取了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 芬兰:沙里宁—赫尔辛基火车站

荷兰:贝尔拉格—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的质感,追求―真实‖。

芝加哥学派(美国)主张及影响:寻找与功能相对应的、实用的形式 —很有现代精神的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与创造独特的风格。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德意志制造联盟:—:贝伦斯、格罗皮厄斯

特点:建筑必须和工业结合这一方向。建筑应是真实的,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这样会产生前所未见的新形式。 ―德意志制造联盟并不是主张特殊的艺术语言,而仅仅是强调艺术家与工业之间关系的改革原则,这原则以质量与数量之间的互补为基础

1、 透平机车间—贝伦斯(屋顶由三铰拱构成)。意义:现代建筑史的里程碑,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2、 科隆展览会—格罗皮厄斯的展览会办公楼:全部采用平屋顶,可以防水和上人,出入口出砖墙外,全为玻璃

表现派 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孟德尔松—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最重要

未来派 一战前出现,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代表建筑人物是:意大利的桑?伊利亚,他的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和《未来主义建筑宣言》——表明了彻底批判过去传统。

构成派 一次大战前后,有些青年艺术家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刻,很象是工程结构物,因此称为―构成派‖。代表人物:马来维奇、塔特林—第三世界纪念

碑、加博等。影响了密斯,向和谐、统一、稳定的观念提出大胆的批判、挑战、质疑。

风格派 一战前后,由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或―要素派‖。代表人物是蒙特里安——用点线面,垂直水平线条及红黄蓝色块组成绘画;里特维德——荷兰乌德勒支住宅,由简单的立方体,光光的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成的建筑。现代建筑—新建筑运动高潮 ―现代建筑‖包括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和密斯等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派( ―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派,欧洲先锋派,现代主义派,国际现代建筑派),和以莱特为代表的美国的―有机建筑‖派。

柯布:《新精神》、《走向新建筑》--- 表明新建筑运动高潮—现代建筑运动到来。

雅典宪章:提出功能城市 解决居住 工作 游憩 交通四功能问题。及工业化 低限度生活 高层 城市规划 ―粗野主义‖粗野主义是50年代下半期到60年代中期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它的含义并不清楚,有时被理解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成为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主要流行于欧洲。美学根源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对材料与结构的―真实‖表现特点概括为: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粗鲁的组合。主要建筑和人物有: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大楼和昌迪迦尔行政中心、英国的斯特林和戈文的伦敦南岸艺术中心、意大利的弗甘诺的Marchiondi学院、美国的鲁道夫的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日本的丹下健三的仓敷市厅舍。典雅主义 ―典雅主义‖是和―粗野主义‖并进然而在艺术效果上却与之相反的一种倾向。 ―典雅主义‖主要在美国。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这种风格的作品使人联想到古典主义或古代的建筑形式,于是―典雅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主义‖或―新复古主义‖。―典雅主义‖在某些方面很象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讲求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主要建筑和人物有:美国的约翰逊的谢尔顿艺术纪念馆和纽约林肯文化中心;斯东的新德里美国大使馆和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雅马萨基的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西雅图世博会科学馆

格罗皮乌斯—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理性) 全面的建筑观: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3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 包豪斯校舍:校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米。设计有如下特点:a、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b、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c、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

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a、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墨守成规。b、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c、强调各艺术间的 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d、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法古斯工厂—一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一战以前欧洲最新颖的工业建筑,第一座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1非对称的构图;2简洁整齐的墙面;3没有挑檐的平屋顶;4大面积的玻璃墙;5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

柯布西耶(纯粹主义 粗野主义 浪漫主义)—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 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纯粹主义 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建筑理想体现—阳光空气绿地三要素和新建筑五点的完美结合、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萨伏依别墅:

