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学习完本章后,我们应该能够熟练掌握PDCA循环的方法和步骤;灵活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在PDCA循环中结合常用的七种工具进行分析;了解质量管理新的分析方法。 一、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 <一)调查表 调查表也称为查检表、核对表等,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和整理质量原始数据,确认事实并对质量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常用的调查表有不合格品工程调查表,不合格原因调查表,废品分类统计表,产品故障调查表,工序质量调查表,产品缺陷调查表等。 1.调查表的应用程序 <1)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 <2)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资料<这里强调问题)。 <3)确定对资料的分析方法<如运用哪种统计方法)和负责人。 <4)根据目的不同,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及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栏目。 <5)对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预先检查,目的是审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 <6)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该调查表格式。
2.调查表的形式
一般可分为点检用调查表和记录用调查表。
<1)点检用调查表
此类表在记录时只做“有、没有”、“好、不好”的注记。
常用的有:管理人员日常调查表,如图所示:
管理人员日常调查表
1 / 13
<2)记录用调查表
记录用查检表用来收集计量或计数资料,通常使用划记法。其格式如图:
产品缺陷工程频数调查表
<3)缺陷位置调查表
许多产品或零件常存在气孔、疵点、碰伤、脏污等外观质量缺陷。缺陷位置调查表可用来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外观质量缺陷所发生的部位和密集程度,进而从中找出规律性,为进一步调查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事实依据。
这种调查分析的做法是:画出产品示意图或展开图,并规定不同外观质量缺陷的表示符号,然后逐一检查样本,把发现的缺陷按规定的符号在示意图中的相应位置上表示出来。这样,这种缺陷位置调查表就记录了这一阶段<这一批)样本所有缺陷的分布位置、数量和集中部位,便于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b5E2RGbCAP
<二)排列图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是建立在帕累托原理的基础上。所谓帕累托原理,是指意大利
2 / 13
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分析意大利社会财富分布状况时得到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结论。通常把累计比率在0~80%间的因素为A类因素;在80%—90%间的因素为B类因素;在90%-100%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
1.排列图分析的步骤
排列图的应用程序是:
<1)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工程,即将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2)选择用于质量分析的量度单位,如出现的次数<频数)、成本、金额或其他量度单位。
<3)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
<4)画横坐标。按工程频数递减的顺序自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工程。
<5)画纵坐标。在横坐标的两端画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量度单位规定,其高度必须与所有工程的量值和相等,右边的纵坐标应与左边纵坐标等高,并从0%至100%进行标定。
<6)在每个工程上画长方形,其高度表示该工程量度单位的量值,长方形显示出每个工程的作用大小。
<7)由左到右累加每一工程的量值<以%表示),并画出累计频数曲线<帕累托曲
3 / 13
线),用来表示各工程的累计作用。
<8)利用排列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为重要的工程。
如:对某产品检查了七批,将检查的情况汇总成表,并在此基础上作成排列图
不合格原因调查表频数频率分布表 排列图 p1EanqFDPw
<三)因果图
1.所谓因果图,又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数枝、鱼刺图,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即以图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
2.因果图的应用程序
<1)简明扼要的规定结果,即规定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2)规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的主要类别。这时要考虑的类别因素主要有:人员、机器设备、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等,称之为“5MIE\"。
<3)开始画图,把“结果”画在右边的矩形框中,然后把各类主要原因放在它的左
4 / 13
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4)寻找所有下一个层次的原因,画在相应的主<因)枝上,并继续一层层地展开下去。一张完整的因果图展开的层次至少应有2层,许多情况下还可以有3层,4层或更多层。
<5)从最高层次<即最末一层)的原因<末端因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一般为3一5个)看起来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一般称重要因素,简称要因),并对它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如收集资料、论证、实验、控制等。
如图所示:
因果图结构展开示意
3.画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画因果图时必须开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把每个人的意见都一一记录在图上。
<2)确定要分析的主要质量问题<特性)。因果图是只能用于单一目的的研究分析工具。即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只能画一张因果图,多个主要质量问题则应画多张因果图。
<3)因果关系要层次分明,最高层次关系的原因就寻求到可以直接采取具体措施为止。
<4)“要因”一定要确定在末端因素上。
5 / 13
<5)对末端因素应进行论证,谁通过的“要因”一定要在对策表上反映出来。DXDiTa9E3d <四)分层法
分层法也称分类法或分组法,把“类”或“组”称为“层”。把杂乱无章、错综复杂的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汇总。在进行分层时,常常按层把数据进行重新统计,做出频数频率分表。在分层时,要求同一层的数据波动较小,而不同层的数据间的波动较大,这样便于找出原因,改进质量。一搬情况下分层标志
<1)按时间分:例如按日期、季节、班次等;
<2)按操作者分:例如按性别、年龄、技术等级等;
<3)按使用的设备分:例如按机床的型号、新旧程度等;
<4)按原材料分:例如按原材料的成分、规格、生产厂家、批号等;
<5)按操作方法分:例如按工艺规程、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温度等;
<6)按检测手段分:例如按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等;
<7)按其他分:例如按使用单位、使用条件等。 RTCrpUDGiT <五)直方图
6 / 13
直方图又称柱状图,可将杂乱无章的资料,解读出其规律性。借助直方图,可以对资料中心值或分布状况一目了然。
1.绘制步骤
<1)收集数据,并记录于纸上。统计表上的资料很多,都要一一记录下来,其总数以N表示。
