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若干条文探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若干条文探讨

来源:爱玩科技网
鱼:!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学术论坛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若干条文探讨 戴建文 (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深圳 51 81 09) 摘要:结合在绿色公共建筑及绿色厂房设计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研读与理解,针对《绿 色建筑设计标准》中的若干条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变频供水 雨水利用 绿化灌溉 管网漏失率 中图分类号:Tu11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4-098X(2010)1 2(a)一0252-0l 2)当室外雨水管埋深在地下水水位以 上,并按照渗管进行设计时,由于部分雨水 1引言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 7 8— 统阀门和附件等处没有任何漏损的情况 下,《标准》所给出的2%的数据,在个别情况 2006)(以下简称《标准》于2006.06.01实施至 下也将无从保证。 今,行将三年。三年来,应该说我们国家在 关于整个供水系统的密封性能,管道 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 与阀门的连接点处就成为整个系统的薄弱 建成了一些满足相关标准的绿色节能建 点。同时,对埋地供水管道来说,管道与阀 筑。但是,就《标准》中5.3节“节水及水资源 门接口处密封性能和防腐性能的提高,也 利用”中的若干条文及相应条文的解释,值 将成为降低管道漏损率的关键。有鉴于此, 得进一步研究。在此提出来,和广大设计同 笔者建议:与其用2%的数据来进行绿色建 仁共同探讨。 筑评价,不如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结合管道 (1)5.3.2条,“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 及阀门行业的发展,持续禁用及限用一些 排水系统。”在该条的条文解释中,有如下 相对落后的管材及附件,并对经过大量实 一句话:“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 际工程检验的新型管材及附件等进行大力 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 推广;并不断加大对相关管道与管道、管道 而且要优先采用节能的供水系统,如采用 与阀门等连接方式的研究,从根本上提高 变频供水、叠压供水系统等。” 整个供水系统的可靠性,把管道漏损率降 关于多层及高层建筑二次生活供水采 到最低。 用变频供水技术是否节能,通过对众多已建 此外,《标准 给出的评价方法为查阅 工程的调研、比较和研究,已基本得出结论: 图纸、设计说明书等并现场核实。笔者建 “在居住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二次供水方 议,可否把该方法改为:“查阅初步设计文 面,变频供水比起水泵——水箱供水方式未 件、施工图、施工图变更及竣工图,工程监 必节能。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耗更高。”在高 理单位的相关报验及验收文件(含与该条 层单体公共建筑二次供水设计方面,相比于 文相对应的材料进场及安装、验收记录), 高层建筑群设计,更具备设计水泵——水箱 并现场核实。”按照上述步骤,对工程进行 供水系统的条件,也利于日后整个建筑二次 全过程核对,确保把《标准》所要求的评价 供水系统的节能运行。但是,如果设计水泵 内容落到实处。 水箱联合供水方式,在日后进行绿色建 (3)5.3.6条,“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筑评价时,又与《标准》相悖。 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笔者认为,关于高层建筑(群)二次供水 对雨水利用,目前主要分为雨水的直 的绿色评价,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宜 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方式。一般而言,雨 一概而论。 水的间接利用特指雨水的积蓄、处理、回 (2)5.3.3条,“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 用。而该条文的规定,容易造成歧义,让人 失。”在该条文解释中,有如下解释:“采用水 理解为雨水的间接利用。 平衡测试法检测建筑/建筑群管道漏损量, 因此,笔者认为,能否把该条文完善 其漏损率应小于自身高日用水量的2%”。 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利 关于管网漏损率的统计,直接取决于 用方案(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当采用雨水 市政进水总表和末端用户水表的精度和灵 间接利用方式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 敏度以及管网的严密程度。通常情况下,水 理确定雨水收集、处理及回用系统的规模 表的精度和灵敏度由最小流量和始动流量 及工艺流程。 两个参数决定。一般来看,在普通住宅中广 此外,在该条文解释中还提到:“将雨 泛使用的DNt5或DN20给水进户水表,其始 水排放的非渗透管改为渗透管或穿孔管, 动流量大约在lOL/h左右。以双管供水的洗 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事实上,关于 手盆水龙头为例,当水龙头轻微开启,在临 利用渗管加大雨水入渗的做法,在日后的 近水表的始动流量附近(1OL/h)呈滴水或 工程设计中,笔者认为,还有几个地方需要 线流状态出水,日出水量将达0.24t。而该龙 我们去进一步明确和改进: 头的额定流量为0.10L/s(360L/h)。那么,水 1)在设计渗管时,须密切结合地下水水 表的始动流量与龙头的额定流量的比值为 位(详见工程地质报告),确保渗管埋深在地 2.8%(10/360)。试想,即使在管网及供水系 下水水位以上。 252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通过渗管渗入地下,那么雨水管管径理当 相应减小。但是,究竟管径怎样缩小?试想, 如果能够减小雨水管的管径,既实现了节 材的目的,又为节约工程投资创造了条件。 可是,关于这个问题,仅凭给水排水一个专 业的人员,恐怕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因 此,我们能否以有条件的高校为依托,协调 相关专业人员,分地域开展相关研究及实 验,进而推动给水排水专业的不断发展。 3)关于渗管的设计安装,应该说我们也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研究了不少有关渗管 的构造做法。但是,对于渗管在运行过程中 的清理与维护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 的解决。 (4)5.3.8条,“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 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该条文在解释中写到,当采用再生水 灌溉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中易传播,应 避免采用喷灌方式。 在《标准》5.3.7条的说明中明确提出, 采用雨水、再生水等作为绿化、景观用水 时,水质应达到相应标准要求,且不应对公 共卫生造成威胁。事实上,目前我国再生水 的水质标准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在g标准》 5.3.5条文解释中也提出,雨水、再生水等 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要有足 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会被污染。 因此,在使用再生水进行室外绿化浇 洒时,无论采用喷灌、微灌、渗灌等方式,都 应该是可行的。但在室外绿化浇洒设计时, 宜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当地施 工工艺的熟练程度、当地材料及附件的完 善程度等因素,综合比较后,再行确定适当 的绿化浇洒方式。 2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作为国内近年来新兴的 一种设计理念及发展方向,其意义自不待 言。但是,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 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对相关条文及条文解释 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对绿色建筑的施工 及运营进行全过程跟踪,不断总结好的经 验做法。同时,对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分析研 讨,推动我们绿色建筑设计及相关评价标 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