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181期第3期 2015年3月 创新科技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181.No.3 Mar,2015 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以柳州高新区产业集群为例 吴文翠谷伟涛 南宁530022) (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广西[摘 要] 本文以柳州高新区为例,从产业布局、集群效应等方面分析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集 群发展的现状,并从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阐述了柳州高新 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亮点。在剖析柳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存在的问 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柳州I高新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3—13—4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s ——Taking Industrial Cluster of Liuzhou High-tech Zone as an Example Wu Wencui Gu Weitao (Guangxi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Taking Liuzhou high-tech zone as an example,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in Guangxi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and con— stellation effect.And it expounds the policies which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 dustrial clusters in Liuzhou zon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government’S support,innovation platform con— struc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system construction,talent introduction and SO on.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dustrial cluster of Liuzhou high—tech zone,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s;Liuzhou high-tech zon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引言 展能力 。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 究,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深入贯彻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是提高区域经济核 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对内主要体 现在集群一次次从量变到质变的持续演进过程,对外则 体现在其相对于其他集群所具有的持续的创新能力和 竞争优势…。它重点强调产业集群发展的持续性和动态 2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以柳州 高新区为例 2.1柳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现 状 性,主要表现为一种高层次的竞争,会产生一种持续竞 争优势,实现产业的持续改善和自我提升,使产业在内 部各系统相互协调和耦合的基础上保持长期动态的发 2.1.1产业布局不断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扶 收稿日期:2015—2—16 作者简介:吴文翠(1986一),女,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科技产业研究;谷伟涛(1988一),男,本科,研究实 习员,研究方向:科技信息分析与管理。 ・1 4・ 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柳州高新区产业集群为例 第3期 业汽车及零部件企业 。家 实现产值 , 机械装备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共计35家 柳工、欧维姆为代表,累计实现产值 7亿元,实现 口 亿美元同比增 长13%。 新材料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新材料产业企业共计65家 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共计30家 以柳化、华锡钢材料等为代表,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75亿,同比增长16%。 以腾龙煤电、华航等为代表,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4亿,同比增长15%。 生物和医药产业姜 产业 懈加 企业以亿康 爱j各富等为 累计完舡业产值6 步 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共计规模以L ̄,dl8家代表性企业有天涌等,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4亿,持续增长。 持,至目前,柳州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汽车制造、机械装 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和医药产业等一批在区内乃 至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见表1),成为支撑柳州 2.2柳州高新区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 亮点 2.2.1加大支持与引导 乃至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统计数据来看,柳州 高新区具有战略新兴产业雏形,但这些企业存在着规模 启动《(招商引资招财引智汇编)编制工作方 案》,对高新区原来已经下发的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先进装备各制造业、生物和医药产业,光电信息产业、新 材料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总部经济、现代科技 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优惠和已经下发企业 准入管理办法、科技扶持管理办法、招商引资考核实 偏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处在产业链低端、生产附加值 低等问题,需要加强扶持和培育,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 2.1.2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一是柳州高新区的汽车、工程机械形成集群发展的 施办法、委托招商办法、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招商引资项 目代办服务办法、投资环境及服务投诉管理办法、鼓励和 态势,成为区域产业特色和品牌。2013年,高新区汽车工 业产值达990亿元,占园区经济总量75%以 ,已形成集 整车、动力、关键零部件及研发检测于一体的完整产业 链。诞生“五菱”、“宝骏”、“乘龙”、“风行”等自主品牌。 投资720亿元、规划203平方千米的广西“柳州汽车城”全 支持留学归国人才创业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 业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兴办企业管理办法、 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等进行全面的梳理汇总。下发《企 业发展资金扶持管理办法》,改变以往高新区科技项目经 费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分散扶持企业的做法,两项资金 面启动建设,配备研发试验、教育科研、展示博览、商贸配 套等功能区。