新粗野主义—有马塞公寓、昌迪加尔、拉吐亥修道院等,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朗香教堂: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主要空间的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上部都是向上拔起的―塔‖伸出于屋顶之外。各个立面的差别很大。以地中海民宅为思想来源,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它的建筑形体和空间证明柯布西耶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也形象的反映出现代西方宗教的特质。密斯?范?德?罗——贡献: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1)流动空间。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主要特点是隔墙有玻璃的和大理石两种,位置灵活,形成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和室外互相穿插。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处理。简单明确,干净利索。突出材料的固有颜色,纹理和质感。2)通用空间_范思沃思住宅。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的封闭空间,其他地方全部是开敞的,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复加的地步。是密斯―少就是多‖的完美体现。也是他国际主义风格达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国际主义风格的另一个体现: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布朗楼。黑色玻璃幕墙 3)摩天大楼。与约翰逊在纽约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是国际主义风格的顶峰。大楼前宽敞的广场。外部金属结构,黑色青铜垂直线条,显得格调高雅,与众不同。顶层是设备层,除此以外开间和窗的尺寸均相同,外形简单. 少就是多。最经济的原则,最简洁的构造,最简单的结构体系,最简约的空间形式(通用空间)。4)技术精美。密斯在60年代把自己的设计形式提高到精益求精的高度。比较重要的有芝加哥联邦大楼,联邦德国的 柏林新国家艺术博物馆。整个建筑空旷单一,仅仅是一个大屋顶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钢铁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是当时世界建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

赖特(草原式住宅 有机建筑论 几何手法抽象)(19世纪末—20世纪10年代) 草原式住宅 罗伯茨住宅 威利茨住宅 草原住宅的特点:造型上追求新颖,摆脱折中主义的俗套,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草原是指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的意思。罗伯茨住宅:建筑片面是惯用的十字型,大火炉在它的。室内采用两种不同的层高,天花根据屋顶的自然坡度灵活处理。室内空间丰富。外形上互相穿插的水平屋檐,衬托出一副生动活泼的图景。和自然环境结合紧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机建筑论 将美国自己的理论与沙里文的有机思想结合。 流水别墅: 宾夕法尼亚州的郊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楼板连同边上的栏杆好像一个托盘,支撑在墙和柱墩上。各层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能力,向各个方向远远的悬伸出来。用墙和玻璃围合不同空间,或开敞,或封闭。建筑外形上最突出的是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整个建筑在 颜色和质感上均有对比。另外,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建筑的本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几何手法抽象 古根汉姆美术馆:体形特殊,上大下小的螺旋型。美术作品沿坡道陈列,观众循着坡道边上边看。在 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呆板的楼层重叠,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但这些与美术馆的功能性质相违背。所以,它是赖特的纪念碑,而不是成功的博物馆建筑。

阿尔托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一位年轻杰出的现代派建筑师。他虽然没有像四位大师那样被命名为现代派大师,但他对现代建筑的贡献,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成一格的设计风格——建筑人情化。大大地丰富了现代建筑的设计视野,为现代建筑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环境柔化,波形面,连续空间,光,对比与协调,片段组合都是他的建筑特点。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 维堡图书馆 玛丽亚别墅玛丽亚别墅地处茂密的树丛之中。平面呈由两个曲尺形重叠而成的―冂‖形,三面比较封闭,当中是花园。建筑形体由几个规则的几何形块体组成,但非常突出地在几个重点部位上点缀了几个自由曲线形的形体;这就是房屋入口处的雨篷,花园中的腰果形游泳池和处于主体建筑面对花园的转角处的一座高出于其他的象楼座那样的部分;后者是女主人玛丽亚的画室,也是这座别墅着意要指明的地方。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建筑创作中的地域性(regionalism)是指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材料)和文化特点(如工艺、生活方式与习惯、审美等等)的适应、运用与表现。地域性亦称当地性(locality),广义地还含有乡土性(vernacular);由于乡土性的意义偏于狭隘,故人们在创作中更多追求的是地域性。近十余年来,由于全球文明与地域文化的冲突日益尖锐,有些理论家,如K.弗兰姆普顿主张把地方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同当代技术有选择地结合起来,并称之为―批判的地域性‖

