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设计
鸡西市第二中学
于振环
《一剪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李清照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诗词,提高诵读能力。
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写作风格。
方法指导:诵读时注重音读、情读、意读,达到美读的效果 教学内容: 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后期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词情凄黯。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2、写作背景: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品味音韵美――初读 1、教师诵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舟、楼、流、愁、头)帮助记忆。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大屏幕给出背景音乐) 四、赏析意境美 (一)、整体感知
清理思路 合作研讨小组交流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 下片: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 (二)、名句鉴赏 (鉴赏提示:①句子翻译;②意象分析,意境概括;③情感把握;④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⑤修辞手法(比喻、双关:客观外物主观情感),写作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虚实、想象);⑥其他诗词对比分析等等。)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
“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明确: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
4、通过比较阅读,领略词人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比较鉴赏:“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行行重行行》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5、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三)、比较鉴赏,学习手法: 李清照写愁的名句
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对比总结李清照的语言特色: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 总结古代诗人写“愁”用的手法:
用比喻修辞,形象的事物来比愁,使愁苦可触、可视、可感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
直接抒情时或委婉含蓄或热忱真挚,都悲悯感人能引起读者共鸣。 五、再读诗词——美读
在鉴赏完诗词后,学生对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给出音乐,再一次诵读 结束:
播放FLASH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再一次感受本词的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