<2)确定数据的极差。找出最大值<3)定组数。数据为50~100时,选5~10组;数据为100~250时,选7~12组;数据为250以上时,选10~20组;一般情况下选用10组。<4)定组距<5)定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一般是1或0.1)*0.5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组距第二组的下组界二最小的上组界依此类推……<6)决定组的中心点。<上组界十下组界)/2=组的中心点<7)制作次数分布表。依照数值大小记人各组的组界内,然后计算各组出现的次7 / 13数。<8)制作直方图。横轴表示测量值的变化,纵轴表示次数。将各组的组界标示在横轴,各组的次数多少,则用柱形画在各组距上。2.直方图的分布正常生产条件下计量的质量特性值的分布大多为正态分布,从中获得的数据的直方图为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基本对称的正态型直方图。但在实际问题中还会出现另一些形状的直方图,分析出现这些图形的原因,便于采取对策,改进质量。常见的直方图形态有:如图所示:<1)正态型a <2)偏态型b <3)双峰型c<4)孤岛型 d<5)平顶型e<6)锯齿型f当观察到的直方图不是正态型的形状时,需要及时加以研究,譬如出现平顶型时可以检查一下有无缓慢变化的因素,又譬如出现孤岛型时可以检查一下原材料有无变化等,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质量。5PCzVD7HxA <六)散布图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经常需要绘制散布图。将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对应观察值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并把这些点描绘在平面上,于是就能得到具有相关关系的分布图,通常称这种反映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为散布图或相关图。8 / 13<一)散布图绘制在做散布图时,一般以坐标横轴表示原因X,坐标纵轴表示结果Y。如果所研究的是两种原因或两种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那么在做散布图时,对坐标轴可以不加区别。此外,应当使数据X的极差在坐标上的距离,大致等于数据Y的极差在坐标轴上的距离。<二)散布图类型根据两个变量X,Y之间的不同关系所绘制成的散布图的形状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见图:相关性示意圈<1)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显著地增大。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强正相关<2)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也随之增大,但不明显。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弱正相关<3)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先随之增大,当增大到某个界限值之后,Y又随之减小。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4)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减小,但不明显。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弱负相关<5)当变量X增大时,看不出变量随之增大还是随之减小的任何趋势。对于这种情9 / 13况,就称X与Y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6)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显著地减小。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强负相关。研究散布图的类型时,还需注意下面几种情况:第一,观察有无异常点,即偏离集体很远的点。如有异常点,必须查明原因。如果经分析得知是由于不正常的条件或测试错误所造成,就应将他们剔除。对于那些找不出原因的异常点,应慎重对待。第二,观察是否有分层的必要。如果用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影响的数据绘制散布图,那么有可能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散布图的整体来看似乎不相关,但是,如作分层观察,发现又存在相关关系;反之,就散布图整体来看似存在相关关系。因此,绘制散布图时,要区分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并且要用不同记号或颜色来表示分层数据所代表的点。第三,假相关。在质量管理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技术上看,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但根据所收集到的对应数据绘制成的散布图,却明显地呈现相关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假相关。假相关现象可能是结果<或特性)与所列的原因<或特性、之外的因素相关而引起的。因此,在进行相关分析时,除观察散布图之外,还要进行技术探讨,以免把假相关当作关。jLBHrnAILg 三、PDCA循环<一)PDCA循环的内容10 / 13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即按照计划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内容有四个程序和八个步骤:1.计划阶段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工程和拟定相应的措施。其工作内容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确定目标;第二步骤: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第三步骤:从影响质量的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骤: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措施计划。图2-13 PDCA管理工作循环图2.执行阶段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落实执行部门和负责人,组织计划的实现。其工作步骤为:11 / 13第五步骤:执行措施,实施计划。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实施结果,衡量和考察取得的效果,找出问题。其工作步骤为:第六步骤:检查效果,发现问题。4.处理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人有关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新出现,同时,将本循环中遗留的问题提出来,以便转人下一个循环去加以解决。其工作步骤是:第七步骤:总结经验,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纳人标准;第八步骤:把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人下一个阶段。PDCA管理工作循环就是按照以上四个程序和八个步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xHAQX74J0X <二)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特点质量保证体系按照管理循环运转时,一般有下列特点:12 / 13<1)整个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而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2)管理循环每转一周就提高一步。管理循环如同爬扶梯一样,逐级升高,不停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就能达到新的水平。<3)关键在于“处理”这个阶段。“处理”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完善。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加以“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以便在下一循环进一步巩固成绩,避免重犯错误,同时也为快速地解决间题奠定了基础。动态PDCA循环LDAYtRyKfE 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13 / 13