作为国内仅有的5家汽车城之一,柳州汽 车城的建设将推动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进入新 阶段。二是钢材料、预应力等细分行业全国领先,涌现了 一统一进行管理。 2.2-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柳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 方案》,加快推进一批能力突出、服务设施完备的科技企 业孵化器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从入手,民 批行业领军企业。广西是全球铟金属储量最为富集地 区,约占世界总量30%左右。依托丰富的铟矿产资源,高 新区已形成从原料提纯、精加工到后端服务完整的铟产 业链。如在高纯铟生产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的生产商“德 营从机制着力,和机制创新来统筹、造就全市6个工 业园区科技孵化器整体建设发展规划的新格局,以转化 邦科技”,年产量100吨,是全球高纯铟最主要的生产基 地。柳州高新区拥有预应力行业的领军企业“欧威姆”, 占据了伞国80%的市场份额,通过龙头企业的衍生和裂 单一投资或以投资为主的孵化器公益性质,逐 步实现创新柳州科技孵化器的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 发展。如作为柳州市孵化器建设管理模式探索创新的第 一变,高新区诞生了威尔姆、邱姆等多个预应力生产企业, 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预应力产业群落。 例民营主体,天步科技孵化器按照柳州市创建的“预孵 化一孵化器一加速器”的接力式专业培育体系,围绕汽车 第3期 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柳州高新区产业集群为例 ・1 5・ 零部件、机械、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发展 需求,实行初创型科技企业的专业孵化,目前已有人孵 企业24家。同时,还引进了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专利 申请、项目融资、科技信息、成果转化等公共科技服务单 位进驻,为人驻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全方位服务。在科 教园内建设22层5万平方米的汽车电子孵化器,由东城 公司代建,拟于2014年开工建设。作为全国首创的集 先进管理技术、先进信息技术、先进工程技术等为一体 的先进制造“研发、培训、示范、推广”服务平台,2013年 “广西先进制造服务 基地”为260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培 训、精益咨询、制造执行系统的增值服务,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2.2.3积极开展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为解决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融资难题,一是柳州高新 区紧抓“新三板”全国扩容给予的有力良机,积极推动有 条件的创业创新型企业,实现到“新三板”挂牌,利用资本 市场实现直接融资,解决成长过程中的融资需求。2013 年柳州高新区率先向中国和科技部提交建设“新 三板”的试点申请,并筛选出l0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和公司治理,同时,爱格富和天涌公司已向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股份公司提交了“新三板”挂牌申请,该项工作 走在了全区前列。二是与柳州东城投资开发公司共同成 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投融资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和 担保公司。同时对成长性和素质较好的企业开展新三版 专项上市辅导,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新的快速通道。 三是加大投融资机构的培育及平台建设,建立了两个特 色金融活动平台。一个是广西铟鼎公司,提供贵金属储 存、抵押、交易;另一个是科技金融中心,为企业提供建 设、项目研发及生产全过程的资金贷款安排。四是搭建 科技金融网络。园区积极筹建天使、风险投资俱乐部、投 资联盟等业内交流平台,鼓励发动柳州市企业家群体积 极投身筹建与支持活动;举办全国影响力的天使/风险投 资高峰论坛、投资一项目接洽会,邀请知名投资人来高新 区讲座,搭建风险投资人脉网络。通过聚集主体,搭建平 台,畅通机制,完善高新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2.2.4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针对柳州高校少、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柳 州高新区通过制定人才、推动人才小高地建、实施 招才引智工程等举措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 是产业领军人才,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奠定强 大的智力基础。2013年获批建成的高新区人力资源市 场,自投入使用以来,组织发动高新区企业250多家参加 专场招聘会,共为企业引进人才3 000多人。通过实施 招才引智工程,2013年引进5名高校优秀应届硕士毕业 生到高新区工作,并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硕士 博士广泛联系,到高新区挂职或进行技术难题攻关。先 后有北大、清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 国电子科技大学等博士生近140多人来柳州高新区从事 科技活动。 3柳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 3.1产业关联度低,产业协作效应不明显 目前,topoi I高新区虽然形成了一些主导优势产业和 一些大型企业。但就总体而言,产业集群内企业布局仍 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度不够;产业仍以传统的 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优势产业数量少;产业集群内企业专 业化分工不细、相互之间紧密合作缺乏;多数传统产业集 群企业定位雷同,在组织规模、生产环节、市场定位、经营 方式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企业分工合作意愿不强, 专业协作意识差,配套能力弱;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不够完 善,产业整体集聚度不高,协作效应不够明显。 3.2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集群合作效率低下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过于关注科研成果的市场效 益或市场前景,不愿投资周期长、高风险的科技创新活 动;高校过于重视学术价值探索,对科技成果是否能顺利 转化为生产力关心不足,致使研发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 阁”,市场无人问津。由于产学研各方研发动机、目标及 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使得产业集群内产学研协 同创新不足 。同时,柳州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力 量不足,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缺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 力支撑,部分企业虽与区内外高校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 系,但彼此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够,尚未建立起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互动合作机制,影响了集群协同创新的合作 效率。 , 3.3机制创新不足,集群发展缺乏活力 目前,高新区内集群产业企业运行机制存在决策机 制高度集中性、激励机制过于行政性、约束机制疲软性明 显、发展机制呈现萎缩性等问题,导致产业集群企业创新 活力不足,资产呈现低效或无效运营状态。亟须尽快建 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 创新运行机制,不断增强集群发展后劲。 3.4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集群支撑能力偏低 一是柳州高新区科技服务功能不完善、体系不健 全。