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宣传工作浅探博物馆工作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如何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宣传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尧自我宣传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事业的特殊场所,它不同于其他教育体系通过书本进行知识的传播,而是通过展示自然、社会、历史科学的标本实物、图片资料来满足观众对多种知识的好奇心,使观众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要完成博物馆社会教育任务、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首先应把博物馆的陈列是否提供了使观众感兴趣、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内
容列为宣传主题。
博物馆进行自我宣传的进程也是一个研究大众参观心理的过程。讲解员应把博物馆的特色介绍给观众,并从观众那里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在此,讲解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宣传效果。
二尧外部宣传
1.媒介宣传。新闻媒体、广告、招贴是国内外旅游业各自争取客源、占领市场、获取效益的直接有效的宣传手段。要搞好博物馆工作,争取群众,就必须重视广告的宣传作用。很多博物馆以资金短缺为由,多拒广告于千里之外,这是失策之举。博物馆要做好对外宣传就必须解决广告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
国家对企业支持文化公益事业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我们可以利用博物馆的文化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的支持,在不投入或很少投资的情况下,开展全方位的广告宣传。争取公益广告也是博物馆搞好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
赵雪村2.影视剧拍摄。现在,电影、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人们精神领域消费活动的旅游与影视作品的结合就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西方称之为“电影引至旅游”,是由于旅游目的地出现在荧屏、银幕上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的旅游活动。
对旅游目的地来说,影视作品不仅是一条极佳的广告,也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有着长久不衰的魅力,这样旅游目的地就会随之在电影、电视上进行长久的展现,进而旅游目的地就有长久的吸引力,可以不断促使人们前去体验主人公成长及故事发生所在之地的环境。
现在,影视宣传越来越被众多的博物馆所釆用。以乔家大院为例,1991年,随着在馆址拍摄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祁县民俗博物馆从此名声大振。当年旅游人数由1986年开馆首年的接待人数2万余人提高至6万余人。之后,除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游客访问量有所下降外,其余每年的游客访问量都平稳增长。2004年,另一部把乔家大院推向旅游高峰的同名电视剧《乔家大院》在馆址开拍。开拍当年游客访问量增长了31.4倍。2006年初,伴随着该剧在全国收视率最高的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播出,该年“五一”黄金周总计接待游客数达到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多万元。由此可见,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给旅游目的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是巨大的。
3.积极参与活动。当前,我国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会经常组织一些旅游推介会,这些宣传为推动地方和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博物馆应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提高知名度,使博物馆能够列入旅游推介的线路中。79.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举办文物巡展。改革开放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经营机制的转换也给包括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博物馆如何在新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形势下发挥文物的优势,
益的和谐统一,是值得文物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国内外的许多博物馆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大胆地寻找解决问题和实践,用新的思维方式,的方法。其中,把博物馆文物搬到异地展览这一说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999年上海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大英博物馆藏古埃及珍品展》,展览精选大英博物馆藏古埃及文物100件组,展品类型丰富,时间跨度大,观看人数第一天就达到了15000人。
2001年12月,“兵马俑”展风靡,吸引了超过100多万人次的观众前来参观。“兵马俑”在的展览展出“兵马俑”等17件真品及一号、二号铜车马复制品等有关秦代文物124件,被新闻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展览之一。
这些成功的异地展览宣传方式对于我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对于加强各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地方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5.利用网络宣传。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作为现代高科技传媒工具,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宣传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可以借助网络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组把博物馆陈列的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合在一起,
以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宣传形式传达给观众,给观众一种最直接、最熟悉的视觉冲击和思维定位,以达到“广而告之、家喻户晓”的目的。而且,网络宣传制作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对博物馆观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社会舆情能及时作出反应并快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
渊作者工作单位院山西省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冤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渊上接54页冤
通篇是抒发自己忠贞不渝情怀的。纵观关公经历,时年41岁的关公不会向曹操表忠心,如果是那样,他就没有必要离开曹营,更没有必要用这因为在与种隐喻形式了。也不可能是给刘备的,曹操大战中,兄弟失散,音讯全无,生死不知,无处去给。较合理的解释应是释疑言志兼而有之,深受曹操喜当时关羽在曹营确实立了不少战功,
诱其归顺,爱,大力封赏,这就不可能不引起二位嫂嫂的怀疑和担心。因不知刘备的下落,不便马上离开曹营。又不能明确地加以解释,只好以诗但诗词别人一看就懂,达不到既言志又隐言志,
喻的目的,关羽平时就画竹,于是以竹为画、竹叶画里藏诗,以诗言志也就顺理成章了。组字,
这幅诗画就现在所见石刻来看,其画面两杆翠竹拔地而起,清俊通脱,右边的一杆竹稍向右做暴雨淋浇状,人称“雨竹”;左斜出,竹叶下垂,叫“风边一杆,竹叶倾斜,如被狂风吹拂之状,。在这些摇曳的翠竹右下方还题一首五言诗:竹”“不谢东君意,丹青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画右上端有白文“关帝之印”,左下方落款凋零。“汉寿亭侯”“东君”,暗喻曹操。阳刻。诗中的“丹青名”表示他自己的忠贞不渝。全诗大意是:劲竹不因季节变化而荣枯;不必嫌弃竹枝孤叶单,它却能岁寒不凋、风雨难摧。
清代石刻诗画从画风上来看应是清代画法,文人善用竹叶、花、鸟等组字成画。据传原石刻在山东肥城关帝庙,是清代道士扶孪造出来的。而分明是唐代以后近体诗中的五从诗的格律上看,
称:言绝句。《关帝圣迹图志全集》竹诗石碣系明(1426-1435年)代宣德年间徐州创建铁佛寺时从地下得之。又有说是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韩宰临摹的。
这幅诗画不排除后人以竹为题材托名关羽刻成碑,不管关诗画而附会仿笔,使之得以流传。羽有无做过这么一幅诗画,能够用这么一幅风雨将当时关羽的处境和心情以竹画、一首五言诗,及其品德表达出来,它也不失为我国古典竹画之佳作。
渊作者工作单位院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冤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