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教学中信息安全相关课程的探讨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在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教学中设置信息安全学科内容。基于作者教学实践,在对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人才需求的深刻研究基础上制定完善培养方案,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专业实验实践的设计,使得计算机侦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较为系统的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犯罪侦查知识,以胜任、安全部门专业化的计算机犯罪侦查与网络监查工作。
关键词:计算机犯罪侦查;信息安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虚拟空间的计算机犯罪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社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现实社会的社会安定、社会安全和。为了应对新型的计算机犯罪问题,组建并成立了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并拥有覆盖全国的相关机构,以处理不断增多、形式多样的计算机犯罪问题。在和下属的院校、研究所,以及普通科研机构中科院下属的软件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也展开了对计算机犯罪问题的研究工作。
信息安全学科是由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它以计算机、通信、数学、法学等专业为基础,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现代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信息隐藏与伪装等。
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目前主要在院校设立,2004年首先在中国人民大学、沈阳刑警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而来。本文结合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安全工程系的教学工作,就如何在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教学中设置信息安全相关课程进行了探讨,包括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设计、实验室建设等内容。
2 课程设置
2.1 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要符合专业知识体系特点,由于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是交叉学科,要求的基础面比较宽,不可能开设所有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对这些基础课程必须进行一些取舍。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提高课和专业实验实践课。为了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还应注重多层面内容的结合,特别加强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在专业提高课中,注重学生的分流,对有深造愿望的一部分学生加强专业理论的
学习,对就业的大部分同学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主要加强在实践中的专业知识的运用。
课程方案基于2004年版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原有方案)的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参照了国内外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材料,既体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突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方向内容,同时又保持我校侦查特色与优势。
2.1 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原有课程设置方案,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课程设置大致分为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学教育内容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若干个知识体系。通识教育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想教育、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等7个知识体系。专业教育课程大致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提高课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等4个知识体系。学教育内容包括刑法学、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和警体技能等6个知识体系。
参考全国高校本科信息安全专业本科教学规范和相关高校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业务部门一线需求实践,保留我校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可以对原有方案的课程设置做如下调整:
(1)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和学课程类保持不变。
(2)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调整,使其涵盖数学、计算机、电子、通信学科的基础内容。在原有方案中,增加“电路与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两门课程。同时把“离散数学”改为“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增加数论和群环域等代数内容,侦查学课程只保留侦查学概论(学课程类中已讲)、侦查程序内容。
(3)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调整。专业特色课程包括原有方案的“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技术”,以及新增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犯罪取证技术”。
(4)在专业提高课程中,对专业提高课进行了增减,包括原有“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多媒体技术”、“JAVA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Linux原理与应用”以及新增的“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电磁防护与物理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新技术讲座”、“电子取证技术”和“网络程序设计”等。调整后的提高课程,增加了信息安全与计算机侦查技术的知识广度,同时加强了学生程序开发能力。专业提高课程是按知识结构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而在学生选修课程时可以打破选修方向,可根据兴趣同时选修每个方向的每门课程。
(5)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在下一节介绍。
表1给出了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方案。
3 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设计
计算机犯罪侦查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适应网监等部门的业务要求,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因此我校特别加强了专业实验实践课,包括实验课程、专业课题设计、项目实践、毕业课题、科技创新、认知型实践、专业业务实习等多种形式。
(1)专业实验课程。包括原有方案中的“密码技术应用实验”、“微机系统与接口实验”、“计算机取证技术训练”和“计算机组成实验”,以及新增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等。
(2)专业课程设计。在专业课教学中,由任课教师安排组织学生组成若干项目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题目进行编程开发和系统实现。可进行“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和“信息安全工程系统设计”等一般性课程设计,也可以进行“程序设计综合训练”、“信息安全系统软件”等大型应用软件课程设计。
(3)项目实践。引导有特长的学生参与到系部老师在研的项目中,进行实际项目开发与工程实践。
(4)科技创新。系部资助经费,鼓励学生参加程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嵌入式系统大赛、科技创新或发明大赛、创新或创业设计大赛、撰写学术论文等。
(5)毕业课题设计。由指导教师确定题目或结合实习单位相关项目,进行技术专题研究或工程设计。
(6)认知型实践。主要在大一和大二的暑假,要求学生参与基层派出所工作,初步了解基层工作,树立意识,培养职业的感性认识和适应能力。
(7)专业业务实习。大三和毕业实习中,深入了解业务,参与到网监部门工作,掌握执勤办案程序,并结合所学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参与到
实习单位项目开发中,培养工作能力。
表2给出了一个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安排。
大学计算机犯罪侦查实验室结合了专业特色,目前建了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网络攻防实验室、计算机犯罪侦查实验室和信息安全实验室。我校信息安全工程系和安全防范系合作申请部级“电子证据实验室”,主要以我国、司法部门针对计算机犯罪应用的法律和技术方面相关需求为导向,开展面向电子证据取证的技术、标准、检验方法、取证模型等领域的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主要完成全校计算机公共课的实验教学。计算机软件工程实验室主要面向计算机犯罪侦查系专业课学习,可进行软件工程、面向对象语言等教学实验。计算机硬件实验室为“数字逻辑实验”、“微机系统与接口实验”和“计算机组成实验”等实验教学服务。网络攻防实验室主要进行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入侵检测等实验教学。计算机犯罪侦查实验室主要进行计算机犯罪侦查技术、计算机犯罪取证技术和侦控、监控技术的教学实验。信息安全实验室主要为现代密码学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实验服务。在申请的“电子证据实验室”将为学生可以提供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取证的综合软硬件的实验实践场所。
4 结束语
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的设置还处在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专业课程设置有很多不足,希望国内同仁能多多交流,共同促进国内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