多立克

爱奥尼 比例 粗壮,开间较小 修长,开间较宽 檐部 较重(1/3柱高) 较轻(1/4以下) 柱头 简单刚挺的倒 圆锥台,外廊上举 精巧柔和的涡

卷,外廊下垂 柱身凹槽 相交成锋利 的棱角(20) 棱角上有一小 段圆面(24) 柱础 无,柱身从台 基面上拔地而起 有复杂的看上去

富有弹性的柱础 收分卷杀 较明显 不显著 线脚 极少,偶或有 之也是方线脚 复合曲面的线脚 线脚上串着雕饰 台基 三层朴素 的台阶,微隆 侧面壁立,上下

有线脚,无隆起 装饰雕刻 高浮雕甚至 圆雕,强调体积 薄浮雕, 强调线条

雅典卫城:中心是雅典娜·帕提农铜像,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庙宇,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体量最大,造型庄重,最华丽的建筑物。建筑群因帕提农的统率作用而成整体。卫城南坡是平民的活动中心,有露天剧场和敞廊。山门位于卫城西端陡坡上,卫城唯一的入口,为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形式。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北翼是展览室,南翼是敞廊。两侧体量较小,使山门更显壮观。从山门口就可看到雅典娜女神铜像。胜利神庙位于卫城山门左翼,庙很小。它的体量与形象同峭壁、山门组成为一个统一均衡的构图。伊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帕提农神庙之北,根据地形高差起伏和功能需要,运用不对称构图手法成功地突破了神庙一贯对称的格式,与帕提农多方面形成对比,活跃建筑群。 古希腊建筑典例及风格简述:帕提农神庙:古希腊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其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建在—个三级台基上,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该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风格开朗,各部分比例运城,雕刻精致,并应用了视察校正手法以加强效果。

古罗马与古希腊柱式比较:罗马建筑比希腊的高大,而柱式却不宜于简单地等比例放大,否则,会显得笨拙、宝疏,而且失去尺度。所以就必须使柱式更富有细节,用一组线脚来代替一个线脚,用复合线脚来代替简单线脚,并用雕饰来丰富它们。因此,科林斯住式受到重用,还流行一种新的复合柱式,就是在科林斯式柱头之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塔斯干式和新的多立克式柱式基本不在庙宇和公共建筑中单独使用,大多用于叠柱式的下层。罗马柱式一般失去希腊柱式的典雅和端庄。希腊多立克住式由于完全不合罗马奴隶主的口味,被淘汰了。罗马柱式仅是装饰品,比希腊柱式退步了

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形式的最大区别罗:拥有拱券技术,墙摆脱承重,可大面积开窗,内部空间更发达。将柱式与拱券结合。建筑更高大,应用叠柱式和巨柱式。广场轴线对称且做多层纵深布局。庙宇正面布局多用前廊式。

古罗马两个源流对其建筑产生何种影响:伊特鲁丽亚文化的工程技术和希腊文化的建筑形式和造型。 万神庙空间结构分析: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典型代表,是罗马穹隆技术的最高代表,平面为圆形,穹顶直径和顶端高度43.3m,顶开大孔洞采光,穹顶上的凹格划分半球面,使它的尺度和墙面统一。在大孔洞射进来的光线作用下,穹顶呈现饱满的半球状,凹格和墙面的划分形成水平的环,很安定。四周构图连续,不分前后主次,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浑成统一。

拜占庭建筑的基本特点:是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古罗马宏大规模的别具特色综合;特别是在拱、券、穹窿方面。小料厚缝砌筑方法使它们形式灵活多样。教堂格局大致有: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平面圆形或多边形,有窍窿);十字式(平面十字形,有穹窿,有时四翼上也有)。此外用彩色云石琉

璃砖镶嵌和彩色面砖来装饰建筑也是其特色。拜占廷地区常见的建筑下面是一立方体上面是穹窿 拜占廷建筑在以窍窿复盖立方体空间中创造了抹角拱或帆拱 圣索菲亚大教堂结构体系简述:拜占庭最光辉代表

教堂正中是一个穹顶,有40个肋,通过帆拱架在4个墩子上,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它们的侧推力又各由斜角上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的各两个墩子抵挡,小半穹顶的力到两侧更矮的拱顶上。穹顶的南北方以四片墙抵住侧推力,结构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一、使用骨架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使其余的填充围护部分变薄,材料省了,拱顶减轻,侧推力也变小了,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细了,并且骨架券使各种形状复杂的平面都可以用拱顶覆盖。二、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4角,故可以用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4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三、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并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券和拱可以一样高。