特别是孵化器培育体系、开放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 体系和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需要在场 地、法律、融资、市场推广、培训、国际交流等服务上加大 投入,在科技服务高端平台建设和科技服务机构扶持方 面加大力度。二是集群服务支撑能力不足。科技服务体 系配套的滞后,不能对企业成长、集群发展起到有效支 撑。三是品牌影响力、辐射力不强。由于具有国际国内 ・1 6・ 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以 ̄DO/I\I高新区产业集群为例 第3期 影响力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面向全国高端产业链的科技服 务公共平台欠缺,无法汇聚辐射吸引更多优质的、针对性 强的科技服务资源,造成产业影响力不足。 3.5集群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一的流动和传播,逐步健全为集群发展服务的会计、法律咨 询、创业创新、投资理财、人才服务等产业服务体系。 4.3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大孵化工程建设,推动科技创新 是长期以来重投入轻监控、重立项轻管理的 资源聚集、聚合、聚变。二是继续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 程,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通过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 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到园区落户,促进技术转移,实现科 管理理念,导致科技资源存在多头投入、分散投入和投入 不均,不仅没有实现科技资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也制约 了产业集群获得持续创新发展的能力。二是产业集群内 部分中小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建立专业的研发小组 或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获取和吸收新技术的能 技成果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金融和产业一体化体系, 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环境。充分利用柳州高新区金融一 条街,发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企业资源、金融资源以及其 力弱、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并没有 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三是柳州高新区内产业集群之间 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创新能力参差不齐。汽车制造产业、 机械装备产业等产业集群发展较好,而电子信息、新材料 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明显滞后。 4推动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对策 建议 4.1 不断加大支持引导力度 围绕集群产业发展情况和特点,进行专项规划。对 产业集群逐一分析,制定差异化支持方案,遵循“一 产一策”的原则,分类指导 。同时,提高准入门槛,加大 绿色产业集群发展和财政倾斜力度,支持产业集群 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逐步扩大规 模。其中,要优先保障用地指标,重点解决龙头骨干企业 用地需求,对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实行点式供应;鼓励 园区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产业资 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支持园区进行产业集群转型 升级。 4.2不断健全产业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建设,强化对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支撑作用。结合产业发展共性需求,以自主创 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引导、企业参与、多元投入、可持 续发展的技术平台服务体系,重点建设技术研发、工业设 计、标准制定、检验检测、信息服务、融资担保、小额贷款、 人才培训、商贸流通等专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于研 发、咨询、测试、验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技术服务,研究 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降低企业研发和培训成本,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柳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 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加快建 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速科技资源在不同企业问 他相关资源的聚集效应,不断完善企业投融资服务链,进 一步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形成大型企业的长中短期 流动贷款,中小企业的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以及小型创 业企业的小额信用借款等 级贷款体系,建立政、银、氽、 担保机构4方参与的新型融资担保运作模式,逐步形成 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4.4大力推动产业集群交流合作 一是要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应在的宏观 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企 业、高校及科研院所 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联 盟和构建稳定的协同创新驱动机制。二是紧密跟踪国内 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向和发展态势,采取有效地激励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海外建立 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健全网络,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 业和产业集群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i是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积极搭建合作 交流与共享平台,推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相关机构、创 业者与投资者之间有效地交流与合作机制,不断深化集 群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陈雪松.对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探讨[J].特区经 济,2005(3):214. 『2]谢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因素及构 成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4):14. 『3]姜霞.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以东湖高新区产业集群为例[J].开发研究2014(2):l31一l34. 『4]严瑞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机理分析[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4(6):93—95. 5]周姣.赵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效率及其影 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O):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