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

论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

来源:爱玩科技网


论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

摘要:主要论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的更新。涉及了土地的开发与研究,及郊区的发展,和空间能源的利用。

关键字:土地 经济增长 郊区 发展 能源

城市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反应一个国家的发展及成就

一、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在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社会公正方面正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着。城市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对原有的城市结构进行调整,使其布局更加合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人们需要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因此城市更新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城市土地的开发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城市其它各项建设的前期工程,所以城市更新的首要步骤是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让土地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先行兵。

二、20世纪2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步入了郊区化时代,而我国郊区化现象发生的时间较晚,大约20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发达地区方才出现郊区化现象。当前,作为郊区化一个重要方面的居住郊区化,在众多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居住郊区化的不断进行,与之相呼应的郊区住区的开发也在从最初的小规模建设发展现在的较大规模的开发。 西方发达国家的郊区化均是从居住郊区化开始发展的。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其居住郊区化过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首先对美国居住郊区化的发展历程及动力机制给予了分析,并对美国居住郊区化发展历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给予了归纳总结。 居住郊区化的发展规律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郊区住区开发的方向、规模以及发展模式等诸多

方面,同时郊区住区开发也反作用于居住郊区化的发展。鉴于此,作者随后从理论上阐述了居住郊区化与郊区住区开发间的互动机制。

三、居住郊区化是城市人口从市中心区迁向郊区居住的过程。从国际经验看,居住郊区化往往先于其他城市职能的郊区化,如工业、商业、服务业的郊区化以及办公的郊区化。西方发达国家1920年代开始产生的居住郊区化,主要是由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过高而导致居住条件恶化后,一些有经济实力并拥有私人交通工具的中产阶级率先迁向居住环境较好的郊区而引起的。根据周一星、宁越敏等的研究,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郊区化己初现端倪,进入90年代以后,郊区化特别是居住的郊区化趋热更加明显。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广州等大城市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进入了居住郊区化阶段。虽然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交通的改善、生活日益富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普遍的规律性,但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城市化水平等的不同,城市居住郊区化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结果均有一定差异。因此,对于我国特定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所处阶段下城市居住郊区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发展的快速阶段,但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经济改革以后,随着地方权利的逐步增大,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城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作为郊区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郊区化的发展趋势、发生的动力机制、居住郊区化中居民迁居行为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有利于从更多的角度来观察城市的郊区化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著名学者对我国大城市的郊区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具体到居住郊区化的研究还不多。西方居住郊区化的进程大致反映了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的一般特征,通过对西方居住郊区化发展的分析探讨我国居住郊区化产生的动力机制、居民迁居的一般行为,并对我国居住郊区化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引导我国居住郊区化的合理、健康发展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四、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不合理以及“摊大饼式”的单核心城市蔓延扩张造成城市无节制的土地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大气污染的影响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中,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城市竞争力不强的根源。如何优化太原城市空间结构以改善其恶劣的大气环境,如何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保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气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导向下,以实证分析为主线,通过系统搜集、研究已有的相关成果,以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进行综合的分析论证。具体研究包括分析太原市大气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演化过程、发展演变的作用因子和演化方向,探求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为基本视角的适宜太原市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和相应的措施与途径,以实现城市发展的纳什均衡。论文将太原市工业空间大体按照“层圈式+新城”的模式进行布局,具体划分了工业严格区、工业发展区、工业控制性发展区和工业重点发展区四个圈层,同时结合城市居住空间、生态廊道、交通可达性等方面的调整,总结出有助于太原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和规划原则的论文结论。 基于大气环境影响对太原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一项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基础应用研究。只有关注大气环境特征所反映在太原城市空间结构中可能的变异以及所隐藏在其背后的规律性现象,才有可能使我们在重构太原城市空间结构的进程中,扬长避短,和谐发展。论文研究还将为各种规划、控制、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并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城市更新中的土地开发研究》《居住郊区化与大都市郊区开发》《城市居住郊区化趋势分析与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