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一剪梅》教案

2012-5-21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已经达到它的巅峰时期,于是宋代的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种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词”这种文学样式,我们就不得不提宋代词坛上的一名杰出女性,她就是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被视为“千古才女、万古愁心”的李清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著名词作《一剪梅》(板书)。

二、相关介绍:

1、关于作者: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女词人,被认为是婉约词的正宗。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夫妇二人也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悠闲生活、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离乱生活、悲叹身世,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李词工于造语,讲求创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2、关于背景: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但是,赵明诚在婚后不久即远行求学,李清照很不忍心离别,于是寻觅一方锦帕,写下了这首《一剪梅》送给丈夫。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三、内容探究:

问1:这首词中直接表明情感的是哪几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直接点明情感。这两句说的是:此时身在异乡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由于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两句抒发的是词人“相思的愁苦”。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夫妻二人的彼此情爱之笃、互相信任之深。

问2:“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藕香残玉簟秋”写的是:红色的荷瓣渐渐凋谢,香气仅有些许残留,洁净如玉的竹席让人觉得不胜寒凉。这一句从视觉、嗅觉、触觉三个方面刻画了四周景色,不仅渲染了秋意的衰败凄凉,而且烘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悲凉。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词人轻轻地解开罗裙,换上便装,独自泛舟出游。“独”字很能见出词人的心境。

问3:如何理解“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中蕴含的情感。

明确: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问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是什么意思?又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明确:“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写的是:花儿在那里独自飘零,流水在那里独自流淌。这两句让人容易产生“青春易老、韶光易逝”的联想和感叹。两个“自”字,似乎带有一丝嗔怪:落花和流水就这样自顾自地,完全不理是不是触动了我的愁思。花儿飘零、河水流淌,这些关你什么事?然而,词人偏偏以貌似怨怒的口吻出之,这正是她苦闷的表现。无理而妙!

问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写出了愁绪怎样的特点?

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独特而新颖。另外,“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是李清照写愁的名句。

总结: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了作者独居的寂寞、相思的愁苦。清新典雅,温婉细腻,堪称婉约词的代表。

【附:《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