<4)定组距<5)定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一般是1或0.1)*0.5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组距第二组的下组界二最小的上组界依此类推……<6)决定组的中心点。<上组界十下组界)/2=组的中心点<7)制作次数分布表。依照数值大小记人各组的组界内,然后计算各组出现的次7 / 13数。<8)制作直方图。横轴表示测量值的变化,纵轴表示次数。将各组的组界标示在横轴,各组的次数多少,则用柱形画在各组距上。2.直方图的分布正常生产条件下计量的质量特性值的分布大多为正态分布,从中获得的数据的直方图为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基本对称的正态型直方图。但在实际问题中还会出现另一些形状的直方图,分析出现这些图形的原因,便于采取对策,改进质量。常见的直方图形态有:如图所示:<1)正态型a <2)偏态型b <3)双峰型c<4)孤岛型 d<5)平顶型e<6)锯齿型f当观察到的直方图不是正态型的形状时,需要及时加以研究,譬如出现平顶型时可以检查一下有无缓慢变化的因素,又譬如出现孤岛型时可以检查一下原材料有无变化等,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质量。5PCzVD7HxA <六)散布图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经常需要绘制散布图。将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对应观察值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并把这些点描绘在平面上,于是就能得到具有相关关系的分布图,通常称这种反映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为散布图或相关图。8 / 13<一)散布图绘制在做散布图时,一般以坐标横轴表示原因X,坐标纵轴表示结果Y。如果所研究的是两种原因或两种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那么在做散布图时,对坐标轴可以不加区别。此外,应当使数据X的极差在坐标上的距离,大致等于数据Y的极差在坐标轴上的距离。<二)散布图类型根据两个变量X,Y之间的不同关系所绘制成的散布图的形状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见图:相关性示意圈<1)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显著地增大。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强正相关<2)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也随之增大,但不明显。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弱正相关<3)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先随之增大,当增大到某个界限值之后,Y又随之减小。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4)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减小,但不明显。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弱负相关<5)当变量X增大时,看不出变量随之增大还是随之减小的任何趋势。对于这种情9 / 13况,就称X与Y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6)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显著地减小。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强负相关。研究散布图的类型时,还需注意下面几种情况:第一,观察有无异常点,即偏离集体很远的点。如有异常点,必须查明原因。如果经分析得知是由于不正常的条件或测试错误所造成,就应将他们剔除。对于那些找不出原因的异常点,应慎重对待。第二,观察是否有分层的必要。如果用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影响的数据绘制散布图,那么有可能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散布图的整体来看似乎不相关,但是,如作分层观察,发现又存在相关关系;反之,就散布图整体来看似存在相关关系。因此,绘制散布图时,要区分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并且要用不同记号或颜色来表示分层数据所代表的点。第三,假相关。在质量管理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技术上看,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但根据所收集到的对应数据绘制成的散布图,却明显地呈现相关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假相关。假相关现象可能是结果<或特性)与所列的原因<或特性、之外的因素相关而引起的。因此,在进行相关分析时,除观察散布图之外,还要进行技术探讨,以免把假相关当作关。jLBHrnAILg 三、PDCA循环<一)PDCA循环的内容10 / 13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即按照计划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内容有四个程序和八个步骤:1.计划阶段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工程和拟定相应的措施。其工作内容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确定目标;第二步骤: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第三步骤:从影响质量的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骤: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措施计划。图2-13 PDCA管理工作循环图2.执行阶段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落实执行部门和负责人,组织计划的实现。其工作步骤为:11 / 13第五步骤:执行措施,实施计划。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实施结果,衡量和考察取得的效果,找出问题。其工作步骤为:第六步骤:检查效果,发现问题。4.处理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人有关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新出现,同时,将本循环中遗留的问题提出来,以便转人下一个循环去加以解决。其工作步骤是:第七步骤:总结经验,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纳人标准;第八步骤:把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人下一个阶段。PDCA管理工作循环就是按照以上四个程序和八个步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xHAQX74J0X <二)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特点质量保证体系按照管理循环运转时,一般有下列特点:12 / 13<1)整个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而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2)管理循环每转一周就提高一步。管理循环如同爬扶梯一样,逐级升高,不停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就能达到新的水平。<3)关键在于“处理”这个阶段。“处理”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完善。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加以“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以便在下一循环进一步巩固成绩,避免重犯错误,同时也为快速地解决间题奠定了基础。动态PDCA循环LDAYtRyKfE 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13 / 13