哥特建筑的特点:哥特教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杰出的结构:骨架券,飞扶壁,两圆心尖券尖拱,使教堂的整体性加强;内部处理具有向上的动势;光线:彩色玻璃,五彩缤纷;外部处理:西立面的典型构图是,一对塔夹着的山墙,垂直的分为三部分,水平方向分为三部分,是圆形玫瑰窗,底层是三个门洞;装饰;外部布满装饰,向上的动势;整个教堂强调高耸的构图。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结构成就:

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其结构和构造的精致远超古罗马和拜占庭的,结构规模远超中世,是西欧第一个造在鼓座上的大穹顶。是结构空间技术空前的成就。

意义:是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的标志;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与科技普遍进步的标志;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

文艺复兴的八位建筑大师:伯鲁乃列斯基: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育婴院,巴齐礼拜堂。伯拉孟特:坦比埃多,(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改建。米开朗基罗:美狄奇家庙,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卡比多广场布局及两侧博物馆和档案馆正面,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拉斐尔:佛罗伦萨潘道非尼府邸,罗马玛丹别墅,罗马顾问吴宗坚主持测绘平剖。龙巴都:文特拉米尼府邸,圣马可学校,圣马可旧市政大厦。珊索维诺:考乃尔府邸,庞贝府邸,圣马可图书馆。维尼奥拉:《五种柱式规范》,尤利亚三世别墅,圣安德烈教堂,美狄奇别墅,耶稣会教堂祖堂。帕拉第奥:维晋寨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奥林比克剧场,《建筑四书》,古建筑测绘图集,帕拉第奥母题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理论基本思想1实用、经济、美观2美是客观的:美客观存在于建筑物本身。3美就是和谐与完整。4美有规律:(数的规律,几何关系)5人文主义:维特鲁威,人体―匀称‖的完美典范观念

简述圣的建造过程:

1、教廷决定改建旧的拉丁十字式的巴西利卡的圣。通过竞赛,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

2、伯拉孟特的方案为希腊十字式,形制像坦比哀多,1506年动工,协助者为帕鲁齐和小桑迦洛。 3、拉斐尔接手,旧拉丁十字式,废弃集中式,东部因已施工保留原方案,西部加巴西利卡。 德宗教改革及西班牙占罗马使工程与混乱中停20几年,1534年重新进行。

4、帕鲁齐想恢复集中式没成功。1536年小桑迦洛被迫在整体上维特拉丁十字式,但使东部接近伯的方案,西部用小希腊十字代替拉菲尔巴西利卡,使集中式占优势。1546年小桑加罗逝世,工程无重大进展。 5、1547年米开郎琪罗:抛弃拉丁十字式,基本恢复伯拉孟特的平面。15年逝由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米的模型完成穹顶。同年维尼奥拉设计四角的小穹顶。

6、玛丹纳拆去米的正立面,在希腊十字前加了一段3跨的巴西利卡式大厅,圣被损害,标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结束。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炫耀财富,追求新奇,趋向自然;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又充满欢乐兴致勃勃的气氛。

古典主义建筑的意义:相信存在客观的可以认识的美的规律,并对它的某些方面特别是比例作深入探讨,促进了对建筑的形式美的研究;提出了真实性、逻辑性、易明性等一些理性原则,用简洁、和谐、合理等对抗巴洛克建筑的任意和堆砌。

局限性:只从宫廷建筑立论,研究对象只是古罗马帝国的纪念性建筑,十分片面;对形式美的认识是形而上学的;它反对创作中的个性热情和表现,只着意于数和比例,而比例是僵化一成不变的。

以卢浮宫东立面为例,简述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基本特征:在宫庭中提倡能象征集权的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文化。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祟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恪守古典(古罗马)规范;卢佛尔宫东立面上下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底层是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再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古典主义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性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卢佛尔宫主体是由双柱形成的空柱廊,简洁洗练,层次丰富。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将立面分为5段。两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装饰,而部分用倚柱。有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立面构图以一段为主,完整统一,向心性强。古典主义强调外型的端庄与雄伟,内部则尽奢侈与豪华的能事,在空间效果与装饰上常有强烈的巴罗克特征,这种风格甚为欧洲各先后走向君主制的国家所欢迎。卢佛尔宫东立面的构图运用了一些简洁的几何结构。它的总体是单纯简洁的,法国传统的高坡屋顶被意大利式的平屋顶代替了,加强了几何性,从此成了惯例。

