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创新研究
作者:杨若贤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第4期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创新研究
杨若贤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一直以来,融资困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又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完善组织机构等方面,探究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创新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必须适应市场改革要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需要依靠商业银行的支持。此外,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客户群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体。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及时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根据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
一、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
首先,准入条件过于僵化,导致操作缺乏灵活性,目前,许多需要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都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这在融资服务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支持企业集团与中大型企业发展,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与准入标准。主要包括企业经营业绩、结算业务量、企业信用等级、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注册资本金额度等。中小企业由于在经营年限、自身规模方面受到诸多,因此很难达到这些要求,可见,正是这些制度规定将中小企业排除在金融服务之外。其次,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过于空洞,商业银行的许多金融产品很难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在营销过程中收效甚微。相较于个人市场、大型企业市场,中小型企业金融市场在开发经验与时间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手段还不够灵活,产品也不够丰富,此外,商业银行的贷款时间过长、审批程序复杂,但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则通常具有短、急、频、少等特征,这就使得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营销服务往往过于空洞,客户需求市场得不到满足。再次,缺乏完善的服务收费机制,当前,商业银行的许多服务都是免费或低廉的,例如,账户维持、业务咨询、开销户等,这主要是为了稳定那些贡献度高的客户。而这些原本应当需要收费的服务项目,则可以在综合收益中体现价值。但中小企业的存贷款额度相对较小,商业银行若提供免费服务,就会“得不偿失”,因此,基层网点往往通过各种形式“屏蔽”中小企业。
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创新策略
1.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应当构建的财务考核体系与核算体系,相较于大型客户,中小企业客户的产出效益与经营投入具有较大差异,若要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就应当构建一套差别性的考核体系与资源配置方案,对中小企业客户采用的业绩考评体系,以及财务核算标准,并在考核过程中关注业务发展目标。例如,客户经理的经营业绩和贡献度,与其待遇形成直接关系。及时奖励客户经理的交叉营销与超额贡献,以此激发基层单位对中小企业服务的动力。再如,实行信贷问责制,对客户经理以及相关人员在各个环节中因主观原因形成的操
作风险、道德风险进行问责,以此提升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的风险防范能力。其次,要构建的授信审批体系。这主要是指对中小企业授信贷款的审批实行专职负责制度,减少财务指标的束缚,可以由经验丰富的审批人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管理能力、发展前景、生产状况进行评估,进而实行科学审批。在授信后的管理中,则应当加强风险管控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合作,加强贷后抽查、检查力度,构建风险反应机制。再次,要构建客户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内部信息技术建设,建立有关中小企业客户的数据库,以便实现中小企业客户信息共享,例如,根据违约信息通过机制,有效防范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道德风险与选择风险,进而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再如,凭借客户的历史记录分析与交易数居,挖掘具有发展潜力与价值的中小企业客户,并对这些目标客户实施交叉营销与部门联动。
2.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在服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着力提升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构建长效服务机制。具体而言,首先,要制定细分市场服务规划,根据不同行业的资金需求、盈利模式和风险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授信策略与产品配置方案,并进行批量开发,这一方面有助于增强行业的管控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其次,要开展投行业务、中小企业和零售的综合配置。就本质上看,零售中高端客户和中小企业的业务存在一定的交叉性,所以,商业银行可以采用联动模式,构建融合性服务平台,将私人银行、投行、公司等进行综合配置,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制定合理的金融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再次,要加强行业协会、部门和中介机构的沟通交流,完善企业和中介机构、部门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补偿机制与风险担保机制,逐渐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进而拓展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实现多方平台联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金融需求。最后,还应当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辅导体系,由于中小企业大多缺少技术人才,且经营规模较小,因此在资金使用效率与获取方面存在多种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可以构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与融资辅导体系等平台,弥补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与局限。通过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法规标准、设备共享、质量检测、创业辅导、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这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造血”功能,进而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3.完善组织结构
就组织架构方面来看,商业银行还应当完善中小企业专业化经营体系,以便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首先,商业银行应当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特点设立的经营机构,构建科学的客户管理系统,并根据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制定科学的营销方案,为其提供的考核管理与资源配置,增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力度,拓展中小企业服务路径。其次,商业银行还应当组建针对中小企业的专职服务队伍,为中小企业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商业银行要规范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的认证、选聘、培训和考试,培养认真负责、业务素养高的客户经理,进而组建专职服务团队,以此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再次,商业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的行业特质与现金流特点,提供专门的服务与产品。商业银行要逐渐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套餐与标准化产品,提供专门的融资服务和产品,并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例如,开发
物流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等,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增强中小企业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杨建刚.商业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推行银企“双赢”模式的探讨[J].浙江金融,2010(5):32—33.
[2]许礼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J].经济导刊,2011(10):34—35.
[3]袁娜.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4):155.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