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组距
第二组的下组界二最小的上组界
依此类推……
<6)决定组的中心点。<上组界十下组界)/2=组的中心点
<7)制作次数分布表。依照数值大小记人各组的组界内,然后计算各组出现的次
7 / 13
数。
<8)制作直方图。横轴表示测量值的变化,纵轴表示次数。将各组的组界标示在横轴,各组的次数多少,则用柱形画在各组距上。
2.直方图的分布
正常生产条件下计量的质量特性值的分布大多为正态分布,从中获得的数据的直方图为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基本对称的正态型直方图。但在实际问题中还会出现另一些形状的直方图,分析出现这些图形的原因,便于采取对策,改进质量。常见的直方图形态有:如图所示:
<1)正态型a <2)偏态型b <3)双峰型c
<4)孤岛型 d<5)平顶型e<6)锯齿型f
当观察到的直方图不是正态型的形状时,需要及时加以研究,譬如出现平顶型时可以检查一下有无缓慢变化的因素,又譬如出现孤岛型时可以检查一下原材料有无变化等,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质量。5PCzVD7HxA <六)散布图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经常需要绘制散布图。将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对应观察值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并把这些点描绘在平面上,于是就能得到具有相关关系的分布图,通常称这种反映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为散布图或相关图。
8 / 13
<一)散布图绘制
在做散布图时,一般以坐标横轴表示原因X,坐标纵轴表示结果Y。如果所研究的是两种原因或两种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那么在做散布图时,对坐标轴可以不加区别。此外,应当使数据X的极差在坐标上的距离,大致等于数据Y的极差在坐标轴上的距离。
<二)散布图类型
根据两个变量X,Y之间的不同关系所绘制成的散布图的形状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见图:
相关性示意圈
<1)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显著地增大。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强正相关<2)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也随之增大,但不明显。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弱正相关<3)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先随之增大,当增大到某个界限值之后,Y又随之减小。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4)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减小,但不明显。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弱负相关<5)当变量X增大时,看不出变量随之增大还是随之减小的任何趋势。对于这种情9 / 13况,就称X与Y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6)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显著地减小。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强负相关。研究散布图的类型时,还需注意下面几种情况:第一,观察有无异常点,即偏离集体很远的点。如有异常点,必须查明原因。如果经分析得知是由于不正常的条件或测试错误所造成,就应将他们剔除。对于那些找不出原因的异常点,应慎重对待。第二,观察是否有分层的必要。如果用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影响的数据绘制散布图,那么有可能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散布图的整体来看似乎不相关,但是,如作分层观察,发现又存在相关关系;反之,就散布图整体来看似存在相关关系。因此,绘制散布图时,要区分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并且要用不同记号或颜色来表示分层数据所代表的点。第三,假相关。在质量管理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技术上看,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但根据所收集到的对应数据绘制成的散布图,却明显地呈现相关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假相关。假相关现象可能是结果<或特性)与所列的原因<或特性、之外的因素相关而引起的。因此,在进行相关分析时,除观察散布图之外,还要进行技术探讨,以免把假相关当作关。jLBHrnAILg 三、PDCA循环<一)PDCA循环的内容10 / 13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即按照计划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内容有四个程序和八个步骤:1.计划阶段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工程和拟定相应的措施。其工作内容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确定目标;第二步骤: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第三步骤:从影响质量的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骤: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措施计划。图2-13 PDCA管理工作循环图2.执行阶段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落实执行部门和负责人,组织计划的实现。其工作步骤为:11 / 13第五步骤:执行措施,实施计划。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实施结果,衡量和考察取得的效果,找出问题。其工作步骤为:第六步骤:检查效果,发现问题。4.处理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人有关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新出现,同时,将本循环中遗留的问题提出来,以便转人下一个循环去加以解决。其工作步骤是:第七步骤:总结经验,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纳人标准;第八步骤:把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人下一个阶段。PDCA管理工作循环就是按照以上四个程序和八个步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xHAQX74J0X <二)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特点质量保证体系按照管理循环运转时,一般有下列特点:12 / 13<1)整个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而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2)管理循环每转一周就提高一步。管理循环如同爬扶梯一样,逐级升高,不停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就能达到新的水平。<3)关键在于“处理”这个阶段。“处理”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完善。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加以“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以便在下一循环进一步巩固成绩,避免重犯错误,同时也为快速地解决间题奠定了基础。动态PDCA循环LDAYtRyKfE 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13 / 13