凡尔赛宫建筑与园林风格:王宫包括宫殿花园与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建筑风格属于古典主义。立面为纵横三段处理,上面点缀有许多装饰与雕像,内部装饰装修极尽奢侈豪华。宫道花园由勒诺特设计建造,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现几何形,有统一主轴,次轴对景等等,并点缀有各色雕像,成为勒诺特式花园或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对比旺道姆广场和调和广场:旺道姆广场:平面长方形,短边正中连接着一条街,广场上建筑为3层,上两层为住宅,底层有券廊,内设店铺,广场两侧的正中和四角,檐口上做山花,标出广场横轴、纵横两个轴交点上为路易十四骑马铜像是一个被交通从当中穿过的封闭的广场。调和广场:广场位于赛纳河北岸,东邻勒-吴花园,西接爱的舍大道,都是宽阔的绿地,南边沿河亦如此,完全开敞,界限由一周圈轴壕标出,*广场一侧,有栏杆每个角上各一尊雕像,广场正中是路易十五的骑马像,在它南北边各一个喷泉,广场北面建了一对古典主义建筑,之间夹一条大道通向抹大拉教堂。 阿拉伯装饰:装饰从大面积的墙面着手。 一、13世纪之前,墙面主要用花式砌筑来装饰。

1墙面利用砖的横竖斜直等变化等砌出各种编织纹样。2在墙上砌龛,半圆柱柱凸出体等,砖的颜色众多,局部重要位置用石膏作平浮雕图案,室内用石膏作大面积的装饰,以蓝为主。二、13~14世纪,石膏的平浮雕图案在室外用得多,墙之砌龛或半圆柱凸出体渐渐少见,好用大面积彩色装饰。三、14世纪之末,盛行用玻璃砖满覆穹顶,鼓座、塔身、墙面等内外表面,色彩和光泽成了主要装饰因素,建筑起于简洁平滑的几何形。

泰姬-玛哈尔的艺术成就:建筑群总体布局完美,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比例和谐,主次分明;熟练运用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这座很单纯的建筑物丰富多姿。 对比神道教与佛教建筑特点:古代神社的形制都大同小异,正殿为长方形的,有一些分里外两间,木梁架,有近似抬梁式的,也有近似川斗式的。具有坚鱼木和千木。入口设在长边或山墙,门前设木梯,陡且小。 拂教建筑主要的特点为:1平行的梁架系统。2内向的院落和对称轴。3主要的建筑类型为大殿和塔。 婆罗门教庙宇:造型观念很特殊,几乎完全被当作雕刻品,不反映建筑物各部分的实际功能和结构逻辑,不仅屋顶和墙垣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把屋顶造成有意义的纪念碑。从台基到塔顶,整个庙宇布满了雕刻,仿佛庙宇是由雕刻堆砌而成的。一些性力派的庙宇,几乎全用**场面做雕刻题材。婆罗门庙宇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宗教象征意义,尤其在北方:庙宇既是神的居所,又是神的本体。

赖特(草原式住宅 有机建筑论 几何手法抽象)(19世纪末—20世纪10年代) 草原式住宅 罗伯茨住宅 威利茨住宅 草原住宅的特点:造型上追求新颖,摆脱折中主义的俗套,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草原是指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的意思。罗伯茨住宅:建筑片面是惯用的十字型,大火炉在它

的。室内采用两种不同的层高,天花根据屋顶的自然坡度灵活处理。室内空间丰富。外形上互相穿插的水平屋檐,衬托出一副生动活泼的图景。和自然环境结合紧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机建筑论 将美国自己的理论与沙里文的有机思想结合。 流水别墅: 宾夕法尼亚州的郊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楼板连同边上的栏杆好像一个托盘,支撑在墙和柱墩上。各层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能力,向各个方向远远的悬伸出来。用墙和玻璃围合不同空间,或开敞,或封闭。建筑外形上最突出的是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整个建筑在 颜色和质感上均有对比。另外,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建筑的本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几何手法抽象 古根汉姆美术馆:体形特殊,上大下小的螺旋型。美术作品沿坡道陈列,观众循着坡道边上边看。在 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呆板的楼层重叠,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但这些与美术馆的功能性质相违背。所以,它是赖特的纪念碑,而不是成功的博物馆建筑。

