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音乐游戏对幼儿的作用1

浅谈音乐游戏对幼儿的作用1

来源:爱玩科技网
浅谈音乐游戏对幼儿的作用

内容摘要: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音乐活动称之为“音乐游戏”。《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这就是说,幼儿园教育工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纳入了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之中。毫无疑问,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工作同样必须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关键词:音乐游戏 感受力 表现力 创造能力

引 言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这就是说,幼儿园教育工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纳入了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之中。毫无疑问,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工作同样必须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下面谈谈音乐游戏对培养幼儿这三种能力的作用。

一、音乐游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感受力

在儿童的生活里,他们总是充满着想象,一块积木,一堆沙土,或是一个小动物等简单的物品他们都能编出许许多多的故事。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儿童能初步的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出来,同样,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音乐旋律与节奏,尤其是一些描述性或模拟性的音乐,

更是发挥儿童想象的好材料。他们可以从音乐中领略到大自然流水淙淙,鸟语花香,野蜂飞舞等等美妙动人的场景。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他们能竖起耳朵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他们更是好奇。如:《大拇指》歌词:大拇指呀往上翘,我的大拇指呀它要往上翘。这是一首很有游戏性的歌曲,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一个人边唱边玩。具体玩法是:一只手跷起大拇指,并用它来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两只手一上一下成一条竖线。在强拍的时候,下面的手抽出大拇指翻上去,握住上面的手的大拇指,这样不断重复,直到歌曲结束。当然也可以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或者更多的人一起来玩,玩法相同,即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手手相握。在强怕的时候最下面的手抽出大拇指翻上去,握住最上面的大拇指,这样不断重复,直到歌曲结束。这样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们除了能够感受和体验了愉快的情绪以外,还有至少可以三个方面的收获:

1、练习了节奏感;

2、训练了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加收了关于上和下的方位知觉。

除此以外,还可以把环境情景融入音乐游戏当中,让孩子们对音乐内容加深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儿童的感受力。如:下大雨时,让幼儿站在走廊上看大于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模仿着雨点的节奏:“滴答,滴答”;学唱歌曲《小汽车》的时候,可以玩着玩具汽车,模仿平时听到的汽车鸣笛的声音节奏:“啵 啵啵”。在此景,此情、此歌中与生活情景相互交融,幼儿学歌兴趣浓,理解容易、掌握快。在快乐中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内心积极、主动的情感,使得音乐活动更有情趣。

二、音乐游戏更能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银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音色、调式、和声、织体、曲式等音乐的基本表情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然而,音乐又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就音乐的表现内容而言,它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有形象的特点,往往是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而在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之间,又存在着与数学、物理、象棋等及其相似的高度的抽象性。比如,上行的旋律伴随着力度的增强,通常是用来表现欢腾、激越、高涨的情绪。再说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创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法,音乐表演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等等,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无论是欣赏还是表演或者是创作都需要遵循一定之规,都不可能是胡思乱想,胡编乱造的结果。然而儿童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渴望模仿,通过模仿学到技能和本领。而音乐游戏恰恰能把这些很难的艺术一一表现出来。如:《传土豆》歌词:“我给你一个豆,我给你一个土豆。”很简短的一首歌曲,就是两句一模一样的歌词。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把歌曲的速度,力度一一的表现出来。具体玩法是这样: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席地而坐,每个人都有一个土豆或其他代用品,放在自己面前。大家一起唱歌,在强拍是用右手拿起自己面前的土豆,或是代替品,在次强拍时把土豆或是代替品传给右边的小朋友,即放在右边的小朋友面前。这样不断重复,直到歌曲结束。在这个游戏中可以训练孩子们的节奏感,同时还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变化。例如:

1、轻轻唱,轻轻传;或是大声唱,大声传。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力度 表现力。

2、快快唱,快快传;或是慢慢唱,慢慢传。这个主要是培养幼儿的 速度表现力。

3、把右手向右传变为左手向左传。

4、把土豆改成其他幼儿认识的水果或其他的物品来代替,都可以。从这些变化活动中

可以看得出,幼儿的表现方式很多,而且会很积极主动很配合的表现。此外幼儿们还获得很多的收获:

1、练习了歌唱的强弱、快慢等不同的声音表情,以及相应的动作协 调能力和表现能力。

2、练习了左右手的灵活性和分辨左右的方向感。

3、练习歌词的替换及由此引发的联想、想象能力。

4、4、在歌词的替换中体会歌词与旋律的关系(尤其是当小朋友把两个 字的“土豆”替换成三个字“马铃薯”等的时候)。

从这个游戏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游戏不仅能把传统的音乐教育遇到的难题解决,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表现欲望与表现能力。

三、音乐游戏更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能帮助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对孩子而言,游戏是孩子一种特殊需要,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并体验成功的喜悦;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又说:“最好的玩具是那些他们能够随意的用各种方式变更的材料。”音乐就是这一“玩具”之一。一些歌唱性旋律优美朴素,节奏型对此重复,朗朗上口,儿童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工具,张嘴就能模仿出来。儿童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所以他们的本领都是从模仿中学来的,音乐又为儿童提供了许多可以模仿的极好材料。如:《拍拍踏踏》歌词“拍拍手,踏踏脚,拍

拍手,踏踏脚,拍手踏脚,拍手踏脚,拍拍手,踏踏脚。”这首歌曲,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幼儿按歌词内容合拍地做拍手踏脚的动作。表演时要求动作协调,合拍。它的动作要点是:一字一个动作,拍手不拍脚,踏脚不拍手,一次不能同时做两个动作。当然如果学生的协调能力好的话可以加大动作的难度。从这一个例子我们不能看出:在教唱歌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去歌曲相关的动作,从而帮助幼儿通过动作来记忆歌词,增强节奏感,促进动作的协调能力,丰富歌曲的表现力。除此之外,如:《秋天》歌词“秋天呀,秋天呀,树叶到处飞呀飞,树叶飞呀飞,秋天呀秋天呀,秋天多可爱。”这首歌曲描述了季节及其现象。同时这也给幼儿提供了很多模仿与创作的空间。

1、将动词“树叶到处飞呀飞”的“飞”改成“飘”;

2、将秋天的特征“树叶到处飞呀飞”改成其他特征,如:“菊花到处开呀开”等;

3、将形容词“秋天多可爱”改成“秋天多美丽”等;

4、将中心词“秋天”改成动物、植物或是自然现象等;

由此可见,音乐游戏给了幼儿模仿和创作很大的空间。同时在不断的引导幼儿做相应创作,从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与见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朴素而简单的音乐游戏蕴含着意味深长的教育内涵,好的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孩子音乐方面的能力,而且对孩子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的全面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曾经所说的:“生活的秩序要在的游戏中建立”。可见音乐游戏对于

儿童和儿童成年以后的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文献参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王懿颖 主编

《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抓好音乐教育基础,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 冯汉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