9 / 13
况,就称X与Y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6)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显著地减小。X与Y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强负相关。
研究散布图的类型时,还需注意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观察有无异常点,即偏离集体很远的点。如有异常点,必须查明原因。如果经分析得知是由于不正常的条件或测试错误所造成,就应将他们剔除。对于那些找不出原因的异常点,应慎重对待。
第二,观察是否有分层的必要。如果用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影响的数据绘制散布图,那么有可能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散布图的整体来看似乎不相关,但是,如作分层观察,发现又存在相关关系;反之,就散布图整体来看似存在相关关系。因此,绘制散布图时,要区分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并且要用不同记号或颜色来表示分层数据所代表的点。
第三,假相关。在质量管理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技术上看,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但根据所收集到的对应数据绘制成的散布图,却明显地呈现相关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假相关。假相关现象可能是结果<或特性)与所列的原因<或特性、之外的因素相关而引起的。因此,在进行相关分析时,除观察散布图之外,还要进行技术探讨,以免把假相关当作关。jLBHrnAILg 三、PDCA循环
<一)PDCA循环的内容
10 / 13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即按照计划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内容有四个程序和八个步骤:1.计划阶段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工程和拟定相应的措施。其工作内容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确定目标;第二步骤: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第三步骤:从影响质量的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骤: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措施计划。图2-13 PDCA管理工作循环图2.执行阶段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落实执行部门和负责人,组织计划的实现。其工作步骤为:11 / 13第五步骤:执行措施,实施计划。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实施结果,衡量和考察取得的效果,找出问题。其工作步骤为:第六步骤:检查效果,发现问题。4.处理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人有关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新出现,同时,将本循环中遗留的问题提出来,以便转人下一个循环去加以解决。其工作步骤是:第七步骤:总结经验,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纳人标准;第八步骤:把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人下一个阶段。PDCA管理工作循环就是按照以上四个程序和八个步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xHAQX74J0X <二)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特点质量保证体系按照管理循环运转时,一般有下列特点:12 / 13<1)整个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而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2)管理循环每转一周就提高一步。管理循环如同爬扶梯一样,逐级升高,不停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就能达到新的水平。<3)关键在于“处理”这个阶段。“处理”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完善。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加以“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以便在下一循环进一步巩固成绩,避免重犯错误,同时也为快速地解决间题奠定了基础。动态PDCA循环LDAYtRyKfE 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13 / 13
1.计划阶段
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工程和拟定相应的措施。其工作内容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确定目标;
第二步骤: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
第三步骤:从影响质量的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
第四步骤: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措施计划。
图2-13 PDCA管理工作循环图
2.执行阶段
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落实执行部门和负责人,组织计划的实现。其工作步骤为:
11 / 13
第五步骤:执行措施,实施计划。
3.检查阶段
检查计划实施结果,衡量和考察取得的效果,找出问题。其工作步骤为:
第六步骤: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4.处理阶段
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人有关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新出现,同时,将本循环中遗留的问题提出来,以便转人下一个循环去加以解决。
其工作步骤是:
第七步骤:总结经验,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纳人标准;
第八步骤:把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人下一个阶段。
PDCA管理工作循环就是按照以上四个程序和八个步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xHAQX74J0X <二)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特点
质量保证体系按照管理循环运转时,一般有下列特点:
12 / 13
<1)整个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而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
<2)管理循环每转一周就提高一步。管理循环如同爬扶梯一样,逐级升高,不停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就能达到新的水平。
<3)关键在于“处理”这个阶段。“处理”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完善。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加以“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以便在下一循环进一步巩固成绩,避免重犯错误,同时也为快速地解决间题奠定了基础。
动态PDCA循环LDAYtRyKfE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