阿尔托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一位年轻杰出的现代派建筑师。他虽然没有像四位大师那样被命名为现代派大师,但他对现代建筑的贡献,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成一格的设计风格——建筑人情化。大大地丰富了现代建筑的设计视野,为现代建筑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环境柔化,波形面,连续空间,光,对比与协调,片段组合都是他的建筑特点。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 维堡图书馆 玛丽亚别墅玛丽亚别墅地处茂密的树丛之中。平面呈由两个曲尺形重叠而成的―冂‖形,三面比较封闭,当中是花园。建筑形体由几个规则的几何形块体组成,但非常突出地在几个重点部位上点缀了几个自由曲线形的形体;这就是房屋入口处的雨篷,花园中的腰果形游泳池和处于主体建筑面对花园的转角处的一座高出于其他的象楼座那样的部分;后者是女主人玛丽亚的画室,也是这座别墅着意要指明的地方。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建筑创作中的地域性是指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材料)和文化特点(如工艺、生活方式与习惯、审美等等)的适应、运用与表现。地域性亦称当地性,广义地还含有乡土性;由于乡土性的意义偏于狭隘,故人们在创作中更多追求的是地域性。近十余年来,由于全球文明与地域文化的冲突日益尖锐,有些理论家,如K.弗兰姆普顿主张把地方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同当代技术有选择地结合起来,并称之为―批判的地域性‖ 佛教建筑史

佛教寺院,是指安置佛像、经卷,且供僧众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场所。略称寺,又名寺刹(chà)、僧寺、精舍、道场、佛刹、梵刹、净刹、伽蓝、兰若、丛林、檀林、绀(gàn)园、旃(zhān)檀林、净住舍、法同舍、出世间舍、金刚净刹、寂灭道场、远离恶处、亲近善处、清净无极园等。

佛教寺院最早出现于印度。在印度梵语中,相当于\"寺院\"的有四:(1)毗诃罗:意译为住处、处、精舍、僧坊;(2)刹(讹译):原意指幡竿,因一般习惯在佛堂前立刹,故有此称;(3)僧伽蓝摩、伽蓝:意译为众园、精舍,即大众共住的园林,多为国王或大富长者所施舍,以供僧侣之住;(4)阿兰若、阿练若、兰若、练若:意译无诤、空闲处,指村外适于清静修道之所。

根据古寺院的遗迹,可知印度佛寺多在设方形佛殿,殿外有僧房围绕,殿内正面则安置佛龛。建材

系采石、砖、木三种。形式有佛堂、僧房、塔婆等分别。在中印度,精舍数目颇多。如王舍城有五处,舍卫城有二处,波罗奈斯城有一处,毗耶离城有二处,鸠睒弥城有一处。其中,佛在世时建于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及舍卫城的祇园精舍乃印度最早的寺院。又《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五记载迦湿弥罗国有石崖伽蓝、战主迦伽蓝。而华氏城鸡园寺、那烂陀寺、阿旃陀石窟寺院等,更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寺,其本义是指古代官署名。据《汉书o元帝纪》注云:\"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大宋僧史略》卷上《创造伽蓝》条云(大正54o236c):\"寺者,释名曰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本是司名。西僧乍来,权止公司。移入别居,不忘其本,还标寺号。僧寺之名始于此也。\"可知在汉代,寺原为与地方的政事机关,如太常寺、鸿胪寺(招待诸侯及四方边民之所)。后因西域僧东来,多先住鸿胪寺,逮移居他处时,其所住处仍标寺号。从此遂称僧侣的居所为寺。\"院\"则本是周围有垣之意,引申为周围有垣或有回廊的建筑物,亦指官舍。至于将佛教建筑称为\"院\",则始自唐代在大慈恩寺所建的翻经院。至宋代,官立的大寺亦多称院。

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布局,大致沿袭印度形式。而后来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风格,遂呈现新貌。其建材以木为主,多设于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故后世寺院除寺号、院号外,亦附加山号。又有以年号名寺者,如北魏之景明寺、正始寺、唐之开元寺。此外,寺院若依创设者而分,可分成官寺(由官府所建)、私寺(由私人营造)。若依住寺者而分,乃有僧寺、尼寺之别。若依宗派,则分为禅院(禅宗)、教院(天台、华严诸宗)、律院(律宗)或禅寺(禅宗)、讲寺(从事经论研究之寺院)、教寺(从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类。

创建于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为我国佛寺的滥觞(làn shāng),其后续有建业(南京)建初寺(依出《三藏记集》卷十三《康僧会传》所载,孙吴赤乌十年即公元247年,孙权为康僧会造建初寺。)、武昌昌乐寺、慧宝寺、金陵瑞相院、保宁寺、苏州通玄寺、扬州化城寺、四明德润寺等。西晋初年,京洛一带造寺塔图像而礼拜之风盛行,不少达官显贵或舍旧宅,或于各地立寺塔。当时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图\"。后因高峻层塔渐为寺院的重要象征,\"浮图\"遂转而专指高塔。

南北朝时,寺院的数目激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国的寺院建筑,史载南朝梁时达2846所,北魏达3万余所之多。后因北魏太武帝及北周武帝的废佛而遭严重破坏。至隋文帝一统天下,重兴佛寺,始渐恢复旧观。唐代造寺之风益炽。如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下令各郡建开元、龙兴二寺。肃宗在至德元年(756)造成都大圣慈寺,设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区。会昌五年(845),武宗毁天下佛寺四千六百所,命二十六万五百位僧尼还俗。至五代,后周世宗于显德二年(955),再次禁止私度僧尼,并废无敕额寺院三千余所。宋代由于禅宗盛行,教寺多改为禅寺,且立五山十刹之制。元明二代为区别寺刹,乃依禅、教、律分成禅寺、讲寺、教寺三类。至清代,寺院虽多遭战乱所毁,但现存者仍不少。 佛教建筑的典型结构:

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殿是供奉佛像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地方,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的地方。一般的营造原则,是把主要建筑建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寺院的主要建筑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还有藏经阁(楼)。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南北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寮(liáo)(僧人宿舍)、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库房(办公室)、客堂(接待室)等。旅宿区则常设在中心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水堂(上客堂),以容纳四海来者。 1.山门:

佛寺大门称\"山门\"。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号、设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故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属神\"天龙八部\")像。金刚力土是手执金刚杵(chǔ)守护佛法的神,其形象一般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所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忿颜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

由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间供大肚弥勒菩萨(或天冠弥勒),面朝南。弥勒菩萨的背后,

供韦驮菩萨(神),面向北。两尊菩萨背*背,中间隔板壁。我国汉地一般寺庙供奉的弥勒像为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因传说为弥勒化身,故后人塑像供奉之。据《高僧传》记载,布袋和尚为五代梁时僧人,明州(浙江)奉化人,或谓四明人,姓氏、生卒年均不详。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常以杖荷一布袋,见物则乞,故人称布袋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载,布袋和尚身材肥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均贮于囊中,时人称为长汀子布袋师。师能示人吉凶,颇能预知时雨。梁贞明二年(916)三月,师将示寂,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而说偈(jì)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韦驮,又作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违驮天,或称韦将军、韦天将军。为大乘佛教伽蓝之守护神,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据《道宣律师天人感通传》、《法苑珠林》所载,唐o道宣律师诚感天人,南方天王部下韦琨将军为之护持正法。宋代以后,寺中普遍塑有韦天像,后与佛经中所说韦驮天相混,一般称为韦驮菩萨。

弥勒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四大天王,帝释之外将,各护一天下,故又称\"护世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即:东方持国天王,名提多罗吒,能护持国土,怀抱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能令他人增长善根,手中持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手中缠蛇;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护持人民财富,托塔或抱伞,表福德之义。 2.正殿:

即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位于天王殿以北。是供奉佛教的教主--佛陀的大殿。\"大雄\",(意谓伟大的英雄)是对佛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降伏\"烦恼魔\"、\"五阴魔\"、\"死魔\"、\"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之魔王,能害人善事)\"等\"四魔\"。《法华经·涌出品》曰:\"善哉善哉,大雄世尊。\"《法华经·授记品》云:\"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新译《华严经》卷四《世主妙严品》云:\"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大雄善巧难惶,凡有所作无空过。\"佛为大雄,故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即称大雄宝殿。供奉的主要佛像,常见的有一、三尊二种类别。

(1)供一尊佛:一般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常见有三种姿势。其一为成道相,结跏趺坐(盘腿打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名\"触地印\"。其二为说法相,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呈环形,名为\"说法印\"。再一种是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为\"旃檀(旃,音zhān;旃檀,檀香)佛像\"。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释迦佛在世时,优填王用旃檀木按释迦佛的形象雕成此像。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所载,佛成道后,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时,憍赏弥国优填王难禁思慕之情,遂请毗首羯摩天造佛形像,此是有佛像之始。后来仿制的也叫旃檀佛像。

(2)供三尊佛:有多种安排方式。一种是供\"三身佛\":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另一种是供\"三世佛\",又分两种:一种是在三个空间世界中存在的佛,中间一尊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三世佛之旁各有二菩萨立像或坐像;释迦牟尼佛旁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旁为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阿弥陀佛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再一种是供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尊佛。正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迦叶佛,右侧为未来佛弥勒佛。

另外还有供奉五方佛的,以五尊佛分别阐释佛的意义:正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尊为南方宝生佛,表佛德;第二尊为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尊为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主尊两侧,常有\"胁侍\",即左右近侍。释迦佛的近侍,一般为老\"迦叶\"、少\"阿难\"两大弟子。殿内东西两侧,近世多塑十八罗汉像。佛坛背后常供一堂\"海岛观音\",或仅供一尊观音菩萨像。 3.配殿:

东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伽蓝意译\"众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指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伽蓝殿供奉伽蓝神,即守护伽蓝之神,又称守伽蓝神、护伽蓝神、护僧伽蓝神或寺神。依《七佛八

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卷四所述,护僧伽蓝神有十八人,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叹妙、六名广妙、七名雷音、八名师子音九名妙美、十名梵响、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叹德、十四名广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彻听、十七名彻视、十八名遍观。此谓之为\"十八伽蓝神\"。宋·道诚《释氏要览》卷下云:\"中国僧寺立鬼庙,次立伽蓝神庙。\"可见唐、宋代的禅家已有奉祀伽蓝神的风俗。或谓伽蓝堂即是\"土地堂\",此盖以土地神为伽蓝守护神而祭祀之,故称土地堂。近世以来,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相传隋代天台宗创始者智者大师,曾在荆州玉泉山入定;定中曾见关帝显灵,率其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怖景象,以扰乱智者。经过智者大师的度化之后,关帝乃向智者求授五戒,遂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乃成为佛教寺院的神。

另一说法: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桥萨罗国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祇陀在舍卫城南的花园,建筑精舍,作为释迦佛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祇陀太子仅出卖花园地面,而将园中树木奉献给释迦,因以二人名字命名为\"祇树给孤独园\"。释迦佛在园内居住说法传道25年。伽蓝殿即是为纪念此事而设的殿。伽蓝殿正中供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祇陀太子,右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这三位最早护持佛法、建立伽蓝的善士。

西配殿一般是祖师殿,多为禅宗派系为纪念该宗奠基人而建。正中供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左侧供六祖慧能大师,右侧供百丈怀海禅师(他是禅宗清规的制定者)。 4.法堂:

大殿之后为\"法堂\",亦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guī)戒集会之处,在佛寺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法堂的特点是:除一般性的安置佛像外,在堂中设法座、钟鼓。法座供演说佛法之用。钟在左鼓在右,供上堂说法前击钟鸣鼓所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佛说传道的图像。法座之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坐像以象征听法诸佛,下设香案。

此外,有的寺院设罗汉堂,有的寺院院中或前后有佛塔,有的寺院还有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禅堂(念佛堂)和藏经阁(楼),等等。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体现了追求对称的美学法则,是造型艺术的杰作,它与佛教雕塑、绘画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了佛教艺术的繁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